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注蓝色国土.ppt

上传人:eukav 文档编号:7942223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蓝色国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关注蓝色国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关注蓝色国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关注蓝色国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关注蓝色国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注蓝色国土,维护海洋安全,主讲人:廖生智 主办单位:社会科学系,一、了解中国公民海洋国土意识状况,、中国960万km2的领土包括了我国的全部版图面积吗? 、960万km2指的是我国哪部分国土面积? 、还有多少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没有计入我国的版图面积中去? (中国国土总面积=960万km2+300万km2)(陆上国土) (海洋国土)以上对中国 海洋国土问题的模糊认识,表明我国国民的海洋主权意识十分薄弱。在我们跨入21世纪的海洋世纪后,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亟待迅速提高。,二、中国海洋国土构成的法律依据及与海上邻国海洋国土争议,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有1.8万km海岸线,自北向南依次分布

2、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作为西太平洋的边缘海,同时与日、韩、菲、印尼、文、马、越七国隔海相望。根据国际法和我国国内法相关规定,我国300万km2 海洋国土由如下部分构成:,1、内海:1958年我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指出:“在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渤海,琼州海峡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2、领海:依据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12海里领海宽度的计算方法,我国拥有38万km2的领海主权。 3、毗连区:根据国际法中毗连区宽度不得超过24海里的规定,我国颁布的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中国毗连区宽度为12海里。、专属经济区:按照海洋法公约关于专属经济区宽度不得超过200海里的规定,中华人

3、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规定我国专属经济区宽度为200海里。,、大陆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的大陆架是沿海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的原则和200海里(窄大陆架国家)及350海里(宽大陆架国家)的大陆架宽度计算方法,中国成为大陆架超过200海里的国家之一,面积之和达150万km2。综上所述,我国拥有300万km2的海洋国土是完全合理合法的。然而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自身的缺陷及特定的历史原因,中国事实上未能对300万km2的海洋国土完全行使主权,而是与周边海洋邻国存在一系列海洋疆界和岛屿归属争议和分歧。,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一个多国折中、妥协的产物 ,其内容中包含有容易引起争议的模糊概念

4、、规定。例如公约中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岛屿”的概念界定不明确,容易导致有关国家提出不同的理解和主张。 此外,公约与1958年实施的大陆架公约条文内容有抵触之处,而且参与缔约的117个国家中,迄今只有60个国家予以批准,这就大大影响了公约的实施效果。2、中国建国后海洋意识不强,海军发展滞后,海防体系不完善,加之“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根本无暇顾及(南海)海防,造成南沙长期脱离中国的实际控制而东南亚邻国对南沙诸岛海域和岛礁的实际控制,使法理上属于中国的南沙主权被东南亚邻国瓜分。,中国周边海上邻国对中国海洋国土 “蓝色圈地”一览表,上表内容反映,中国300万km2的海洋国土现在有一半被周边海洋邻国实

5、际控制或蚕食分割,并日益走向岛屿占领多元化、海域瓜分合法化、资源开发国际化、军事斗争复杂化。,三、世界海洋竞争空前激烈,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严峻,中国和海上邻国有150万km2的海洋国土争议和分歧,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最根本原因在于海洋在沿海国家安全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迅速上升,围绕海洋权益的世界性竞争空前激烈,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从国际上看,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经济、军事、政治斗争形势显现三个特点:,(一) 世界斗争的焦点区域从中东向亚太地区转移。,西太平洋地区是近20年来世界经济中最富有活力的地区。在此形势下,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将其全球战略重心从欧洲大陆移向亚太地区,防范对象从

6、防范俄国崛起转向遏制中国崛起。为适应战略重心转移的要求,美国裁撤在西欧的驻军,增加亚太军力,联合日本在西太平洋实施“岛链战略”,遏制中国海军发展远洋作战能力。,(二)世界斗争的焦点从陆地向海洋转移,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并难以解决的热点多发生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区,据不完全估计,目前全世界有争议的岛礁近1000个。,三)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的美澳日韩四国安全磋商新机制“亚太小北约”浮出水面。,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海洋已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新高地。从21世纪世界海洋安全战略走向上看,各沿海国家都在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格局,加强海空军建设,并呈现出以下特点:,1)调整安全战略

7、方向,由陆向海转移,以海制陆,减少陆军,加强海空军,注重夺取海洋权益,保障海洋运输安全;(2)加大海军装备建设力度,重点发展航空母舰、核和常规动力潜艇、隐形潜艇、高性能飞机和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武器;提高预警、电子战的指挥自动化水平;发展信息技术,迎接第四次军事革命到来(3)加强海洋方面的兵力部署,倍加重视岛屿的驻防。,从国内来看,目前,我国的周边安全呈现“陆稳海动,陆缓海紧”的特点,东部和南部海洋国土存在着由于美日介入引发的战争与军事冲突隐患,集中地体现在台湾问题、南沙及东海等海域疆界和和岛屿归属争议问题上。,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本属于中国内政问题,但因美日的介入而成为事关我国海洋安全和生存

8、空间的重大战略问题。台湾地处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中心,是中国走向远洋的最重要通道。台湾海峡沟通中国沿海航运,并将中国海防线连成一体,被称为中国的海洋生命穴位。,近年来,美日加紧推行 “以台制华”战略,将台湾作为亚太海洋地缘扩张步骤中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企图战时阻断台湾海峡的交通,使我海军被迫分兵南北两线作战,永远关闭中国进入太平洋的通道。美国利用“台独”与大陆抗衡阻挠中国统一,维持台湾“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状态,消耗中国的力量,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日本积极充当美国“以台制华”战略的配角。,美日台政治军事关系的不断升级和美台军售额的持续增长,极大地增加了我国和平统一的困难。1、助长了 “台独

9、”分裂势力推进“渐进式台独”及将台湾问题“亚太化”和“国际化”的气焰。2、大大提升了台军装备水平,增加了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冒险资本。,(二)南海问题。,南海居太平洋与印度洋咽喉地带,是沟通亚、非、欧海运交通的要冲。南海地处中国的海防前哨,控制该处海域和岛屿,可确保华南地区的安全和航道畅通,提高中国在东南亚乃至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地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确保在南海的战略利益和主导地位,美国调整了南海政策,加强对中国战略遏制。,第一,改变原来的“中立”立场,积极介入南海争端,偏袒与中国有争端的国家,维持南海被多国占领的状态。第二,借“911”之机重返东南亚,为介入南海冲突作军事准备。第

10、三,发展美、日、澳军事同盟关系,实行南北“双锚”战略,以便为干预南海冲突。第四,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加强合作,向中国施加压力。作为向海外扩大军事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日本迅速向南海推进。,美日的南海政策大大地增加了中国解决南海争端的难度,使南海的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1、助长了南海周边国家继续侵占南海岛屿海域及掠夺我国油气资源的气焰,加剧了中国海洋权益受损的程度。2、我国通过外交努力维护南海权益的活动空间大大缩小。3、严重制约了我国掌握南海制海权,威胁中国领海主权完整和海上交通生命线的畅通并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三)东海问题。,东海问题焦点集中在中日钓鱼岛(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被日本窃取并更

11、名为“尖阁群岛”)主权归属和东海专属经济区划界之争上。钓鱼岛问题是美国蓄意遗留的制造中日矛盾的一根导火索。日本还凭借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多次提出以违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精神的“等距离原则”即按钓鱼岛为基点的中间线划分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界限的无理要求,阻挠中国在符合公约规定的中国一侧开发海洋资源,显然,中日海权斗争因为美国的介入而更加复杂,使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现实压力进一步加大。日本在东海构筑起自台湾至日本岛的封锁线,“困龙于浅滩”,将中国海军压缩在近海以内,为美日在西太洋实施“岛链封锁”战略增设了一道坚固的战略防线,,增加了中国走向大洋,参与“海洋世纪”竞争的重重阻力。同时日本掠夺中国海洋权益

12、的野心愈加膨胀,这就使中国和平解决钓鱼岛主权争端和东海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将更加困难。,四、综合施策维护中国海洋安全,(一)以务实、灵活的方式处理与亚太大国和东盟的关系,促进地区安全因素的增长,抑制不安全因素的增长,争取和平稳定的战略安全环境。,1、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2、巩固和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 3、争取中日政治关系的大致正常化和两国之间的非敌对性持久和平; 4、积极发展与东盟的睦邻友好关系。,(二)调整国防布局,加强海、空军建设,建立中国特色的海上战略威慑力量。,应加大国防经费投入,推动 “以陆为主、海空辅从” 的国防格局转向“海陆并举”,重点发展海、空军,建立一支现代化的

13、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区域性海军,增强以马六甲海峡为中心的制海权。应以研制具有战略威慑力量的“杀手锏”式武器为突破口,改变海上力量不平衡状况。,一方面,中国应走机械化舰队和信息化舰队建设并举的发展道路,即尽快发展以航空母舰为主体的作战平台与武器系统,全面提高海军的远程机动、探测、精确打击能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在尖端的信息技术领域和项目上跟踪乃至赶超发达国家,超常规发展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舰队。,另一方面,中国要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潮流,在深海开发上实现突破。中国应利用开发新领域的后发优势将有限的国防资源优先用于深海开发,发展包括核潜艇在内的深海武器确保国家的战略报复和二次打击能力,粉碎美日阻挠中国进入蓝水海域作战的企图。,(三)以海岛建设和能源开采为重点,加强海洋开发,维护海洋权益。,、把海岛建设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之中,作为向域外国家宣示主权的重要手段。海岛开发要与技术支持、经济优惠和法律保障相结合 。,、尽快制定全面确保能源安全的能源多元化开采战略,以南海和东海为我国海洋石油勘探的主战场,建设稳定的海洋石油基地,增加石油储备数量,保证中国的石油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