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琵琶甲(学校:昆明学院 姓名:李芳 邮编:650214)摘要:喙尾琵琶甲是云南大多地方长期使用的一种药用昆虫,药材资料丰富,民间应用广泛,对一些疑难杂症有显著的疗效。喙尾琵琶甲在云南省均有分布,其中滇东、滇中高原分布较为集中,适生区年均气温为 13-19,年降雨量为 750-1100mm,海拔为 1500-2100mm,垂直分布的海拔范围在 760-2450m 之间。喙尾琵琶甲成虫生境多局限于居民房屋、牲畜圈舍,幼虫栖息于疏松土壤,以谷糠玉米面,面粉等为食,未发现野外分布。根据其适生的温度、降水量和食性推测其潜在分布区,表明西南地区为其分布的核心区域。本文介绍了琵琶甲的特点,分布及相关功能的
2、介绍。对琵琶甲的化学成分做了分析,温度和光照对琵琶甲卵孵化的影响。关键词:琵琶甲 喙尾琵琶甲 弯齿琵琶甲正文:一、 琵琶甲的一般特点一)结构特点:成虫体长约 2.4cm,体宽约 1.1cm。卵圆形,黑色,无光泽,跗节褐色;上唇凹入,被纤毛及茸毛;唇基略凸出,被一个颇明显的直缝和额分开,头被大刻点,两侧刻点近于相连。触角的 47 节,长约2.5 倍于宽,811 节圆而略长,第十一节几乎不长于前方的节,形状尖。前胸较小,宽略过于长,前缘凹入,后缘稍凹入,从前角到中间略圆,略放宽,然后从中间至基部几乎缩小成直线,仅两侧有细边,沿着边有一个很浅的沟,中央几乎扁,雕着很大的刻点。鞘翅基部宽等于前胸,从基
3、部到中部逐渐放宽成圆形,使近于中部之宽 2 倍于基部,越向后越显得钝圆,末端变成尖锐而短尖。鞘翅显得扁,几乎平,两侧的龙骨突起从上面看见前端的 13。缘折前端214 宽,从此到未端突然缩窄平滑,和鞘翅背面的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背部刻着明显的皱纹和粒点,从中可以认出纵纹的遗迹。颏圆,前胸腹板在基节间沿中线有沟,向下弯而变扁,没有龙骨突起。腹部刻着细皱纹,后腹有刚毛刷,呈铁锈色。但未两节似乎光滑而小,有稀刻点,胚节有刺,前端 14 的内侧稍弯,后端 12 直,跗节褐色。二) 生活地常栖息于黑暗场所,阴湿之地及仓库、长期堆放草灰、柴炭之处。琵琶甲成虫生境多局限于居民房屋、牲畜圈舍,幼虫栖息于疏松土壤
4、,以谷糠、玉米面、面粉等为食,未发现野外分布。三) 分布主要分布于云南思茅、文山、红河等地,陕西、贵州、山东、河北、江苏亦有分布适生区年均气温为 1319,年均降水量为 7501 100 mm,海拔为 1 5002 100 mm。垂直分布的海拔范围在 7602 450 m 之间。根据其适生的温度、降水量和食性推测其潜在分布区,表明西南地区为其分布的核心区域。四)产卵在昆明和曲靖地区,喙尾琵琶甲 1 年发生 11.5 代。成虫、幼虫生活周期长,生活史不整齐。以不同龄期幼虫和成虫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 4 月上旬开始化蛹。成虫全年都能活动,新羽化成虫于 4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交配产卵。成虫日产卵
5、量在 2 粒以上;卵孵化率在80以上,恒温条件下,以 2528的孵化效果最好。喙尾琵琶3甲为夜出型暂栖性土壤昆虫,喜潮湿阴暗的环境,成虫具有夜出习性、防御性,成虫和幼虫都具有群聚性。五)人工饲养初步以 26 种和 11 种蔬菜,分别进行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取食实验表明,喙尾琵琶甲为多食性、杂食性昆虫,对含水量或含糖量丰富、结构疏松的叶菜类蔬菜和瓜果,取食能力较强;对结构较紧密或气味较浓烈的蔬菜取食效果不好。以生境土壤为对照,无基质、沙、锯末和土壤加沙进行的幼虫饲养实验表明,红壤混合沙的基质饲养效果好于生境土壤,沙和锯末可以进行幼虫饲养,幼虫暂时不能直接在没有基质的容器中饲养。六)功效清火解毒,软
6、坚散结消肿止痛,熄风定惊。 七)民间应用琵琶甲是云南民间长期使用的一种药用昆虫,具有抗菌,消炎,解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民间用于治疗发烧,咳嗽,胃炎,肿瘤等疑难杂症。但其临床应用的研究及报道并不见多。1) 生疮(水泡)、皮肤痒痛 活抓的喙尾琵琶甲成虫制成药酒,涂于疮(水泡)周围,可驱除疮中毒素,或驱除水泡引起的灼痒;也可作为强身健体的药酒服用。2) 牙痛,龋齿痛 4取喙尾琵琶甲 1-2 只,研碎冲开水片刻去渣饮清夜;或研碎,取少许塞入蛀洞,上面再垫药棉少许。3) 小儿麻痹 喙尾琵琶甲 2 只,黑骨头 3 克,金丝矮陀 7 克,川归 10 克,大发汗 3 克,重楼 10 克,
7、甘草 7 克,共研为细末,每天两次,每天 3 克,酒送服。4) 发烧将喙尾琵琶甲放于瓦片上,幼虫烙干,成虫烙黄并揭去外壳,研成细末服用。八)应用的研究段云庆 1等先把 50 只鲜活的琵琶家、甲,用 500ml 75的酒精浸泡半月以上,再选用湖南产六合治疗仪,将酒精浸泡过的纱布放到六合治疗仪的极板上,放到增生部位,药物导入每侧 20 分钟,每两天一次,用这样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表明 2,喙尾琵琶甲含有 20 种无机元素、17 种基本氨基酸和27 中化合物,罗氚芸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对喙尾琵琶甲进行了无机元素和氨基酸的分析,结果表明该
8、昆虫含有 20 种无机元素和 17 种氨基酸,其中 20 种无机元素包括:必须的大量元素 K、Ca、Mg、Na、P、S 必须微量元素Fe、Zn、Mn、Ck、Cu、Sr、Co、Ni、V;非必需元素 Al、Ba、Ti;5有毒微量元素 As、Hg、Cd。氨基酸种类包括除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和人体必需氨基酸外的其它氨基酸 3。三、温度对琵琶甲卵孵化率的影响赵敏 4等对生境气候指标的调查表明,喙尾琵琶甲核心分布区气候以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为主。核心分布区一年之中,温度10天数为 220-365d,南温带温度稍低,为 160-220d。该研究结果表明,喙尾琵琶甲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0
9、80.93),由此可见,在喙尾琵琶甲核心分布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卵都可以正常孵化。在较高均温月份,喙尾琵琶甲孵化速率加快,孵化时间集中,短时间产生大量初孵幼虫,有利于种群的扩大和繁衍;在较低均温月份,卵的发育孵化速率放慢,孵化时间延长并分散,利于喙尾琵琶甲卵及初孵幼虫躲避不良气候。调查发现,云南 14 个喙尾琵琶甲分布区得最热月气温为 17-24 4,均未超过喙尾琵琶甲卵孵化的上限温度。因此,云南地区高温对喙尾琵琶甲卵孵化影响不大。喙尾琵琶甲分布区最冷月气温为 2-13,核心分布区的最冷月均温在 6-9,低温是影响卵孵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杨贵军 5等研究表明,弯齿琵琶甲卵可以在 30和 32中孵
10、化,同温度下喙尾琵琶甲卵未见孵化。原因可能在于弯齿琵琶甲主要分布于西北东部和华北北部的荒漠流沙地区,环境温度波动剧烈,喙尾琵琶甲生境则处于温度相对较低和稳定的居民房屋和牲畜圈舍中,二者长期适应不同生境而致。6四、光照对卵孵化的影响喙尾琵琶甲在光照度8000lx 时,卵不能孵化,这可能与喙尾琵琶甲生境和产卵习性有关。野外调查 3表明,该虫成虫和幼虫多分布于昏暗的旧土房屋墙角,堆有粮食柴草等杂物缝隙或碎屑及阴暗潮湿的牲畜圈舍中。人工饲养发现,成虫常将卵产于松软的沙土基质中,较少于基质表层产卵。因此喙尾琵琶甲卵暴露于自然光下几率较低。五、展望药用昆虫是我国中医药的一部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其开发
11、利用长期未得到重视,可喜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强,药用昆虫的价值得到了认可,越来越受到关注,开发前景广阔。喙尾琵琶甲是一种有重大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昆虫资源,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而且在治疗乳腺增生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民间常用于治疗肿瘤、心血管、类风湿、发烧、咳嗽、胃炎等疾病,但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均未见报道。今后,在资源方面的重点是喙尾琵琶甲的人工饲养、人工繁殖,以解决资源的瓶颈问题。在应用方面,重点是尽快开展其在抗菌、消炎和对肌瘤及细胞增生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 ,把这一极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尽早应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参考文献】7【1】任国栋,李哲,琵琶甲族(BlaPtini)昆虫的分布相及资源利用J.中国昆虫协会 2002 年学术年会,2002 44-52【2】林南英,刘为忠等。药用昆虫云南琵琶甲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44):162-164【3】罗氚芸,刘勇等。云南民族药用琵琶甲无机元素及氨基酸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9,21(3):38-40【4】赵敏,陈晓鸣,孙龙等,云南省喙尾琵琶甲分布及生态环境调查J.林业科学研究所,2007,20(3):356-362【5】杨贵军,王新谱,于有志等。温度和土壤湿度对弯齿琵琶甲卵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2):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