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泉青瓷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龙泉青瓷英文名称:Longquan ware定义:浙江龙泉一带生产的青瓷器,釉呈粉青、梅子青等色,部分产品釉面有开片。应用学科:材料科学技术(一级学科) ;无机非金属材料(二级学科) ;陶瓷(二级学科) ;传统陶瓷(二级学科)百科名片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翟翕武在1959年5月于龙泉瓷厂时赞叹“雨过天青云破
2、处,梅子流酸泛绿时”。艺 术 简 介龙 泉 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的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的世界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保护名录青瓷源流南 朝龙泉劳动人民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婺窑、瓯窑的制瓷经验,开始烧制青瓷。龙泉查田下保村出土“永初元年”(420)墓葬品中有青瓷“鸡首壶”、 “鸡冠壶”、 “莲瓣碗”等 8 件青瓷,皆灰胎青黄釉,为龙泉青瓷的创始年代提供了可靠例证。此时的龙泉窑业规模不大,操作简单,制作粗糙。 宋 代经五代至北宋早期,龙泉窑业已初具规模,大窑、金村、安福等地已发现当时窑址 49处,仅大窑(琉田)村就发现北宋中后期窑址 12 处。
3、金村窑址最下层为北宋早期产品,皆淡青色 釉 青瓷。胎壁薄而坚硬,质地细腻,呈淡淡的灰白色。该时期以烧制民间瓷为主,但也有部分上等瓷器被征为贡品。宋代庄季裕鸡肋篇谓:“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乞讨色,钱氏所贡,盖同于此。 ”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州窑务兼理龙泉窑务。元祐七年(1092)龙泉至青田的在溪大规模疏浚整治。水上交通的开发,使龙泉窑沿大溪从南区向东区延伸,为龙泉青瓷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龙 泉 青 瓷南 宋 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加之北方汝 窑 、定窑遭战争破坏和越窑、婺窑、瓯窑相继衰落,南宋统治者为解决财政困难,鼓励外贸,因之龙泉窑进入鼎盛阶段,新的
4、制瓷作坊大量涌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窑场达 260 多处,遍布县境南区和东区沿溪一带。窑场最多最密、产品质量最优为大窑、金村与查田溪口一带,仅大窑村周围已发现南宋窑场 28 处,大窑村后有土名“官厂” 地,民间传当时有“ 京官”住此监造青瓷。城东梧桐口村至武溪村有南宋窑址 40 余处。其时,龙泉青瓷产品远销国内外。 元 代青瓷生产规模继续扩大,产品品种增多,器型增大。从南朝鲜新安沉船及非洲发掘证明,此时龙泉青瓷销量比宋时大幅度增加。龙泉境内瓷窑发展到 330 多处,大窑村仍为龙泉窑系中工艺造诣最高之地,是龙泉窑的支柱和骨干;在东区上严儿等村的元代窑址,还发现仿“哥窑”产品。从元大都遗址发现的元
5、代龙泉青瓷和琉田(大窑村) 、源口、安仁口等窑址的元代残器釉下刻纹饰中,有元代官府用文字“八思巴文”,文明除了大量的民窑外,已有部分官办或半官办窑场,烧制供奉朝廷器皿。后期,随着阶段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剧,严重影响着青瓷的生产。其时青瓷器的胎骨逐渐转厚且较粗糙,多数瓷窑在坯体成型以后未经很好修整,釉层减薄,器品釉色青中泛黄,造型也不及以前优美。 明 、 清 代上述诸窑中的多灵敏仍在烧制。洪武年间, 格古要论载:“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盛产处器(青瓷) 。 ”当时供奉皇宫、贵人用的器皿仍由“饶(景德镇) 、处(丽水龙泉)等府烧造”。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海外贸易促进青瓷生产。正统年间
6、(14361449)以著名匠师顾仕成为代表的作品,形制端正,釉厚色青,不少大型瓷品仍为国内外艺术鉴赏家所收藏。成化、弘治(14651505)以后,青 花 瓷 兴起,加之中国航海事业衰落,海上贸易之路变为西方殖民者海盗侵略之路,明王朝实行海禁,青瓷外销量锐减,大窑村、溪口村一带瓷窑纷纷关闭,大白岸村至安仁口村一带瓷窑改烧民间通用青瓷、造型、烧制都不及以前精致。窑数减至 160 多处。 龙 泉 青 瓷 碗清初 窑场所剩无几。清中叶,仅剩南窖、瀑云埠头村、青溪孙坑村等地 70 余座窑。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唯孙坑村范姓窑技艺家传,坚持烧制至民国初期。成极几个朝代的龙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 民 国
7、清末民初,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罗古青瓷,继之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一方面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另一方面一批民间制瓷艺人开始研制仿造古青瓷。时有县城廖献忠、宝溪乡陈佐汉、张高礼、李君义等。民国 24 年,陈佐汉曾将仿制弟窑产品“牡丹瓶”、 “凤耳瓶 ”等 70 余件邮寄国民政府实业部请功,获蒋介石题赠“艺精陶仿” 匾。为庆祝斯大林 70 寿诞,1950 年陈又将“云鹤盘”等 3 件仿古青瓷通过外交途径运住苏联。此时宝溪一带民间窑厂里虽能仿制古龙泉青瓷,但人数不多,工艺落后,成品率极低,釉色优劣不稳。 艺 术 特 色龙泉青瓷传统上分“哥窑” 龙 泉 青 瓷 瓶与“
8、弟窑”。哥、弟窑之说来自明人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 生 二 所陶名章龙泉,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 ”是否真有兄弟二人,王无可考。但这使龙泉窑形成两种不同的烧制方法。在南宋中晚期出现了一类黑胎开片瓷器,即所谓哥窑瓷,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此类产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开片取胜,因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纹无意而自然,可谓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朴实、古色古香的审美情趣。另一类胎白釉青,釉色以粉青、梅 子 青为最,豆青次之,即所指的弟窑,被誉为民窑之巨擘。青翠的釉色,配以橙红底足或露胎图形,产生赏
9、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南宋中晚期起,尤其是在元代,运用露胎的作品大量出现,人物塑像的脸、手、足等,盘类器物内底的云、龙、花卉等,装饰独具神韵。 龙泉青瓷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著称“弟窑”或“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 “弟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有梅子青、粉青、月白、豆青、淡兰、灰黄等不同釉色。 “哥窑”青瓷以瑰丽、古仆的纹片为装饰手段,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层饱满、莹洁,素有“紫口铁足”之称,与釉面纹片相映,更显古仆、典雅,湛称瓷中珍品。 龙 泉 青 瓷 瓶现代的龙泉青瓷忠实地继承
10、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未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工艺美术设计装饰上,有“青瓷薄胎”、 “青瓷玲珑”、 “青瓷釉下彩”、 “象形开片”、 “文武开片”、 “青白结合” 、 “哥弟窑结合”等。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 年 5月 20 日,该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 年 6 月5 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龙泉市的徐 朝 兴 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26 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藏 家 最 爱龙泉青瓷以其釉
11、色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而被誉为瓷苑的一颗明珠,受到世界各国青瓷爱好者喜爱。龙泉窑瓷在北宋时就开始对外输出至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南宋中期外销瓷进一些步增加。元代随着贸易的发达,龙泉瓷作为主要产品之一,通过宁波、温州、丽水等港口大量销往印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数十个国家。明代龙泉青瓷传入欧洲,倍受青睐,身价不菲。多年来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许多古代龙泉青瓷,世界众多博物馆都收藏有龙泉青瓷,并被视为珍品,龙泉青瓷在世界各地享有很高的声誉。 龙 泉 青 瓷 米 黄 釉 跳 刀1龙泉牌青瓷获中国国家部优产品奖,先后有 200 多件精品,均获得国家级新产品“金龙奖”。珍品哥窑 61 公分迎宾盘、
12、52 公分挂盘被誉为当代国宝。七寸精嵌“哥窑”艺术挂盘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礼品,哥窑紫光盘、紫光瓶等 51 件珍品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列,送展 30多个国际博览会、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提供礼品。被国际各大博物馆收藏。 传统古瓷 行情上升渐入佳境 早在 1992 年,龙泉窑青瓷就在拍卖会上亮相。1995 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高 24 厘米的龙泉窑堆塑造像便以 4.4 万元成交。1998 年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会上一件明龙泉窑青瓷棱口大盘拍得 36.8 万港元。2000 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件南宋龙泉窑琮式瓶拍出了 27 万元。但总体而言,2001 年以前龙泉窑青瓷在拍卖市场上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太
13、大关注。 2001 年随着瓷器市场行情整体好转,龙泉窑青瓷市场行情也开始上扬,北京翰海春拍,一件明初龙泉窑刻花花口青瓷大盘以 30.8 万元成交;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一件明龙泉窑青釉菱花口大盘以 62.2 万元成交。此后几年,先后有多件龙泉窑青瓷接近或突破百万元大关。2005 年,龙泉窑青瓷在拍卖市场上倍受关注,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高 13.3 厘米的宋龙泉窑青瓷三足炉拍出 84.3 万元,一件直径 14.5 厘米的宋代龙泉窑青瓷笔洗以 318.8 万元成交。同年在上海信仁“梅子初春龙泉窑精品”专场拍卖会上,共上拍 31 件拍品,成交率达 90%。2006 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会成交的唯一一件高
14、 古 瓷 便是龙泉青瓷,中国嘉德上拍的 6 件高古瓷,成交的 4 件也是龙泉窑青瓷,北京翰海推出的一件南宋龙泉窑琮式瓶拍出 275 万元。仅 2007 年上拍的龙泉窑瓷器,拍卖价格突破百万元的就达 11 件。明清时期的龙泉窑青瓷倍受藏家追捧,拍卖价格稳中有升。在目前龙泉窑青瓷拍卖成交记录前 10 位中,有 7 件是明清时期的。2008 年,有多家拍卖公司推出龙泉窑瓷,其中,北京翰海迎春拍卖会上一件明龙泉窑暗刻花卉折沿青瓷盘以 76 万元成交,无锡文物公司推出的一件明永乐龙泉窑青瓷执壶以 63.8 万元成交。据雅昌艺术网统计资料显示,自 1992 年到 2008 年 3 月,拍卖公司共上拍龙泉窑
15、瓷器 2495 件,成交 922 件,总成交额为 151,420,124 元。 青 瓷 大 师三个 中 国 工 艺 美 术 大 师 徐朝兴 毛 正 聪 夏 侯 文 六 个 中 国 陶 瓷 艺 术 大 师 张绍斌 陈 石 玄 根 徐定昌 卢 伟 孙 陈 爱 明 陈显林 十 六 个 浙 江 省 省 工 艺 美 术 大 师 叶 小 春 、徐凌、胡兆雄、董 炳 华 、王 传 斌 、金逸林、夏侯辉、竺娜亚、毛 伟 杰 、毛丹阳、徐峻清、梅红玲、张 晞、杨建琴、陈先明、李邦强 徐 朝 兴龙 泉 青 瓷 大 师 徐 朝 兴浙江丽水龙泉人。13 岁辍学而学艺,从事青瓷艺术 52 年。 1996 年被评为第一个
16、青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07 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承人 两届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会长 当之无愧的青瓷掌门人。 毛 正 聪1940 年 10 月出生于龙泉市。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原龙泉瓷厂厂长、总支书记、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龙泉县第九届人大常委、浙江省七届政协委员,从事青瓷艺术研究 45 个春秋。继承古老传统工艺,尤对歌窑文片艺术研究有新的突破,抽象形文片艺术,千奇百态,既象非象,作品别具一格。 夏 侯 文江西省分宜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63 年毕业于景 德 镇 陶 瓷 学院美术系,同年
17、分配到龙泉瓷厂工作,从事青瓷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研究工作。他的理论基础扎实,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他几十年来创作设计了大量作品,并屡屡获奖。代表作品有:双鱼洗 、 仿古莲花碗 、哥窑龙纹盘等。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93 年被国家授予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并享受国务院及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95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家”2003 年授予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5 年授予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张 绍 斌字弘远,1957 年出生于浙江龙泉一个陶瓷世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丽水市人民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多年来,对梅子青、粉青
18、、天青、米黄色哥窑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使青瓷釉色得到明显改观,尤其是薄胎厚釉、支钉架烧研制成功,圆满恢复了传统官窑青瓷的烧制工艺,成为瓷中精品,被誉为当代官窑。 作品采用纯手工拉坯成型,从宁静平和心态中生发出悟性灵感,融入手工拉坯,使每件造型独具神韵。而涅泥拉坯手法与构思造型的自然契合,也使作品在开片纹路上各呈风格。观张绍斌的青瓷艺术,清纯洗练,温润凝神,既印证着大千自然的本真淳朴,又透溢出人文历史的情怀内涵,正所谓“空谷清音” 、 “会意传神”。卢 伟 孙龙 泉 青 瓷 大 师 卢 伟 孙1962 年生于龙泉。 高级工艺美术师,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1983 年毕业于龙泉陶瓷技术学校。
19、工作于龙泉青瓷研究所。 19921 993 年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 1993 年开创哥、弟纹胎瓷的新工艺。 1994 年“哥弟”窑纹胎作品冬的思绪获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一等奖。同年冬的思绪 、 龙泉窑青釉小口瓶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 1997 年创建“龙泉子芦窑” 。 2001 年应邀日本东京举办青瓷作品展。 2002 年作品天与地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二等奖。 梅子青釉金丝纹片瓶 、 清系列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三等奖。 2002 年作品天与地被中南海紫光阁珍藏。 2004 年青瓷作品参加“第四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05 年青瓷作品参加“陶
20、都宜兴国际陶艺展” 。 2006 年作品春秋 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 天池 、 鱼草纹大洗 获奖。 漩获铜奖。 青瓷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 。作品参加第五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 2007 年青瓷作品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鱼草纹大洗被浙江美术馆收藏。 辉 煌 时 代综 述龙泉青瓷中国青瓷文化的辉煌时代 出产于浙江龙泉的青瓷是中国瓷品中的一块瑰宝,史称中国五大名窑的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中的哥窑,指的就是龙泉的青瓷。 龙泉青瓷史上几经兴衰。一九五七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批示恢复青瓷生产。五十年来,龙泉青瓷又开始声名鹊起,重铸昔日辉煌。 曾 名 扬 海
21、内 外龙泉在西晋时便开始有烧制青瓷的瓷窑,宋元之际进入鼎盛时期,形 龙 泉 青 瓷成了著名的龙泉窑系,为宋代中国最大的瓷业中心,前后辉煌了数百年。据史料记载,在宋元时代, “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中运瓷船只来往如织。 ” 龙泉青瓷有哥窑和弟窑之分。哥窑特点是黑胎厚釉,瓷器釉面布满裂纹,呈现金丝铁线、紫口铁足的特征。由于窑温不易控制,优等青瓷极难得,往往成为帝王将相专用;弟窑的特点是白胎厚釉,外形光洁不开片。弟窑瓷品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赏之让人心情畅然。在宋、元时,出口到外国的龙泉青瓷大多是弟窑所产。 龙泉窑在南宋时烧制出了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标志着龙泉青瓷达到了颠
22、峰。 龙泉青瓷曾经扬名海内外,受到世界各地的追捧。法国巴黎有一家以收藏瓷器闻名于世的博物馆,在它收藏的几乎涉及中 国 瓷 器 史整个体系的一万二千多件瓷器中,就有许多是龙泉青瓷。在今天的世界各大博物馆,只要收藏瓷器,几乎都会有龙泉青瓷。 一九七六年,韩国新安地区道德岛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元代沉船,打捞出元代瓷器一万七千余件,其中龙泉窑瓷器达九千余件。从这些瓷器可以看出,龙泉青瓷在当时中国瓷器的对外输出中占首要地位。 龙泉青瓷到明代中期以后逐渐衰弱。到上世纪初,龙泉青瓷窑火几乎完全熄灭,大窑群落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成了一片荒丘,只留下遍地的碎瓷片。 再 造 青 瓷 辉 煌一九五七年,按照周恩来
23、总理“要恢复青瓷生产”的指示,浙江省由八位专家组成仿古小组,在第二年春天点燃了恢复龙泉青瓷的第一炉窑。 经过五十年的恢复发展,龙泉青瓷在今天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繁荣期,不但艺术瓷在国内外打响了品牌,而且日用瓷也在当今绿色环保潮流中有了更大的市场,包装用瓷和工业瓷也在加大开发力度。 今天,在龙泉已经有一百三十多家青瓷企业,年产值达二亿多元人民币,从业人员三千多人,还涌现出了一些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如徐朝兴、毛正聪、夏候文,和像卢伟孙这样的一批勇于开拓创新的年轻工艺美术师。 现代的龙泉青瓷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 明 代 龙 泉 青 瓷 刻 划 牡 丹 纹 三 足高温黑色釉
24、、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末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在工艺美术设计装饰上,有“青瓷薄胎” 、 “青瓷玲珑 ”、 “青瓷釉下彩”、 “象形开片”、 “文武开片”、 “青白结合”、 “哥弟窑结合”等。 “中兴龙泉青瓷,我们责无旁贷”。在周恩来总理批示恢复青瓷生产五十周年之际,中共龙泉市委书记赵建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赵建林表示,龙泉青瓷发展有三个目标:一是其艺术水准要创历史新高;二是提高龙泉青瓷产业化程度,日用瓷、包装瓷、工业瓷百花齐放,成为浙江省青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争取成为国家级的青瓷生产基地;三是努力使龙泉的瓷文化和青瓷精品走向世界,并把青瓷文化和旅游相结合,使龙泉青瓷成为龙泉、浙江乃至中国对
25、外开放的一张金名片。 ” 传 统 技 艺 入 选 非 遗2009 年 9 月 30 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从 111 项申报项目中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 76 个项目,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榜上有名,是全球第一也是目前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传 承 发 展传承与创新,这是所有从事龙泉青瓷生产的人们的共同责任。对于龙泉青瓷来说,毫无疑问现阶段传承重于创新。这主要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其艺术成就值得后人传承,南宋龙泉青瓷是青瓷之顶峰,其艺术成就后人无法望其背项。二是需要后人传承,因为龙泉青瓷恢复生产不过五十年,烧制
26、技艺等很多方面远未达到南宋的高度。三是外来因素的影响,需要龙泉青瓷做好传承,还龙泉青瓷本来之面目,正本清源,告诉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龙泉青瓷,继而重新赢得龙泉青瓷昔日辉煌与荣耀。 龙泉青瓷经历了国营瓷厂时期的积累,以及瓷厂改制之后的市场自由发展时期,龙泉青瓷呈现表面上空前的繁荣。时下龙泉青瓷,由于近些年景德镇技术工人、德化白泥、高温色料、青瓷浮雕技艺等的大量涌入,使得传统龙泉瓷在形式有了很大变化的同时,也使得龙泉青瓷偏离其核心价值,世人已经搞不清何谓地道龙泉瓷。因此在当下,把握好龙泉青瓷温润如玉的釉色和龙泉青瓷高贵典雅的气质,做好龙泉青瓷的传承,即告诉世人什么是真正的龙泉瓷,比创新显得更为重要。
27、 传 承 重 于 创 新龙泉青瓷的传承和创新必须把握好两点:一是牢牢把握龙泉青瓷的灵魂:不仅仅是指龙泉青瓷温润如玉的釉色,更是其典雅高贵的气质。二是在器形上创新它。这就必须从南宋着手,因为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其瓷器风格是精致有余而大气不足(但南宋的可贵之处是给人们以思想的自由,所以南宋创造了中国文化之高峰) 。因而可以借鉴中国古代的文化元素,如黄河彩窑、商周青铜器、汉罐等等古朴大气的风格,当然也应该揉入制作者一些自身的性格因素。传承和创新必须是相辅的,这里必须搞清几个问题,传承不等同模仿,如一味模仿,即使做到和南宋一样的高度,也在南宋之下。因为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发展规律是不同的:科技的发展是线性上
28、升的,后人总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进,比如汽车、电脑等等,一代代不断改进。而文化艺术是点状的,类似于山峰,如商周青铜器、唐诗、宋词,它自成一个顶峰,后人无法超越它。正是基于这样的特性,所以不能一味模仿,就算你模仿的与南宋青瓷不相伯仲,也是在它之下,因为,艺术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天下没有第二个齐白石,没有第二个毕加索。 再说创新,创新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而不是毫无章法,换句话说也就是在龙泉青瓷通性-温润如玉之釉色,典雅之器形-的基础上彰显自己的个性。所谓的新,一定是相对于旧而言。要做到严格意义上的创新,必须优于所参照的事物,如果达不到这一点,那创新就失去了意义。一件文艺作品的价值逃不出两个层面:一是
29、它的思想性,一是它的技术性,其创新之价值也只在这两个方面呈现。 龙 泉 青 瓷 界 王 阳 明 派传承与创新,在龙泉青瓷制作者之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及而身体力行者,是所谓的知行合一、龙泉青瓷界王阳明派。其代表人物为石庭园、曾轶星、王志伟。他们把自身的学识运用于龙泉青瓷制作这一古老的技艺,使得龙泉青瓷绽放出新的光彩。 石 庭园 ,毕业于浙江大学社会文化艺术专业。1990-2000 任龙泉博物馆馆长,中国古陶瓷研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收藏家协会理事。2002 年,在央视鉴宝讲授龙泉青瓷历史文化。现任杭州剑瓷视界艺术品有限公司首席青瓷专家顾问,专业从事古陶瓷研究及现代龙泉青瓷设计制作。设计的作品多次
30、获得全国大奖。2010 年联合制瓷高手开创“天璧”青瓷品牌。 曾 轶 星 ,60 年代出生,浙江龙泉人,写过小说,当过编辑,人称“半仙”,出生干部家庭,父亲曾是区委书记,母亲是供销社主任。曾轶星祖辈曾是龙泉青瓷界名人,祖籍宝 溪 乡 。这里是龙泉青瓷发源地之一,在龙泉青瓷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自宋元以来极盛数百年的龙泉青瓷几近断脉,然而也就是这一时期,一批土生土长的宝溪青瓷艺人默默传曾着宝溪青瓷的窑火,曾轶星也成为其中一员。 王 志 伟 ,70 年代出生,浙江云和人,喜欢古琴诗歌,收藏彩陶普洱茶龙泉瓷。2003 年开始纯手工制作青瓷。 古玩世界网站龙泉青瓷版主、杭州剑瓷视界艺术
31、品有限公司专家顾问。2010 年与石庭园开创“天璧”青瓷品牌,并开始参加青瓷赛事,作品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第十一届“天工艺苑 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浙江省第二届陶瓷传承与烧制技艺评比银奖、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工艺美术金奖、银奖。著有瓷度 经典汉文化元素-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传承与创新 青瓷界装 B 指南 无能使有钱人成为收藏家 瓷语的碎片等等。丰厚的文化积累以及对古代龙泉青瓷的深入了解,使得其作品更有了古典的意味且性格彰显。著名诗人学者、古瓷收藏鉴赏家陈先发先生评价其:制瓷有大匠风范。 哥 窑 与 弟 窑 的 结 合宋朝龙泉曾有兄弟二人烧窑,哥哥的技术比弟
32、弟高明一些,因而招致了弟弟的嫉恨,为破坏哥哥的声誉,弟弟往哥哥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待烧制出来后,瓷器已经全裂开了,虽然这种裂痕和一般的裂痕并不一样,有的像是冰裂纹,有的像鱼仔纹,还有的像蟹爪纹,裂痕中自有一番情趣,但却已经变成了瑕疵品。哥哥无奈,只有把它们拿到市场去想要低价处理掉,可没想到人们在见惯了传统的瓷器后,竟对这种有裂痕的瓷器十分有兴趣,这批瓷器一抢而空,而哥窑也因此名满天下,成为了宋代的官窑。而弟弟则延续着原来地烧制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并被誉为“雪拉同”,从此也就开创了龙泉青瓷哥弟窑在釉色、泥土等方面富有各自特色却各不相容,平分秋色的局面。 现如今,为龙泉青瓷开创第二春,经过了
33、无数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在砖窑里调制泥土收缩比例,掌控烧窑温度,并克服来之釉色配方的困难,在一方面要保持哥弟窑特色的同时,又融入新的时代特色,并要将二者完美结合,使新的瓷器技术既有丰富的裂纹,又有光滑的手感和整体感。这就是哥弟结合。 传 说 故 事在英语词汇中,有一个单词 celadon,专门指称中国青瓷。其词源来自于法语“雪拉同” 。而“雪拉同”原是著名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中男主人公的名字。 这里有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十六世纪晚期,法国巴黎盛行罗可可艺术,非常讲究新艺术的别致精美风格。这时,一个阿拉伯商人从中国购了一批龙泉青瓷来到巴黎。 阿拉伯商人与巴黎市长是好朋友。这一天,市长在官邸为
34、女儿举行婚礼。婚礼非常华丽,热烈,隆重,巴黎的达官贵人、名流淑女,群贤毕至。随着优美的音乐,台上演着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 。 阿拉伯商人提着一只精致的皮箱来到市长官邸,向市长、新娘、新郎道喜。他打开皮箱,取出一件龙泉青瓷摆在市长面前,说:“先生,这是我送给新娘的结婚礼物。 ” 市长面露喜色,捧起青瓷,仔细观赏。瓷器通体流青滴翠,玲珑剔透,幽雅静穆。市长眉色飞扬,啧啧称奇:“美极了!美极了!美得无与伦比!” 新娘十分喜爱,问道:“尊敬的先生,这么漂亮的宝贝从哪里来的啊?” “东方的古国中国。 ” “太美了!它叫什么名字?” “这个”阿拉伯商人拍拍脑门,摇了摇头:“ 对不起,小姐,我忘记了它的名字了
35、。 ” “嗳,真可惜,这么漂亮的宝贝竟然没有名字。 ” 此时,市长高兴地喊起来, “女士们,先生们,请过来观赏中国的宝贝。快过来看看,为它取个世界上最美丽,最动听的名字。 ” 贵宾们纷纷围上来,争相观看,啧啧称赞,一时间,许多美妙的赞辞落到了这件青瓷的身上。但市长对宾客们取的名字并不满意。正在这时,舞台上传来优美的情歌。市长往舞台上瞟了一眼,雪拉同与他的情人牧羊女边歌边舞,雪拉同身上那件碧青华丽的衣裳,飘忽在市长眼前,异常美丽。他心中豁然一亮:雪拉同的衣裳与中国的宝贝相似,雪拉同的艺术形象与中国宝贝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他把青瓷高高举起,大声嚷道:“雪拉同,中国的雪拉同!” 从此后,龙泉青瓷
36、“雪拉同” 的美名蜚声欧洲。欧洲人以 “雪拉同” 作为最珍贵的礼品赠送朋友,表示相互的深情厚意,如同雪拉同与牧羊女那样的纯洁高尚的爱情。 这是一个喜剧色彩浓郁的西方故事,但在“雪拉同” 的诞生地,却流着另外一个感人至深的悲壮传奇。 这是一个关于祭碗窑的故事。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叫叶青姬,她的父亲叶老大带领窑工们正为窑主烧制一批宫廷祭用瓷: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烧了一窑又一窑,尽是些歪头劈脑的废品。眼看工期将到,窑主发怒,宫廷派来的监工更是恼羞成怒,扬言这最后一窑再不成功,就要把叶老大一家和所有窑工全部问斩。 善良、刚毅的叶青姬,为了拯救父亲、家人和相濡以沫的窑工们,纵身祭窑。 失去女儿的叶老
37、大,强忍悲痛,对烧窑更加谨慎了。终于,叶老大烧出了温润如玉、清脆韵致、明滑透亮的青瓷。大家都说,这是叶青姬的化身,所以才烧出如此精品。为了纪念叶青姬,窑工们称她为“九天玄女” ,世世代代供奉在自己的窑场里。同时,将贡品瓷器以龙泉方言称作“青瓷”,谐音“ 青姬”。在龙泉期间,从今天的陶艺师嘴里听到上面两个关于青瓷的故事,深为感叹。前者是喜剧,是美好;后者是悲剧,是悲壮。前者是对青瓷的无限赞美,是对青瓷艺术造诣的极致评价;后者是对青瓷诞生之不易的崇敬,是创造者对创造物的虔诚神化。在笔者看来,这两个故事,正好是从两角度,阐述了青瓷所隐含的神奇寓意。 “雪拉同”巴黎为之倾倒,欧洲为之倾倒,寓意着青瓷的
38、神奇价值和艺术魅力;“叶青姬”美丽的中国姑娘为之殉难,寓意着青瓷是中国人智慧和中国文明的凝集。 世 博 会浙 江 馆目前龙泉青瓷大师张绍斌一家也入选浙江展馆展示浙江最具有代表性六户典型家庭之一。世博期间,浙江馆将通过对龙泉青瓷大师张绍斌一家在几十年间的工作、生活状态的描述,反映整个龙泉青瓷行业和家庭命运紧密依存的状态和其在社会经济依托下的发展。相关知情人士也透露,浙江馆展示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家庭,并没有经过官方选定,是世博浙江馆核心创作团队通过艺术选择,最后确定下来的最符合浙江城市文化生活特点的人家。 主 题 馆2010年4月20日上海世博园试运行,作为上海世博会的永久性场馆之一“主题馆”也随之开放,青韵轩龙泉青瓷亮相主题馆。 青韵轩龙泉青瓷位于主题馆 VIP 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