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具有个性魅力的幸福汕头对于潮汕传统文化,我真的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走遍天下,根在潮汕,潮汕文化是潮汕人最重要的根,正如第六届国际潮青联谊年会会歌所唱“无论你生在何处,无论我生在何方,是共同的根系,让你让我凝聚在气脉相通的心上” 。潮汕文化是操潮州方言的潮汕民系的文化,是包括海内外潮汕人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群体文化。潮汕传统文化的主要特色隐涵在其丰富的文化内容之中,典雅的潮汕方言、动人的潮剧、优美的潮乐、美味的潮菜、精美的工艺品(例如抽纱、木雕、陶瓷等等)、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和富有哲理性的工夫茶,无不体现了潮汕传统文化的精髓。潮汕文化源远流长、
2、博大精深。下面,我仅就城市文化发展这方面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一、正视潮汕传统文化的两重性,注重弘扬潮汕传统美德和与时俱进相结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讨论潮汕人文特点、传统文化,我们应从潮汕地区的自然环境联系起来考察。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因此也是人类文化创造的前提。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在潮汕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于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潮汕地区是山环水抱的风水宝地。通过卫星摄影,我们很容易看出潮汕地区是个准盆地,潮汕地区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由华莲山脉伸张的凤凰山脉和大南山脉拥抱着,由南海环绕着。符合中国古代风水学所讲的“环山抱水”风水宝地的大原
3、则,形成上吉格局,即所谓的后有靠山环抱,就能人丁兴旺,前有流水环绕则能旺财富贵。所以潮汕地区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川原饶沃、青山永在、绿水长流;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财丁兴旺、商贾辈出、十相留声。从中国地理版图上看,由于潮汕地区偏处一隅,远离正统文化的中心,所谓“山高皇帝远” 、 “省尾国角” ,在科技、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政治、文化信息与潮汕地区交流缓慢,这就使潮汕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表现出与中原的大差异,处于一种独特的边缘状态。加之潮汕地区背山面海,台风不断,潮人不得不要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造就了潮汕人团结互助、乐善好施、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精灵手巧,勇于冒险和开拓,富于
4、竞争和拼搏的性格特点,这就是我们潮汕人应该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一阴一阳之谓道”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潮汕传统文化也不例外,也有两重性。潮汕传统文化包容性较差,如潮汕话可以说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外地来的同志一下子很难学会,由于听不懂而影响直接交流;潮汕传统文化还积淀了一些封闭、保守、落后的东西。一是潮汕人的家乡和宗族观念强。潮汕人的宗亲观念是十分浓厚的。表现的是“天下走一圈,不如汕头埠” ,喜欢回家乡居住,叶落归根的思想很重;表现的是“番畔钱,唐山使” ,竭尽全力帮助家乡建设。但宗族观念强,带有维护宗法伦理封建意味的文化底蕴。在农村,选个村长、治保主任要看“房脚硬”的;发生什么纠纷,不是理性有
5、序找政府解决,而是找房头老大协商,甚至铜锣一敲就召集房亲到祠堂集合开会,很容易引发群体械斗,甚至动员组织大规模集体上访,破坏国家民主法治建设。在城乡,目前还有相当多潮人开办的企业,管理层大多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弊端非常致命。家族化企业的人才、管理和决策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矛盾,往往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并可能导致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二是潮汕人的地缘种群观念强。潮汕人种群观念强表现好的方面是团结互助和惊人的凝聚力。如 2010 年 11 月中旬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第四届潮商大会,同年 12 月中旬在汕头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潮青联谊年会。这两次大会,来自全球的潮
6、人团体和潮籍精英代表均 1200 多人出席,显示了潮人巨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但因种群意识强会产生狭隘与排外,如我们不少市民称到汕头工作生活的外地同志为“外省仔” ,就显得不礼貌,不友善。加之在外“抱团发展”的潮汕“胶已人太浪显” ,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威胁到其他集团或种群的利益,可能成为被排斥、防范,甚至于被敌视和攻击的对象,从长远上讲,也会成为潮汕人与国内乃至世界融合的障碍。三是潮汕人的神灵崇拜民俗浓。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潮汕人坚守着这条规矩。潮汕人把崇拜神鬼与崇拜祖先结合起来,对迷信很执着,并且很系统和程序化。潮汕人的神灵崇拜既包含潮人一种向往美好,对未来平安和幸福生活的寄望和祈祷,对
7、先祖先贤的尊重缅怀,也包含着浓重的迷信落后成分,有的也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如:市区的居家、各种店铺、工厂、公司都供奉有神位,不少人家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就要拜“天公” ,初二、十六就要拜土地爷,一年到头拜个不停,这在外地就没有这么普遍和执着。潮汕山区的村民还重视阴阳宅“风水”的来龙去脉,也善“筑生居”等活人过世“入住” ,所谓“富贵官品皆由安葬所致;年寿延促,亦由坟垄所招” 。因为迷信风水,难免惹出弊端。又如我市各地“时年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都有不同的民俗活动。农历正月的做大戏“闹热” 、放烟花爆竹、吃灯桌、赛花灯、赛大猪、游老爷、游标旗、抢老爷,3 月清明“挂纸
8、” 、“上坟”扫墓,5 月端午节赛龙船,7 月 15 中元节,8 月中秋拜月娘、放孔明灯,9 月放风筝,11 月冬祭,12 月 24 日送神上天等民间活动。市民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有火灾隐患,有些地方还发生了为争抢“神灵”而打架斗殴的事件,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使不确定因素高度积聚,往往给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威胁,成了政府社会管理的重点。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样地,我们对潮汕传统文化要做到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未来、推陈出新。二、弘扬潮汕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彰显汕头特质文化,塑造城乡文化形象,以教开智,以文“化”人“有些同志开放兼容、创新争先的文化特质在
9、淡化,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在退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勇气在消退。 ”这恰好说明我们有些同志没有很好地弘扬传承潮汕优秀传统文化。所谓当地、当季的瓜果蔬菜一定最养人,同样地潮汕优秀传统文化也一定是最利于培养潮人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一是要保护好汕头历史文化风貌,让历史文化见证物成为永续的精神财富。文化虽然总是在前进,但“根”还是依然存在,依然被保留着。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正如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林小斌同志说,当人们把古建筑摧毁的时候,同时也将附着在这座建筑中的一些精神性的东西摧毁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汕头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应尽可能保持
10、原址原貌,并做好修缮保护工作。如我市“小公园”片区是上世纪汕头经济的一段缩影,是汕头百载商埠的“清明上河图” ,是汕头人心中永不褪色的风情画卷,就要借文化强市的东风,做好“小公园”街区的保护性改造。二是在城市规划中要注入汕头特质文化内涵,让市民在文化熏陶中培育高尚道德。市委原副秘书长刘锦庭同志说,我们潮汕人精明细致,有小家碧玉、小巧玲珑的气质,但缺少的是山东大汉那种豪放、恢宏的大气魄、大手笔。我们就是要把 “开放兼容、创新争先”的文化特质, “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汕头精神,融入汕头市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怀和行为规范,融入城市建设、市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让市民在文化熏陶中感悟,在觉悟中
11、升华,在润物无声中接受先进思想,培育那种和合大气、浩然正气的高尚道德,成为实现社会稳定,保障和谐发展,建设幸福汕头的不竭动力。三、打造具有汕头特质文化的人民广场、兴建大型综合潮汕文化的潮人城,把汕头建设成为粤东文化中心城市文化决定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竞争的最后力量。全国许多地方已经或正在确立“文化大省”或“文化强市”的新目标和新理念,争夺新一轮全国性或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的角力,也在各大城市之间悄然展开。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汕头就应当仁不让成为潮汕文化的代表,瞄准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名城的目标。一是打造具有汕头特质文化的人民广场,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广场是城市的
12、“客厅” ,更是一座城市的标志与文化象征。广场对外可迎八方宾客,展示自己城市的精神风貌;对内则使广大市民轻松自在享用它、观赏它。广场就必然承载着塑造城市形象,突显城市特色理念的功能。如兄弟城市揭阳刚兴建的揭阳楼广场,就提升了揭阳城市文化的品位和市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汕头人民广场存在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也历经改造,现在给人的感觉是海滨城市的文化内涵演绎,但不够华丽,不够大气魄,特别是 10 根“花岗岩罗马柱” ,显得简单呆板,如果没有现场讲解,市民和游客都不知是“神马” ,当然体现不出汕头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能把我市的人民广场改建得更大气更美丽,更富有潮汕特色,使之愈发精神丰厚、气质华贵。二是兴建
13、国际潮人城,扬潮人精神,聚乡土情结。悠悠故乡情,拳拳游子心。我们要以乡情为纽带,以文化为载体,在我市兴建一座最具汕头历史特色又有潮汕文化氛围的潮人城。象汕头的茶文化、民居文化,还有 2006 年初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潮阳英歌、潮剧、潮阳剪纸。这些都是汕头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蕴含着汕头人特有的精神价值,体现了汕头人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新力。我们可以利用潮人城这个大平台合力激活潮汕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展现潮汕特色文化的品牌。 “潮人城”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乐艺欣赏、购物消费等于一体,体现“潮味” 、 “侨味” 、“海味”和“洋味” ;潮人城里头可以建造国际潮商总部大厦、潮商研究机构、潮商联络处等。让海内外潮人回到家乡时有交流聚会的固定场所,以进一步加强海内外潮人对家乡风土人情和潮汕传统文化的了解,聚侨力集侨智谋发展,把汕头市建设成粤东文化中心城市,成为省内、国内具有强烈潮汕文化特色的文化强市。(文章来源:大潮学刊第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