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考纲要求:(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关系(3)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考点梳理(一)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的存在形态: 、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即 ;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成物质,即 写出上述反应的方程式:(二)胶体(2)聚沉概念: 方法: 应用: (3)电泳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 移动,应用此性质可以用于工业上静电除尘。4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分散
2、质粒子分散质粒子直径外观稳定性能否透过滤纸能否透过半透膜鉴别典型例题例 1 分类方法在化学科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C胶体与溶液可通过过滤的方法分开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种类型例 2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例 3 下列有关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OH)3胶体和 FeCl3溶液的本质区别为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B.FeCl3溶液呈电中性,Fe(OH)3胶体带有电荷C.纳米材料的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
3、此纳米材料是胶体D.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沉降例 4 下列实验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达标检测1.(2011临沂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元素由游离态转化成化合态,一定被氧化C.较活泼金属一定可以把较不活泼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2.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 )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3.(20
4、11泰安模拟)下列说法可以实现的是( )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但产物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呈中性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但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两种氧化物发生反应有气体生成A. B.只有C.只有 D.只有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Fe(OH)3胶体是纯净物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5.按一定的分类方法可将浓硫酸、无水氯化钙、固体氢氧化钠等物质归于同一类物质。现有 X 物质亦可归于此类物质,但 X 与固体氢氧
5、化钠有更多相似的性质。则 X 应该是 ( )AKOH 溶液 B无水硫酸铜 C氧化钙 D硝酸钾固体6.(2011聊城模拟)溶液和胶体具备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都能透过半透膜B用石墨电极做导电性实验时,分散质微粒都定向且朝一个方向移动C都有丁达尔现象 D都比较稳定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电解质溶液导电属于化学变化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FeCl2、Fe(OH)3、Fe3O4都能通过化合反应来制取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A. B. C. D.8.在一定条件下,跟酸、碱、盐都能反应的物质是( )A.K2O B.Na2CO3C.CaCO3D.CO29.(2011聊城模拟)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
6、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A.MgO、Na2O、CO2、CuOB.HCl、H2O、H2SO4、HNO3C.NaOH、Na2CO3、KOH、Cu(OH)2(1)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A_、B _、C _。(2)A、B、C 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该反应_氧化还原反应(填“是”或“不是”)。这种新物质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10Fe3O4又称磁性氧化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Fe3O4固体(黑色)可以写成 Fe2O3FeO,属于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将其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通入过量氯气后,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 NaOH 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属于_。(3)在小烧杯中加入 20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 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_色,即可制得 Fe(OH)3胶体。(4)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 20 mL 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 1 mLFeCl3溶液,振荡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 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 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