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虫菊及其栽培技术编辑日期:2004-3-15 作者: 来源: 中国兴农网 有效性:分布我国江南各地的菊科植物除虫菊,是制造绿色植物农药的首选理想原料。除虫菊届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含有除虫菊素和灰菊素,花、茎、叶均可制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合成敌杀死、速灭杀丁及制成蚊香、避蚊油、灭虱粉的重要原料,因此,人工栽培除虫菊,具有广阔的前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湖北科诺植物农药研究所等科研部门,不仅成功地利用除虫菊开发出绿色植物农药,而且筛选出了它的良种。除虫菊次种植可连收 7 年以上,般产花高峰年每 667m2 产鲜花 100 多 kg、干茎叶 300-500kg,每 667m2 收入在 2000
2、 元以上。现将除虫菊的生物学特征和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征。除虫菊为多年生或两年生草木,株高 30-80cm,全株灰绿色,披绿色细毛。主根圆锥形,侧根多,细长呈须状,淡褐色。茎多分枝。叶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尖锐:基部叶有长柄,上部叶近于无柄。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单生枝顶,直径约 3cm;舌状花白色,先端3 裂,中部管状花黄色,5 裂:瘦果窄倒圆锥形,长约 4cm,具 4-5 条棱,光滑或具腺点。 2 选地整地。宜选择凉爽、干燥、通风、土壤疏松的,户性或微碱性土壤种植(一般低山、丘陵、平原均可种植),过粘或低洼地不宜种植。秋作物收割后,应及时翻耕,耕深约0 33m,做成宽 1133
3、m 的畦。每 667m2 施复混肥 5070kg 作底肥,耙匀待播。 3 育苗。春播除虫菊当年不能开花,冬播要到第三年春季才能开花,秋播第二年即可开花,因此,以秋播为好。具体播种时间:春播 2-4 月,秋播 8-11 月份。播前一周,将种子用水浸 5-6 小时,待吸水膨胀后取出,与 50 倍湿焦泥灰拌和,摊放室内泥地催芽 5-6 天,约有 20种子萌发时再加适量细土拌匀播种。播后撒一层泥灰,用木板轻压一遍,上面用稻草覆盖,经常洒水,保持地内湿润。干旱季节育苗需要搭棚,白天盖上,晚上揭去。育苗种子使用量为500g667m2,一般 15 天后即可出苗。每 667m2 苗可移栽 133hm2(公顷)
4、。 4 移栽。苗高 66-10cm 时,即可移栽。 移栽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移栽前苗床淋透水,小苗多带泥土,便于成活。移栽时按株行距 033-0 5m 开穴,施入过磷酸钙和焦泥灰 (草木灰也可) ,每穴 1 株,覆土不宜过厚。除虫菊栽后第一年产量稍低,第 2-4 年为产量高峰期,第 5 年后产量下降,需要更新。更新方法除播种法外,也可采用分株法,方法是:在 9-10 月选阴雨天,将母株分成 4-5 株,按每穴 1 株栽植。还可以采用扦插法,即在 3-4 月,选择生长 2-3 年的母株,把茎切断后插入土内,上盖稻草,时常浇水至萌根成活。 5 施肥。移栽后 10 天左右施粪肥一次,隔半月再施一次
5、,每次每 667m2 施用 1000kg。以后每年施肥 3 次,小雪前 667m2 施过磷酸钙 20kg、钙镁磷肥 15kg、泥灰(草木灰、土杂肥)1000kg。立春后施一次抽苔肥,每 667m2 施人畜粪水 1500kg,并用磷酸二氢钾 lOOg、尿素500g,掺水 50kg,在离根 66cm 处打穴施下,不得直接施入根部。在采完花后需再施一次肥。6 松土与间作。移栽成活后应浅松土一次,以后每年 3、4、7 月上旬和冬季各松土、锄草一次,7 月松土前应把老茎秆离地面 33cm 处割去。种植除虫菊地块第 1、2 年内可间作玉米等作物。 7 病虫害防治。除虫菊没有虫害,病害也较少。温度高、湿度大
6、或施肥过多可引发锈叶病和核菌病。一旦发生病害可拔除病株并用 50托布津粉或石灰粉对病穴进行消毒。 8 摘花加工。5-6 月间,当舌状花冠尚未完全展开,筒状花冠已渐展开时,花中有效成份含量最高,为采收花的最适时间。除虫菊的花,一般在 10 余天内可以开放完毕,故应选择晴天抓紧采收。收花期是小满到芒种。采摘时要根据花的开放程度分批适时采摘,要平蒂采摘,不带花柄。采后及时晒干,若遇雨天可用 5560的温度烘干或风干,使含水量下降到 6-12。全草在夏秋季采收,晒干备用。除虫菊的花所含杀虫成分容易水解失效,所以必须充分干燥,防潮避光贮存。一般不耐久贮,若贮一年,杀虫效力则减少一半。 9 留种。因除虫菊种植季节性较强,所以当第 1、2 批花开放时,就必须有计划地留种。当留种的花绿色部分往下发黑到离花朵 66cm 处时,是种子成熟的表现。用刀连秆割下,挂于阴凉通风处,过几天后置于弱光下晒干,避免暴晒,捻出种子用纸袋或布袋包装保存于干燥通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