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园林,赤壁市一中 毛 玲,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说 课 方 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高中美术教科书中国美术鉴赏中的第三课, 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艺术特征、分类、组成 要素、常见构景方法等几方面内容。本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德美 情操,还可以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建 筑艺术鉴赏打下基础。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 地位。,【学生的基本现状】,1.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爱探索,爱挑战,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 对图片、视频教学和实地考察特别感兴趣。,2.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不足,对于复杂的问题需要教师 的指导,学习方
2、法也有待改进。,二 学情分析:,三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的南、北园林的区别。,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色。,把握中国古典园林要素在园林中中的作用。,辨识夹景、框景、抑景、借景、漏 景等手法在园林中的运用。,设 计 意 图,找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根据本课 的知识找出相关的重、难点,是对教 上的一个确认,有目的的教学是新教 材的一个论点,所以要找出重点知识, 突破难点问题,是教学的必然手法。,教法:,学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设 计 意 图,-设 计 意 图:,
3、(一)导入:(过渡任务完成阶段3分钟) 图片欣赏。,提出问题:根据图片的欣赏,请同学们思考:园林必不可少的是什么?,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园林艺 术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对新知识 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二)讲授新知:,-设 计 意 图:,(25分钟),1. 提出问题:园林设计主导思想是什么?,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同学们更喜欢哪一种园林呢?为什么?,(诗情画意),北方 皇家 园林江南 私家 园林 ,2.)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通过提问和回答,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1.)在这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学生善于思考问题。,-设 计 意 图:,2.古典园林欣赏(播放视频资料,请学生分析园林构造?)
4、,由木构架结构的厅堂、轩馆、楼阁、亭台、 桥廊与山石、湖池、花木组合成景,再配以 匾额楹联等书法、诗句,形成了一个供游人直接玩赏且意蕴无穷的景观。,教师语言概括:,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 计 意 图:,3.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园林四大名园图片欣赏及分析:,提出问题:1.四大名园各自的特点?采用的手法?(移步换景、变化无穷)2.四大名园分别代表哪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可以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考察学生对学习 内容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清、明、元、宋),3.总结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与气候条件?,(布局自
5、由),、(四季常青),-设 计 意 图:,4.北方皇家园林代表园四个:,提出问题:1.皇家园林的特点及条件?2.有关圆明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人力、物力、财力),1.)可以交流和分享了学习的成果,也提高了学生的讲解能力和理解能力。,2.)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设 计 意 图:,5.南、北园林的差异总结:,提出问题 1.南、北园林的相同点是什么?2.南、北园林的不同点是什么?3.造园的手法有哪些?,(山、水、花木等景物组合),诗情画意,(色彩、规模)
6、,(缩景、仿景、障物、借景等),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2.)加强了对构景手法的理解;并能够从中体会到构景的作用。,3.)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三)思考与讨论:,-设 计 意 图:,开放式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加深对中国古典园林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认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出问题:本节课你们所学到的知识做个简单的总结。,(7分钟),(四)安排作业:(5分钟),课后运用所学的造园手法形式,交一张绘画作业。,要求:1.最少运用2种造园手法。2.线条大胆、清晰。3.独立完成。
7、,-设 计 意 图:,我这样的安排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觉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描述能力, 运用教学方法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法。,(五)板书:(2分钟),-设 计 意 图:,板书的目的是让本节课的内容更加清晰,有思路性的教学可以增加 学生的学习印象!,中国古代园林:,起源,特征,分类,构景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主要运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了中国 古典园林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小组学习,情景模拟,学习评价等形式有效地 提高了学生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体现了“教师为主 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运用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在此,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跟学生的互动还不够,对于本节课 的知识量掌握不够。通过这次的教学尝试,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的掌握新的 知识传达给学生,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增加跟学生的互动技巧。,2011.12.19.,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