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过关检测题.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933567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过关检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过关检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过关检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过关检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过关检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过关检测题河北 高世民 整理一、说“帘”陈从周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分外地感到幽绝,瓶花妥贴,十分宜人。这小天地起了变化。还不是这帘在起左右吧!说起帘,这在中国建筑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说得率直点,是增添了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真是变化无端。上个月老妻去世了,“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去年的今日,她卧病家中,而今日已是人去楼空,我踏入她的卧室,见了帘影依然,就呤出了古人这句词来。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美人,帘底纤月,帘掩佳人,帘卷西风,隔帘双燕,掀帘出台,等等,没有一件不教人遐思,

2、引人入画。记得在“文革“中失去的数十封女作家凌叔华写给徐志摩的信,是用荣宝斋特制的花笺。画的是帘影双燕,毛笔小楷出之,文情令人魂销。当年的作家们是如昆高雅绝俗,而今事隔几十年,她远客英伦,八十多岁的老人提起此事,还分明记得呢!“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用。帘呢?更是灵活了,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了它,就不一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是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因帘而产生了许多故事:“珠帘寨”、“水帘洞”。以及一些因帘而产生的许多韵事,真是洋洋大观。我说,帘与恋音同,帘者恋也,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2 -“隔帘

3、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爱欣赏的画本。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闷人的塑料窗帘,清风畏至。而帘呢?珠帘太豪华,徐森玉老先生告诉我,清代的山西老财家,还是用它。水晶帘没有见到过,那最细的要算虾须帘。如今已入著名博物馆。单就湘帘、珠帘来说,通风好,隔景好,帘影好,遮阳好,留香好,而且分外雅洁几乎好说有帘如无帘,可说是有景与无景,静止的环境,产生了动态,而动态又因声、光、影、风、香起子千变万化的幻境。叹为妙用啊!帘的美,还要配合着帘钩、帘架, “百尺虾须上玉钩”,虽未说出什么帘架,想来也不会太寒酸的。至于“草色入帘青” ,疏帘听雨,那也必然是很雅洁的竹帘了。“ 珠帘暮卷西山雨”,只能在滕王阁上方得

4、体。帘上绣花的绣帘,缺少空透,棉帘、布帘,只求实用。而帘上画画称画帘,但我总不太欣赏它,似乎多此一举,用假景来扰乱真情了。素帘起的变化,那真是移步换影了。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建成,邀我小住,窗上装有竹帘,这迷人的山居,添上这迷人的帘影,不愧为出于大师手笔,他对中国文化是有浓厚的感情,小至一帘,也不肯轻易放过。我在录音机中放出了昆曲琴桃,华文漪的那句“帘卷残荷水殿风”唱词,正仿佛帘动风来,客中寻趣,我则得之了。今日的建筑师、园林师拉,似乎将帘已抛出九霄云外了。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的问题,它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1、作者笔下“帘”的特点体现在哪里?请简要说出三条。(不超过 15

5、字)2、作者为什么说“中国人的用帘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在内”根据文意,加以阐释。 3、本文多处援引古诗句,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4、说说第二段引用“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两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参考答案:1、增添诗情画意 隔中有透、雅致 因物生情。2、(1)帘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2 )历史上有着许多与帘有关的故事传说;(3)要求建筑师、园林师重视用帘背后的文化意蕴。3、(1)形象表现帘千变万化的特点;(2)凸现诗情画意(3)使文章富于深厚的文化底蕴。4、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愁思,表达了作者对老妻去世的伤感之情。二、孟庙的树孙继权远远地,一片浓重的黛色镶在楼群中,像汪在大

6、地上的苔壁深潭,那就是孟庙了。未见飞檐画栋的建筑群,你先看到的是孟庙里的树。得了一圈红墙的荫护,孟庙的树生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藤系银杏”是孟庙中的一景。一棵高大粗硕身披鳞甲像披挂着铠甲的壮士的银杏,周身攀满了柔韧绵长的紫藤,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不相上下。四五月间,紫藤结出一串串花穗,使银杏像个“菊花插得满头归” 的佳人,而秋冬季节,繁叶落尽,银杏看去又像一个带着枷锁的无奈的囚徒。- 4 -焚帛池内,一株老槐枯朽得只剩下一绺带状的树皮,缓慢地向枝头输送着养分,高处裂透出一个锅盖大小的树洞。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孟子后裔在祭祀完先祖后,昂头望天,惊喜地从这

7、个树洞中望见了西沉的橘红色的月亮。从此,孟庙中又添一景 “洞槐望月”。殿前长有两棵古老的桧树,其中一棵的树洞里垂挂出两丛旺盛的枸杞,这便是孟庙中著名的“桧寓枸杞”了。每年秋末,枸杞结出红彤彤的果实,摘几粒放入杯中,可品咂出枸杞的甘美和桧树的陈香。另一处奇景在孟庙东墙外,叫“古柏抱槐”。一株经年古柏苍老得树身只剩下一个外圈儿,恰巧在这个“圈” 内茁壮地生长着一棵槐树,柏和槐紧密得没有一丝缝隙,像一对紧紧拥抱长久不分的恋人。柏和槐共生共荣,又各自葳蕤,谁知道这柏中可有槐,槐中可有柏。孟庙里最多的就是松桧和侧柏。这些柏和桧遍植孟庙的各个角落,给孟庙带来一派森然气象。这些老树有的枝柯干朽,只有顶梢一片

8、苍绿,像擎着一面旗。有的枝叶繁茂,而树顶却枯干了,像舞着一杆戈。再看树身,周身的裂纹呈螺旋状盘绕而上,可是它猛然用力留下的创伤?我去孟庙是一场大雪后的上午,庙墙的黑瓦上,还残留着没有化掉的雪。众多花喜鹊、灰喜鹊在树上盘旋、鸣叫。地上落满柏子。潮湿的草皮上钻出几朵黑褐色的野蘑菇。阳光透过树隙照射过来,给弥漫寒气的孟庙注入几分温暖。游人很少。在庙中做了多年导游的张慧女士告诉我:孟庙中各种树木共四百三十余株。这些树的树龄大都在八九百年以上,年岁远远大于孟庙内的所有建筑物。她还告诉我,孟庙中的另一大景观就是这些树上居住着三四千只灰鹭。这些鹭在这儿不知生活多少年了。它专吃活物,以微山湖中的鱼虾为食。成鹭

9、每日往返庙与湖之间,衔鱼叼虾,哺育幼雏,繁衍生息。夏日,游客会不时在柏树下发现一些从树上掉下来的鱼虾,那是灰鹭在饲喂幼鹭时不慎落下的。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平缓有力的话语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事不可缓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时,我觉得这

10、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最好让孟子在一片绿荫下讲出他的话语。最好在湿润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两千年前的齐国、宋国、滕国、魏国都是一片干旱贫瘠的土壤。孟子在他年富力强之时,率弟子在上述国家之间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游说活动,力图实现“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然而,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六十五岁时,孟子退居邹国,教学、著述,终其一生。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使它慢慢破壳,慢慢生长。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下。 (选自人民日报 200

11、5 年 1 月 22 日)1、第 段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的“ 你”和“ 我”代指 和 。2、文章标题 “孟庙的树”有哪两层含义?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3、第段引用了孟子的许多名句,请问引用这些名句有什么作用?4、试分析第段话的含义。5、从写作内容看,本文是如何安排行文思路的?- 6 -6、尽管后来孟子思想成为儒家经典,但当初他的政治抱负也是如“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人经历了类似的磨难。请另举一例。参考答案:1、银杏、紫藤2、孟庙里各种古老的树以及孟子这株大树。 “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 写古树为写孟子作了铺垫。3、体现了孟子

12、的“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和哲学理想;为下文赞扬孟子的思想做了充分的铺垫;增加了文章的思想内涵,深化了主题。(意思对即可)4、孟子的治国理想和政治抱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终于迎来了尊崇儒术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孟子思想深入人心,逐渐得到弘扬光大。(意思对即可)5、(1 )由所见到所思所想所感;(2 )由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3)移步换景等。(写出两点即给 4 分)6、(略)三、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叠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

13、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总是令初来的北方人吃惊。可以想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 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封建正统文化的稀疏和涣散。 虽然免不了给人一点混乱之虞,却也生机勃勃。它 们不像北方四合院,俨然规规矩矩的顺民和良仆,一栋一檐的定向,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不越雷池。 当然,南北文化一直在悄悄融汇。建筑外 观上的南北差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尤其是- 7 -一些富宅,其实与北方的四合院一 样,也是很 见等级的,有一些耳房或偏间,可供主人安置侍卫和女佣;很讲究家庭封闭与谐和的,有 东西两厢,甚至

14、有前后几进,可供主人安排儿孙及其宝眷,包容儿孙满堂笑语喧哗的 节日大团圆。在那正 厅大堂里正襟入坐,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油然而生。倘若在庭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萧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生出一种陶潜式的清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 汉文化一直也在 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 纷纷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庭更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庭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活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要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 代人的隐私, 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

15、 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 如今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 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侵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产生同样流行的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 绪?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向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日本东京所有的城

16、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 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在把我 们的天空挤压 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 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 远。清代 张潮说:“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而想得意诗文。 ”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 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 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 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 车疾驰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 花或听蝉,月下吹 萧或霜中

17、饮 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点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这遗憾常常是历史进步后寂寞的影子。 18、文中第 1 段写古代南北建筑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由此反映出的南北人心又有什么不同?作者写此要阐明一个什么观点?(5 分) (1 )古代南方建筑特点是 (不超过 20 字):(2 )古代北方建筑特点是 (不超过 12 字): (3 )反映出南方人的心理是 (不超过 25 字):(4)反映出北方人的心理是 (不超过 12 字):(5)阐明的观点是(不超过 15 字): 19、第 2 段说:“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此句用了什么

18、修辞手法?如何理解这句话?(3 分) (1 )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 。(2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超过 40 字):20、第 3 段说:“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纷纷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 ”其原因是什么?请用序号分条概述如下(每条不超过 14 字) (6 分)答: 21、文章的标题取为阳台上的遗憾 ,下面对这个“遗憾”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8 -A缺少个性的现代化建筑正在使城市的面貌趋于同一。 B现代建筑少了古代建筑的特色。 C城市面貌的趋同使人也少了鲜明的个性。 D形式趋同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定会使人从此眠灭了清心和雅趣。 E现代建筑正在改变社会的结构,改变人的心理

19、,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18、 ( 1)老街很少有直的、正的;有各种偏门和曲道。 (2)四合院一栋一檐都有定向。 (3)对封建正统文化轻视和不顺从,是自由活泼和生机勃勃的。 (4)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5)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 19、 ( 1)修辞:拟人。 (2)意思:我们仍然能在南方宅院里找到汉文化的踪迹,只是它已变得病态,失去生机。 (或:汉文化已变得病态,失去生机,但我们仍然能在南方宅院里找到它的踪迹) 。20、 ( 1)金钱成了更有力的社会纽带。 (2 )个人成为更重要的社会单元。 (3)都市生活一胎化。 (4)方便保护现代人的隐私。21、 B、D(B 见第 1 段最后一句、第 3

20、段第 1 句。作者并不认为古代建筑的特色应该恢复,也不认为现代建筑少了古代建筑的特色是一种遗憾,他认为古代建筑形式被取代是一种必然。作者是希望现代建筑不要千篇一律。D “定会使人从此” 太绝对化。A依据见第 4 段第 1句。C 依据见第 4 段第 2、3 句。E依据见第 5 段) 。四、书店里的书一本书从作家酝酿到青灯孤伴的写作,再辗转邮寄到各出版社编辑案头,几经审看周折,待到终于送给印刷车间排版师和技工师手中,书的模样才会大抵胚胎成形。当纸页们列队集合最终以集团军的方式涌出厂门,它们会经过长途跋涉奔赴到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图书市场,虽说那儿并非是书的最后栖息之地庄穆典雅的幽静书房,却是一本书一

21、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一次奇遇的最紧要关口。在这里,它将与它的主人相遇、结识,并最终被阅读和接纳,从而成为朋友、知交、导师、奴仆、情人等等。我每次一走进书店门,总是瞥见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伫立着一排排精装简装的书们:穿长衫的书,着西装的书,披袈裟法衣的书,穿旗袍中山装列宁装露脐装的书以及苹果脸的书,满面沧桑的书,油头粉面的书,素面朝天的书,皓首白发的书,赤身裸体的书,搔首弄姿的书,男扮女装的书,忧愤叹嘘的书,隐性埋名鬼鬼祟祟的书一本书里承载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一本书里隐蔽着一个卑鄙的阴谋;一本书或许是一个不屈灵魂的啸傲呐喊,一本书或许深深浸淫着写作者经年的血与泪。有时,我会看见一本哭- 9 -泣

22、着的书,它缓缓向我讲叙发生在遥远年代里的陈怨积案;有时,我会留意到一本窃窃低笑的书,那是那个装着一肚皮噱头,做过小品演员的家伙急着为人们抖落幽默暴笑的“包袱”;也有时我会遇见一本愤怒之极的书,它是另一种主义的倡导者,它主张用暴力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是的,一本睡得昏头胀脑的书会发出无聊的呓语,一本挤眉弄眼的书则用它封面的艳照引诱每一个走过身边的脚步。想一想,一个人与一本书相遇,这情景总是相当奇妙的。是的,是什么触动了他,使他想要将其拥有?我时常会在书店的木柜前,看见一个读者欣喜若狂紧紧抱着书籍的情形,他的脸上洋溢着久别重逢或突然拥有一大笔财富的兴奋,这是那本书的福气,也是那个人的福气。不是么?

23、有时,我也会看见某个人在一本书面前疑疑惑惑,一会儿抓起一会儿又恋恋不舍放下的事情,又是什么使他对拥有一本书产生怀疑呢?价格抑或内容?我不得而知。这就如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有许多约会被无端取消么,不是有许多人在赴约的瞬间蓦然毁约么!可见一本书的自身魅力是决定其走向的主要原因,而绝非读者。如果一个人对一本书视而不见,不能说是书的不幸,也不能简单地推测为人的无知。书与人之间的沟通,绝对应该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相互吸引的秘密,因为书即心灵,而文字和纸张不过是心灵践约的途径而已。我曾为一本老处女般的书扼腕叹息,又曾为一本惨遭下架折价处理的书暗暗鸣不平,这是真的。一本积满厚厚尘埃的书却有着火一般的激情

24、,而一本被许多年轻年老的手无数次抚摸的书,其实只不过是一个生性淫荡的娼妓。似乎有过这样的先例,一个人因为一本书的指引从而改变了一生 他因为这本书发动了一场革命,建立了一个政权,并使无数人与他一样改变了命运!谁能说一本书里没有枪炮声,厮杀声和战车的轰鸣声?当然,我看见一本书代替机床生产出成堆的产品,我还看见一本书取代讲台上那位之乎者也的教授,让一颗年轻的心长久地激跳- 10 -我知道一个稚气未脱的年轻人早晨走进书店,黄昏出来时会变得步履蹒跚老态龙钟;我知道那位祖祖辈辈汉语身坯的家伙,会因为几册外文书,从而改头换面变成着西装系领带的字母书籍承担了部分历史,从而使人类自身变得可疑;而书店则因为拥有了

25、更多的读者,以便让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1作者在文章中写道:“这是那本书的福气,也是那个人的福气。”中的两个福气指的是什么?(1)那本书的福气: (2)那个人的福气: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书店里的书?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结合上下文看,为什么作者说“如果一个人对一本书视而不见,不能说是书的不幸,也不能简单地推测为人的无知”?4文章结尾说“书店则因为拥有了更多的读者,以便让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1)能被读者所欣赏所阅读,真正体现书的价值所在( 2)能够找到一本和自己心灵相契的书,可以是自己的精神得到陶冶2拟人。以这种生动形象的手

26、法赋予书以人性,暗示了书所包含着的人类性和社会性,更有利于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书店里的书所体现的寓意,拓展了表达空间,大大增强了全文的人文色彩和文字力度,最大程度地吸引了读者,启发读者共鸣与深思。- 11 -3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阅读取向,而任何一本书不管其自身魅力如何,也只能引发一部分人的阅读兴趣。一个人对一本书视而不见,既不能说明这本书缺乏自身魅力,也不能说明这个人无知,而是两个心灵不能相互吸引而已。(能从书和人两方面进行分析,抓住“书的自身魅力”和“心灵之间相互吸引”,言之成理即可。)4一方面,书店里的书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并不都是传达真理的;另一方面,形形色色的读者从书中所获取并非都是

27、有益的影响,所以尽管书店里的书很多,读者也很多,但真正掌握真理的人并不多。这样写的用意是在提醒读者,要善于甄别书,也要善于从书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表明作者对书店和读者的现状的忧虑和反思。五、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刘贤冰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部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痛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

28、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

29、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徒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

30、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 12 -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

31、;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有改动)16文章开头说“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 么?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4 分)17阅读段回答:(6 分)(1)作者写自己对村庄的思念,为什么在文章第段写“想念一个人”?(2)为什么在第段写城市的鲜活,富于动感?18作者写道,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联系全文看,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6 分)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

32、,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 )A.这篇抒情散文感情浓郁,脉络分明,以对乡村的眷恋深情将文章逐层推进,使文章布 局严谨而又自然。B本文的标题形象、凝练,意味深长,引人思考。城市,像一座纪念碑,默默地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纪念着逝去的人们,尤其是那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乡村人。C作者在第一段中,连用比喻,把家乡村庄比作“一剂良药” “一项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性病灶” ,把抽象的思乡之情描绘得生动形象。 D “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 作者巧妙地插入广播的播报,结合自身感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顿悟时产生的神圣庄严的感觉。E在作者心中,村庄

33、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是一个难舍的人生情 结。 16(4 分)答题要点:思念家乡能平息城市喧嚣带来的烦燥心绪。(写出思念家乡得 2 分,写出平息城市喧嚣带来的烦燥心绪得 2 分) 17(6 分)通过与“相念一个人可以有所凭借”比较,突出了在城市里想念村庄找不到依据,没有出口,因而感觉特别辛苦,不易。(“想念一个人可以有所凭借”与“在城市里想 念村庄找不到依据,没有出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身处城市思念 村庄的辛苦和不易。)(3 分) 城市的鲜活,富于动感,在作者看来,是对他的一种讨好,是别有用心的表演,想借此让他忘掉村庄,因此让他反感,而这种反感更增添了对村

34、庄的思念。(3 分)- 13 -18(6 分)因为城市生长在乡村的芏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2 分),但却失去了乡村的宁静自由,它的喧嚣让人烦躁、压抑,它已经不是原来的村庄(4 分)。所 以作者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19 (4 分,)BC(B 项中“纪念着那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乡村人 ”,原文无此意。C 项错 在把家乡村庄比作“一项必修的功课”“ 一种间歇性病灶”,应该是把思念家乡比作“一项 必修的功课” “一种间歇性病灶”。) 六、古典之殇(节选)王开岭每个词语 本身,无不包藏着巨大的文化、民俗、生态、历史、生物学信息。那“蒹葭”、 “涟漪”、 “鹿鸣”、 “雎鸠

35、”、 “鹤唳”、 “猿声”、 “虎啸”、 “莺啼”、 “青山”、 “白水”不仅代表一种草本或动物,更指向一种生态文化、一种自然的繁蕤和物种的丰盛,包含丰富的美学含量和社会学信息。她让今人在欣赏一部美好的自然经典的同时,更 对我们今天的生 态有一种对比、 检验和校正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古典文学给我们矗起了一座纪念碑。她是丰碑,但更是殇碑 ! 一座刻有灭绝物象的冰冷的青苔之碑!我不知道老 师们在沉醉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 “青山横北郭,白水 绕东城”的当儿,有没有升起 过一丝隐隐伤感和悲情?有没有把一份疼痛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如果能把这粒“ 痛”种进孩子们的心里,那我

36、要替我们的教育和家长感到庆幸,要 为这位老师鼓掌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 !因为在未来,这粒小小的“痛”或许会生出郁郁葱葱的“良知”来如果老师尚做不到这一点,如果那“忧郁”和“哀怨”率先闪现在孩子的眼神里,那老师也 应立即醒悟,并 亲切地鼓励这 “忧郁”(千万不要施加“消极”“脆弱”之类的粗暴评语)。要知道,这“ 忧郁”是多么的美!她包含一种多么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我相信,携带这支“ 疫苗 ”的孩子,多少年后,当面对一片将被砍伐的森林、一条将被推土机铲平的古街时,当人们被囚禁在 钢筋混凝土牢房里不能凝 视明亮的星辰时,当人 们被莫名的工业尘埃所吞噬时,至少一 丝心痛和迟疑

37、总是有的吧! 这就有救了, 最终阻止无知与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一丝迟疑和心痛 而它的源头,或 许正是当年的那一 节课、那一支无声的 “疫苗”!其实,又何止语文课!地理、音 乐、美术、哲学、生物、历史哪个不包含着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僵硬的字根、 词条、年代、人名、事件、 “中心思想”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含量?关键看你能否感受到那些信息,并有力地展示和 传递那些信息这些细节 和感受,这样的联想与发言, 为什么没有 进入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能种进孩子们的心里?难道不比空洞的广告宣传更感人更有力?如果连 最日常最初级的人文课堂都无法让孩子矗起“热爱自然”“尊重生命”“ 保护动物”的

38、信仰,当他们进入成人序列后,那些所谓的环保宣传和口号 标语又有什么用呢?影响一个人终生价值观的,一定是童年的 记忆和生命印象那些最早深深感 动过心灵的细节!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了概念说教和灌 输上,而在最重要的 “审美” 和“感动”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最好的教育,一定来源于“ 感动”生命美学的“ 震颤”和“流泪”!18第 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她是丰碑,但更是殇碑! ”?(4 分)答:(1)说“她是丰碑”是因为 。 (2 分)(2)说“更是殇碑”是因为 。 (2 分)- 14 -19第 段中,作者说:“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 疫苗!”请通览全文作答, “精神疫苗”的具体含义是什

39、么?(4 分)答:含义是 。20第 段中谈到“最终阻止无知与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一丝迟疑和心痛 ”,从全文看,作者谈到的现代社会的“无知与粗暴”有哪些?(6 分)答:(1) (2) (3)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4 分)A第段中,作者认为率先在孩子们眼神里闪现的“忧郁”是一种美,因为它蕴涵着一种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B文中说教师们在沉醉于古典文学艺术美的同时,心中生起一丝隐隐的“伤感和悲情” ,那是因为孩子们缺少对古典美的接受能力。C作者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深表遗憾,因为它只停留在概念的说教和灌输上,不能让学生感动和审美。D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进入成人序列后,就

40、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言,环保宣传和口号将不再起作用。E全文语言沉郁凝重,视角新颖独特,对古典文学和现实生存状态有着深沉的思考。18 因为她包含着巨大的文化信息,并能让人欣赏,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有一种对比、检验和校正的作用(如果学生写出原文:因为它“包含更丰富的美学含量和社会学信息。她让今人在欣赏一部美好的自然经典的同时,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有一种对比、检验和校正的作用”也给分。 ) ;因为它起到了见证文化物象灭绝人作用(或因为它是“一座刻有灭绝物象的冰冷的青苔之碑”也给分。 ) 。19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和良知。 (只答出“是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或“热爱

41、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和良知”均给满分。4 分)20 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成了“囚禁”人们精神的牢房。 现代工业文明的尘埃吞噬着人们的美好情怀。推土机铲平了一条条古街。一片片森林被砍伐。教育停留在概念的说教和灌输上。 (答对其中任何三项即可得全分。6 分)21 A.E(B.不是孩子们缺少审美接受能力,而是因为文化物象灭绝。C.说法绝对化。D.作者原文中对宣传和口号的作用的质疑,是有假设条件的) 。 (4 分)七、 贾平凹书画集自序 贾平凹这一本书画集,书多画少,可以说是本书法集,收辑了近几年所写的一部分,但我却是从六岁起至现在几乎天天在写字,以字活人的人。如果在古时,一个写字的人是不

42、会出一本 书法集的,他们的任何一位也比我在 这本集中的字写得好,然而现在,我却是书法家,想起来委实可笑。苏东坡是我最向往的人物,他无所不能,能无不精,但他已经死在了宋朝。我的不幸是活在了把什么都越分越细,什么里都有文化都有 艺术的年代,所以,字就不称之为字,称书法了。食之精细,是胃口已经衰弱,把字纯粹于书法艺术,是我们的学养已经单薄不堪。越是单薄不堪,越是要故弄玄虚,说什么最抽象的艺术呀,最能表现人格精神呀,焚香沐浴方能提笔呀,我总是不大信这个。庙里的大和尚,总是让乡下的老太太在佛像前磕 头烧香,但他们知道佛是什么,骂佛是屎瓶子。我喜欢写字,是我从事着写文章的工作不能不写字,没有当兵的不爱武器

43、的。我坦白招- 15 -来,我没有临习过碑帖,当我用铅笔钢笔写过了数百万字的文章后,对汉字的象形来源有所( ),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有所( ),( )万事万物中体会了汉字笔画的趣味。如果我真是书法家,我的书法的产生是( )的,无为而为的, 这犹如我去种麦子,获得了麦粒也获得了麦草。有人说,书法必须是毛笔 创造的。 这话若被肯定,那么,我的字被书法了是八十年代的中期。那时,我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字,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从此一发不能收拾。毛笔和宣纸使我有了自娱的快意,我开始读 到了许多碑帖,已 经大致能懂得古人的笔意,也大致能感应出古人书写时的心绪。从那一阵起,有人向我索字了,我的字给许多人办过农转非、转

44、干、 调动的好事,也给许多人办过贿赂、巴结、讨官的坏事,我把我的字看得烂贱如草,谁要就给谁写,曾 经为吃得三碗搅团写过一大卷纸哩。但是,被人索字渐渐成了我生活中的灾 难,我家无宁日,无法正常的读书和写作,为了拒绝,我当庭写了启事:谁若要字,请拿钱来!我只说我缺 钱,钱最能吓人的,偏偏有人真的就拿钱来。天下的事有趣,假作真时真亦假,既然能以字易钱,我也是爱钱的,那我就做 书法家呀!在我有了做“书法家” 的意识,也可以说有了书法家 ”的责任,我认真地了解了当今的书风。当今的书风,怎么说呢,逸气太重,好像从事者已不是生活人而是书法人了,象牙塔里个个以不食烟火的高人自尊,博大与厚重在愈去愈远。我既无夙

45、命,能力又简陋,但我有我的崇尚,便写“海风山骨” 四字激励自己,又走了东西两海。 东边的海我是到了江浙,看水之海,海阔天空,拜谒了翁同龢和沙孟海的故居与展 览馆。西 边的海我是到了新疆,看沙之海,野旷高风,奠祀冰山与大漠。我永远也不能忘 记在这两个海边的日日夜夜,当我每一次徘徊在碑林博物馆和霍去病墓前石雕前,我就感念了两海 给我的力量,感念我生活在了西安。我最清楚不过,我的书 法是缺乏基本训练。我也明白,我的书法多多少少借助了我在文学上的声名,但我想,这和那些领导的题字还是两码事吧,所以,才敢于让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但我仍坚持,我写的是一些 汉字,不是 书法,我也不要书法家。1998 年 3

46、月 5 日16.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取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文章第二段中 a、b、c、d 四处括号内。 (3 分)理解 了解 便在 也从 附带 附属答: 17. 本文第一段中写道“庙里的大和尚,总是让乡下的老太太在佛像前磕头烧香,但他们知道佛是什么,骂佛是屎瓶子” ,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其含义是什么?( 4 分)答: 18. 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就感念了两海给我的力量,感念我生活在了西安”?(5分)答: 19本文首段说这“可以说是本书法集” ,结尾却又坚持说“我写的是一些汉字,不是书法” ,- 16 -如何理解这一看似矛盾的表达?(5 分) 答: 17 (联想)类比的手法。 (2 分)含义是指

47、某些所谓的艺术家学养单薄,便故弄玄虚,玩弄概念,以图让别人膜拜, (1 分)其实他们自己心中明白自己的作品内容单薄、思想贫乏,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 (1 分)18 因为“两海”与西安的自然、人文景观、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给我的生活(2 分)让作为艺术工作者的“我”有了根基和底气,为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泉, (1 分)从而让我能去掉“逸气” ,拥有 “山风海骨”和博大厚重。 (2 分)19本文首段说这“可以说是本书法集” ,结尾却说“我写的是一些汉字,不是书法” ,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达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什么都往文化上靠的不满, (3 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文艺观和人生价值观根于生活、一任自然。 (2 分八、泰山之恩 蔡家园关于泰山的来历, 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闻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山乃是盘古氏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自泰始皇于公元前 219 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 72 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赐福,以保江山永固。江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臭。 ”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李白的“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 会当凌绝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