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徐斌艳教授 ,建构主义理论与课程教学改革,一、关于学习的隐喻,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学习理论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现代学习理论突破了学习是反应的强化的观点,同样超越了学习是知识获得的观点,而是强调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记载和吸收;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学习是社会实践参与。,学习是反应的强化,行为主义心理学, 学习: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教学:就是操练,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学习主要在于形成条件反射。,这一理论取向注意了学生的行为却忽略了促使学生产生某种方式行为的动因;借助强化使人们可以重复那些得到强
2、化的行为,却忽略了行为主体对问题尤其是对预料之外事件的理解力。即行为主义把学习看成机械、被动的反应过程,忘却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大脑对行为的支配调节作用,因而,这一理论仅停留于对涉及行为技能及简单认知加工的学习的解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学习是知识获得 学习是知识的加工,认知主义,学习是知识的获得 教学就是把可以“打包”的知识产品的输入,施万克教授正是从这些角度对人的认知结构展开广泛研究. 她假设那种认知差异(谓词性和功能性)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这两种不同的认知结构有着同样的效力。,“那些偏爱谓词性认知结构的人,面对问题情境进行活动时优先表述活动对象间的静态关系,分析问题时把
3、重点放在事物的结构及其描述上;他们在说明所实施的行动时,总是优先描述行动的实施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他们更善于去感受事物的精确性,对复杂过程的感觉和分析能力却比较弱。”,“那些偏爱功能性认知结构的人,很少直接分析事物间的关系和事物的结构,而是对过程有着清晰的感受能力,善于对作用原理进行思考;他们会直接考虑组织某一过程所需的努力与费用(不是马上估计最终所达到的结果);但他们很少能清晰、精确地去表达事物间的关系。”,认知学习理论的局限,认知学派尽管克服了行为主义从动物习性推测人类学习机理的弊端,但将人脑等同于封闭的“图灵机”,却从根本上忽略了人类所特有的自然学习情境中社会、历史、文化对高级认知的中介。
4、因此,对今天出现的新型学习方式,特别是我国倡导的真实情境中各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也无法作出全面解释。,而不是对知识的记载和吸收;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学习是社会实践参与。,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理解依赖个人的经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 知识通过经验建构而来 学习产生于个人对知识的阐释 学习是学习者在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对意义理解的过程 (激进建构主义),学习者不是空着脑
5、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能量交换:同样的冰块用锡纸包裹,或者用棉被包裹,哪个块冰先融化。人是如何看见东西的:,光(1)= 某个非常亮的(发亮的,发光的)物体。如果看着它就能看到这个物体。最后,这种视觉因眼花而削弱。 这个物体能够使其他东西发亮。在(1)所提到的条件下,人们能够看到这些东西。 被照亮的物体本身不能照亮其他物体,因为它们本身不发光 在照亮物体的色彩时,物体本身就变得清晰可见。 光(2)=是落在并停留在被照亮得物体上的亮光 只有镜子能够反射这种光(2),所以这种光不会停留
6、在镜子上 如果打开电灯,就有光(1)。光(1)看上去像其他物体上的光(2)。如果关闭电灯,光(1)就消失。 在打开电灯和照亮其他物体之间也许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特级教师于漪(语文): 她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时,课文中有一句话“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万万等于多少?”这时大家都笑了起来,有个学生说:“万万不等于亿吗?”在大家的笑声中,提出问题的学生悄悄坐下了。于老师觉得他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于是她问“
7、既然万万等于亿,但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而却说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呢?”这一问,学生们都哑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不用亿用万万,有两个好处,第一,用“万万”听起来响亮,“亿”却听不清楚;第二,“万万”好象比亿多。”这时学生们又笑了。于老师当即给予肯定,并表扬说“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叠可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时,学生们都用钦佩得眼光看着那个学生,而于老师却说“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这个新的知识,是谁给予我们的呢?”这时大家才将目光集中到第一个学生身上,建构主义所追求的到底是 什么样的学习和教学呢?,1、走出教师自我
8、中心主义的误区 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三、建构性的学习与教学,学习的目标:深层理解 学习的内部过程:高水平思维 学习的控制:学习的自我监控 学习的社会情境: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 学习的物理情境:多样的、情境性的信息与有力的建构工具,学习的目标:深层理解,从学习的目标来看,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的理解。知识获得是学习的重要目标,而知识获得有不同的水平,学习者可能只是记住了一些概念、原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或者只是有一些字面的理解,只能应付课本上的典型习题等(看见东西),这意味着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整合的(integrated),而不是零碎的、只言
9、片语的。这意味着学习者所建构是灵活的知识,而不是惰性的、死的知识。学习者不应满足于对概念、原理等的教条式的掌握,而应使这种理解进一步深化。,理解:,如语文教育:,核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支柱之一是“知识和能力”,传授学生“知识能力”对语文老师来说轻车熟路。然而课标中的“知识能力”不是繁琐、割裂、支离破碎、机械重复的再现,而是对以往所学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筛选、提炼,取其精要加以整合 课标中进一步的学习目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教师不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二传手、搬运工,要让学生走进语文,不能只听客观介绍,隔墙看花。 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丽娘说:“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10、(确实如此)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不亲眼见,亲耳闻,怎会有亲身体会?如历其境与身历其境是有极大差别的。),这里不仅仅是教师滔滔不绝地分析这文章多好,或片言居要式地拎出多少个知识点; 而是让学生有机会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就会发现“朝飞暮卷”说不尽的人间美景,品尝到文化积淀的智慧,精神生活的香甜。 (眼看,耳听,心想,与课文及其他作品对话,与作者交流,与自然交友,与别人沟通),1 X 100 + 5 x 10 + 3 x 1 = 153,数学题:把一块木板锯成两块。一块的长度是整块的三分之二,但比第二块短四英尺。问本板在锯开前
11、的长度是多少? 船上有26只羊,10只山羊。船长年纪多少?,教学应把要学习的知识置于多种、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境中,分别着眼于不同的侧面,使学习者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这种知识,灵活地利用它们解释新现象,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 (问题解决能力测试),问题解决能力,个人运用认知过程以面对并解决真实的、跨学科的情景的能力。在这些情景中问题解决的方法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解决这类难题运用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仅局限在数学、科学或阅读等某一单独的学科领域。,例如,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挖掘各个学科的功能,提炼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参与
12、探究、质疑、交流、合作等活动中,启发思维,培养智力,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案例分析 菠萝中的数学,总之,使学习者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不是要让他们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内容,而是要提高学习的质量,使学习者形成真正的、有效的知识。,对知识形成深层理解,这是建构性学习和教学的核心目标,建构主义的很多主张都与此相关,所以,“为理解而学习”(learning for understanding)成了建构主义的一条重要信念。当然,深层理解的达成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并不是完全抛弃初级学习,对知识技能的基本掌握仍然是很必要的,但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初级学习的水
13、平上。,语文阅读,核心:理解。 阅读是借助具有客观意义的文字符号去了解别人思想、感情的活动。它需要精读深思,探幽发微,理解其中精髓,从中吮吸丰富养料。,于漪老师提出:识别,再现,探疑,储存识别:包括识别词语的能力。好的文章从来讲究词语的推敲,在怎样的具体语言环境里选用怎样的词语最能传送情意是大有文章的。借用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精彩论述“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让学生理解“高标”的含义,高耸物体的末端;一般也指“超群,出众”等。用“高标”总括闻先生的“行”,点
14、出人物的精神,给人以高山仰止的感觉,再现:锤打关键词语,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密咏恬吟,调动各种器官,显现形象的画面 社戏中月夜行舟的描绘十分精彩,在咏吟的过程中,可先引导学生熟悉描写的景物:山水,月色,渔火,村庄,戏台,笛声等等,再调动他们的感官,询问:在夜航中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让他们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作补充,储存:发展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增进知识的储存,读书不能像漏斗,随读随忘。 杨万里的七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启发学生联想读过的写西湖美景的诗,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是写西湖,但观察点、时间不同,具体景物有别,画面各彩各异。通过比较,对诗句的理解加
15、深,一幅幅画面清晰,既巩固旧知,又储存了新知。,学习的内部过程:高水平思维,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事实性信息及概念、原理的记忆、复述和简单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则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学习,学习者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经验和旧经验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的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此作出检验。,建构主义者则以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教师可以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但这都不应妨
16、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而应配合、促进他们的问题解决过程。,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者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而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建构主义者对教学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案,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在问题解决这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中,学习者要不断地围绕当前的问题解决活动获取有关的信息,同时又要不断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对当前问题作出分析和推论、综合和概括,同时新、旧经验的合理性又在问
17、题解决中得到了检验,所以,在这种活动中,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充分展开,这为知识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途径。高水平的思维和问题解决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教师以及教学设计者需要为学习者的思维和问题解决活动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有力的支持,包括思维工具和策略的使用以及社会性支持等。,学习的控制:学习的自我监控,建构性的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在教学中,老师也会为学习者设计各种任务、课题,但学生要自己确立该任务所包含的子任务,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达到各个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另外,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及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互惠教学,学习的
18、社会情境: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在传统的教室中,交往和交流的形式比较简单,也不够充分,教学中最主要的交流形式是教师讲和学生听。教师提前准备好要讲的内容,在课堂上按照设计好的路线进行讲解,同时穿插一些提问,而所提的问题又主要是对一些事实信息的回忆,学习者只是象填空一样给出简短的回答,往往没有多大思考的余地,这很难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持续的、深入的沟通和讨论。,在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中,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将更为充分。教师在开始先保留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会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并洞察他们的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而后再提供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
19、到与其观点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从学习者的见解出发进一步进行提炼和概括。,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探索,但并不轻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于学生的思考和知识建构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习者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建构主义的教师会对所有的学习者都抱以希望,给予鼓励,让每个学习者都能自由的、大胆地参与探索和交流。,学习的物理情境:多样的、情境性的信息与有力的建构工具,首先,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信息更为多样化,更具有情境性。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要的信息源是课本中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讲解、板书和演示
20、等,这是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相适应的。而在建构性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信息源空前扩展。教师不是预先设计好信息序列,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活动会因此而超越教室的界限。,建构性的教学往往会把学习置于一个更真实、更具体的任务情境中,更多地让学生利用各种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思考,而不是直接接受基于这些数据而得出的结论,比如,学生可以利用有关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分布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等的数据,来分析我国的人口问题。(分时电表真得经济实惠?),另一方面,学习用品及其功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的学习用品是笔、笔记本、练习本等,笔记本的作用是记录老师讲课的内容,练习本的作用是帮助学
21、生巩固、熟练所学的内容。在建构性的教学中,学习的主要活动不是记忆,而是高水平的思维,是学习者对新、旧知识经验的加工、综合及推论、假设,相应地,所需要的学习用品及其功能也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它们将作为建构工具,更大程度地促进学习者的思考、探究和反思。,学生的笔记本不再只是记录知识的场所,而将成为知识的加工场,学生要利用笔记本来整理、分析、思考所学的知识,并用它来帮助自己把不同来源的信息整合起来,练习本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的作用。,认知工具,总之:,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旨在使学习者真正地、深刻地理解知识。 为此,教师需要就学习内容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持续的概括、分析、推论、假设检验等思维活动,来建构起与此相关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帮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状况、以及见解的合理性等进行监视和调节。 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教师自己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情境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要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有力的建构工具来促进自己的知识建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