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1 链路聚合配置 1-11.1 链路聚合简介 .1-11.1.1 链路聚合的作用 .1-11.1.2 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 1-11.1.3 链路聚合的模式 .1-31.1.4 聚合组的负载分担类型 .1-41.2 配置静态聚合组 1-51.3 配置动态聚合组 1-61.4 聚合接口基本配置 1-81.4.1 配置聚合接口描述信息 .1-81.4.2 配置三层聚合接口/三层聚合子接口的最大传输单元 MTU1-91.4.3 开启聚合接口链路状态变化 Trap 功能 .1-91.4.4 关闭聚合接口 .1-101.5 配置聚合负载分担模式 .1-101.6 链路聚合显示与维护 .1-111.7
2、 链路聚合典型配置举例 .1-111.7.1 二层静态聚合配置举例 .1-111.7.2 二层动态聚合配置举例 .1-121.7.3 二层聚合负载分担模式配置举例 1-131.7.4 三层静态聚合配置举例 .1-141.7.5 三层动态聚合配置举例 .1-151.7.6 三层聚合负载分担模式配置举例 1-16本文中标有“请以实际情况为准”的特性描述,表示各型号对于此特性的支持情况可能不同,本节将对此进行说明。H3C MSR 系列路由器特性支持情况说明如下:特性 MSR 20-1X MSR 20 MSR 30 MSR 50静态聚合 No No Yes Yes动态聚合 No No Yes Yes业
3、务环回组 No No No No三层聚合 No No No No H3C MSR 系列路由器对相关命令参数支持情况、缺省值及取值范围的差异内容请参见本模块的命令手册。 H3C MSR 系列各型号路由器均为集中式设备。1 链路聚合配置1.1 链路聚合简介1.1.1 链路聚合的作用链路聚合是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用链路聚合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链路聚合可以实现出/入负荷在聚合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分担,以增加带宽。同时,同一聚合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1.1.2 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1. 聚合接口聚合接
4、口是一个逻辑接口,它可以分为二层聚合接口和三层聚合接口。不同型号的设备支持的聚合接口类型不同, 请以设备的实际 情况为准。2. 聚合组聚合组是一组以太网接口的集合。聚合组是随着聚合接口的创建而自动生成的,其编号与聚合接口编号相同。根据聚合组中可以加入以太网接口的类型,可以将聚合组分为两类: 二层聚合组:随着二层聚合接口的创建而自动生成,只能包含二层以太网接口。 三层聚合组:随着三层聚合接口的创建而自动生成,只能包含三层以太网接口。不同型号的设备支持的聚合组类型不同, 请以设备的实际 情况为准。3. 聚合成员端口的状态聚合组中的成员端口有下面两种状态: Selected 状态:处于此状态的接口可
5、以参与转发用户业务流量; Unselected 状态:处于此状态的接口不能转发用户业务流量。聚合接口的速率、双工状态由其 Selected 成员端口决定:聚合接口的速率是Selected 成员端口的速率之和,聚合接口的双工状态与 Selected 成员端口的双工状态一致。关于如何确定一个成员端口的状态,将在“ 1.1.3 1. 静态聚合模式”和“ 1.1.3 2. 动态聚合模式”中详细介绍。4. LACP 协议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是一种基于IEEE802.3ad 标准的协议。LACP 协议通过 LACPDU(Link
6、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处于动态聚合组中的接口会自动使能 LACP 协议,该接口将通过发送 LACPDU 向对端通告自己的系统 LACP 协议优先级、系统 MAC、端口的 LACP 协议优先级、端口号和操作 Key。对端接收到 LACPDU 后,将其中的信息与其它接口所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以选择能够处于 Selected 状态的接口,从而双方可以对接口处于Selected 状态达成一致。5. 操作 Key操作 Key 是在链路聚合时,聚合控制根据成员端口的某些配置自动生成的一个配置组合,包括端口属性
7、配置(包含端口速率、双工模式和链路状态配置)和第二类配置(所含配置内容请见 表 1-1)。表 1-1 第二类配置类别 配置内容端口隔离 端口是否加入隔离组、端口所属的端口隔离组QinQ 配置 端口的 QinQ 功能开启/关闭状态、添加的外层 VLAN Tag、内外层 VLAN 优先级映射关系、不同内层 VLAN ID 添加外层 VLAN Tag 的策略、内层 VLAN ID 替换关系VLAN 配置 端口上允许通过的 VLAN、端口缺省 VLAN ID、端口的链路类型(即 Trunk、Hybrid、Access类型)、基于 IP 子网的 VLAN 配置、基于协议的 VLAN 配置、VLAN 报文
8、是否带 Tag 配置类别 配置内容MAC 地址学习配置是否具有 MAC 地址学习功能、端口是否具有最大学习 MAC 地址个数的限制、MAC 地址表满后是否继续转发 还有一些配置称为“ 第一类 配置” ,此 类配置可以在聚合接口和成 员端口上配置,但是不会参与操作 Key 的计 算,比如 GVRP、MSTP 等。 由于成员端口上第二类配置的改变可能导致其选中状态发生变化, 进而对业务产生影响,因此当在成员端口上 进行第二类配置时,系 统 将给 出提示信息,由用户来决定该配置是否继续进行。同一聚合组中,如果成员端口之间的上述配置不同,生成的操作 Key 必定不同。如果成员端口与聚合接口的上述配置不
9、同,那么该成员端口不能成为 Selected 端口。在聚合组中,处于 Selected 状态的成员端口有相同的操作 Key。1.1.3 链路聚合的 模式按照聚合方式的不同,链路聚合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静态聚合模式 动态聚合模式不同型号的设备支持的聚合模式不同, 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 为准。1. 静态聚合模式静态聚合模式中,成员端口的 LACP 协议为关闭状态。系统按照以下原则设置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 当聚合组内有处于 up 状态的端口时,系统按照端口全双工 /高速率、全双工/低速率、半双工/高速率、半双工 /低速率的优先次序,选择优先次序最高且处于 up 状态的、端口的第二类配置和对应聚合接口的
10、第二类配置相同的端口作为该组的参考端口(优先次序相同的情况下,端口号最小的端口为参考端口)。 与参考端口的端口属性配置和第二类配置一致且处于 up 状态的端口成为可能处于 Selected 状态的候选端口,其它端口将处于 Unselected 状态。 聚合组中处于 Selected 状态的端口数是有限制的,当候选端口的数目未达到上限时,所有候选端口都为 Selected 状态,其它端口为 Unselected 状态;当候选端口的数目超过这一限制时,系统将按照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一些候选端口保持在 Selected 状态,端口号较大的端口则变为 Unselected 状态。 当聚合组中全部成
11、员都处于 down 状态时,全组成员均为 Unselected 状态。 因硬件限制(如不能跨板聚合)而无法与参考端口聚合的端口将处于Unselected 状态。当聚合组中处于 Selected 状态的端口数已达到限制时,后加入的端口即使具备成为Selected 端口的条件,也会成 为 Unselected 状态。这样能够尽量维持当前 Selected 端口上的流量不中断,但是可能导致 设备重启前后各端口的 Selected 状态不一致。2. 动态聚合模式当聚合组配置为动态聚合模式后,聚合组中成员端口的 LACP 协议自动使能。在动态聚合模式中,成员端口处于不同状态时对协议报文的处理方式如下:
12、Selected 端口可以收发 LACP 协议报文。 处于 up 状态的 Unselected 端口如果配置和对应的聚合接口配置相同,可以收发 LACP 协议报文。系统按照以下原则设置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1) 本端系统和对端系统会进行协商,根据两端系统中设备 ID 较优的一端的端口ID 的大小,来决定两端端口的状态。具体协商步骤如下: 比较两端系统的设备 ID(设备 ID系统的 LACP 协议优先级系统 MAC 地址)。先比较系统的 LACP 协议优先级,如果相同再比较系统 MAC 地址。设备 ID 小的一端被认为较优(系统的 LACP 协议优先级和 MAC 地址越小,设备 ID 越小)。
13、比较设备 ID 较优的一端的端口 ID(端口 ID端口的 LACP 协议优先级端口号)。对于设备 ID 较优的一端的各个端口,首先比较端口的 LACP 协议优先级,如果优先级相同再比较端口号。端口 ID 小的端口作为参考端口(端口的LACP 协议优先级和端口号越小,端口 ID 越小)。 与参考端口的端口属性配置和第二类配置一致且处于 up 状态的端口、并且该端口的对端端口与参考端口的对端端口的配置也一致时,该端口才成为可能处于 Selected 状态的候选端口。否则,端口将处于 Unselected 状态。 聚合组中处于 Selected 状态的端口数是有限制的,当候选端口的数目未达到上限时,
14、所有候选端口都为 Selected 状态,其它端口为 Unselected 状态;当候选端口的数目超过这一限制时,系统将按照端口 ID 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一些端口保持在 Selected 状态,端口 ID 较大的端口则变为 Unselected 状态。同时,对端设备会感知这种状态的改变,相应端口的状态将随之变化。(2) 因硬件限制(如不能跨板聚合)而无法与参考端口聚合的端口将处于Unselected 状态。对于上述两种聚合模式来说: 聚合组中处于 Selected 状态的端口数目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聚合组中,只有与参考端口配置一致的端口才允 许成为 Selected 端
15、口,这些配置包括端口的端口属性配置和第二类配置。用 户需要通过手工配置的方式保持各端口上的这些配置一致。 当聚合组中某成员端口的端口属性配置或第二类配置发生改变时, 该端口或该聚合组内其它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1.1.4 聚合组的负载分担类型聚合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负载分担聚合组和非负载分担聚合组。系统按照以下原则设置聚合组的负载分担类型: 当存在聚合资源时,如果聚合组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Selected 端口,则系统创建的聚合组为负载分担类型;如果聚合组中只有一个 Selected 端口,则系统创建的聚合组的负载分担类型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当聚合资源分配
16、完后,创建的聚合组将为非负载分担类型。 当负载分担聚合组中删除至只有一个 Selected 端口的时候,聚合 组的负载分担类型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 的实际情况为准。 负载分担聚合组中至少有一个 Selected 端口,而非 负载分担聚合组中最多只有一个 Selected 端口,其余均为 Unselected 端口。 不同型号的设备可以支持的负载分担聚合组个数不同,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不同型号的设备的负载分担实现方式不同, 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聚合资源分配完后创建的聚合组为非负载分担类型。此时如果把占用聚合资源的聚合组删除,后来创建的非负载 分担聚合组不会成为负载分担类型。如果
17、需要 设置其为负载分担类型,建议用户 先关闭该聚合组对应的聚合接口、然后重新打开此聚合接口。1.2 配置静态聚合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聚合的以太网接口的类型,选择配置二层静态聚合组或者三层静态聚合组,配置过程分别如 表 1-2 和 表 1-3 所示。三层静态聚合组的支持情况与设备的型号有关, 请以设备 的实际情况为准。表 1-2 配置二层静态聚合组操作 命令 说明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操作 命令 说明创建二层聚合接口,并进入二层聚合接口视图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必选创建二层聚合接口后,系统自动生成二层聚合组,且聚
18、合组工作在静态聚合模式下退回系统视图 quit -进入二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将二层以太网接口加入聚合组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number必选用户可通过此方法在聚合组中加入多个以太网接口表 1-3 配置三层静态聚合组操作 命令 说明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创建三层聚合接口,并进入三层聚合接口视图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必选创建三层聚合接口后,系统自动生成三层聚合组,并且该聚合组工作在静态聚合模式下退回系
19、统视图 quit -进入三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将三层以太网接口加入聚合组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number必选用户可通过此方法在聚合组中加入多个以太网接口需要注意的是: Fabric 口、配置了 RRPP 的端口、配置为 DHCP 客户端/BOOTP 客户端的接口、配置了 VRRP 的接口、配置了 IP 地址的接口、配置了 MAC 地址认证的端口、配置了端口安全模式的端口、使能了 Portal 功能的接口、配置了报文过滤功能的端口、配置了以太网帧过滤功能的端口、启用了 IP So
20、urce Guard 功能的端口、使能了 802.1x 的端口以及 DHCP Snooping 的非信任端口都不能加入聚合组。 建议不要将镜像反射口加入聚合组,关于反射口的介绍请参见“接入分册”中的“端口镜像配置”。 镜像目的端口、配置了静态 MAC 地址的端口、配置了 MAC 地址最大学习数目的端口是否可以加入聚合组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聚合成员端口是否可以进行二、三层工作模式的切换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用户删除二层聚合接口时,系统会自动删除对应的聚合组,且该聚合组中的所有成员端口将全部离开该聚合组。 对于静态聚合模式,用户要通过配置保证在同一链路
21、上处在两台不同设备中的端口的 Selected 状态要保持一致,否则聚合功能不能正确使用。1.3 配置动态聚合组本特性的支持情况与设备的型号有关, 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 为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聚合的以太网接口的类型,选择配置二层动态聚合组或者三层动态聚合组,配置过程分别如 表 1-4 和 表 1-5 所示。三层动态聚合组的支持情况与设备的型号有关, 请以设备 的实际情况为准。表 1-4 配置二层动态聚合组操作 命令 说明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配置系统的 LACP 协议优先级 lacp system-priority system-priority可选缺省情况下,系统的 LACP
22、 协议优先级为 32768改变系统的 LACP 协议优先级将会影响到动态聚合组成员的Selected 和 Unselected 状态创建二层聚合接口,并进入二层聚合接口视图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必选创建二层聚合接口后,系统自动生成二层聚合组,且聚合组工作在静态聚合模式下配置聚合组工作在动态聚合模式下 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必选缺省情况下,聚合组工作在静态聚合模式下退回系统视图 quit -进入二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
23、r将二层以太网接口加入聚合组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number必选用户可通过此方法在聚合组中加入多个以太网接口配置端口的 LACP 协议优先级 lacp port-priority port-priority可选缺省情况下,端口的 LACP 协议优先级为 32768改变端口的 LACP 协议优先级,将会影响到动态聚合组成员的Selected 和 Unselected 状态表 1-5 配置三层动态聚合组操作 命令 说明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配置系统的 LACP 协议优先级 lacp system-priority system-priorit
24、y可选缺省情况下,系统的 LACP 协议优先级为 32768改变系统的 LACP 协议优先级将会影响到动态聚合模式聚合组成员的Selected 和 Unselected 状态创建三层聚合接口,并进入三层聚合接口视图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必选创建三层聚合接口后,系统自动生成三层聚合组,且聚合组工作在静态聚合模式下配置聚合组工作在动态聚合模式下 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必选缺省情况下,聚合组工作在静态聚合模式下退回系统视图 quit -进入三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interface interface-
25、type interface-number将三层以太网接口加入聚合组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number必选用户可通过此方法在聚合组中加入多个以太网接口配置端口的 LACP 协议优先级 lacp port-priority port-priority可选缺省情况下,端口的 LACP 协议优先级为 32768改变端口的 LACP 协议优先级,将会影响到动态聚合模式聚合组成员的 Selected 和 Unselected 状态需要注意的是: Fabric 口、配置了 RRPP 的端口、配置为 DHCP 客户端/BOOTP 客户端的接口、配置了 VRRP 的接口、配
26、置了 IP 地址的接口、配置了 MAC 地址认证的端口、配置了端口安全模式的端口、使能了 Portal 功能的接口、配置了报文过滤功能的端口、配置了以太网帧过滤功能的端口、启用了 IP Source Guard 功能的端口、使能了 802.1x 的端口以及 DHCP Snooping 的非信任端口都不能加入聚合组。 建议不要将镜像反射口加入聚合组,关于反射口的介绍请参见“接入分册”中的“端口镜像配置”。 镜像目的端口、配置了静态 MAC 地址的端口、配置了 MAC 地址最大学习数目的端口是否可以加入聚合组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聚合成员端口是否可以进行二、三层工作模式的切换
27、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用户删除动态模式的聚合接口时,系统会自动删除对应的聚合组,且该聚合组中的所有成员端口将全部离开该聚合组。 对于动态聚合模式,系统两端会自动协商同一条链路上的两端端口在各自聚合组中的 Selected 状态,用户只需保证在一个系统中聚合在一起的端口的对端也同样聚合在一起,聚合功能即可正常使用。由于没有负载分担资源而导致负载分担组成为非负载分担组时,可能出现下列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对端的 Selected 端口数与本端的 Selected 端口数不相同,此时不能保证流量的正确转发;另一种情况是,本端 Selected 端口的对端是 Unselected
28、 端口,此时会导致上层协议和流量转发出现异常。请 用户配置的时候避免上述情况的 发生。1.4 聚合接口基本配置1.4.1 配置聚合接口描述信息表 1-6 配置聚合接口描述信息操作 命令 说明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进入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进入聚合接口视图 进入三层聚合接口/子接口视图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 | interface-number.subnumber 二者必选其一配置聚合接口的描述信息 description te
29、xt可选缺省情况下,描述信息为“Interface 该接口的接口名”1.4.2 配置三层聚合接口/三层聚合子接口的最大传输单元 MTU本特性的支持情况与设备的型号有关, 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 为准。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最大传输单元)参数会影响 IP 报文的分片与重组,可以通过下面的配置来设置合适的 MTU 值。表 1-7 配置三层聚合接口 /三层聚合子接口的最大传输单元 MTU操作 命令 说明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进入三层聚合接口/子接口视图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 | in
30、terface-number.subnumber -操作 命令 说明配置接口的 MTU mtu size可选缺省情况下,接口的 MTU 值为1500Bytes1.4.3 开启聚合接口链路状态变化 Trap 功能如果要求聚合接口在状态发生改变时生成端口 Link up 和 Link down 的 Trap 报文,需要开启聚合接口状态变化 Trap 功能。表 1-8 开启聚合接口状态变化 Trap 功能操作 命令 说明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开启全局接口链路状态变化Trap 功能snmp-agent trap enable standard linkdown | linkup *
31、可选缺省情况下,全局接口链路状态变化Trap 功能处于开启状态进入二层聚合接口视图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进入聚合接口视图 进入三层聚合接口/子接口视图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 | interface-number.subnumber 二者必选其一开启聚合接口链路状态变化Trap 功能 enable snmp trap updown可选缺省情况下,聚合接口链路状态变化Trap 功能处于开启状态1.4.4 关闭聚合接口对聚合接口的开启/关闭操作,将会影响聚合接口对应的
32、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关闭聚合接口会导致聚合接口对应的聚合组内所有 Selected 端口变为Unselected 状态,开启聚合接口时,聚合模块会重新计算对应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的Selected 状态。表 1-9 关闭聚合接口操作 命令 说明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进入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进入聚合接口视图 进入三层聚合接口/子接口视图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 | interface-number.subnumber 二者必
33、选其一关闭聚合接口 shutdown必选缺省情况下,聚合接口处于打开状态由于聚合子接口不存在对应的聚合组,所以关 闭聚合子接口 对聚合组没有影响。1.5 配置聚合负载分担模式本特性的支持情况与设备的型号有关, 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 为准。对于负载分担聚合组,系统是通过 Hash 算法来实现负载分担的,该算法可以采用不同的 Hash key 来进行计算(即采用不同的负载分担模式)。报文中携带的MPLS 标签、服务端口号、IP 地址、MAC 地址、报文的入端口等信息以及它们的组合均可以作为 Hash key。通过改变负载分担模式可以灵活地实现聚合组流量的负载分担。例如,对于三层报文用户可以配置采用
34、IP 地址作为 Hash key 来进行流量负载分担。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配置全局或聚合组的聚合负载分担模式,配置过程分别如表 1-10 和 表 1-11 所示。表 1-10 配置全局聚合负载分担模式操作 命令 说明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配置全局聚合负载分担模式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destination-ip | destination-mac | destination-port | ingress-port | ip-protocol | mpls-label1 | mpls-label2 | mpls-label3 |
35、 source-ip | source-mac | source-port | vlan-id *可选全局聚合负载分担模式的缺省情况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配置本命令后,所有负载分担聚合组的负载分担模式都会随之改变表 1-11 配置聚合组的聚合负载分担模式操作 命令 说明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进入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进入聚合接口视图 进入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二者必选其一配置聚合组的聚合负载
36、分担模式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destination-ip | destination-mac | destination-port | ingress-port | ip-protocol | mpls-label1 | mpls-label2 | mpls-label3 | source-ip | source-mac | source-port | vlan-id *必选缺省情况下,聚合组的聚合负载分担模式为全局聚合负载分担模式1.6 链路聚合显示与维护在完成上述配置后,在任意视图下执行 display 命令可以显示配置后链路聚合的运行情况
37、,通过查看显示信息验证配置的效果。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reset 命令可以清除端口的 LACP 统计信息。表 1-12 链路聚合显示与维护操作 命令显示本端系统的设备 ID display lacp system-id显示全局或聚合组的聚合负载分担模式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 rout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 显示端口的链路聚合详细信息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member-port interface-type
38、 interface-number to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显示所有聚合组的摘要信息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显示指定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bridge-aggregation | rout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 清除端口的 LACP 统计信息 reset lacp statistics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to interface-type in
39、terface-number 1.7 链路聚合典型配置举例1.7.1 二层静态聚合配置举例1. 组网需求 Device A 与 Device B 通过各自的二层以太网端口 Ethernet1/1Ethernet1/3相互连接。 通过配置静态链路聚合,实现出/入负荷在各成员端口间的分担,并采用源MAC 地址与目的 MAC 地址相结合的聚合负载分担模式。2. 组网图图 1-10 二层静态聚合配置组网图D e v i c e AL i n k a g g r e g a t i o nD e v i c e BEth1/1Eth1/2Eth1/3Eth1/1Eth1/2Eth1/33. 配置步骤(1
40、) 配置 Device A# 配置聚合负载分担模式为源 MAC 地址与目的 MAC 地址相结合的方式。system-viewDeviceA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source-mac destination-mac#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 1。DeviceA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DeviceA-Bridge-Aggregation1 quit# 分别将端口 Ethernet1/1 至 Ethernet1/3 加入到聚合组 1 中。DeviceA interface ethernet 1/1DeviceA-Eth
41、ernet1/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DeviceA-Ethernet1/1 quitDeviceA interface ethernet 1/2DeviceA-Ethernet1/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DeviceA-Ethernet1/2 quitDeviceA interface ethernet 1/3DeviceA-Ethernet1/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2) 配置 Device BDevice B 的配置与 Device A 相似,配置过程略。1.7.2 二层动
42、态聚合配置举例1. 组网需求 Device A 与 Device B 通过各自的二层以太网端口 Ethernet1/1Ethernet1/3相互连接。 通过配置动态链路聚合,实现出/入负荷在各成员端口间的分担,并采用源MAC 地址与目的 MAC 地址相结合的聚合负载分担模式。2. 组网图图 1-11 二层动态聚合配置组网图D e v i c e AL i n k a g g r e g a t i o nD e v i c e BEth1/1Eth1/2Eth1/3Eth1/1Eth1/2Eth1/33. 配置步骤(1) 配置 Device A# 配置聚合负载分担模式为源 MAC 地址与目的
43、MAC 地址相结合的方式。system-viewDeviceA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source-mac destination-mac#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 1,并配置成动态聚合模式。DeviceA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DeviceA-Bridge-Aggregation1 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DeviceA-Bridge-Aggregation1 quit# 分别将端口 Ethernet1/1 至 Ethernet1/3 加入到聚合组 1 中。DeviceA int
44、erface ethernet 1/1DeviceA-Ethernet1/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DeviceA-Ethernet1/1 quitDeviceA interface ethernet 1/2DeviceA-Ethernet1/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DeviceA-Ethernet1/2 quitDeviceA interface ethernet 1/3DeviceA-Ethernet1/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2) 配置 Device BDevice B 的配
45、置与 Device A 相似,配置过程略。1.7.3 二层聚合负载分担模式配置举例1. 组网需求 Device A 与 Device B 通过各自的二层以太网端口 Ethernet1/1Ethernet1/4相互连接。 通过配置全局和聚合组的聚合负载分担模式,使聚合组 1 采用源 MAC 地址的聚合负载分担模式,聚合组 2 采用目的 MAC 地址的聚合负载分担模式。2. 组网图图 1-12 二层聚合负载分担模式配置组网图D e v i c e AL i n k a g g r e g a t i o n 1D e v i c e BEth1/1Eth1/2Eth1/3Eth1/4Eth1/1E
46、th1/2Eth1/3Eth1/4L i n k a g g r e g a t i o n 23. 配置步骤(1) 配置 Device A# 配置全局聚合负载分担模式为源 MAC 地址的方式。system-viewDeviceA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source-mac#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 1。DeviceA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DeviceA-Bridge-Aggregation1 quit# 分别将端口 Ethernet1/1 和 Ethernet1/2 加入到聚合组 1 中。DeviceA int
47、erface ethernet 1/1DeviceA-Ethernet1/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DeviceA-Ethernet1/1 quitDeviceA interface ethernet 1/2DeviceA-Ethernet1/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DeviceA-Ethernet1/2 quit#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 2,并配置该接口所对应聚合组的负载分担模式为目的 MAC地址的方式。DeviceA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2DeviceA-Bridge-Aggrega
48、tion2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destination-macDeviceA-Bridge-Aggregation2 quit# 分别将端口 Ethernet1/3 和 Ethernet1/4 加入到聚合组 2 中。DeviceA interface ethernet 1/3DeviceA-Ethernet1/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2DeviceA-Ethernet1/3 quitDeviceA interface ethernet 1/4DeviceA-Ethernet1/4 port link-aggr
49、egation group 2(2) 配置 Device BDevice B 的配置与 Device A 相似,配置过程略。1.7.4 三层静态聚合配置举例1. 组网需求 Device A 与 Device B 通过各自的三层以太网接口 Ethernet1/1Ethernet1/3相互连接。 通过配置静态链路聚合,实现出/入负荷在各成员端口间的分担,并采用源 IP地址和目的 IP 地址相结合的聚合 负载分担模式。2. 组网图图 1-13 三层静态聚合配置组网图D e v i c e AL i n k a g g r e g a t i o nD e v i c e BEth1/1Eth1/2Eth1/3Eth1/1Eth1/2Eth1/33. 配置步骤(1) 配置 Device A# 配置聚合负载分担模式为源 IP 地址和目的 IP 地址相结合的方式。system-viewDe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