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 2011 年 1 月自学考试现代媒体总论试题课程代码:0330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首位将“媒介生态”确定为一种媒介研究理论的学者是( D )A.麦奎尔 B.卢因C.麦克卢汉 D.波兹曼2.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是( B )A.信息 B.物质实体C.符号 D.人员3.在广播普及前,最具有影响的全国性媒体是( C )A.电影 B.电视C.杂志 D.网络4.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商业广播电台的国家是( D )A.英国 B.德国C.日本 D
2、.美国5.横排报纸的版位中,最具强势的是( C )A.上右区 B.下右区C.上左区 D.下左区6.报刊业的主要业务是( D )A. 审稿 B.编辑C.印刷 D.发行7.广播表情达意最主要的手段是( B )A.音响 B.语言C.文字 D.音乐8.构建广播节目系统的第一个步骤是( C )A.策划 B.节目推广C.定位 D.整体协调9.电视节目是集体创作的产物,这个集体的负责人是( A )A.制片人 B.导演C.主持人 D.摄像师10.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电子演播室制作方式的英文缩写是( B )A.ENG B.ESPC.EFP D.EPP11.Internet 被引入中国最初的目的是( A )A.科
3、研 B.教学C.经济交流 D.文化传播12.世界上第一家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报纸产生于( B )A.日本 B.美国C.中国 D.英国13.网络媒介的传播拓扑结构是( B )A.树型拓扑结构 B.环型拓扑结构C.星型拓扑结构 D.线型拓扑结构14.广播经营的重中之重是( C )A.广告经营 B.技术经营C.节目经营 D.服务经营15.媒介组织最重要的外部公众是( B )A.分销商和厂家 B.媒介的受众C.广告客户 D.管理部门工作人员16.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责任和义务的理论是( C )A.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B.民主参与理论C.社会责任理论 D.极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17.我国新闻
4、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A )A.为人民服务 B.追求新闻自由C.实事求是 D.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18.提出“政治既有倾向假说”的学者是( D )A. 纽曼 B.李普曼C.麦奎尔 D.拉扎斯菲尔德19.对民意现象用现代思路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是( B )A.纽曼 B.李普曼C.麦奎尔 D.卢因20.提出“电视人”和“容器人”理论的传播学者来自于( C )A.美国 B.英国C.日本 D.德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媒体的基本性能包括( AB
5、CDE )A.实体性 B.中介性C.承载性 D.还原性E.扩散性22.传播媒介的组织功能包括( ABCD )A.告知功能 B.表达功能C.解释功能 D.指导功能E.创新功能23.报纸编辑的职能主要体现在( ACE )A. 统筹决策 B.广告发行C.整体把关 D.报纸推介E.产品“再创作”24.国内著名的门户网站有( CDE )A.新华网 B.人民网C.新浪网 D.搜狐网E.网易25.媒体组织的内部管理包括( ABCDE )A.编务管理 B.人事管理C.财务管理 D.物资、技术管理E.生产管理26.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的差异性表现在( BCDE )A.繁简不同 B.功能不同C.制定程序不同 D.作
6、用机制不同E.稳定程度不同27.受众的基本权利包括( ACE )A.传播权 B.选择权C.知晓权 D.享受权E.传媒接近权28.电视观众的动机包括( ABCDE )A.主人的心理 B.强烈的参与心理C.渴求信息和知识的心理 D.消遣娱乐心理E.选择性心理29.20 世纪 20 年代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因素有( ABE )A.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 B.社会环境的变化C.军事的需要 D.人们探求知识的欲望E.社会科学研究工具的进步30.易受传播影响的人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 BDE )A.自尊心不强 B.比较害羞C.不喜欢社交 D.言谈中缺乏自信E.在社交场合局促不安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2
7、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31.电视体制答:电视体制是一国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式。它的建立主要取决于电视事业所有权和国家对电视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规定。电视体制的形成是政治和意识形态,以及自然和社会因素,如人口、文化、语言、地形地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32.媒介组织答:所谓媒介组织,是指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范围内,按照特定的规则程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如报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新闻网站等。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33.互动媒体的传播特点是什么?答:(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
8、。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模式是以中心向边缘扩散式的单向模式为主,反馈很不及时。而互联网、手机等互动媒体则以点对点的传输作为特征,互动迅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2)多媒体化。所谓多媒体,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3)媒介功能融合。多媒体带来了各种媒体间界线的模糊化,新媒体可以成为旧媒体内容的载体,媒体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4)媒介资源丰富化。数字压缩技术使得信息的储存、复制、传播变得越来越便利,人们可以通
9、过新媒体与丰富的资源相联接,信息的检索与阅读变得非常容易。(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增强,管制程度降低。卫星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家间的地理疆域很难对信息流动造成阻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发送与接收成本变得更小。34.简述声音符号在电传输下的特性。答:(1)远距离瞬间式传播电波的速度相当于光速,声音一旦插上了电的翅膀,它的传播速度就不再是每秒 360 米,而是每秒 30 万公里了。这种每秒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的速度,能够将声音符号运载的信息在瞬间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使广播的声音传播与听众的接收几乎同步。(2)单向辐射式传播声音符号被转换成音频信号,在传输时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即所谓的线性传播。(3
10、)稍纵即逝式传播声音过不留痕,无形可寻,无迹可存,转瞬即逝。(4)随机伴随式收听从接收上来说,声音符号在电传输下往往是随机接收。(5)被动横向比较式收听“广播是一条线,报纸是一个面” ,声音符号是按线性传播的,这个线主要是指时间线。(6)虚拟交流式收听声音符号转换成音频信号来传输,失去了声音传播特定的语言环境和辅助性手段,形成一种电波和听众之间的虚拟式交流,缺乏一定的真实感。35.媒介组织有哪些特点?答:(1)媒介组织的性质特征一一一事业性与企业性的双重定位。(2)媒介组织的内部构成特点采编与经营互动。(3)媒介组织的功能特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4)媒介组织的资源特征优势互补。36.简
11、述组织或公关人员与媒体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原则。答:(1)迅速、公开、诚实。过度公开当然不好,但是诚实从长期来讲是好的,可以使政府保持良好形象。(2)适当的过度反应。当公众恐慌带来的危机大于真正危机的时候,政府可以采用过度反应的策略以缓和公众恐慌。(3)果断坚决地传递信息。在危机出现的时候,政府往往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此时公众期待他们的领导是英雄人物,可以化解危机,同时他们愿意团结在他周围。(4)了解新闻界的需要和节奏。尊重记者对新闻的报道,预测和为他提供素材。(5)让媒体可以接触到领导层。如果媒体能够经常地接触到政府的领导层,就会使政府的内部工作更加有效率。(6)对新闻发布进行管理。在计划宣
12、传一个新闻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和谨慎。要经常性地发布新闻,不要一下子提供太多的信息量和太多的资料。(7)正确对待负面报道。负面报道和批评性报道不可避免,如果出现,不要轻视或制止那些强硬的记者,以保持传播渠道的畅通。37.简述公司商业危机产生的内部原因。答:(1)管理缺乏规范。组织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员工行为不规范,服务意识差。(2)法制观念和环境保护观念淡薄。企业在经营中不仅要尊重人的基本权利,而且要注意外部公众的利益,成为一个模范的社会“公民” 。(3)市场营锴行为失策或实施不当。在企业的广告、公关、促销宣传中,经常会因为策划和实施中出现道德、法律问题或者与消费者产生纠纷而事与愿违,好事变为坏
13、事。(4)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处理不当。这是最常出现的危机事件,有时候甚至会形成危机。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1 分,共 22 分)38.试从传播范围和传播空间的角度论述广播传播的优势与劣势。从传播范围和传播空间上比较比报纸多了覆盖,比网络少了空间答:一、比较优势1、广播的覆盖极广,它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电波所及都是它的覆盖范围。2、广播的收听方便,只要拥有一个收音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一定频段电波收听(当然还有有线喇叭等扬声器接收装置) 。3、广播比其他媒介更适合于大众传播。广播的传播不受听众文化程度的限制,无论识不识字,文化水平是高还是低,只要听觉正常,都可
14、以收听广播。二、比较劣势1、广播媒介的容量与其他媒体相比受到很大限制。2、广播的声音版面容量有限。3、广播听众收听渠道的容量也有一定的限制。39.试述卫星电视带来的主要问题。答:(1)卫星电视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本国传播业如何与外来电视相适应。(2)卫星电视的跨国传播问题。尽管国际电信联盟和无线电规则要求各国电视节目应定向覆盖本国地域,但由于直播卫星传播范围极广的技术特征及种种政治原因,卫星电视节目信号“溢出”现象十分严重。(3)卫星电视的出现使得信息单向传播问题更趋严重和明显。在电视节目的流动过程中,卫星电视节目及其传送技术的先进与否受到所在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制约,其节目影响力的大小受该国政治实力、文化实力和传播动机等因素的制约。(4)卫星电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认识到了意识形态领域战争的重要性,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了“世界传媒巨擘的必争之地” 、 “电视霸权争夺的最后疆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