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实习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790303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习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实习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实习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实习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实习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实习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撰稿人:叶茜茜一、项目申报建设的背景(一)专业历史沿革与现状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其前身是创办于1999 年的原温州大学经济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 10 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城市学院经济分院前身为原温州大学经济学院。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温州地区经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经济分院现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金融与证券、金融保险、投资与理财等六个本、专科专业。下设 3 个系,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经济系、外语系。目前经济分院共有在校本专科生 14

2、90 余人学生。(二)教学师资与教学质量经济分院现有教职工 50 人,专职教师 39 人。其中教授 8 人,副教授 7 人,讲师 18 人,博士 2 人,在读博士 3 人。其中双师型教师 20 人,占 51%,高级职称 15 人,占 38.5%;实习指导教师 22 人,占 83.3%。经济分院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学位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研究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在教研室专业老师的配备上,基本上以课程特点和教师研究专长作为分配教研室的基本原则。以老带新,不断充实和壮大经济类专业的教学科研力量。其中,经济、金融、国贸、商务英语相关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力量较为雄厚。分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成人

3、成才为根本,在教学改革上大胆创新,提倡案例教学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在科研上,已发表多篇论文和著作,获得省社科联、教育厅多个项目。教学建设成果显著,拥有 1 个省级精品课程和 1 个校级精品课程,分院按照“经世致用”原则,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经济学院始终坚持“贴近社会、贴近产业、贴近国际”的办学思路,确立“会做人、会做事、会求知、会创新”的人才培养基本目标,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致力为社会培

4、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通过每年的反馈信息来看,我分院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经济类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0%以上。其中,大部分的毕业生进入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外贸企业、海关等外贸部门,或大型企业的投资、财务部门。(三)实验、实训和实习基地情况分院教学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国际贸易仿真等多个实验室、经济综合实验室,另外多个专业实验室正在筹建之中和完善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设施。1、经济管理基础室简介经济管理基础室是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经济管理基础实验室,建于 2001年 12 月,现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本实验室共有计算机 71 台(含教师机),总价值达 5

5、72360.00 元。 该实验室已全面用于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面向国际贸易、经济、商务英语等相关的专业。该实验室抛去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育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动态教学,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了困扰国际贸易等金融专业教学的不能进行实际操作的问题,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体验职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技术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日后走上相应工作岗位、快速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学生通过外贸单证模拟训练系统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各环节所需的单证进行网上制作的模拟训练。在模拟的实习环境中通过机上互动

6、实践,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和主要环节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快速准确地缮制各种国际贸易单证的能力。2、金融证券分析模拟室简介金融证券分析模拟室是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经济管理实验室,建于 2004年 8 月,本实验室共有计算机 83 台(含教师机),总价值达 556120.00 元,实验室安装了专业化的数字卫星接收设备,该设备每天可以通过数字卫星接收机接收卫星广播文字信息达 150 多万字,其中囊括了国内外证券、外汇、期货行情、财经资讯,并能 24 小时提供全球最新经济动态;在软件系统方面,配置了期货、股票、外汇即时行情、财经资讯综合分析系统、全球模拟交易系统、上市公司资料

7、查询及财务分析系统(基本面财务分析)和多套多媒体教育教学系统。该实验室面向于证券投资、计量经济、财务管理等专业实践教学中,是国贸、经济、财会等相关的专业的实验基地。由于其技术先进,功能强大,在实际使用操作过程中不仅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全球最新的经济动态和财经资讯,而且还解决了财经类学生在学习金融、财经知识理论与实践的模拟操作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作为经济、管理的基础机房,主要面向国贸、经济、财会及相关专业。学生通过上机学习,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体验职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技术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日后走上相应工作岗位、快速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

8、基础。3、拟建立金融市场分析模拟室金融市场分析模拟室主要面向于经济学、金融、证券投资、财务管理等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目标是:模拟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学习掌握融资与投资实物。使学生掌握企业融资与投资的技术经济处理手段,使企业融资与投资系统处于最优状态。提高企业融资与投资效益。拟开展资产评估模拟、金融市场分析模拟、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模拟、财务管理系统模拟、国际金融业务模拟等实验。同时,经济分院设有温州大学温州经济研究所、温州大学民营企业家成长研究中心、温州大学市场调查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经济学院为增强学生动手,培养实践技能打造良好平台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经济分院为丰富学生业余学习生活积极开展

9、第二课堂活动,这些为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提供了优良的土壤。(四)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1、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经济类学科的毕业生有比较大的社会需求。未来几年我国宏观经济都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本专业主要生源所在地浙江省特别是温州市的经济将继续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经济机构将继续优化,对经济学科的各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旺盛,为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随着以市场机制为基本导向的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类各专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特别是以培养方案、师资素质、教学方

10、式、实践手段、“供需”关系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类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很不适应。而且经济学、金融、投资、保险等专业,其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存在重叠,都会对经济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我们要在经济类专业建设方面创造和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研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又具有实际可应用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并具有专业适应面广的人才上下功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基本思路是以多元需求为导向,创新经济类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使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毕业去向之间实现最大限度的契合。基于这种现状,学院在办学方向和专业改革方向做了充分的论证,提出了经济类专业的发展目标是:

11、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将经济类专业建设成为在浙江省内有一定影响,温州地区一流的经济类专业,以国际贸易专业为龙头,以金融学和商务英语为两翼,努力构建体系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经济类专业体系;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和层次,适度增加本科专业;提高师资层次,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勇于创新,能满足学院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依据应用型学院的总体定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经济类专门人才。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12、,加强通识基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围绕经济类专业基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拟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新的调整。调整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强化基础课程,拓宽专业课程,增设人文素质课程,使课程设置做到系列化,层次化和系统化,充分体现注重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基于根据该指导思想,新的课程体系由三个课程系列所组成:公共基础课程系列、专业基础课程系列、专业课程系列。课程建设上,我们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手段,力争使课程建设上档次、高品位,既强调基础,又要突出专业特色,通过资源优化、结构调整,以及通过对兄弟院校本专业的

13、借鉴和吸收,促进本专业的学科建设。大力加强重点课程的建设,建设几门有特色精品课程。拟选择一批基础好,地位重要或有特色的课程(如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等)加以重点建设,力争使这些课程成为有特色的高质量课程。具体措施是:组织力量进行重点课程的教材编写;组织课程组负责重点课程的建设;制定完备的教学大纲,其中应包括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学参考书;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考试题库。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首先,围绕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基本思想,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参谋作用,努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力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

14、教学大纲规定的主要、重要教学内容融会到学生的脑海中,贯通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之中。注重合理搭配运用的基本教材以及辅助教学资料,精选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并经过认真筛选与科学加工的案例,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把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加强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精神。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积极使用网络技术,建立经济学学习网站,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案例分析、参考文献等上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网上咨询、答疑、讨论、测试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

15、源的优势,使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讨论和向教师求教,实现超时空的经济学教与学。其次,从经济学专业的特点出发,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拟从六个方面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城市社区及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实际工作能力;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到实际部门参观、访问和考察,加深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习效果;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义务劳动、宣传和咨询等,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建立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使实践教学稳定化、长期化;加强业

16、务实习,有意识地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研究具体问题,学会独立查阅、检索资料,提高直接运用第一手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加快建设和完善专业实验室,为学生进行课内实验和独立开课的实验提供物质保障。 4、本专业主要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的措施和制度教材建设重点放在抓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教材建设。同一门课程的基本教材、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要有系列配套。力争做到文字教材与电子教材同时规划、协调发展。具体规划如下:本着“编”、“选”并重的原则,大力推动高质量教材的选用;在使用选用教材同时,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学生反馈和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积累,推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讲义;制订

17、自编教材管理办法,定期开展自编教材立项工作,组织编写反映我门学术水平、改革力度大、具有经济学专业特色的自编教材;制订教材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优先选用高质量教材,确保教材选用质量,进一步提高优秀教材的选用率,确保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和改革成果的优秀教材进入课堂。(五)前期阶段性建设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近三年来,我们通过校企联合、产学结合这个重要途径,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对学生的“零距离”培养,有效推进产学结合,有机合成学校与社会双方优势,建立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学校与企业“你中有

18、我,我中有你”的“双赢” 。近年来,学院拓宽办学路子,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活动,我院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温州分行、温州农行城东支行、温州路邦汽车俱乐部、方正证券、信诚人寿保险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的长期协议,进行产学研合作,并把这些企业作为我院的实习实训基地。特别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温州分行和温州农行城东支行开展实习就业合作,举办过两期“浦发银行班”和“城东农行班”。学生通过三个月的理论学习后,到以上有关企业(单位)进行两个月的上岗实训,如今年即将毕业的金融、投资、国贸等专业学生 46 人于2007 年暑期年前往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温州分行参加上岗实训,受到了一致好评。另外,银行、证券、保险

19、等金融机构拥有先进系统的专业培训,可以为学生提供权威科学的实践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平台,加快我院实用性人才培养步伐,同时,学院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对温州本土金融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和现状分析实习基地是满足专业培养目标和实习大纲要求的可供学生稳定实习的场所;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教学计划,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必要场所;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接触社会,在理论学习之外获得实

20、践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锻炼实践本领的重要课堂,更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建立实习基地,其目的在于实现培养目标要求,完成实习计划及实践教学各项任务,为实践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良好的条件。实习是大学生在一些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学校和企业都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实习活动。英国规定,大学的培养计划为三年制本科学位课程和一年的实习期;法国大学与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建有密切联系,安排实习力度大,大四学生的实习时间多为 6 个月,有的甚至达到 9 个月;在加拿大,“合作教育课程”是高校普遍实行的一种教育模式,该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到企业实习,只有经企业和学校双方考核合格,才

21、能取得学分。有统计表明,广泛参与社会实习与实践的毕业生不仅更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而且起薪也高于平均水平。根据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5 年公布的调研报告,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越来越大,500 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经济类专业,占全部本科院校的 80%以上。为全面了解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和分层分类指导工作,促进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办出特色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 2004 年 3 月开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根据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主要问题在于学生的实践

22、能力欠缺。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学校缺乏实习基地,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育环节质量不高。(二)经济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的矛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经济类学科的毕业生有比较大的社会需求,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机关、工商和金融企业管理层、以及经济咨询机构等部门就业。未来几年我国宏观经济都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本专业主要生源所在地浙江省特别是温州市的经济将继续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经济机构将继续优化,对经济学科的各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旺盛,为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近年来国内的金融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证券投资业更是发展神速,保险业

23、也迅速崛起且在近几年异常火爆,非金融企业富裕资金的理财服务需求旺盛、企业资本运作的行为成倍增长,导致了社会对金融学专业、经济学高层次人才的旺盛需求。例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国际贸易与投资也将在中国西部构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力量,再加上我国东部传统产业的转移,区域必将对国际贸易与投资专门人才及中外合资企业管理人才成旺盛需求。总之,无论是国家人事部发布的社会人才需求信息,还是沿海省市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都证实了这一判断社会对经济类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升温。但随着以市场机制为基本导向的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类各专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特别是以培养方案、师资素质、教学方式、实践

24、手段、“供需”关系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类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很不适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基本思路是以多元需求为导向,创新经济类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使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毕业去向之间实现最大限度的契合。根据 2004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的一次调查研究表明: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质量反馈的主要问题集中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学校缺乏实习基地,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育环节质量不高。(三)传统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企业单方面为学校服

25、务的传统实习基地模式已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大学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不断扩招,也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实习的困难。因此,很多学校采取了“放羊式”实习,即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自行实习。从多年来的实践看,这种实习模式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第一、“实习”成为变相“打工”。学生往往是只要有报酬就去实习,而不问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与实习过程与自己的专业要求是否合适。因此,实习的效果就比较差。第二、实习管理松懈。由于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分布很广,而且经常变换实习单位,流动性又很大,学校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第三、实习单位不重视。学生自己找的实习单位大多与学校没有联系,也没有针对性的实习安排和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有的单

26、位甚至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因此,学生的实习计划得不到落实,实习也就流于形式。第四、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很多学校在形式上为每个学生安排了指导教师、有实习计划、有定期考核表等,但对实习效果没有可行的评价指标,难以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由此可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受企业所欢迎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贯彻落实我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年”的重要环节。本课题将根据我院本科经济类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情况,通过对学生、指导教师、企事业单位等对象的实际调查,探讨建立一种“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双赢”的实习基地模式,以促进实习基地建设,提高

27、大学的实践教学质量。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依托学科平台,坚持以培养创新型的应用人才作为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进行基地与学科一体化建设,实现建设“品牌基地、一流基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建立校企之间新型的协作机制,从而建设稳定、多元化的经济类本科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经常化、制度化,切实提高经济类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实习基地建设,使校企达到互惠的目的,从而使基地成为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纽带。基地建设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建设重点实习基地 3 个以上,再以此为基础向外幅射,构建实习基地网络;综合基地为主,专业基地为辅:综合基地要求该基地所依托的单位规模较大、业务较多、员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