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了解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溶液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交流研讨,让学生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V (标况),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关系,如果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又怎样计算呢?,复习小结,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物质的量浓度。(用CB表示)单位 : mol/L。,三、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mol/L)=,表达式:,随堂检测一,1、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
2、液,其浓度为 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为 mol/L。 2、从1L 1mol/L 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100mL、10mL和1mL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质各是多少克?,10,10,V (标况),C (mol/L),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步骤遵循九字方针:,计算,称量,溶解,(冷却),洗涤,定容,摇匀,(转移),保存,主要仪器:容量瓶(不同规格),实验所需仪器,烧杯、容量瓶(记住含几种容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药匙(固体溶质使用)、量筒(液体溶质使用),计算:NaCl的物质的量 n(NaCl)=0.5mol/L0.25L=0.125mol 则N
3、aCl质量 m=0.125mol58.5g/mol=7.3克 称量:(复习天平的使用)调零和左物右码及托盘的防腐。 溶解:在烧杯中用100毫升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注意:应冷却,不可在容量瓶中溶解) 洗涤:移入250mL容量瓶,洗涤烧杯两至三次 定容:加水到接近刻度2至3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刻度,摇匀,装瓶.,例 怎样用NaCl固体配制250ml0.5molL的NaCl溶液。 配制0.1mol/L 的Na2CO3溶液500mL?,题外话,容量瓶的检漏方法 量筒读数的比较(量筒无“0”刻度)。,讨论,在配制溶液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可能影响溶液浓度的操作,误差分析: 固体药
4、品的称量与液体药品的量取是否准确; 把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洒了;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或洗涤了量筒; 定容时水加多了或加少了; 定容时未平视刻度线。,讨论,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俯视,仰视,看低,看高,体积偏小,体积偏大,容量瓶内液体,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浓度的影响,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小结:容量瓶的使用六忌,一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 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洒到外面) 三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 四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 俯视浓度偏高
5、) 五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 六忌标准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随堂检测二,欲配制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克。 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 中 加 蒸馏水将其溶解,待 后将溶液沿 移入 mL的容量瓶中。,10,烧杯,少量,冷却,玻璃棒,250,用少量蒸馏水冲洗 次,将冲洗液移入 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 (高或低)。 向容量瓶内加水至离刻度线 时,改用 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 ,应该 。 最后盖好瓶盖, ,将配好的溶液移入 中并贴好标签。,23,低,23厘米,胶头滴管,低,重新配制,摇匀,容量瓶,试剂瓶,四、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2H2 + O2 = 2H2O 从质量角度: 4g 32g 36g 从分子数角度: 2分子 1分子 2分子 从物质的量角度: 2mol 1mol 2mol 从标况下气体体积角度: 44.8L 22.4L 从任意相同条件气体体积角度:2体积 1体积,知识小结,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样,都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但在应用中物质的量浓度有很多方便之处。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保存。 物质的量浓度=,作业,P.2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