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水稻赤枯病如何防治.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947173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赤枯病如何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水稻赤枯病如何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水稻赤枯病如何防治?发病症状:赤枯病又称铁锈病,俗称熬苗、僵苗、坐棵、坐蔸。赤枯病发生有几种情形:1、缺钾型赤枯 在分蘖前始现,分蘖末发病明显,病株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叶片狭长而软弱披垂,下部叶自叶尖沿叶缘向基部扩展变为黄褐色,并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斑点或条斑。严重时自叶尖向下赤褐色枯死,整株仅有少数新叶为绿色,似火烧状。根系黄褐色,根短而少。2、缺磷型赤枯 多发生于栽秧后 3-4 周,能自行恢复,孕穗期又复发。初在下部叶叶尖有褐色小斑,渐向内黄褐干枯,中肋黄化。根系黄褐,混有黑根、烂根。3、缺锌型赤枯 多发生在山区冷浸田,表现为移栽后分蘖差,下部叶片赤褐色,特别是春季低温时表现最为明显,

2、因为分蘖数不够,影响有效穗不足,造成产量低下4、中毒型赤枯 移栽后返青迟缓,株型矮小,分蘖很少。根系变黑或深褐色,新根极少,节上生迈出生根。叶片中肋初黄白化,接着周边黄化,重者叶鞘也黄化,出现赤褐色斑点,叶片自下而上呈赤褐色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病因缺钾型和缺磷、缺锌型是生理性的。稻株缺钾,分蘖盛期表现严重,当钾氮比(K#O/N)降到 0.5 以下时,叶片出现赤褐色斑点。多发生于土层浅的沙土、红黄壤及漏水田,分蘖时气温低时也影响钾素吸收,造成缺钾型赤枯。缺磷型赤枯 生产上红黄壤冷水田,一般缺磷,低温时间长,影响根系吸收,发病严重。缺锌型赤枯 一身发生在春季,僵苗坐蔸在冷水田最厉害,山区低温寡照

3、会,赤枯病会大量发生中毒型赤枯 主要发生在长期浸水,泥层厚,土壤通透性差的水田,如绿肥过量,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插秧期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以后气温升高,土壤中缺氧,有机质分解产生大量硫化氢、有机酸、二氧化碳、沼气等有毒物质,使苗根扎不稳,随着泥土沉实,稻苗发根分蘖困难,加剧中毒程度。重点发生的区域和原因:目前重点发生的区域在江苏等小麦产区麦后田,有两个原因造成江苏等麦后田大面积发生赤枯病。一是因为国家目前 不允许焚烧麦杆,麦杆翻到田里后,高温未能完全腐乱产生的有毒气体,使根系中毒,另一个原因是江苏等地土壤盐碱,缺磷少锌,水稻移栽后也会出现生理性的赤枯病解决办法:1、 预防 :水稻田撒施 500 克左右的硫酸锌或在水稻移栽后 5 天左右撒尿素和除草剂时,每亩撒 250 克“猛发兜 ”防止僵苗坐兜等生理性病害,使水稻早生快发,“秧好一半谷”快速促进分蘖,为高产打下基础。2、 治疗:水稻田出现赤枯病症状,建议将田里的水放干,晒田一到两天,然后叶面喷施含锌的叶面肥或“用心”加一点 802 或复硝分纳,上水后一般三天内症状会有所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