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孩的饮食要注意的问题.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906227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孩的饮食要注意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孩的饮食要注意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孩的饮食要注意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孩的饮食要注意的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孩的饮食要注意的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孩的饮食要注意的问题孩子吃和喝的关键是:“食”要天然的,要精心培育的;“饮”要以水为主,清洁而不添加非天然物质的;“喂”要定时定量,顺应四时给食;“养”要精心观察,精心呵护。护养孩子重在饮食调养饮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所有其他生命活动的基础。要使孩子吃得好,长得健壮,就要先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中医认为孩子属“稚阴稚阳” 之体,即孩子体内精血津液还不充实,内脏功能尚不健全或全而未壮。鉴于以上的生理特点,孩子的护养重在调理脾胃。调理脾胃的根本不在于吃什么灵丹妙药,而完全在于日常的饮食。那么,日常饮食该如何调养呢?我总结了使脾胃无伤的八大法则:一、食贵有节古人认为, “若要小儿安,

2、须受三分饥与寒” 。在孩子的饮食方面,既要供应充足的营养,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适度适量。如摄食过量,则不仅可能导致营养过剩,还有可能伤及脾胃,导致消化、吸收的障碍。二、食宜清淡,不可偏食宜食清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果胃肠中积累大量不能及时消化的食物,则易产生积滞不化的病理停滞,进而会变化成痰,积久而化热,痰热在体内存在便成为致病的因素。另外,对孩子偏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偏食必然使营养供给不全面:某些营养过剩,而某些营养又缺乏。这样会使得营养失衡,导致疾病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三、食宜暖孩子的脾胃功能还在发展之中,胃喜暖而恶湿寒,要保护好脾胃,就要在食物上注意保暖,少吃甜冷冰冻的食

3、品和凉的饭菜。四、食宜细缓,不可粗速就餐速度和消化、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吃饭要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以使食物在口中停留的时间长一些,食物能被切磨得碎烂一些,唾液发挥的作用也更充分些。孩子吃饭时若狼吞虎咽,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甚至发展成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五、食前忌动,食后忌静一般来说,人在运动时,血液大多集中在肢体、肌肉和除胃以外的其他脏器中,所以在饭前最好不要做剧烈活动,以免胃肠部位因血液缺乏而影响消化。但在吃完饭后,如果呆坐不动,胃肠也会被迫减缓活动量而造成食物停滞在胃肠形成积滞。饭后适当走一走,可以帮助胃肠消化吸收,所以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之说。六、胃好恬愉情绪会

4、影响饮食消化。当生气、着急、悲哀、害怕或受惊时,有人会发生恶心、想吐、不想吃饭的现象,这就是情绪影响着消化功能的表现。而进食前情绪特别好时就会吃得很香也很多,吃完后也会很容易消化。所以在饭前、饭后,父母不要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否则会使孩子的脾胃受到损伤。七、食贵有时主要是说要坚持好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如此一来,孩子在一定的时间会产生饥饿感,胃肠内会产生大量的消化液,而使吃进的食物能顺利地消化和被吸收。八、慎用医药用药不当会伤及孩子的元气。孩子生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能用天然药物就不用化学药物;能用某种物理治疗方法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用药物治疗;更不要一味求疗效,给孩子吃各种各样的药。另

5、外,孩子进补宜慎重。现今生活富足,孩子体质偏虚的少 ,偏实的多。父母如果不辨明孩子当前的体质情况,一味让其进补,结果常常是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尤需慎重。孩子饮食调养的责任在父母,父母应该精心观察孩子的食欲、精神状态、睡眠和大小便等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孩子在青春发育期以前,他们的行为、能力都还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成熟,在吃、喝的问题上不能任意而为,而应在父母的指导下吃和喝。因此,父母掌握好孩子的饮食尤为重要。父母要掌握好的三件事一、 合理膳食搭配1.首要是选择食物第一,原则上要选择自然生长的绿色食物,最基本的原则应该是首先选用经过人类几千年来精心培育出的,为人类提供丰富营养的动植物,而没有

6、经过筛选和培育的,也就是野生的动植物,一般不要给孩子吃。另外,需顺应季节给孩子进食。时令水果、蔬菜的营养价值往往是最高的,也是人在特定季节所需的。一般来说,不提倡逆、反季节进食,如冬天吃西瓜、吃冰镇食品等。第二,尽量避免选择含有化学制剂的食物,如面粉以标准粉为好,因为过白过细的精白面粉中可能含有增白剂。有的食品还使用了防腐剂、色素,甚至使用硫磺熏染。2.其次是搭配食物膳食的搭配主要是指食物性能的搭配。比如:在大米中加入小米一起煮成米饭或米粥,或吃馒头时喝一碗玉米粥,这样不仅能调和人们的口味,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大地提高主食的营养价值。再如,把海带和肥肉炖在一起,可以减轻高脂肪带来的危害。有些孩子爱

7、吃油腻、甜黏食品,若同时保持充足的蔬菜的摄入,就能比较有效地解决油腻、甜黏食物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和排便不畅。小学生的膳食平衡非常重要。他们上午课时多,脑力劳动比较重,因此,他们早餐的热量与蛋白质含量都应占全天量的 30%左右。小学生早餐能吃点主食、鸡蛋及少量青菜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提高学习效率都有好处。而早餐只吃主食或不吃早餐的学生,到 9 点后就会觉得饿,且精神不能集中,甚至觉得心慌。这样不仅影响学习,而且还影响身心健康。二、合理的膳食制度1.首先是定时饮食即前面所讲的“食贵有时 ”的问题。孩子的定时饮食习惯,即早、中、晚三顿饭一定要保持好。按科学的方法,三餐合理的分配方案是:早餐占一天总食量的

8、 30%40%,中餐占 40%50% ,晚餐占20% 30%。一般早餐必须是三餐中最好的,要有足够的高蛋白供给,晚餐以吃少为佳。这种饮食分配是符合一天中生理活动,以及能力消耗、补充等各方面需要的。孩子白天活动量大,消耗多,可以多吃些,把蛋白质含量高的都安排在早餐和午餐;晚上睡觉时,胃肠需要休息,为了不妨碍胃肠的休息,就要吃些清淡的好消化的食物,否则胃肠中会积累大量不能及时消化的食物,而产生积滞不化的病理停滞。所谓“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是很好的养生之道。2.同时要定量饮食即前面所讲的“食贵有节 ”的问题。不要因为某些食品好吃,孩子爱吃,就任由他们随便吃而不加节制,最后造成饱腹无度而损伤肠

9、胃,甚至出现呕吐、肠胃胀满、腹痛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现在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忙的原因,吃饭很不规律,匆忙吃早餐甚至是不吃早餐,中午在外面随便吃些饭。到了晚上,父母忙了一天,孩子上了一天学,都饿了,父母认为孩子一天没有好好地补养,应该在晚上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顿,就以大鱼大肉为主,也有的父母会带孩子暴吃一顿洋快餐。“鱼生火,肉生痰” ,古人很早就总结出了这样的经验;洋快餐很迎合孩子的口味,但从中医的角度讲,洋快餐主要是以煎炸食品为主,都是“发热难化之物 ”,不易于消化,如果频繁地进食,易产生积滞不化的病理停滞。另外,孩子在吃洋快餐时多半是吃着热汉堡、炸鸡翅、炸薯条,同时又大量饮用冷饮,这一热一冷,

10、很易伤及脾胃。长期这样进食,很容易使孩子脾胃失调,也会使孩子(包括父母)营养不均衡,导致肥胖。那些不吃早餐的孩子,因机体所需能量得不到满足,必然会出现疲劳乏力、思维迟钝的现象,影响健康成长。合理的膳食习惯是需要不断培养和训练的。孩子也包括大人,都要时刻注意去适应合理的进食规律和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吃出健康来。二、 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是食物加工的重要环节。 “烹” 是指烹制火候的合理运用;“调” 是指调配适合食用者需要的良好滋味。烹调是为了保护和开发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所以,烹调时应该注意营养素的保护。在洗涤方面:煮米饭前不宜淘洗次数过多;洗菜先将菜浸入水中,以减少残留农药,然后再切小

11、。先洗后切,能防止营养素溶解在水中。在加热方面:加热食物的常见方法有煮、蒸、煎炸、炒、熏烤和烫泡。1.煮煮的时候,食物中的一部分蛋白质、矿物质及其他有机物会浸入汤中,所以,煮过食物的汤应很好地利用,不要废弃,如肉汤、鸡汤、米汤、面汤等都应食用。煮过的食物最适合孩子,既好消化,又适合比较弱的胃肠的吸收。2.蒸蒸的食物比较松软,食物浸出物少,营养素保存较好,且易于消化吸收,是一种理想的烹调方法。我们通常吃的主食,如米饭、馒头、蛋羹等,都是通过蒸做熟的。3.煎炸煎炸食物由于浸入了过多的脂肪,不利于消化。另外,煎炸对蛋白质和维生素有严重的影响,可以使食物外部的蛋白质凝固,破坏维生素。所以煎炸法应少用,

12、煎炸食品也应少吃。现在所谓的洋快餐大部分是煎炸食品,长期进食会促使身体发胖,对于孩子的肌肉、心脏也会造成伤害,而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损伤。4.炒做蔬菜和动物类食物通常用炒的方法。大火急炒对营养素的保护最有好处,同时应该尽量少加水,避免汤汁过多,又不能全部食用而造成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损失。不要煮后挤出菜汁再炒,这样会更严重地破坏营养素。5.熏烤与煎炸法相似。食物表面的蛋白质或淀粉受高温而凝固,维生素类由于高温作用遭受的破坏也很大。经熏烤的食物也不适合孩子经常食用。6.烫泡这种方法对蔬菜中的维生素 C 和肉类中的维生素的破坏小,涮羊肉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可见,煎炸和熏烤的烹调方式要尽量少用。多采用优良的烹调方法,不仅可以保证饭菜的色香味,还可以保护营养,使孩子吃后能正常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