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巍宝山 散文刘绍良一座山,或因自然胜景,或因人物传奇,或因宗教香火而成为名山,而成为人类精神栖息的环境。因此,它的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精神这一主干。这一主干,决定了名山的名和名山的气。巍宝山是名山,因为它三者兼备。走进巍宝山,假如你只是游客,只是慕了其名,来看个究竟。那么,你自然不必像朝山的香客那样,自觉地捎着纸火香袋,在蜿蜒崎岖的山道上攀行,用那份艰辛劳累,提前把自己的虔诚,告知给那尊供奉在自己心中的神灵。今天,为了慵懒的游客,平坦的柏油公路早已修好,并且,绕开了沿山而建的几处宫观,直插到接近巍宝山中心的地段。汽车的终点站,就在那堵本该建在山脚下的山门前。坐在车上的游客,想来大多都会
2、如我一般,暂时地把城市的喧嚣,人世的烦愁丢到一边,坦坦然悠悠然地,极随意地任目光去捕捉那些外在的,又与你的内在需求相吻合的物象。这些物象,会让你开朗,也会让你困惑;会让你解脱,也会让你感叹。归结起来,大凡以宗教文化为主要结构的景区或者景点,都会给人亦真亦幻,亦实亦虚,进而飘飘然、渺渺然的特殊体味。说到这里,我就有了一种联想和比较,园林美景,胜似天堂,但进入其中,流连忘返,就似乎有了一种玩物丧志之嫌,因为它不能让你明智。而宗教环境,总选择在奇峻刚健的山峰上。山峰是美的骨架,森林繁花,飞禽走兽,是美的依托。最美的地方,就应该是那个教派的教义精华之所在。因此,若欲享其美境,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
3、其心志。再因此,便有了境界高下之说。巍宝山山脉绵延百里,道教宫观选择在北向一峰。仅一峰,历代朝山者众,一一从山脚下走来,前山后山,把二十五院宫观逐一朝拜,耗时必需两天。在漫漫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在巍宝山茂密的森林里,必然生存着凶猛的豺狼虎豹,巨蟒长虫,以及苍鹰大雕,精卫黄鸟。因此,朝山香客的那份艰险,那份辛劳,把他们的信仰推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是,他们毕竟是不同于常人的凡人,他们享受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巍宝山的道教文化,与一千五百年前躬耕于此山中的一位传奇人物有密切的联系,只是远景已经模糊。因此,说不准是道教成就了这个人物,还是这个人物成就了巍宝山的道教香火。这位
4、传奇人物叫细奴逻,是今天巍山境内彝族人民的始祖,他非常真实地做过蒙舍诏的诏王,非常真实地团结了诏内和诏外可能范围内的各族人民,在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的那个时代,促农耕,促商贸,兴教化,让一方水土龙凤呈祥。也许由他运筹谋略,也许是他的后代与时俱进,总之,及至重孙皮逻阁,统一了比今天的云南省还大得多的土地,成立了一个叫南诏的国家,与唐朝共始终,鼎立于东南亚各民族各政权之林,享领风骚二百五十余年。但是,从躬耕山地的农民,一跃成为能主宰一方水土的历史人物,原因在于他的传奇性的发迹。他的发迹,又让我不能不说到老子,说到老子,又不能不说到姓氏。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以思想学说为旗帜的著名人物。相传他对他所生活
5、的那个叫周的小国家深感失望,在欲出西域讲学求道途中,被当时中原政权驻守边陲的一个叫尹喜的官员一再挽留,兴之谈之,谈之升之,灵感骤发之时,猛觉大彻大悟,挥毫蘸酒,写下了洋洋五千言,即后人称之为道德经的伟大著作。 道德经阐天地之玄机,说做人之准则,述治国、齐家、平天下之道理。传世之后,被本土后人奉为经典,亦为道教的形成和发展建盖了华丽而不朽的宫观。今天,亦有西方学者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伟大的哲学著作,便是东方的道德经 。因为道德经 ,老子又被后人神化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细奴逻离老子的时代很远很远,只因为老子是神仙,因此,老子到巍宝山巡看传道兴道的环境之时,偶遇细奴逻,也可能早已看准了细奴逻是个不同寻
6、常的人物,遂点化之,自此兴盛了南诏政权,也兴盛了这一方的道教香火。传说总是一种美好愿望的体现。但是,这个传说,却准确地表达了以细奴逻为代表的南诏各族人民,以及今天生活在巍山甚至云南境内的各族人民,对中原文化的接受、仰慕和崇敬。老子姓李,大唐王朝姓李,以细奴逻开始的南诏部落政权及重孙皮逻阁建立的南诏国政权又恰巧与唐朝共始终,并归依了唐朝。因此,有一种说法更为离奇,那就是,唐朝各代李姓帝王,都是李姓老子的后裔,这一说法,更把俗世政权与宗教境界,人伦血脉与不死神仙捏在了一起,虽不近理,却近情;虽不可信,却可亲。必然之中常常含着偶然,偶然之中本质却是必然。东汉末年,三国演义,诸葛孔明在南蛮之地七擒土著
7、首领孟获,真擒也好,假擒也好,诸葛孔明的以夷治夷平南抚南方略顺利实施,却是真实的事情。据清乾隆续修蒙化直隶厅志记载:孟优世居巍宝山,与土帅孟获兄弟也,素怀道念如此,当年的孟优孟获,竟是今天的巍山县人,而孟优入道,孟获念道,又把道教文化在此地的传播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在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虽无道家弟子之名实,但他在挥扇借东风,火烧连营,大败曹操的过程中,又充分展示了如得道高人般的智慧、风度和魅力。有趣的是,孟获是地方政权的首领,细奴逻、皮逻阁亦是地方政权的首领,每一个传奇故事,每一个真实的历史过程,他们都与中原政权,与中原文化中的道教文化有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南诏国归依唐朝之后,历十
8、三代帝王,这期间,唐朝对南诏的政权管制,本质上仍然是以夷治夷。延至今天,换了多少朝代,递接了多少帝王,在当年的南诏国范围,今天的云南省境内,民族自治的政策,仍然是以夷治夷的方略的延续。这一方略,无疑是数千年来汉文化的杰作,但对当年的南诏国来说,却有偏重于道教文化的倾向。走进巍宝山,在这国家级的森林公园里,生态环境自然人人赞之叹之,但用绿树成荫、轻风徐来这样的描述已难表其一二,我仅取两件小事说说:其一,有一种树,当地群众亦不知其本名,因长年摘食其嫩芽,嫩芽含羊肝味,就把它叫做羊肝菜树。羊肝菜有平肝火,解热毒、清肠胃的功效。更有甚者,一位得乙肝病症的友人,在我的推荐下炒食了数次羊肝菜,复诊时病症大
9、为缓解,因此,他非常高兴地对我说,他想上山修道,活它个一百岁。另一件事是因为一张照片,那照片是我数年前兴之所致,端坐在太上老君点化细奴逻的石头上,闭目瞑思,意守丹田,等候着太上老君也来点化我的时候拍摄的。友人说,既便没有太上老君点化,在这般怡人的环境中打坐,坐上三年也值得。但是,当我在打坐等候太上老君的时候,仿佛听见了太上老君的声音,从九霄之外传来,他说:“你不妨就地结庐,苦读周天易经 ,熟记时珍、扁鹊,采集脚旁药草,悬壶济世,你先清醒亦让别人清醒,便可得道成仙!”走进巍宝山,在万绿丛中隐显着的宫观是一方独具魅力的风景,它藏着神秘,透着诡谲,尚未走近,你已知道它的建筑全为明清风格,既为明清,拥
10、有者众多,也不必一一细说。只是,大凡建筑物,都是某一种文化的载体,但它无言,既无言,它载了什么,负了什么,只有让那些历史学家、建筑学家们去考证。为走捷径,为寻奥秘,我先后和三位道长交了朋友。其中一位,今天已乘鹤西去。健在时,年已七旬,体貌仙风道骨,名字却与前任国家主席同名同姓,同叫江泽民,当时之势,两人的社会地位为天为地。但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长久以来,都有名字学一说,故权且揣之:江者,水也;泽者,水也;民者,草也。水滋养草,让草长出一派生机,长成一片绿茵。两位泽民先生,他们的父母藏在他们名字里的深意和心愿,在他们一生的实践中,都已一一完成。不同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一个用治,一个用医。另两位
11、道长道号叫逍遥和崇慧,一男一女,一乾一坤。七年前巍宝山所有宫观的道教香火寂寥,他们上山,因为年轻,无疑为道教宫观增添了一束活力四射的香火。在我与他们的交往中,彼此都获得了极大的乐趣。取逍遥其名,我问逍遥,是否迷醉过庄子的逍遥游 ,他说是。崇慧擅画牡丹,洛阳牡丹甲天下,听口音,我便问她是否也是洛阳牡丹,她说是。有一次我驱车从县城送二人上山,途中,我略带好奇地问崇慧:你出家,是否因为看破红尘呢?她回答说:其实何必看破红尘呢?看破自己就行了!这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细想之下,每个生活在世间的人,不管你位高权重,堆金如山,还是穷愁潦倒,前途无望,都会不同程度地有着心魔和病魔,都会有扯不开,挣不脱的忧烦
12、缠着你。因此,每个人都只要看破自己就行了,何必牵强。但是,看破自己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看破,那把钥匙,还得你去用心寻找。长春洞宫观里有一幅太极八卦图,不是明眼人你看不到,找不着。太极八卦图藏在整座宫观的建筑里,它的中心,就在正殿的屋顶结构中,走进正殿,你抬头仰望,便会有所发现。太极八卦图来自易经 , 易经是围绕诠释太极八卦图的解说。 易经的思想与道德经相辅相成,同为中华民族文化之大源。前者重宇宙天地的变幻,后者重社会、人的秩序道德规范。许多年前有一个说法:科学是真,宗教是善,艺术是美。其实,经久不衰的宗教教派,经过漫长岁月检验的宗教教义,都含有极高的科学、艺术的成分,因此,便是真善美之大全
13、。道教的思想本源与易经相辅相成,因此,历代道家代表,较其它教派或学派,更完整地接纳、吸收和完善了易经 ,使易经和道家思想同放异彩。在长春洞住宿是享受一种境界。晚上,与逍遥谈道教源流,跟他比划拳道太极,再跑到观外去,随意地靠在某棵树干上,抬头看着满天繁星,倾耳细听逍遥的箫音。然后,再飘飘然地返回观内,看崇慧弹奏古筝的指法,观她信笔绘出的牡丹,最得意的,便是当她画好送我的牡丹之后,由我挥毫题个名字,落个小款,再换只红笔,画个印章。长春洞据说与八仙之一的仙道吕洞宾有关,吕洞宾道号长春仙子。同时,他又有名为吕纯阳。唐时,此地出过两篇署名吕纯阳的碑记。当然,吕洞宾是否真的点了此观址为长春洞,是否真的写了碑记,谁也说不清楚,不过,碑记作证,宫观作证,直接也罢,间接也罢,此间香火,却实实在在地与吕仙人有些关系。我常常上巍宝山去,假如白天,我更喜欢独自在宫观外的游道上,或者踏着厚厚的腐败殖层,在有斑驳阳光的密林中随意漫步,让朦胧而迷乱的思绪,纯净如溪涧那泓碧水。这个时候,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拔开带刺的或不带刺的绿枝,让那泓碧水,倒映出一个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