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子化时代汉字.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941149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化时代汉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子化时代汉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子化时代汉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子化时代汉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子化时代汉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子化时代汉字的“缺氧危机”(2009-10-11 04:21:14)标签:裴钰 人文 文化 汉字 电子化 文字互联网 分类:方言和汉字汉字走进了电子化时代后,很是“头痛缺氧”,特别是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汉字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 缺氧危机 ”,目前,很少有专业文章集中探讨“汉字在电子化时代的生存和变革”,因为这个话题是跨学科的,包含语言文字学专业、IT 专业,以及需要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来完成这个话题。我为今年 10 月国家历史杂志撰写了 7000 字长文,全面剖析这个话题。陆续发在博客上,和网友分享。由于这个主题的文章非常少,我的分析和思考,也请广大 IT 专业、历史专业和语言学专业的朋友多

2、多指教。电子化时代的汉字生存与变革(一)汉字,目前有确切考古证明的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 1300 年中国商代的甲骨文,迄今已有 3000 多年。汉字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两次最重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唐宋以降的印刷术变革,第二次便是今天的电子化变革。汉字的电子化启动于 19 世纪后期。在 20 世纪中后期,汉字的电子化先后出现了两次高潮,第一次,在 1980 年代中期到 1990 年代中期,核心内容是汉字的计算机处理问题;第二次,1990 年代末至今,汉字电子化的重点转向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语义处理,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遗产保护等方面。今天,我们正处于汉字电子化变革的最高潮,汉字在电子化时代的生存与

3、发展,也就成了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化最紧迫、最复杂和最核心的文化命题之一。一汉字的三道“电子化”门槛:电报、计算机、互联网汉字最早的电子化,是中文电码,又叫中文商用电码等,是在电报之中传送汉字信息的方法,中文电码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汉字的方块型字体,转化为电子讯号的编码表。1835 年摩尔斯电码发明后,只能传送英语或以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到了 1880 年,清政府雇佣丹麦人发明了中文汉字电报,该码表采用四位阿拉伯数字作代号,从 0001 到 9999 按四位数顺序排列,用四位数字最多可以表示 10000 个汉字、字母和符号。汉字先按部首,后按笔划排列。字母和符号放到电码表的末尾,这一范畴后来不能满

4、足中国人的姓氏户籍管理用字,于是,第二字面汉字便出现了。总之,汉字是十分顺利地迈过了“电报门槛”。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当时的计算机主要的功能是计算。从1960 年代开始,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开始多样化,出现了新的主要功能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其中主要的项目,便是图书馆的目录整理。当时,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和许多美国大学,都拥有数量众多的汉字藏书。利用计算机来管理这批藏书,就必须要有一套有效处理汉字的系统。由此,汉字的电子化(计算机化)时代正式揭幕。这时,汉字的电子化所面临的命题,通俗地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如何把汉字存储在计算机内;二,如何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汉字。到了互联网时代,汉字的

5、电子化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比如,第一,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汉字信息数据,为中文信息搜索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二,非键盘的汉字输入需要有全新的发展方案,因为手机、PDA 等移动设备已经大规模普及,汉字信息处理已经摆脱了计算机,人们可以不用键盘,比如汉字手写输入,甚至都不必动手,比如汉字的语音输入等。二汉字的多样性,她的电子化“头痛”电子化时代的“汉字”,并不仅仅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使用的简化汉字和标准汉语体系“普通话”,而是指汉字文化圈里的通行的汉字和标准汉语。今天我们说的“汉字处理系统”,是基于多样化的汉字字体、多样化的标准汉语体系、多样化的汉文化传统、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跨国别、跨地域的文化

6、现象和规律。这是本文论述的基本前提,也是探讨“电子化时代的汉字”这一问题所必需具备的国际化的人文视野。汉字文化圈,指的是文化相近,历史上受中国政治及中华文化影响,过去或现在仍在使用汉字,在历史上,曾经共同使用汉语文言文(日本、韩国、越南称之为:汉文)作为书面语言,并覆盖东亚、东南亚部分地区,以及北美、南美、欧洲等特定的人口聚居区的文化区域。(具体分布地域,见下图)汉字圈的文化分布大中华区 华人聚居区 日侨聚居区 韩侨聚居区 越侨聚居区中国(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冲绳(琉球)等马来西亚(包括吉隆坡、怡保、新山、古晋、

7、槟城、马六甲等)、印度尼西亚、文莱、泰国、欧洲、北美等华人聚居区巴西的日侨聚居区欧洲、北美的韩侨聚居区欧洲、北美的越侨聚居区汉文化圈的“汉字”,是多样化的汉字字体,包括:1.简化汉字:中国大陆地区、新加坡、部分海外华人聚居区;2.繁体汉字: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部分海外华人聚居区;3.日本国字,日本本国的汉字;4.韩国汉字,韩国本国的汉字;5.喃字,越南独有的汉字;汉文化圈的“汉字”,有着多样化的标准汉语体系,包括:1.“普通话”标准,主要应用于中国大陆地区,1955 年起,中国大陆地区推行“普通话”,以北京音为基础,通行汉语拼音方案;2.“国语”标准,主要应用于中国台湾地区,沿袭了民国时

8、期确定的“国音”标准,同时又夹杂着当地方言的口音,通行注音拼音方案;3.“华语”标准,主要应用于东南亚的华人聚居社区,这个标准语传承了民国的“国音”系统,不过,人们的音调、词汇、语法等方面又受到汉语南方方言,以及英语、当地国语言等非汉语的很大影响。以上表明,在汉字文化圈里,“汉字”的本质属性是多样性的,这种“多样性”意味着即使是同一个汉字,在不同文化地区,它的字体结构有所不同、笔画多少有所不同、书写顺序有所不同、读音发音有所不同,乃至同一个字的拼写方案也会不同。电子化时代的汉字的生存状态,依然是“多样性”。汉字的电子化,通俗的说分为六大领域,如下:1.基础研究,比如汉字编码字符集、通用 汉字样

9、本库等;2.输入技术,比如汉字键盘输入法、手写 输入、汉字 语音输入、文字识别等;3.输出技术,比如汉字激光照排、汉语语音合成等;4.存储技术,比如汉字库标准等;5.转换技术,比如繁简转换等;6.信息处理,比如汉字情报检索、 汉字文本校对、机器翻译等;汉字的多样性,给 6 大领域都带来极其宽阔的发展空间,极其复杂的技术难度。如汉字语音输入,既要受到不同标准汉语体系的读音影响,还要受到中国各地方言口音的影响。目前最让文化界头痛的是,中国传统古籍的数字化保存,涉及到数以万计的中国正体字和异体字、常用字和冷僻字等,既牵扯到汉字字体库的丰富扩展,又牵扯到繁简汉字转换,比如,“二十四史”系列典籍现在最可

10、靠的数字化文本,依然是图片格式的,并非字符格式,并未做到真正意义的数字化,既不能进行检索,更不能在互联网上实现“数字共享”。电子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目前还刚刚启动,效果还很不理想。晚清,汉字一次静悄悄的“浩劫”(2009-10-12 23:39:45)标签:裴钰 人文 汉字 电子化 杂谈 分类:方言和汉字电子化时代的汉字生存与变革(二)(续上篇)汉字在电子化时代,遭受了巨大的危机,我应该实事求是地说,其中大部分并非是技术性问题,既不是 IT 界的责任,也不是文化界的责任,由于汉字电子化是一个跨学科的命题,由于 IT 和文史领域长期没有贯通,缺乏密切协同合作,造成了很大的电子化“危机

11、”。找到我们的纰漏之处,才能亡羊补牢,及时修正各种错误,并有效地预防新的问题。我国的汉字研究存在着学术空白,也使得汉字的电子化出现了“瑕疵”。我不能不说发生在民国初年,中国汉字经历的一场“浩劫”。19 世纪末,中国汉字的创新在晚清,西学东渐,大量的西学文献和科学著作被翻译成中文,传入中国,中国学者为了读者的理解便利,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造出了一大批新的汉字。在 19 世纪后期,20 世纪初叶,这些新造的汉字,成为中国的常用字和基本的度量单位等等,出现在晚清各级学院、学校的各种教材和图书中。比如:1. 在晚清,人们常用带有“口”字旁的字来翻译外来词,把 Ice-cream 翻译成“冰(口+忌)(

12、口+ 廉)”。“(口+忌)(口+廉)”二字,在当时很常见。2. 英语 caffeine(咖啡因)翻译为“加非(精+內)”,这个“(精+ 內) ”字也在当时很常见。3.西方的度量衡名称在晚清,一般有两种译法,一是音译,一是新造汉字。后者,比如,(1)“(安 +百) ”或“(百+安)”表示 hectare(公頃);(2)“(上)立+(下)口+舍”表示 bushel(蒲式耳);(3)“(平 +米) ”表示平方米;但是,这些中国原创的汉字,在 20 世纪初叶,几乎全都绝迹了。用“浩劫”来形容是准确的。如此大规模的文字灭绝,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20 世纪初,中国汉字的日本化改造从纯粹的语言角度来

13、说,晚清的西学东渐,汉字通过自身创新,还是可以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然而,20 世纪初叶,一切都改变了。1905 年,清政府废止科举, 改兴学校,当时,清政府认为,法国和美国以民主共和为政体,所以,法美模式绝对不能仿效,而日本立国遵守孔孟之道,虽受西方影响,但尊君权,固民志,最可仿效。而且,日本是一个学习西方文明,以致国强民富的榜样, 日本消化了很多西方文明,加以日式的改造,成功应用于君主政体,所以,清朝人认为吸收“日本化的西学”,更加方便,更加走了捷径。 于是,全国上下掀起了赴日留学的热潮,留学生以社会科学为主。大规模的留学日本,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极其巨大的改变,留日学生做了以下几个工作:1.留日

14、学生组织了很多有影响的翻译团体,全面翻译西学著作。2.留日学生根据撰写大量文章,根据自己的理解,全面推动西学普及。留日学生群体,大量采用了日本化的“西学翻译方法”,大量采用了日本汉字或者日本的汉字翻译方法,日式的现代汉语,通俗地说有以下几个规律:1.把原有的中国汉字广义化。如:“社会”作为“society”的译语,社会在原指春秋两季的乡村学塾举行之祭祀土地神的集会。2.把原有的中国汉字狭义化。如:“经济”作为“economy”的译语,经济一词出自汉文“经世济民”,包含政治、经济等抽象意义。3.用现有汉字直接新造:如“电话”、“制纸”、“制糖”、“名词”等等4.使用造词力强的词尾,大量制造新词:如“化”、“的”、“性”留日学生们“有意无意”的汉字改革,使得严复、梁启超等人建立起的中国创新翻译体系最终走向崩溃,现代中国的社会科学和 70%的日常用语,采用了日本汉字。晚清的大量的创新汉字,如今全部消失了。但是这些字,在清末却是作为“常用字”或者“度量单位名称”被广泛使用,成为汉字在一个历史时期的面貌,理应成为“文字记忆”保存下来。可是,这些字大多被汉语大字典所遗漏,在今天,也被文化史所“遗忘”。在电子化时代,也很少被传承下去。这是一个遗憾,也是一个契机,作为汉字传承的一个内容,电子化应该能够有效地补救汉字研究的这个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