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入院护理常规1.病人人院后,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热情。陪送至病房,安排好床位,介绍病房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2.检查病人所用物品,如脸盆、洗漱用具、食具等是否齐全。贵重物品交家属或陪送人员带回,为病人更换衣裤。3.借原病历和 X 光片,检查住院证等手续是否齐全。4.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体重,并记录在体温单上。5.详细填写入院病人登记,其中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婚否、职业、民族、住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入院日期及入院诊断。6.对重症病人,护理人员应检查有无褥疮、虱子,如有应立即处理,有条件要洗浴。7.建立入院病历,通知主管医师,如有病危病人应通知有关部门。8.凡大咯血、高热、脑膜炎病
2、人,应即时通知化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血型,对结核患者应按护理常规填写各项化验率。9.危重病人拟定护理计划,并写出责任制病历。二、出院护理常规1.遵照医嘱,通知病人出院,并填写各项出院单据,办理出院手续。2.向出院病人作好卫生宣教,如出院后的生活、营养、休息、隔离、痰液消毒方法。被褥要经常日光曝晒等。3.嘱病人按期复查,有自觉症状或病情有变化及时检查、治疗。4.主班护士见出院回执后,通知有关护理人员清点物品,为病人开出门证。5.整理、消毒出院病人床单位,被褥应紫外线照射 30 分钟,床旁桌、椅等用250mg/L 含氯消毒液擦洗、床单位用紫外线消毒床照射 30 分钟。6.单间隔离病房室内用物必须摊开,
3、用福尔马林薰蒸消毒。7.整理好病历,对曾经下过病危附有护理病历的病人,应由责任护士填写出院指导、登记后送至病案室,撤消一切治疗卡片。2三、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一、特级护理(一)护理指征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
4、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二)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二、一级护理(一)护理指征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二)护理要点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3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
5、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二级护理(一)护理指征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二)护理要点1.每 2 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四、三级护理(一)护理指征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二)护理要点1.每 3 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
6、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4四、危重病人护理常规l.凡是病人病情发生特殊变化或有生命危险时,应急速通知大夫下病危医嘱,主班护士将主管医师所开病危通知单发至医政处、护理部、家属,同时医生应向家属及单位交待病情、责任护士 24 小时内完成护理病历。2.有条件的病房可将危重病人移至单间病室,无条件可用屏风隔开。3.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新鲜、安静、整洁。4.随时察看病情变化,设法减轻病人痛苦,掌握病人心理变化,多给予精神安慰,注意病人睡眠情况,精心做好各项护理。5.作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室温在 18-22。6.危重病人长期卧床,应特别注意褥疮的护理和口
7、腔护理,防止褥疮及其他合并症。7.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械应准备齐全,如人工呼吸器、吸痰器、心电监护仪等。遇病人病情恶化应即时抢救。8.随时注意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的变化,各项化验单应填写完整,及时送验。9.呼吸困难者取半坐位,缺氧的病人给氧气吸入、湿化瓶内水每日更换一次,每周消毒湿化瓶 l-2 次。同时要注意氧气流量和保持管道通畅。10.用鼻塞吸氧病人做定时更换鼻孔。l1.危重病人要实行责任制护理或专人护理,并制定出护理计划。12.认真及时执行医嘱。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核实后执行,并记录在重症护理记录单上。 5五、昏迷病人护理常规1.密切观察病情、体温、脉博、呼吸、血压、呕吐
8、物、排泄物、伤口引流液的性质,如有尿潴留、便秘等情况,应即时报告医师。2.病人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例,口内如有粘液痰或呕吐物应及时吸出以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床旁应安置床挡,以防坠床。3.加强口腔护理,每日四次,有假牙应取下。4.防止褥疮及肺部并发症。定时翻身擦背,进行肢体按摩或被动活动,保持床褥、被单干燥、平整。有污染者应及时更换。5.修剪病人指甲,以防抓伤,注意保温勿受凉。如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得超过 50(带布套)以免烫伤。6.进食应按医嘱,可用鼻饲法,注意温度适宜。7.测体温时,护士应看守并给予协助,不可离开病人,防止体温表破碎或测量不准确。8.眼脸不能自行闭合,应覆盖湿纱布或油纱布,必
9、要时可给予点滴眼药。9.准备一切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如牙垫、舌钳等。10.昏迷病人一定要准确记录出入量及特别护理记录,以便医师了解病情变化。11.应实行责任制护理或专人护理,并制定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六、高热病人护理常规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不可使病人受凉,嘱病人安静卧床休息。2.多饮水,每日总量不少于 2500ml-3000ml,但浮肿者及心脏病者例外,同时应记录出入量。3.每 4 小时测 T. P. R 一次,体温在 39以上者,头部放置冷水袋或冰袋,体温在39.5以上给温水或酒精浴,30 分钟后测 T. P. R,并记录在体温单上,当体温超过 40,应每小时测量体温一次。4.体温骤
10、降在 35以下,出汗过多,应注意保温和防止虚脱。5.注意病人身体清洁,按时更换衣服及床单、枕套。66.加强口腔护理,口唇干燥应涂石蜡油,每餐前应漱口。7.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可灌肠(伤寒可疑者给小量低压盐水灌肠)。8.在诊断未明确前,不宜给大剂量退烧药。9.给予易消化、高营养、含维生素较多的饮食。七、肺结核病护理常规1.主班护士接待病人,检查 X 光片、门诊或既往就诊病历是否齐全,洗浴更换衣裤,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并通知责任护士。2.由责任护士给病人介绍住院守则及作息时间,养病知识,指导消毒隔离,并带领病人熟悉环境(食堂、打水房、厕所等),介绍病房内各项规章制度。3.新入院病人常规留痰(查结核
11、菌涂片三次、痰结核菌培养+耐药、痰一般致病菌培养、痰真菌培养)及血、尿、便常规、血沉、肝功能检查,血二对半检查,大咯血病人查血型(外科病人除上述项目外,还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4.由医生根据病情和病人身体情况决定护理级别,危重病人拟定护理计划并写出责任制病历。5.入院时测 T、P、R,每日三次,连续三日。6.呼吸困难病人应给予氧气吸入,采用半坐位。病情若发生突然恶化如气短、发绀、咯血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采取抢救措施。7.责任护士指导病人咳嗽、留痰,痰标本应该是清晨留取,并且是尽量咯出气管深部的痰液,留取唾液则会影响诊断。8.发热后应按发热护理常规,如体温超过 375,每日测 T、P、R
12、 三次。9.遵照医嘱给予饮食和各种治疗,嘱病人忌烟、酒及刺激性食品。10.餐具应自备,痰盒应每日更换。l1.入院时测体重,以后每月测体重一次,并记录在体温单上。12.凡大咯血病人、高热病人、脑膜炎病人应及时通知化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等等。13.住院病人必须监督服药,按时按量送药到手,服药到口,监督服下。八、肺结核合并咯血护理常规7l.咯血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鼓励指导病人咯出气管内的血液。2.床头柜及痰盒等病人必用物品应放在患侧床边,并执行一级护理。3.有 大 咯 血 病 史 病 人 , 人 院 后 查 血 型 、 出 凝 血 时 间 , 如 发 生 咯 血 应 立 即 通 知 医
13、 生 。4.病房内应准备各种急救药品、器械。如止血药、升压药、呼吸兴奋剂、冬眠药、氧气、急救盘、吸引器、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舌钳、开口器等。5.病人大咯血时、护士不得离开,应紧急按呼叫器,召唤医护人员参加抢救,记录咯血量、颜色,同时密切观察病情,注意 T、P、R、BP 的变化,给予氧气吸入。6.保持呼吸通道畅,鼓励病人将血咯出,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吸出血液或采取体位引流,取头低足高位(头偏向一侧)或患侧卧位,协助病人排出气管内的积血。7.护士态度应镇静、配合治疗,抢救动作要敏捷,安慰病人,减少恐惧忧虑心理,使其安静合作。患侧可酌情放置冷水袋或冰袋。8.如病人连续咯血不止,在医生未来之前,护理人员
14、可根据病情即刻静注或静点脑垂体后叶素 10 单位加入 25一 50葡萄糖 40ml 或 5、10葡萄糖 500ml 中,或给予其它止血药物,剧咳引起咯血者可给予镇咳药。9.大咯血肺功能差的病人易发生窒息,如病人出现明显紫绀、呼吸浅促、瞠目、牙齿紧闭、挣扎、大小便失禁等示有窒息发生,护士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10.发生气道阻塞引起窒息,立即协助医生使用开口器撬开口、迅速清除口腔、鼻腔内外的血液,并用吸引器吸出气管、口腔内的积血,或做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引,使呼吸通道畅。l1.大量咯血易出现失血性休克,遵医嘱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血浆等,给予强心剂。12.血止后,为病人擦净口、鼻、面部血迹,用
15、凉开水漱口,更换被血污染的被褥、衣服,解除病人不良刺激,保持病室安静。13.根据病情建立重症记录或责任制病历。14.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稍温热的食物,少食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绪激动、戒烟酒。15.注意咯血后的体温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吸入性肺炎或病变播散。观察咯血后有无明显呼吸困难,警惕肺不张的发生。16.必要时给予镇咳药、镇静剂、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及充足的睡眠。九、自发性气胸护理常规81.执行呼吸系统一般护理。2.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紧张情绪。3.病人卧床休息,取半坐位。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紫绀明显、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速且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应立即通
16、知医生并协助抢救。5.解开紧身内衣(女病人胸衣)使胸廓不受限,大流量鼻导管或面罩给氧。6.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及抢救器械,如人工气胸、气腹箱、吸引器、闭式引流装置等。7.协助医生施行胸腔抽气减压或胸腔插管水封瓶引流术,观察病人术中病情变化。8.引流术后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出血、皮下气肿、排气情况。9.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接管处脱落或引流管折叠,记录引流量、颜色、性质,异常时报告医生检查原因及时处理。10.病人有剧烈咳嗽时给予镇咳药。11.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12.每日伤口换药并更换引流瓶,瓶内加适量防腐剂。十、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护理常规l.按肺结核病护理常规。2.遵医嘱给予糖尿病饮食,每餐主副
17、食按规定量,不可少食或多食,劝告病人不吃定量以外的饮食,嘱家属不送含糖食物。3.根据病情或医嘱每餐前留尿查尿糖定性并记录,遵医嘱每周留取 24 小时尿作尿糖定量一次及空腹血糖一次。4.随时注意酮中毒的发生,如病人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嗜睡、呼吸深而快、应警惕酮中毒,并应立即送尿检测尿糖、酮体,取血测血糖,同时准备好抢救。5.预防继发感染,感染是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致命因素之一,(肺部及全身感染)一定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6.加强口腔护理,昏迷病人每日口腔护理 4 次,防止牙龈炎和新陈代谢不足引起其他感染。7.特别注意皮肤清洁,定期更换内衣裤、女病人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避免尿路感9染。8.
18、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饮水量及排尿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尿病病人的病情。9.注射胰岛索,应严格遵守时间和剂量,同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10.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悉低血糖昏迷和糖尿病酮中毒昏迷的症状和初步处理。11.给病人介绍卫生知识和测量尿糖定性的方法、饮食及胰岛素治疗的原则,注射胰岛索的技术及注射后可能发生低血糖症状的处理等。12.昏迷病人按昏迷护理常规。十一、结核性脑膜炎护理常规1.有条件最好住单人房间,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配备蓝色窗帘,使室内光线柔和,保持空气新鲜。2.密切观察病情,如头痛程度,两侧瞳孔的大小及变化,眼球震颤情况、抽搐的次数、部位、持续时间、呕吐的性质
19、及内容物等。3.注意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颈强直、呆痴、表情淡漠、嗜睡,应立即报告医师。4.协助病人翻身,注意皮肤清洁、预防褥疮,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5.对颅压高或腰穿后的病人要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免造成脑疝发生意外。6.给予高蛋白、低脂、多纤维饮食。昏迷病人给鼻饲、限制入水量,能维持出入量平衡即可,一般每日不超过 1500mI。7.保持大便通畅,除合理饮食调剂外,必要时给缓泻剂或小量灌肠,颅内压高的病人忌用大量溶液灌肠。8.使用脱水剂(20甘露醇或山梨醇 250ml)时,要求在 1520 分钟内快速滴入,更好的发挥其药效。9.高热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注意保护头部,给冰
20、枕或冰袋。10.病人有尿潴留,可导尿或留置导尿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I1.昏迷病人按昏迷护理常规。十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101.术后 48h 内每 10 一 15 分钟巡视一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护理用具及气管切开纱布垫每日更换二次,敷料每日更换三次,保持管口清洁,敷料干燥。3.保持套管通畅、清洁、有分泌物及时吸出。每次吸痰均应更换无菌吸痰管,并遵医嘱给予抗菌素气管内滴人,如分泌物粘稠时可用生理盐水、1苏打水、糜旦白酶等作气管内滴入。4.吸痰时注意痰色、量、性质,并做准确记录。5.吸氧时,将氧气管连接穿刺针头插入套管内送氧。6.注意伤口及套管有无出血或皮下
21、气肿,若有应即时报告医师。7.内套管不可使用棉球及棉签插入管内清洗、 ,内套管每日煮沸消毒 32 次,每 2h清洗一次,以后根据医嘱延长洗管时间,内套管不可拿出时间太长。以免外套管被分泌物堵塞。8.术后 7 一 10 天之内,不要轻易更换外套管,因手术后气管癣孔尚未形成,套管若放不进去,可引起窒息,长期带管者 24 周更换一次,须检查带子是否打死结,防止松扣脱落。9.堵管和拨管应注意的事项(l)堵管方法:先堵 l224h,再堵 3424h,若无呼吸困难,则全堵 48h。患儿应从 l4 开始,全堵管后无呼吸困难时可拨管。拨管后 24h(患儿 48h)以内,床旁应准备气管切开急救包和同号套管一份。
22、(2)堵管后,应密切注意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和烦燥不安等,如有应及时通知医师。十三、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常规1.注意伤口处有无皮下气肿,如有即刻局部加压处理。2.引流管长度以病人能在床上活动为宜。引流管下端波动柱在水下 2cm 为宜,保持引流管通畅,内装经煮沸的冷水。3.观察渗出物性质,渗出速度,如果渗出量突然增多,应及时通知主管医师。4.严格无菌操作,移动病人时夹住引流管或用无菌纱布包好管端,引流瓶勿超过胸腔高度。5.随时观察引流管有无脱节、折叠、漏气现象并及时给予解决。116.管内呈负压时,应随时调节,一般术后 6-12h 后即可加负压吸引,防止液体倒流入胸腔造成感染,防止血块堵塞。7.每日更
23、换引流瓶内液体,记录引流量,脓胸病人瓶内加防腐剂。8.伤口每日换药。十四、压疮护理常规1.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瘫痪不能自己翻身的病人应定期更换卧位,每 23 小时翻身一次。 2.如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较多者应及时清理,保持皮肤清洁和床单平整无皱。皮肤干燥脱屑者可涂以少量润肤油,以防干裂。3.消瘦病人可以臀部垫气圈,肢体骨隆突处,经常受压处应垫以棉圈或棉垫,以减少压迫。4.肢体如有浮肿,可垫软枕,以抬高患肢,并经常按摩。5.病人皮肤有水泡者,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渗液后,红外线灯光照射 1小时,每日三次。6大疮面或已感染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敷上抗生素盖上无菌纱布加以固定。有肉芽
24、需剪掉后清洗上药。7.做好晨晚间护理,给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十五、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护理常规1.作好心理护理,解除顾虑,利于手术。2.术前需作血型,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检查。备皮,做泛影葡胺皮试。3. 术日晨禁食、禁水,护士携带病历、X 光片、病人小毛巾、痰盒、用平车,推送病人至放射科。送病人去放射科前测 T.P.R.BP 并建立重症记录。无特殊病情记录 112天4.术后注意伤口有无渗血、血肿,术侧肢体制动 24 小时,压迫股动脉 24 小时,12小时松绷带一次,24 小时解除包扎。5.术后心电监护 24 小时,每 15 分钟测一次血压,如无异常,1h 后可改为每 30 分钟测
25、血压一次,2h 后可改为每 60 分钟测血压一次,至 24 小时止。6.观察脊髓有无损伤:高浓度造影剂注入,可引起横断脊髓损伤的可能,术后 4 小时应注意病人下肢有无乏力,轻微麻木等症状,还应观察下肢活动情况,以防截瘫,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双侧下肢皮肤温度是否一致。十六、结核性胸膜炎护理常规1、执行结核病一般护理常规2、观察胸疼的性质、时间,协助患者采取患侧卧位。3、观察呼吸的频率、幅度,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4、胸腔积液时,协助医生抽取积液(积脓) ,并送验,如发生胸膜反映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5、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功能锻炼。6、做好心理护理。十七、肺结核合并妊娠的护理常规1、执行肺结核
26、护理常规2、密切观察孕妇的一般情况,如有无咳嗽、咳痰、咯血,夜间是否有盗汗,疲倦程度,有否胸闷、呼吸费力,憋气,午后低热等肺结核等 发症状。3、了解其饮食情况,注意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维生素及矿物质饮食,必要时可加服养血滋阴益气中药,如当归、生地。4、妊娠期间每月测血压、尿常规,直至分娩,有高血压趋势时每 1-2 周检查一次,有妊娠中毒症状者应每日测血压、查尿常规,有咯血史、流产史、难产史者应验血型以备用,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定时听胎心、B 超检测胎儿发育情况。5、肺内病变局限、稳定、纤维硬结性病灶为主者,不与康结合治疗,但产前产后口服 INH 1-2 个月治疗。136、咯血时禁用脑
27、垂体后叶素。7、宜于预产期前 3-7 天住院待产,收住结核病人待产病房或妇产科医院隔离病房为宜。十八、肝硬化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2、注意早期肝昏迷的症状,如表情淡漠、头晕、嗜睡或烦躁不安等。3、观察出血情况,注意大便颜色(有无黑便、血便) 、形状,如有上述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5、有腹水者,应记录 24 小时液体出入量,根据病情监测体重、腹围。6、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可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改变饮食。血氨增高者,限制或禁食蛋白质,有腹水者,应食低盐或无盐饮食,进水量限制在每日 1000 毫升左右。7、有食管静脉曲张者,应食无渣、软食
28、,进食时细嚼慢咽,口服药应磨成粉末冲服。8、随时做好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抢救准备。9、肝性脑病病人可执行昏迷护理常规。10、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病人可执行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11、做好相关健康教育,指导饮食及预防消化道出血。十九、心力衰竭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2、呼吸困难者,吸氧,给予半卧位或坐位。输液速度适当,根据医嘱及病情限制液体入量。3、使用血管扩张剂,注意药物输入的剂量和血压变化。4、应用利尿剂时,注意电解质情况,准确记录 24 小时液体出、入量,定期测体重。5、服用洋地黄药物者,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146、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7、持大便通畅,
29、避免用力排便。8、现急性肺水肿时,遵医嘱给予 50酒精湿化吸氧,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9、强心理护理,减轻紧张恐惧情绪。二十、呼吸衰竭护理常规1.执行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急性呼吸衰竭尚能代偿时,可适当下床活动。3.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4.观察呼吸节律和频率的改变以及出现的精神、神经症状,如头痛、神志恍馏、谵语。5.如发现病人血压下降、呕吐咖啡样液体并有 DIC 表现,示病情危重应及时通知医生。6.低流量持续给氧(l 一 2 升分),浓度 2530为宜。7.应及时清除积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通气量防止感染。8.对一般疗法无效的病人需做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30、或辅助呼吸时应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9.出现酸中毒应用 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时,应观察有无二氧化碳潞留。应用364%纯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等渗液静脉滴注时,注意稀释、勿溢于血管外,避免组织坏死。滴速不宜过快以防抑制呼吸。10.出现肺水肿应用利尿或脱水药时,观察药物效果并记录出入量。11.心功能不全病人,静脉输液量不宜过多,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12.长期卧床病人应做好皮肤和生活护理。13.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物品,如气管播管、气管切开包等。二十一、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常规(一) 、手术前护理1、向病人介绍检查有关配合的事项,询问过敏史。152、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
31、间、血气分析化验是否齐全。3、术前禁食、水 6h,术前 30 分钟肌肉注射安定、阿托品。(二) 、手术后护理1、禁食、水 2h,进食前先饮水,无呛咳后再进食。2、鼓励患者尽量咳出痰液及唾液。3、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咯血等,出血量多着,即使报告医生。4、大咯血者,执行大咯血护理常规。二十二、肺结核空洞介入治疗护理常规(一)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目的、方法、效果及具体操作过程,告知术中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适。2、常规检查 :胸片、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 ,测血压及心肺功能检查。3、患者准备:术前禁食、禁水 6h,碘过敏试验阴性,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及阿托品。(二) 、术后护理1、一
32、般护理:指导患侧卧位 30 分钟,平静呼吸,少讲话,尽量避免用力咳嗽,以免药液咳出。观察痰液情况,告知患者如咳出痰液带红色,不必紧张,此为注入凝胶中药物。2、应注意观察有无咯血,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防止并发症发生。3、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及口唇16颜色,防止窒息,必要时给氧气吸入 ,嘱患者平卧 24 h,禁食禁水 2 h 以上,以免因咽喉处于麻酔状态而误吸。二十三、肠梗阻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2、禁食,行胃肠减压、建立静脉通道,未确诊前禁用止痛剂。3.、观察腹部体征、腹痛性质及肠鸣音变化。4、观察呕吐性质,有助于判断梗阻部位。5、血压平稳,给予半卧位。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
33、防中毒性休克的发生。7、合并中毒性休克,执行休克护理常规。8、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物性质、颜色、气味、量、并准确记录。9、需手术时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二十四、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病室安静,绝对卧床休息,保证安全。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低钠、低钾饮食。4、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皮肤瘙痒时给予热水擦洗,剪短病人指甲,防止皮肤抓破。5、遵医嘱控制入量,准确记录 24h 液体出、入量,注意尿量变化,如有尿闭时,应及时报告医生。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7、做好心理护理,对有悲观情绪的病人应鼓励其树立信心,战胜疾病。8、昏迷者
34、,执行昏迷护理常规。17二十五、内科胸腔镜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术前评估根据护理体检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心肺功能情况、心理状况及对手术的耐受力。2、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做好各项常规化验检查,如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糖、电解质、心电图、胸部透视等;常规备皮;带腕带;指导练习床上大小便。3、心理护理:将胸腔镜基本步骤、优点、适应证、手术效果、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等,逐一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清楚,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取得患者的配合。4、呼吸道准备:教会患者如何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药物治疗气道阻塞及支气管痉挛,予抗生素雾化吸入,清理呼吸道,控制肺部感染。在护理操作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而诱发上呼吸
35、道感染。5、术前停止吸烟 2 周以上改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6、术前 12 小时禁食,6 小时禁水。术前半小时地西泮 lO mg,阿托品 0.5mg 肌注。(二) 、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去枕平卧 6 小时以上,苏醒之后头略偏向一边,防止术后呕吐;6 小时内不能进食,24 小时之内排气,排气后开始清淡饮食,易消化为主;一般术后尽早下床慢慢活动,促进身体恢复。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呼吸情况,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节律、频率、深浅度,持续中流量吸氧。血氧饱和度90%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3、胸腔闭式引流护理4、并发症观察:常见并发症有:气胸;皮下气肿;术后发热;术后并发出血等。如水封瓶内有气泡溢出,气管偏向健侧,患侧呼吸音消失,氧饱和度小于 90%,经给氧患者仍呼吸困难、发绀,提示气胸;24 h 后引流液呈鲜红色,量超过每小时200 ml,持续 2 3 h 提示血胸;切口周围捻发感提示皮下气肿。并发症一旦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5、呼吸功能训练术后 6h 待血压平稳后即予半靠卧位,早期鼓励患者深呼吸,每 2h18翻身叩背一次。指导正确排痰方法,讲解排痰重要性,必要时用排痰仪协助排痰,雾化吸入等。术后第 2 天开始指导患者吹气球、吹瓶子,以增加肺活量,促使肺复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