收藏 分享(赏)

《虽有嘉肴》教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952614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虽有嘉肴》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 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 ,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

2、或“记” , 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 、 中庸 、 论语和孟子 ,把他们合称为“四书” ,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 诗书 礼 易 春秋为五经。二、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虽有嘉肴 虽: 嘉: 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 是故: 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明确:(1)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 (6)长:促进。(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兑命:尚书的兑命篇。学 1:xiao “斅” “斆” 教。学 2:学习。 “教学相长” ,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4、 “学学半” ,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三、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教学相长。本文讲“教”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 知行合一。四、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 、 “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 、“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 引用论证兑命 五、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