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三章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2,需氧芽胞杆菌属(Bacillus)48个种 与医学有关5个种 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 蜡样芽胞杆菌(B.cereus) 蕈状芽胞杆菌(B.mycoides) 巨大芽胞杆菌(B.megaterium) 苏云金芽胞杆菌(B.thuringiensis),3,第一节 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B.anthraci ),一、临床意义 炭疽是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是牛、羊等食草类动物的传染病,人可通过接触或摄食病畜及畜产品而感染 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等, 并发败血症,甚至炭疽性脑膜炎,4,致病物质,荚膜:抗吞噬,有利于
2、细菌在组织内繁殖扩散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水肿因子,5,所致疾病,炭疽病: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品或被污染物传播途径:接触皮肤炭疽 食用肠炭疽 吸入肺炭疽可并发败血症,死亡率极高,6,乙类传染病发生肺炭疽按甲类处理,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7,形态染色:致病菌中最大的G+杆菌,两端平切、竹节状有毒株可有明显荚膜,二、 微生物特性,炭疽芽胞杆菌 亚甲基蓝染色 1000,革兰染色 1000,8,芽胞椭圆形,小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央多在有氧条件下形成,2530,在培养基中、土壤内、动物尸体解剖后暴露在空气中,都易形成芽胞在活体或完整未解剖尸体内不形成芽胞,尸 体严禁解剖,9,培养特性:需氧
3、或兼性厌氧,生长条件不严格,最适温 度3035普通培养基扁平、粗糙、不透明、灰白色、 无光泽,边缘不整齐的菌落,低倍镜下菌落边 缘呈卷发状,10,BAP:1215h不溶血,1824h轻微溶血其他需氧芽胞杆菌大多溶血明显而快速,炭疽杆菌在血琼脂平板中菌落,11,肉汤絮状沉淀生长明胶371824h表面液化成漏斗状,由于细菌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形成倒松树状。NaHCO3BAP: -有毒株5%CO2、372448h、产生荚膜 呈黏液型菌落,挑取时呈粘丝状(鉴别要点) -无毒株粗糙型菌落,12,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蕈糖,有些菌能迟缓发酵甘油和水杨素产酸不产气水解淀粉、还原硝酸盐不产生吲哚
4、和硫化氢、不利用柠檬酸盐、不 分解尿素在牛乳中生长24天牛乳凝固缓慢胨化触酶(+)、卵磷脂酶弱(+),13,抗原构造:菌体多糖抗原: -与毒力无关,耐热、耐腐败,长时间煮沸仍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环状沉淀反应(Ascoli热沉淀反应)。 -特异性不高,能与其他需氧芽胞杆菌、14型肺炎链球菌、人A血型抗原发生交叉反应。,14,荚膜多肽抗原: -与毒力有关,有抗吞噬作用,有利于细 菌生长和扩散 -荚膜肿胀试验,对本菌鉴定有意义芽胞抗原: 有免疫原性和血清学诊断价值,15,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水肿 因子(EF)三个组分-单独皆无致病性,与PA结合才显示出致病性-具有抗吞噬和
5、免疫原性,16,抵抗力:,-芽胞抵抗力很强,煮沸10min或干热140 3h才能杀灭-在干燥土壤中或皮毛中常温下存活数十年致 病力不减,牧场一旦污染,传染性可持续数 十年-生物武器,17,-芽胞对化学消毒剂抵抗力不一,对碘和氧化 剂较敏感,常用以下方法杀菌: 1:2500碘 10min、 3%H2O2 1h、 4%高锰酸钾 15min、 0.5%过氧乙酸 10min -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 氯酶素均敏感,18,要求快速检出、分离鉴定病原菌,以利早期确诊、查清疫源、及时治疗和采取预防对策,三、微生物学检验,19,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皮肤炭疽:病灶深部标本肺炭疽:痰和血液肠炭疽:
6、粪、呕吐物脑膜炭疽:CSF、血液死于败血症的动物,严禁宰杀和解剖,可消 毒皮肤后割取耳朵、舌尖采集少量血液,局 限性病灶可取病变组织或附近淋巴结。,20,无杂菌污染标本:直接接种肉汤增菌或固体培养基污染杂菌固体标本:加10倍量生理盐水充分浸泡,振 荡1015min 、静置10min,取悬液65水浴30min或 855min杀死杂菌,保留芽胞活性,再增菌和培养污染杂菌液体标本:离心 ,弃上清液后,加0.5%洗涤 剂振荡1015min ,离心取沉淀物增菌和分离培养,21,生化反应,噬菌体裂解,青霉素抑制,毒力试验,荚膜肿胀试验,22,23,涂片染色:-G染色、荚膜染色、芽胞染色初步报告-荚膜荧光抗
7、体染色核酸检测:核酸杂交分离培养:-BAP、戊烷脒多粘菌素B平板-2%兔血清肉汤增菌分离培养,24,鉴定试验:形态和菌落特征生化试验:表11-1串珠试验:-接种于含青霉素(0.050.5U/ml)的肉汤 中,37 6h,大而均匀成串的圆球状菌体-与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有关-类炭疽无此现象,25,青霉素抑制试验:接种于含青霉素5、10、100U/ml琼脂平板,3724h 生长 受抑制不生长 串珠和青霉素抑制联合试验:,兔血琼脂平板,抑菌环,青霉素纸片,26,噬菌体裂解试验:AP631炭疽噬菌体 NaHCO3毒力试验: 接种于含0.5%NaHCO3和10%马血清的平板, 10%CO2、37、2
8、448h 有毒株形成荚膜黏液型菌落 无毒株不形成荚膜粗糙型菌落 动物试验: 小鼠、家兔或豚鼠皮下接种,27,植物凝集素试验:Ascoli热沉淀试验:可作追溯性诊断,28,第二节 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B. cereus ),29,一、临床意义,食物中毒含菌量达105/g以上呕吐型耐热肠毒素腹泻型不耐热肠毒素全眼球炎(外伤后)心内膜炎、败血症和脑膜炎,30,夏、秋季多见食物有米饭、乳品、禽畜肉类、果汁饮料等,大多为加热烹调过的熟食在米饭中极易繁殖,由米饭受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国内、外均为常见中毒食物大多无腐败、变质现象,感官性状正常,应引起注意,31,形态与染色:- G
9、+大杆菌-生长6h后即形成圆形芽胞、位于 菌体中心或次末端、不突出菌体-菌体两端平截,多数呈链状排列-引起食物中毒的菌株多有周鞭 毛、无荚膜,二、微生物特性,3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最适温度3035普通琼脂平板:菌落较大, 灰白色,表面粗糙似毛玻璃状或融蜡状,有 蜡样光泽,33,BAP 有溶血 卵黄平板生长迅速,培养3h后,虽看不到菌落,但该菌可分解卵磷脂而形成白色的混浊环,称乳光反应或卵黄反应,34,生化反应: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水杨素、糊 精,产酸不产气能胨化牛乳,液化明胶,VP(+)、卵磷脂 酶(+) 多次传代后生化特性常可改变,35,抵抗力:耐热,肉汤中细菌需
10、10020min才能杀死,食物中毒菌株的游离芽胞耐受10030min、干热12060min才能杀死对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磺胺、呋喃类耐药,36,三、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 可疑食物、粪便、呕吐物,因食品暴露于空气中,在一定程度都会受到本菌污染,所以不能分离出该菌就认为是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37,确诊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必须:,从食物中分离出菌数105CFU/g,提示本菌活跃生长,构成潜在危险从可疑食物分离到的菌株与从病人粪便和(或)呕吐物中分离到的菌株属同一血清型,38,39,检验方法:直接镜检分离培养与活菌计数 普通琼脂平板、BAP、卵黄平板鉴定与分型: 根据菌落特
11、点、形态染色、生化反应等初步鉴定 生化分型、血清分型、噬菌体分型,肠毒素检测,40,第三节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和红斑丹毒丝菌,41,一、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隶属于李斯特菌属,42,(一) 临床意义,李斯特菌属有7个种,只有该菌对人和动物致病分布广泛,土壤、水、植物、人和动物粪便中均存 在,亦可自甲壳动物、蝇、蜱中分离出能引起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感染(羊、马、狗、猫、 鸟、鱼等)正常人粪便带菌率达10%左右,70%的人可短期带 菌。新生儿、免疫功能降低者,易受该菌感染,43,致病物质: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主要毒力因子内在素表面蛋白(侵袭性蛋白)磷
12、脂酶C,44,所致疾病:,健康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污染食物,粪-口途径传播,通过肠道扩散全身胎盘和产道感染新生儿接触病畜及产品眼和皮肤的局部感染,45,孕妇李斯特菌病新生儿李斯特菌病成人李斯特菌病局部感染,46,(二) 微生物特性,形态与染色: G+短小杆菌,形态与培养时间有关-37 36h,菌体主要呈杆状,随后以球杆状为 主,35天常形成长丝状 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在含血清的葡萄 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粘多糖荚膜,47,2025形成周鞭毛,有动力;37时鞭毛 很少或无 细菌接种半固体培养基,置室温,由于动力 强,细菌自穿刺线向四周弥漫生长,在离琼 脂表面数毫米处出现一个倒伞形的生长,是 本
13、菌特征之一,48,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广0.545均生长 (4冷增菌),最适3037营养要求不高,在含血液、血清、腹水的培养基生 长更好BAP极小的露滴状、侧光微显蓝绿色灰白色 菌落。狭窄的溶血环萘啶酸选择性平板细密湿润、边缘整齐的兰色圆 形小菌落肉汤均匀混浊,表面有菌膜,49,生化反应:,3724h,发酵葡萄糖、果糖、蕈糖、麦芽糖和水杨素产酸不产气 触酶(+)甲基红(+)VP(+)水解七叶苷、水解精氨酸产氨CAMP(+),50,分型:,根据O抗原和H抗原,分4个血清型, 1、3、4型可分若干亚型抗原结构与毒力无关,与地理分布有联系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 杆菌等有
14、共同抗原,51,抵抗力:,耐盐、耐碱、不耐酸对热、常用消毒剂敏感多种抗生素敏感,首选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也敏感对杆菌肽、多粘菌素耐药,52,(三) 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 血液、CSF、宫颈、阴道、鼻烟分泌物等直接涂片: -在CSF标本中成对排列,形如球菌,易误认为肺 炎链球菌 -G染色过度脱色形似流感杆菌 - 有时与类白喉杆菌也极易混淆 可用该菌1型和4型及多价荧光抗体染色,同时作动力检查,53,分离培养:BAP、巧克力平板杂菌污染标本可用20%NaCl心脑浸液肉汤2支 1支10%CO2,372448h分离培养(BAP、萘啶酸选择性平板) 1支4 “冷增菌” 分离培养(每2
15、4h一 次,共4次,以后每周一次,至少4周),54,鉴定:形态特征、菌落特点、动力及生化反应作出 鉴定 可疑菌落用已知李斯特菌1型、4型或多价抗 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进行鉴定与其他G+菌鉴别,55,触酶 动力 马尿酸盐水解产单核李斯 + + -B群链球菌 - - +,本菌有耐碱耐盐的特点,可用触酶试验与 肠球菌鉴别,56,二、 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E. rhusiopathiae),本菌隶属于丹毒丝菌属,57,(一) 临床意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许多脊髓动物和无脊 髓动物的共生菌或致病菌易感动物有小鼠、猪、鱼、火鸡等主要储存宿主是猪人类可因
16、接触病畜或其产品而感染,58,毒力与其产生的神经氨酸酶有关,能使 细菌粘附至靶细胞从事屠宰、经营鱼类和皮革行业的人员及兽医等感染机会较多通过破损皮肤侵入,引起局限性皮肤病灶,通常称“鱼毒”或“类丹毒”,59,(二)微生物特性,形态与染色: G+杆菌,菌体细长、直或稍弯,单个或短链状,慢性期分离的菌落为粗糙型,常呈长丝状,而且有分支及断裂,与放线菌近似.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红斑丹毒丝菌 革兰染色 1000,60,培养特性:厌氧或微需氧、初次分离需在厌氧环境,传代后有氧环境也能生长,最适温度30-35。在含葡萄糖或血清培养基生长旺盛,61,BAP:3524h可形成两种菌落光滑型:菌落细小、透明
17、突起、发亮、边缘整 齐、质软易于悬于液体中,毒力较强粗糙型:菌落较大,颗粒状、扁平、边缘不齐 可呈卷发状,无毒力BAP上新分离的菌株有轻微的溶血,培养时间延长溶血现象明显,传代后溶血特性常消失,62,在半固体表层下数mm处发育最好,常呈带状 含碲盐的培养基黑色菌落,63,葡萄糖肉汤:培养24h后,呈轻微混 浊,不 形成菌膜,室温静置23天后,管底有少量 灰色沉淀;粗糙型沉淀较多。 S-R变异同时毒力、抗原性也发生变异,但 遗传学上不稳定,常出现互变。,64,(三)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病灶边缘组织碎片或皮肤病变抽出液直接涂片G染色镜检:G+细长杆菌,有时长丝形,单独或呈短链状。分离培养:1%葡萄
18、糖肉汤,355%CO2环境增菌,每日移种BAP,可出现二种菌落(S型和R型),65,鉴定依据: G+、H2S +、无动力、触酶 -、吲哚 -、VP -与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鉴别(表11-2)新霉素敏感试验:红斑丹毒丝菌R 产单核李斯特菌S 动物毒力试验:对小鼠、大鼠、兔、鸽均有致病性,0.2ml的24天培养物注入小鼠腹腔,4-5天后,败血症而死,心血培养(+),66,第四节 阴道加特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 ,GV),属于加特纳菌属此菌属只有本菌一个种,67,一、 临床意义,与非特异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有关,68,二、 微生物特性,形态与染色: -G染色视菌株和菌龄
19、不同而异,实验室保存 菌株趋向G-,新鲜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 趋向G+,生长在高浓度的血清中呈G+ -具有多形性,两端钝圆,无芽胞、无荚 膜、无鞭毛,69,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营养要求较高,在含5%人血琼脂平板上3%5%CO2、3537环境中培养48h后,可形成0.30.5mm大小、圆形、光滑不透明的菌落,在兔血平板上可出现溶血,在羊血平板上不溶血。,70,生化反应:氧化酶 -、触酶 -、尿素酶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水解马尿酸钠和淀粉,吲哚 -、明胶液化 -、甘露醇分解 -抵抗力:对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甲硝哒唑敏感,对萘啶酸、新霉素、多粘菌素和磺胺嘧啶耐药。,71,三、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 阴道和宫颈分泌物等直接湿片镜检: 大量阴道上皮细胞,少量脓细胞及无数成簇的细小杆菌群集并吸附于上皮细胞表面,使细胞特别是边缘不清,呈锯齿形,即为线索细胞,72,涂片染色镜检:观察线索细胞,了解阴道菌群状况,常见大量小的G-和染色不定的杆菌和球杆菌,而无大的G+杆菌(乳酸杆菌)pH测定:pH4.5,提示细菌性阴道病胺试验:滴加10%KOH即发出鱼腥嗅为“+”,73,分离培养: 5%人血琼脂平板、35、5%CO2环境48h鉴定: 菌落、涂片染色、氧化酶 -、触酶 -、 糖发酵及其他生化反应,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