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三年级质检一语文试题精编——古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7927520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质检一语文试题精编——古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质检一语文试题精编——古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质检一语文试题精编——古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质检一语文试题精编——古诗词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质检一语文试题精编——古诗词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三年级质检一语文试题精编古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22-23 题。(6 分)答张十一 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 闲开艳艳红。未报恩波 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 觉霜毛一半加。注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踯躅:杜鹃花科。恩波:皇帝的恩泽。斗:通“陡”。(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 分)(2)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 分)参考答案:(1) 衬托: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拟人:“竞长”“闲开”

2、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写出其中一点得 1 分,两点得 3 分)(2) 诗人写愁不说愁,只说鬓发白了一半;只说读张署的诗是白了鬓发的原因,不正面写自己的愁怨。(写出一点得 1 分,两点得 3 分)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晚次鄂州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卢纶(?约 799),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名诗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估客指商人。(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

3、的作者的情感变化。(4 分)(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4 分)参考答案:(1)“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1 分)“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1 分)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2 分)(2)借景抒怀(或借景抒情)。(点明手法 2 分)时值寒秋,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往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内容分析 2 分)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3-15 题。(8 分)有美堂暴雨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

4、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注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有美堂位于西湖东南的吴山之上。(1)(1 分)诗中的“谪仙”指的是唐朝诗人 (人名)。(2)(3 分)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开篇直接写雷霆的迅捷,乌云的浓密,将暴风雨的声势突兀地展现在读者眼前。B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手法,将西湖比做满溢的金樽,用羯鼓之急促表现雨点之骤密。C诗的颈联在写法上动静结合,用西湖的静态衬暴雨之急骤,对比强烈。D这首诗展现了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也让人感受到作者起伏激荡的情绪。(3)(4 分)这首诗境界宏阔,气势奔腾不羁。请结合划线句对此作简要的赏析。80 字左右。参考答案:(1

5、)李白(1 分)(2)C(3 分)(3)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上句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吹海立”则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而下句则连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4 分)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夕阳楼 李商隐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 不知身世自悠悠。(1)“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4分)(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 分)参考答案:(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

6、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 2 分,分析 1 分,情感 1 分)(2)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 2 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幾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1)颈联中“应”字、“最”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4 分)(2)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抒发的感情。(4 分)参考答案:(1)“应”字写诗人想象中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的生机勃勃的

7、画面,(2 分)“最”字写诗人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作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2 分)两字充分表现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2)大雨如注,诗人“房漏”、“床湿”,但他不顾个人生活窘迫,闻雨而喜(2 分),表现了诗人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2 分)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钟陵禁烟寄从弟 李中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注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就诗歌首句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2)试分析诗歌结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4 分)参考答案:(1)

8、(4 分)“落絮飞花”,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飘荡不定的情景,(1 分)寄托了作者远离亲人的飘零之感;(1 分)“日又西”,写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时间漫长,(1 分)突出了作者一天天处在思念亲人的情感煎熬之中。(1 分)(2)(4 分)古人多用杜鹃啼鸣表示思乡,黄昏时分,杜鹃哀啼,自然引发诗人思归之情;(2 分)“忍听”,即“不忍听”,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愁苦。(2 分)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 分)行香子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

9、一壶酒,一溪云。1.这首诗上片的结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4分)2.有人认为,这首诗流露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你是怎么认为的呢?结合全词谈谈自己的看法。(4 分)参考答案:(1)上片的结句连用三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因此对名利的追求也是徒然劳神费力的。(答用典也可以。“隙中驹”语出庄子知北游;“石中火”见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和白居易对酒“石火光中寄此身”;“梦中身”语出庄子齐物论)(2)这首词的确流露了词人在政治上的苦闷情绪,“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一种不被知遇的感慨,名利在作

10、者眼里如过眼云烟,建功立业的抱负难以实现,于是想到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但“几时归去”表明作者并不厌弃人生,只想功成身退,从中看到的仍然是他的旷达。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新年作唐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注岭:指五岭。作者当时调任潘州南巴,过此岭。长沙傅: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1)从全诗看,诗人“潸然”泪下的原因有哪些?(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年事已高,却位居人下;新年已到,却独处天涯。(每点两分,答满两点即 4 分,有新增点,言之成理即可)(2)拟人,把岭

11、猿和江柳当作自己相伴的对象,突出表现了自己形影相吊、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孤独凄凉之感。(答由景入情、虚实结合等亦可,手法准确2 分,分析到位 2 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金陵怀古王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 分)(2)颈联炼字炼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其中的两处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 分)参考答案:(1)(3 分)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1 分)“悠悠”“独上

12、”“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1 分)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1 分)(2)(3 分)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萧萧”“惨惨”“惊”“压”任选两处赏析即可,答对一处得 1 分,答对两处得 3 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闻鹊喜 吴山观涛周密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绢红湿

13、,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注)鳌:海里的神龟。(1)阅读上阕,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4 分)(2)下阕中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后,写了“隔江闻夜笛”一句,说说这句在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4 分)参考答案:(1)写海潮咆哮着汹涌而来,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一般。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塘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2)“隔江闻夜笛”,以动写静,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以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全词纯写景物,此

14、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极有韵味。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南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乘舟沿江东归途中。累:无罪被迫而死。杜若:一种芳草。(1)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4 分)(2)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15、6 分)参考答案:(1)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1 分)湖中君山暮霭云雾,四周萦绕;(1 分)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1分)夜幕初上,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天际。(1 分)(2)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2 分)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2 分)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2 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玉楼春 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1)这首词通过哪些细节来表现主人公的离别之恨?请作简要分析。(4 分)(2)“

16、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两句极富神韵,请结合全词主旨作赏析。(4 分)参考答案:(1)深夜听见风吹竹林的声音,感到其中充满怨恨;(2 分)想在梦中寻找远离的亲人,偏偏梦难成而灯又熄。(2 分)(2)这两句可谓情景交融,其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自然界的风竹秋韵,那万叶千声在主人公听来都是怨恨之声,引发了无限离愁别恨。(答出“情景交融”和“拟人手法”各得 1 分,分析恰当得 2 分)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泊公安县 陆游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头今始回。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注陆游经公安入蜀已

17、辗转八年,今回京“廷对”停泊公安。(1)首联中“辽” 和“回”互相照应,请简要说明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 分)(2)颔联与颈联的景物层次分明,互为一体,请简要分析写景角度的特点及作用。(4 分)(3)有人说,尾联与诉衷情中的词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明两者共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 分)参考答案:(1)时间的漫长,空间的辽远;对统治者恩怨交织的情感。(3 点,一点1 分。共 3 分)(2)远近结合、上下(高低)结合。江天、海风、明月,写出高远;萤闹、露下、萍开,写出近观。(2 分)同时,也写出诗人的开阔的境界、高远的胸襟以及不灭的希望之火。(2 分)(3

18、)壮志未酬之憾;人生衰老之感;前程渺茫之意;对统治者的失望之情。(4 点,答对 1 点给 1 分。共 3 分)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 机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注: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黄机:南宋爱国词人。(1)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2)下片的“泪”仅仅是诗人个人功名无成的伤感之泪吗?请说说“泪”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 分)参考答案:(1)上片写诗人夜泊江湾,描述了一幅水底鱼龙翻动,狂风卷地

19、,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的景象(1 分)。以江水汹涌烘托内心无法派遣的忧愤,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2 分)。(只要答出烘托或铺垫即可给 2 分)(2)不是,(1 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无心抗敌,作者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无法实现,“泪”中蕴含着心系天下兴亡而又报国无门的忧愤痛心之情。(3 分)。(意思对即可)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忆 昔 韦 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注:韦庄:唐末五代词人。此词作于唐朝末年。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全诗是如何表现出这一主题思想的

20、?(5 分)参考答案本诗批判了上层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生活,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2 分)全诗以“昔年”领起,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2 分)。末联一跌,顿起波澜,发为变徵之音,结出无限感慨。(1分)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日 南宋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1)颈联中“逆”、“私”二字

21、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5分)(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 分)参考答案:(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2 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3 分)(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1 分)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 分)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通郁结心头。(2 分)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宿济州西门外旅

22、馆 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天。小雨愔愔(2)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乌:乌鸦;愔愔:寂静无声。(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 分)(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参考答案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假寐”更好。“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

23、“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清楚。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 分)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1)、这首词写了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表现出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4 分)(2)、具体说说这首词在写景上的特色?(6 分)参考答案(1)这首词写初夏时的乡村生活情景。表现出主人公久旱雨后丰收有盼的淡淡喜悦之情。(写出季节和情景各 1 分,写对心情得 2 分,总 4 分)(2)这首词一改他诗以视觉形象为主的常见写法,而是别出心裁地将富有农家生活气息的各种声响搬入词中,于平易中见神奇。村头枣花掉落衣巾声、农家缲车抽茧出丝声、农人粗服柳下卖瓜声,声声入耳。使乡村的季节色彩、田家的农事活动、农村的生活情态融为一体。(在基本符合思路前题下,只写特点得 3 分;具体说特点得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