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莆田绕城高速预可地质文字.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940269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莆田绕城高速预可地质文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莆田绕城高速预可地质文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莆田绕城高速预可地质文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莆田绕城高速预可地质文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莆田绕城高速预可地质文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莆田绕城高速公路规划方案及工程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说明a.工程概况拟建路线位于福建莆田市境,推荐方案起于莆田山跨平海湾,沿海岸经埭头,于黄石与福泉高速公路连接,经涵江区江口,秋芦、白沙、庄边,终于仙游象溪乡;设比较方案(A、B、C、D、E、F 线)总体沿推荐线方向,F 方案终点为游洋五星村。推荐方案路线总长约 133.70185Km,比较方案:A 线总长约 29.11047Km,B 线总长约 16.19662Km,C 线总长约 15.36929Km,D 线总长约 12.361,E 线总长约 13.949Km Km,F 线总长约15.734Km;线路总体走向前半段为南北向,后半段为东西向。b

2、.自然地理莆田市(兴化府)地处福建东南部沿海,东南部以莆田平原为主,西北部多为中低山-低山丘陵地貌,区内主要发育木兰溪及萩芦溪两条河流。莆田史称文献之邦,文化发达,地灵人杰,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颇多。壶公山,白塘映月等自然山水别具一格;梅峰寺、梅妃故居、宋蔡襄故居等人文景观,与湄洲妈祖文化,对研究、考察兴化历史、文化有一定价值。东南部沿海莆田平原地区为莆田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农业以水稻、甘蔗、甘薯等为主,经济作物发达,有荔枝、龙眼、枇杷三大名果;工业以鞋业及电子轻工业为主;兴化湾及沿海滩涂,海产品养殖较发达,另沿海盐田较多。区内交通便利,公路、水路较发达:有福泉高速

3、公路、324 国道通过,省道、县道,沿海码头较多;正在建设有福厦高速铁路及莆秀高速公路。 西北部多为中低山-低山丘陵区,经济交通较落后,有许多贫困乡镇,以农林业为主,矿产以叶腊石、高岭土及石板材为主。区内常年温热湿润,有断暂冬季,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最低气温为 1 月份,平均711C,极端最低气温为-35C。年最高气温为 7 月份,平均 2330C,极端最高气温 39.4C。年降水量平均 2300mm,对集中在春夏两季。夏季常受台风暴雨袭击,雨量变化大,或造成洪涝灾害,或发生夏秋干旱。c.地形地貌路线穿越区域位于戴云山脉东南侧,属中低山-低山丘陵地貌,沿海一带为滨海平原。总地势北西高,东南低

4、。主要地貌形态有山岭、谷地、丘陵、台地、滨海平原,其分布可划分为三个区域,属于中-浅切割的中低山-低山、丘陵区,集中分布于西部,西北部,主要山岭及谷地走向多呈北东-南西向延绵展布,地势较陡峭,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为花岗岩、火山岩组成的山岭,相对高程一般在 250750 米之间,相对高差 250700 米;中部为丘陵、红土台地及海积平原区,高程一般在 50150 米,为花岗岩、混合花岗岩、混合岩组成高丘及圆缓低丘;东部、东南部海积平原及滨海丘陵区,为花岗岩、混合岩、片岩组成的圆缓侵蚀残丘地貌,高程一般在 50150 米。区内地形波状起伏,台地冲沟较为发育,海岸线曲折,半岛及岛屿发育,构成港

5、湾天然屏障,湾内避风条件良好。区内水系发育,多呈树枝状和格子状形态分布,多源于西部、西北部中低山、低山高丘山地,自西向东流入海湾。上游河谷多呈“V”字型,中、下游河谷开阔平坦,河流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区内最大水系为木兰溪,呈东西流向迂回于莆田平原,于三江口处汇延寿溪水后流入兴化湾;东北部属萩芦水系,呈北西-南东流向,自庄边经白沙于江口汇入兴化湾;南部为延寿溪水系,汇钟山、兴山流于东圳水库,下游经莆田平原与三江口汇入木兰溪。北部属闽江流域,游洋、石苍一带流水自东而西并入永泰大漳溪。d.区域地质构造区内构造主要位于闽东断拗带中部,横跨于福鼎-云霄断拗带与闽东岸沿海变质带两个磁极构造单元。长乐-南澳

6、断裂带斜贯全区,其中以赤岭-惠安北东向断裂带为界,西北部主要分布上侏罗系长林组和南园组中酸性火山岩;东南部分布前奥陶系和上侏罗系变质岩,并广泛发育以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为主的侵入岩体。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有北东向长乐-南澳断裂带和东西向的漳平-仙游构造带,分别在本区东部和北部通过。对线路有影响的断裂带主要有:1.五侯山-郭厝断裂带,位于莆田五侯山至惠安萧厝、郭厝一带,呈北东向 40-50 度方向展布,长度大于 30 公里,宽约 3 公里,表现为压性,压扭性断裂性质。本断裂带与 B线方案线路重合,对 B 线方案构筑物有影响。2.东峤-青兰山推测活动性断裂带,位于莆田东峤至惠安青兰山一带,呈北东向

7、 30-40度方向展布,长度大于 35 公里,宽约 4-6 公里,主要由右旋压性,压性断裂组成,在断裂带上北东向展布的辉绿岩脉、花岗闪长岩脉、细晶岩脉及辉长岩体广泛发育。本断裂带为推测活动裂带,目前可能还在活动,与推荐线方案起点段及 A 线方案线路平行且较近,对线路构筑物影响较大。3. 莆禧-湄洲断裂带,位于莆田莆禧、湄洲岛一带,呈北东向 25-30 度方向展布,长度大于 13 公里,宽约 3-4 公里,主要由左旋压扭-压性断裂及一系列北东向展布的辉绿岩群所组成,在断裂带上北东向展布的辉绿岩脉、花岗闪长岩脉、细晶岩脉及辉长岩体广泛发育。本断裂带与推荐线方案起点段重合,对线路构筑物有影响。4.东

8、郊-涵江断裂带,位于莆田东郊至涵江一带,呈北东向 30-35 度方向展布,长度约21 公里,宽约 4-6 公里,与赤岭-惠安推测活动性断层连接,沿断裂带有温泉发育,主要具左旋压扭性-压性特征。本断裂为活动性裂带,目前可能还在活动,与推荐线方案黄石-涵江段线路近平行且与 E 线方案起点距离较近,对线路构筑物影响较大。5.顶宅-观后及下仙井-加岭断裂带,总体走向北西 340 度,倾向南西,倾角 65-80 度,主要表现为密集的节理、劈理或碎裂岩石、构造角砾岩带,断面平整,发育近水平擦痕和阶步,属张扭性平推正断层。与推荐线萩芦至白沙及 C 线方案后半段线路小角度相交,对线路构筑物有影响。6.石盘-萩

9、芦溪-后兰断裂带,走向北东 70 度和北东 55 度,倾向北西,倾角 65-80 度,主要表现为密集的节理、劈理,见构造角砾岩与构造透镜体等,断面多平直,少数具舒缓波状,局部旁侧发育片理化现象,沿断裂带常被燕山晚期酸、碱性脉状侵入,和喜马拉雅山期辉绿岩侵入。属扭性、压扭性平推正断层。与推荐线萩芦至白沙及 C 线方案后半段线路较大角度相交,对线路构筑物有影响较小。7.梅坑-老狸尖断裂带,分布于老狸尖、游洋、东山头、梅坑一带,总体呈北东 55 度走向,长约 16 公里,宽约 4 公里,断裂带由 10 条近平行断层组成,断层走向北东 45-70 度,倾向南东为主,倾角 70-85 度,断面较平整,部

10、分呈舒缓波状,常形成几米-几十米的破碎带,带中发育定向排列构造角砾岩和构造透镜体,部分具片理化和糜棱岩化。局部发育有与断层平行的劈理带,属逆断层或平推逆断层。与推荐线白沙至终点及 F 线方案段线路较大角度相交,对线路构筑物有影响较小。8. 庄边-何岭头断裂带,分布于庄边、美林、院里、梅坑一带,总体呈北东 50 度走向,长约 25 公里,宽约 3-4 公里,断裂带由 9 条断层和脉岩群相间组成,断层走向北东 35-65 度,倾向北西为主,倾角 50-85 度,断面多呈舒缓波状,形成几米-几十米的破碎带,带中发育定向排列由铁锰质、硅质胶结的构造角砾岩,部分具片理化,属逆断层或平推逆断层。与推荐线白

11、沙至终点段线路较大角度相交,对线路构筑物有影响较小。8. 高垄坑岭、游洋断裂带,总体呈北西 330-335 度走向,长约 20 和 16 公里,宽约 2-3 公里,断裂带由数条断层断续分布组成,断层走向北西 320-355 度,倾向南西为主,倾角 65-85 度,断面较粗糙,常见几米-几十米的破碎带,带中发育有角砾呈棱角-次棱角状构造角砾岩,且多为铁锰质、硅质胶结。属正断层或平推正断层。与推荐线白沙至终点段线路较大角度相交,对线路构筑物有影响较小。9.安口南北向断裂带,分布于安口、过溪一带,长约 18.5 公里,宽约 5 公里,断裂带由数条断层组成,断层走向近南北,倾角 65-85 度,断面较

12、粗糙,常见几米-几十米的破碎带,带中发育有角砾呈棱角状构造角砾岩,且多为铁锰质、硅质胶结。属平推正断层。与推荐线白沙至终点段线路较大角度相交,对线路构筑物有影响较小。e.地震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本线路地震设防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除起点段为 0.15g,其余皆为 0.1g,中硬土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f.地层岩性特征沿线主要地层岩性如下:1、推荐方案起点至 K11 表层为较厚层残积土层(Q el) ,下伏前奥陶系(AnO)灰白色矽线白云石英片岩、白色白云石英片岩,厚度约 2475 米;局部见灰褐色黑云斜长变粒岩、混合质黑云斜长变粒岩及片麻状

13、混合岩,厚度大于 453 米;其中 K0-K1 及 K7-K11 段表层分布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Q 4m) ,主要为淤泥、粘土、亚粘土夹粗砂、细砾,厚度约 4-15 米;K11 至 K42 附近表层为较厚层残积土层(Q el) ,下伏燕山晚期花岗岩( 53) 、花岗闪长岩( 53) 、石英闪长岩( 53)等侵入岩,局部有花岗斑岩,辉绿岩及闪长玢岩等脉体侵入;其中 K18+500-K19、K25+500-K27 及 K34+600-K37+300 层分布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Q 4m) ,主要为淤泥、粘土、亚粘土夹粗砂、细砾,厚度约 4-15 米;K42 至 K46 表层为较厚层残积土层(Q el

14、) ,下伏白垩系石帽山群(K 1sh)灰绿色安山岩、安山岩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为主;K46 至 K50 表层为较厚层残积土层(Q el) ,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灰色至深灰色英安流纹质含晶屑熔结凝灰岩为主,厚度大于 112.5 米,局部发育花岗斑岩() ,晚侏罗系(J 3)中粒花岗岩、二长花岗岩;K50 至 K73 表层为海陆交互层(Q hmc) ,地形平缓宽广,主要为淤泥质粘土层夹薄层状细砂层、泥质粉砂层、粉砂质粘土层、砂质粘土层夹砾粗砂层厚度约 2-4 米;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3n)灰色至深灰色英安流纹质含晶屑熔结凝灰岩;K73 至 K75 表层较厚层残积土层(Q el) ,下伏侏罗系

15、南园组(J 3nb)灰色至灰白色英安流纹质含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K75 至 K81 下伏燕山晚期( 53)似斑状细粒(晶洞)钾长花岗岩;K81 至 K83+600 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a)深灰色凝灰质粉砂岩、泥岩等夹流纹英安质玻屑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英安岩及长林组(J 3c)灰白色凝灰质杂砂岩、长石杂砂岩夹沉积凝灰岩及少量凝灰质粉砂岩等; K83+600 至 K97 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b)灰色至灰白色英安流纹质含晶屑熔结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局部 K90 至 K92 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a)深灰色凝灰质粉砂岩、泥岩等夹流纹英安质玻屑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英安岩;

16、 K97 至 K103+600 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c)深灰色英安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岩,局部 K98+400 至 K99+400 表层为全新统冲积土层(Q Al) ,主要为灰白色砾石层、砂层与粉砂层、粘土层相间组成,总厚度约 2.5-5.0 米; 间有花岗斑岩()脉体侵入;K103+600 至 K107+300 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b)灰色至灰白色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间有花岗斑岩()脉体侵入;K107+300 至 K113 下伏白垩系石帽山群(K 1sh)紫灰色英安岩、英安质晶屑(含角砾)熔结凝灰岩为主、流纹岩、凝灰质粉砂岩等;K113 至终点下伏侏罗系南园

17、组(J 3nb)灰色至灰白色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局部段为白垩系石帽山群(K 1sh)紫灰色英安岩、英安质晶屑(含角砾)熔结凝灰岩为主、流纹岩、凝灰质粉砂岩等;间有花岗斑岩()或钾长花岗岩、晶洞钾长花岗斑岩岩体侵入。2、A 线比较方案起点至 K10 表层为较厚层残积土层(Q el) ,下伏前奥陶系(AnO)灰白色矽线白云石英片岩、白色白云石英片岩,厚度约 2475 米;局部见灰褐色黑云斜长变粒岩、混合质黑云斜长变粒岩及片麻状混合岩,厚度大于 453 米;其中 K0-K1 及 K6-K10 段表层分布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Q 4m) ,主要为淤泥、粘土、亚粘土夹粗砂、细砾,厚度约 4

18、-15 米;K11 至 K26 附近为表层为较厚层残积土层(Q el) ,下伏燕山晚期花岗岩( 53) 、花岗闪长岩( 53) 、石英闪长岩( 53)等侵入岩,局部有花岗斑岩,辉绿岩及闪长玢岩等脉体侵入;其中 K23+500-K24+500 层分布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Q 4m) ,主要为淤泥、粘土、亚粘土夹粗砂、细砾,厚度约 4-15 米;K26 至终点为表层为较厚层残积土层(Q el) ,下伏白垩系石帽山群(K 1sh)灰绿色安山岩、安山岩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为主。3、B 线比较方案起点至 K13+700 表层为较厚层残积土层(Q el) ,下伏上侏罗系(J 3)变质系混合岩、主要为灰白色、肉

19、红色细粒混合二长花岗岩和灰黑色中粒混合花岗闪长岩,厚度约 890 米;其中 K0-K1+700 及 K4-K8 段表层分布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Q 4m) ,主要为淤泥、粘土、亚粘土夹粗砂、细砾,厚度约 4-15 米;K13+700 至终点为表层为较厚层残积土层(Q el) ,下伏白垩系石帽山群(K 1sh)灰绿色安山岩、安山岩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为主。4、C 线比较方案起点至 K73 表层为海陆交互层(Q hmc) ,地形平缓宽广,主要为淤泥质粘土层夹薄层状细砂层、泥质粉砂层、粉砂质粘土层、砂质粘土层夹砾粗砂层厚度约 2-4 米;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3n)灰色至深灰色英安流纹质含晶屑熔结凝灰岩;

20、K73 至 K76 表层较厚层残积土层(Q el) ,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b)灰色至灰白色英安流纹质含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K76 至 K82+600 表层较厚层更新统残坡积土层(Q el) ,主要为灰黄色砂质粘性土、黄色碎石、砂砾层,总厚度约 0-10 米;下伏燕山晚期( 53)似斑状细粒(晶洞)钾长花岗岩及侏罗系南园组(J 3na)深灰色凝灰质粉砂岩、泥岩等夹流纹英安质玻屑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英安岩等;K82+600 至 K84+600 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a)深灰色凝灰质粉砂岩、泥岩等夹流纹英安质玻屑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英安岩及长林组(J 3c)灰白色凝灰质杂砂岩

21、、长石杂砂岩夹沉积凝灰岩及少量凝灰质粉砂岩等;K84+600 至终点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b)灰色至灰白色英安流纹质含晶屑熔结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5、D 线比较方案起点至 K71 表层较厚层更新统残坡积土层(Q el) ,主要为砖红色、粉红色残积砂质粘土,厚度一般 10-40 米;局部段表层为海陆交互层(Q hmc) ,地形平缓宽广,主要为淤泥质粘土层夹薄层状细砂层、泥质粉砂层、粉砂质粘土层、砂质粘土层夹砾粗砂层厚度约 2-4米;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3n)灰色至深灰色英安流纹质含晶屑熔结凝灰岩;K71 至 K73 表层为全新统冲积土层(Q Al) ,主要为灰黄色砂质粘土、粘土局部表层黑色

22、腐植土,黄色砾石、砂砾、河卵石层,总厚度约 5-20 米; K73 至 K76+500 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a)深灰色凝灰质粉砂岩、泥岩等夹流纹英安质玻屑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英安岩及长林组(J 3c)灰白色凝灰质杂砂岩、长石杂砂岩夹沉积凝灰岩及少量凝灰质粉砂岩等,局部段表层为较厚层更新统残坡积土层(Q el) ,主要为砖红色、粉红色残积砂质粘土,厚度一般 10-40 米;K76+500 至终点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b)灰色至灰白色英安流纹质含晶屑熔结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6、E 线比较方案起点至 K65 表层为海陆交互层(Q hmc) ,地形平缓宽广,主要为淤泥质粘土层夹薄层状细砂

23、层、泥质粉砂层、粉砂质粘土层、砂质粘土层夹砾粗砂层厚度约 2-4 米;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3n)灰色至深灰色英安流纹质含晶屑熔结凝灰岩;K65 至 K69+400 表层较厚层更新统残坡积土层(Q el) ,主要为砖红色、粉红色残积砂质粘土,厚度一般 10-40 米;局部段表层为海陆交互层(Q hmc) ,主要为淤泥质粘土层夹薄层状细砂层、泥质粉砂层、粉砂质粘土层、砂质粘土层夹砾粗砂层厚度约 2-4 米;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3n)灰色至深灰色英安流纹质含晶屑熔结凝灰岩;K69+400 至 K70+400 表层为全新统冲积土层(Q Al) ,主要为灰黄色砂质粘土、粘土局部表层黑色腐植土,黄色砾石、

24、砂砾、河卵石层,总厚度约 5-20 米; K70+400 至 K75 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a)深灰色凝灰质粉砂岩、泥岩等夹流纹英安质玻屑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英安岩及长林组(J 3c)灰白色凝灰质杂砂岩、长石杂砂岩夹沉积凝灰岩及少量凝灰质粉砂岩等,局部段表层为较厚层更新统残坡积土层(Q el) ,主要为砖红色、粉红色残积砂质粘土,厚度一般 10-40 米;K75 至终点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b)灰色至灰白色英安流纹质含晶屑熔结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7、F 线比较方案起点至 K119 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b)灰色至灰白色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局部段为侏罗系小溪组(J

25、 3x)深灰色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及粉砂质页岩及紫灰色凝灰质砾岩、粉砂岩等;间有花岗斑岩()岩脉侵入。K119 至 K123 下伏白垩系石帽山群(K 1sh)紫灰色英安岩、英安质晶屑(含角砾)熔结凝灰岩为主、流纹岩、凝灰质粉砂岩等;K123 至终点下伏侏罗系南园组(J 3nb+c)灰色至灰白色英安流纹质含晶屑熔结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间有花岗斑岩()或钾长花岗岩、晶洞钾长花岗斑岩岩体侵入。 第四系主要地层有:第四系残坡积层主要分布于山地缓坡及山间洼地,以残积粘性土、砂质粘性土为主,可硬塑状。总体厚前半段约 10-40 米,后半段约几米到十几米。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层主要分布于海岸边迎风地带,以灰色、

26、灰黄色中细粒砂层为主,分选性好,结构松散,总体厚约 2.0 米。第四系更新统及全新统长乐组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河、溪两岸阶地,表层岩性以一般粘性土及砂类土为主,局部河、溪段表层含砾、卵石或漂石,总体厚约 2.0-4.5 米。第四系全新统长乐组海积层主要分布于滨海阶地及莆田平原段,主要为灰色、青灰色淤泥、淤泥质粘土夹细砂层或粉砂层,总体厚约 12-17 米。第四系更新统及全新统长乐组海陆交互层主要分布于滨海阶地及莆田平原段,主要为灰色、青灰色淤泥、淤泥质粘土夹细砂层或粉砂层,局部砂质粘土层夹含砾粗砂层,总体厚约 2.5-7.5 米。g.水文地质条件测区内地表水系主要属木兰溪、延寿溪及萩芦溪流域,水

27、量较大,地下水按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分三种类型。孔隙水分布于现代河床的阶地、漫滩及山间谷地,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砂及砂砾卵石层,富水性较好,水量中等丰富。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及河水、周围孔隙裂隙水侧向补给,水位埋深一般 1-3m,地下水水位标高与地形形态大致相同,河漫区属潜水,阶地区多为承压水。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丘陵坡地第四系更新统残坡积层或强风化岩层内,赋存于残坡积土及强风化岩网状孔隙、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富水性差,地下水位及涌水量受大气降水季节控制明显,变化大。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线路沿线基岩裂隙或构造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大多数路段构造裂隙

28、水量一般,富水性差,水量贫乏。但在基岩构造带、破碎带,尤其是两组断裂构造交汇地段,地下水富集、富水性较好,以 HCO-Ca 型水为主。h.不良地质现象项目区域内主要有以下几个不良地质问题:起点段上部发育厚层海积淤泥、淤泥质粘土等软土,对工程建设有影响,需进一步查明。沿线后半段地貌多为低山丘陵区,普遍风化深度较大,球状风化孤石发育,构造影响部位岩石多较破碎,对边坡、桥基及隧道稳定有影响;前半段微丘残坡积层厚度大,土质较松软或遇水易软化,且有人为开挖或溪沟水侧蚀,在地下水地表水作用下,产生了较多的小规模的崩塌、滑坡等现象,对路基及边坡的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局部沉积岩、变质岩地区,层理、节理发育,夹有薄厚层页岩、泥岩等软弱夹层,部分路段层理顺坡向,且线路经过大部为中低山及丘陵地区,沟谷发育,地势陡峭,有些路段存在不利产状组合,开挖后岩层可能会顺软弱层滑动。本线路中沟谷较发育,这些沟谷地表常分布有厚度一般小于 5 米的溺谷相饱和流塑淤泥、淤泥质粘土及软塑粘性土等软土层,该类地基土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强度低,且在外载作用下有较大的沉降变形,须改良加固。前半段起点至涵江发育三条活动性断层为:涵江-惠安活动性断裂带、东峤青兰山活动性断裂带及坡头-西天尾活动性断裂带,其中涵江-惠安活动性断裂带、东峤青兰山活动性断裂带通过线路,对线路影响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