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秸秆转化利用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利用现状 阿克塞县的农作物秸秆主要以玉米秸秆、小麦秸秆为主,占秸秆总产量的 85%,其余为洋芋秧和豆类秸秆。在我县,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方式主要是通过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其次为农民日常的生活燃料,极少部分用于民用建筑等行业。1、秸秆资源量 2009 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2300 亩,测算全县农作物秸秆产量 3600 吨(干)。其中小麦播种面积 600 亩,秸秆产量 400 吨,玉米播种面积 1700 亩,秸秆产量 3100 吨,豆类播种面积 20 亩,秸秆产量 7 吨,薯类播种面积 30 亩,秸秆产量 52 吨。2、秸秆加工利
2、用量据 调 查 统 计 , 2009 年 全 县 农 作 物 秸 秆 用 于 养 殖 业 的 约 2000 吨, 占 秸 秆 总 量 的 55%。 用 于 养 殖 业 2000 吨 的 农 作 物 秸 秆 中 综 合 加工 利 用 量 1270 吨 , 占 秸 秆 总 量 的 35%, 其 中 青 贮 玉 米 秸 秆 450 吨, 氨 化 150 吨 , 秸 秆 草 捆 450 吨 , 颗 料 180 吨 , 粉 碎 秸 秆 草 粉 40吨 。二、秸秆利用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 认 识 模 糊 , 资 金 短 缺 。 县 政 府 对 玉 米 秸 秆 综 合 开 发 利 用 的安 排 部 署
3、 和 行 政 推 动 力 度 不 大 , 部 分 干 部 群 众 对 秸 秆 青 贮 工 作 重要 性 的 认 识 不 深 , 形 成 了 “上 热 下 冷 ”的 现 象 , 致 使 玉 米 秸 秆 综合 开 发 利 用 技 术 推 广 困 难 很 大 , 进 度 缓 慢 。2、利用方式落后,科学利用率低。我县农作物秸秆主要用于畜牧养殖和农民的生活燃料,还谈不上规模化、科学化的综合利用。虽然用于养殖业的量约占秸秆总量的 55%,但科学利用率仅 15%,远远低于全国 33%的水平。绝大部分农户通常只将秸秆作简单的铡切处理,直接用于饲喂牛羊。目前,我县虽然在草食畜“过腹还田”方面尝试引进了一些秸秆
4、综合利用的技术和方法,但主要采用青贮、氨化、草粉加工等常规技术,加工利用的量也仅有 1270 吨左右,玉米全株青贮,包裹青贮、微贮、酶贮、膨化、打捆及秸秆颗粒饲料等新技术应用较少。由于交通不便、燃料不足和养畜规模的限制,阿克旗乡多坝沟村村民仍将秸秆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燃料,尚有一部分就地长期堆放,浪费十分严重。3、养殖规模不大,生产方式较落后。我县的养殖规模整体上还不够大,对玉米秸秆通过青贮等加工利用的需求相对不足;同时,青贮主要集中在较大的养殖场和养殖户,绝大多数牛羊养殖户仍沿用整秆饲喂的传统方式,特别是不少养殖户随意堆放自然风干,只是在饲喂时通过铡草机粗加工后饲喂牛羊,制约着秸秆饲料科学利用
5、量的提高。4、投入不足,必需的物资设备缺乏。多年以来,由于缺乏经费投入,致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必需的物资和加工设备无保障,特别是秸秆收获和贮存机具购置、加工厂和贮存窖池的建设严重滞后,直接影响了秸秆综合加工利用工作的健康开展。由于永久性青贮窖池的建设投资较大,普遍存在圈舍设施建设和购进牛羊后再无力投入建设青贮窖池和购置铡草机械的现象。三、秸秆利用方面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牧农局应成立全县的玉米秸秆青贮工作领导小组,对玉米秸秆青贮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统一检查指导,统一考核验收。2、秸秆青贮变饲料。在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季节,县农机站积极行动起来,着力在养殖专业户中抓好青贮工作,深入
6、养殖场区为养殖户现场提供指导和技术帮助,引导农民将玉米、苜蓿、小麦等秸秆进行青贮或加工成饲料,饲养牛、羊等家畜。3、发展秸秆沼气。秸秆沼气是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经过预先沤制,再填入沼气池,使其发酵产生沼气的方法。我县现有2 户沼气池,生成沼气用来做饭,沼气灯还省电,沼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提高了秸秆的综合利用率。4、积极开展宣传培训。通过县电视台等媒体,集中开展玉米青贮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和开展青贮的良好舆论氛围,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对青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5、切实搞好技术服务。在县牧农服务中心设立青贮技术服务队,具体承担全县青贮工作的巡回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工作。组织多层次的技术服务队,进村驻场入户蹲点,推广玉米全株青贮、秸秆青贮、秸秆黄贮、秸秆微贮、秸秆包膜青贮等技术,并按照青贮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要点要求,实行青贮饲料的标准化制作,以科学规范的饲喂程序合理使用青贮饲料,最大限度的发挥饲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