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经济学基础-李士金.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901366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PPT 页数:215 大小:2.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李士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5页
经济学基础-李士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5页
经济学基础-李士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5页
经济学基础-李士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5页
经济学基础-李士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导言,第一节 经济的理解,一、几个基本问题 1 经济的含义: (1)人类从事生产、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称。(从形态上) (2)经济是组织以上经济活动的制度系统。(从制度上) (3)经济是以节省消耗,以较少花费实现某一目标的高效行为。(从效率上)管理:就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有效的组织各种资源与活动,以实现某一目标的过程。经济和管理的关系:经济是一种目标、形态,管理是过程,管理是为经济而管理的,脱离经济的管理将失去意义。经济要通过管理来实现,经济和管理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紧密,区分二者没有意义。 2 经济的作用:是基础性的。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关系、上层建筑

2、、国际关系等。 3. 计划经济:通过政府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经济:通过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来配置资源的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促进效率提高。促进效率的方法:竞争、激励、分权。 4. 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农业经济:农业生产产值占大部分的经济。 工业经济:工业生产产值占大部分的经济。 信息经济:与信息相关的产业占大部分的经济。,二、经济的影响因素 1. 国民素质:素质的高低对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人的理解: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财富观。 (2)勤奋精神: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只有勤奋社会才会产生价值,个人才能得到满足。 (3)责任感、敬业,具有组织性、纪律性社会生产才有高效率。 (4)

3、国民素质除人的思想外,还有能力、知识。 能力:学习、组织、表达、沟通、合作、实践等能力; 知识:隐性知识:主观的经验,判断; 显性知识:通过书籍等媒体传播的:如计算机、专业知识等。 2. 应用和掌握的技术: 引进吸收创新;自主创新。 相关制度: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政治制度:政府体制对经济的发展影响也很大。 重大事件:本土战争、突发事件。,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买方:消费者,只有消费者的存在才形成了买方市场是市场的重要主体。 卖方:企业,提供服务、商品和销售商品,形成卖方市场也是市场的重要主体。 中介:金融机构通过货币的流通来参与经济活动。 政府:

4、它为整个市场提供服务并且管理调控市场, 同时它也是一个巨大的买方。,第二节 经济学的理解,一、经济学的定义: 是探索人类如何经济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某种欲望或实现某种目标的科学。 二、经济学中的资源: 1劳动:劳动者提供的一定时间内的体力、脑力活动。 2资本:包括设备、厂房等是生产的基础要素。 3土地:生产存在地。 4企业家才能企业家组织各种资源来实现利益或某一目标的能力。新资源:技术、信息、知识等,三、经济学的研究思路 给定假设、简化关系、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各经济事物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形成理论。将理论进行应用,放松经济理论的限制条件并进行

5、调整,以期与现实相吻合。 四、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经济主体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消费者:支出一定,效用最大。 生产者:成本一定,利润最大。 他们的理性是目标既定条件下的理性。,2资源的有限性和多用性 有限性: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对某个个体。 多用性:既定的资源有多种用途。 机会成本:一定资源用于某一用途时而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益叫做这一资源用于这一用途的机会成本。 3完全信息:交易各方对于交易相关的各种信息都完全了解,而这些信息是免费的、随时的。近些年发展的信息经济学是研究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怎样促成交

6、易的完成。,五、经济学基础的主要研究内容 微观经济学(一)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二)要点: 1. 基本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经济行为 2.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3. 基本目的是资源优化配置 4. 基本方法是个量分析,(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 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7、,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二)要点: 1. 基本研究对象-整个经济。 2. 中心理论-资源利用。 3. 基本目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 基本方法-总量分析。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开放经济理论。 第五,宏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市场均衡,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1、需求 需求是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并能够购

8、买的某种商品的相应数量。 个人需求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人具有购买意愿; 第二,个人具有支付能力。 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欲望而非需求(汽车),虽然有购买能力而无购买意愿只是潜力也非需求(汽车)。 2、需求表 3、需求曲线,第一节 需求理论,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1、影响需求的因素 (1) 商品自身的价格。苹果 (2) 相关商品的价格。牛肉与羊肉,VCD与影碟。 (3) 个人的偏好。 (4) 个人的资产与收入。 (5) 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等。 2、需求函数:f=(p),三、需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

9、,需求量上升 例外 炫耀性:是用来显示人的社会身份的商品,例如首饰、豪华型轿车就是这种商品。这种商品只有在高价时才有显示人的社会身份的作用,因此,价格下降时,需求反而减少。 吉芬商品:指低档的生活必需品。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这种商品具有价格上升,需求反而增加的特点。 在投机性强的市场上(例如,在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上),人们有一种“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即价格上涨时反而抢购,价格下跌时反而抛出。这与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和投机的需要相关,也可以作为需求定理的一种例外。,四、需求量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因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量的变动由于是商品自身

10、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它并不改变需求函数或需求表; 从需求曲线来看,需求量的变动是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变动;2、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由于商品自身的价格以外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的变动如消费者收入的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动、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等则称为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 需求的变动是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因此,它的变动是整个需求函数或整个需求表的变动。,第二节 供给理论,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1、供给 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并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的相应数量。 个人供给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人具有欲望; 第二,个人具有能力。 供给能力包括

11、新生产的产品与过去的存货。是厂商计划提供的商品量。 2、供给表 3、供给曲线,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1、影响供给的因素 (1)厂商的目标 (2)商品自身的价格。苹果 (3) 相关商品的价格。牛肉与羊肉,VCD与影碟。 (4) 生产技术的变动。 (5) 生产要素的价格。 (6)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等。 2、供给函数:f=(p),三、供给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上升,供给量上升,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 供给法则例外 某些特殊资源的情况有所不同。例如, a.土地的供给即使就长期而言也是固定的,此,土地的供给曲线与表示数量的横坐标是垂直的。 b. 又如

12、,在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闲暇对于劳动供给者来说可能价值更大,继续提高工资可能不仅不会使劳动者增加劳动供给,反而会使他减少劳动供给。因此,在某些条件下,劳动的供给曲线并不一定向右上方倾斜。 由于某些特殊资源的供给量与价格不一定呈同方向变化,因此并不存在供给法则。,四、供给量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a.供给量的变动: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因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厂商对于商品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不同点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因其他因素如厂商所投入的生产要素成本、厂商技术状况 等的变化而引起的厂商对于商品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

13、动。 供给的变动则是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如图25中曲线Sl到S2的变动是供给的变动。,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由于需求的增加,均衡价格上升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由于需求的减少,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减少了, 结论是: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有下方移动,由于供给的增加,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明由于供给的减少,均衡价格上升了,均衡数量减少了。 结论是: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14、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两曲线的交点称为均衡点。 二供求定理 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的分析可以得出; 第一,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第二,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第三,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第四,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第三节 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第二,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 第三,价格的变动可以

15、调节供给。 第四,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运行呢? 价格机制是自发地调节经济的。,第四节 供需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概念和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是1%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变化百分比: 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Ed=(Q2-Q1)/Q1/(P2-P1)/P1,2、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需求完全无弹性,即Ed0 (若需求是完全无弹性的,则不管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都不会变化。例如:糖尿病人用的胰岛素,治癌药) 需求具有无穷大弹性,即Edo(就整个市场需求而言,需求价格弹性为无穷大的商品也很少见。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单个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16、具有无穷大的弹性。),需求具有单位弹性,即Ed1,具有单位弹性的商品的需求曲线是直角双曲线,Edl,表明需求量变化的幅度与价格变化的幅度是相同的。显然,很难找到这种在曲线的各点上价格弹性都等于一的商品。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或某一段弹性等于一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整条需求曲线上价格弹性都等于一。 需求富有弹性,即Ed1(奢侈品和价格昂贵的劳务) 需求缺乏弹性,即Ed1(生活必需品,如粮、油等) 在需求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中,完全无弹性、单位弹性、无穷大弹性是三种极端特殊的情况。,绝大多数商品不是属于富有价格弹性的商品,就是属于缺乏价格弹性的商品。 严格地讲,一种商品并非在所有的价格区间上都富有弹

17、性或都缺乏弹性,许多商品在较高的价格区间上富有弹性,在较低的价格区间上缺乏弹性。 3、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 a.该商品替代品数目多寡以及相近的程度 b. 该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重要性 c. 该商品用途的多寡,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1.定义: 需求的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与收入相对变动的比值。它被用于测度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2.分类: 收入弹性分类 (1)对于正常品而言,EmO,即正常品的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正常品有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刚性正常品与弹性正常品。 a.刚性正常品称为必需品(necessa

18、ries) 对于必需品来说,OEm1。 b.弹性正常品称为奢侈品(luxuries)。对于奢侈品来说,Em1。,(2)、对于劣等品而言,EmO。劣等品的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把商品分为奢侈品、必需品与劣等品带有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入的增加,奢侈品可能成为必需品,必需品可能成为劣等品。 3需求收入弹性与恩格尔定理 恩格尔系数是用于食物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 恩格尔定理:随着收入的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小,即恩格尔系数是退减的。 恩格尔系数可以反映一国或一个家庭富裕程度与牛活水平,一般说来恩格尔系数越高,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越低;反之,亦反之。资料分析得出:生活必需品的

19、收入弹性小,而奢侈品和耐用品的收入弹性大。恩格尔定理正是这个结论的证明。,三、需求交叉弹性 1、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又称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故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神商品的需求量变功比率,即一种商品的需求罩变功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需求的交叉弹性分类: a. EcO,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虽成同方向变动,则表示随着Y商品的提价(降价),对于商品x的需求量将上升(下降),替代品是指满足同一欲望存在着互相替代关系的商品。例如,大米和白面。 对于替代品来说,两种商品间的可替代程度越大,交叉弹性越大。 b.EcO,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则表示随着

20、i商品的提价(降价),对于x商品的需求量将下降(上升),互补品是指满足同一欲望存在着相互补充关系的商品。例如,VCD机和影碟。 C、Ec=O,则两种商品既不是替代品,也不是互补品,而是无关品。例如,牛肉和钢笔。,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论),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一、欲望 二、效用 效用,从消费主体来讲,效用是某人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为中得到的满足;从消费客体来讲,效用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说明: a. 欲望的存在和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既定欲望的能力。 b.效用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 因此,效用是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 c. 负效用(disutility)。它是指某种

21、东西所具有的引起人的不舒适感或痛苦的能力。 d.效用本身并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 是指,消费者从某一行为或从消费某一数量的某物品组合中,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用TU或U表示。假定消费者所消费的是x商品组合,则效用函数(也就是总效用函数)表示为: Uf(x) 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是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在总效用函数连续并可以求导的情况下,边际效用表示为:MUdUdxf(x) 在总效用函数非连续、不可以求导的情况下,边际效用表示为: MUU/x 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

22、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MUd2Udx2f (x) 0,假定消费者所购买的其他商品量既定,而对苹果x与西红柿y的购买量 行选择。假定消费者每周将12元钱用于苹果与西红柿的购买,苹果的价格 Px2(元),西红柿的价格Py1(元)。苹果与西红柿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和边际效用。 例1:2斤苹果,8斤西红柿,总效用90。 14/2=MUX/PXMUY/PY=4/1 例2:4斤苹果,4斤西红柿,总效用90。 10/2=MUX/PXMUY/PY=8/1 例3:3斤苹果,6斤西红柿,总效用93。 12/2=MUX/PX=MUY/PY=6/1,在一定的收入和价

23、格条件下购买各种物品使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或者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的必要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数学公式:PXX+PYY=M 消费者应该使他花费在所购买的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 从(3)式中可以看出,其右边是价格之比,是由市场决定的,不受消费者控制,但等式的左边是边际效用之比,它消费者可以控制。如果等式两边不等,消费者可以通过调整购买量来调整边际效用。 以上讨论的是两种商品,可以推广到多种商品,即,注意:上述均衡条件要求的是每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不是每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每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并不能保证消获得最大的效

24、用,因为各种商品的价格是不同的。,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表明,该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所提供 的总效应或总满足水平都是相等的即无差异的,因此,消费者愿意选择其中任何一种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原点的曲线。 第二,同一无差异曲线图上任何二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边际代率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即X对Y的边际替代率Y的减少量X的增加量。 由于无差异曲线存在的前提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预算线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不同商品之组合。 预算

25、线移动 预算线是在收入和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的消费可能性曲线,如果收入或价格变了,预算线将发生变动。 消费者均衡 第一 预算线AB与无差异线Io相交于M N二点。 第二 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I2即不相交,也不相切。 第三 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I1相切于E点。,第四章 厂商理论,生产者的核心问题是利润最大化,涉及到三个问题:第一,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即如何在生产要素既定时使产量最大,或者换句话来说,在产量既定时使投入的生产要素为最少。这就是如何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第二,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要便利润最大化,就是要使扣除成本后的收益达到最大化。这就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并确定一个利润最大化的

26、原则。第三市场问题。 市场有各种状态,即竞争与垄断的程度不同。当厂商处了不同的市场上时,应该如何确定自己产品的产量与价格,第一节 厂商的基本理解,一厂商:或企业,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经济利益的单个经济单位。 二企业的分类(按组织形式): (1)个人企业:指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合为一体。决策灵活,利润动机明确,易于管理,但由于资金有限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合伙制企业:两个以上人合资经营的经营厂商组织。 资金较多,规模较大较易管理,专业分工得到加强,由于多人参与管理,不利于协调,资金规模多一些但还是有限,合伙人之间的关系欠稳定。 (3)公司制企业:按照公司法建立和经

27、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单位。规模巨大,可上市和发行债券获取资金。 所有权(股东,董事长)与管理权(总经理)分离。,三企业的本质: 降低交易成本。科斯:1937年企业的本质 1交易:交易双方达成的一项契约。 交易成本: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通过企业内部交易对市场的替代来降低交易成本。 2企业最佳规模: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相等时是最佳规模,企业的扩张是有限的。 四企业的目标:通常认为是利润最大化 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他们的目标的冲突导致公司的目标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 原因:(1)公司款消费(2)经理层追求企业规模大(3)经理人在经营中追求短期行为。另外一个股东可能拥有多家企业

28、,而他追求的是整体利益最大。,二、生产函数 在不同行业的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同的。为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 例如,劳动与资本的配合比例为3;1。这就是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 这种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称为固定配合比例生产函数。 可变技术系数: 这种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称为可变配合比例生产函数。,第二节 生产论,一、短期与长期 1、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周期。 2、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间周期。 短期变动一般为劳动变动而资本不变。Q=f(L,K)其中K不变。,二、一种

29、可变要素生产函数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收益递减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越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理解: 第一,这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这规律所指的是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产量递增,即这种对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产量或收益增加。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仍可使总产量增加,但增加的比

30、率,即增加的每一单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第三阶段,产量绝对减少,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总产量减少,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19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3、 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首先要考虑厂商的目标, 如果厂商的目标是使平均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增加到4.5(见教材44页图4-1)就可以了;如果厂商的目标是使总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就可以增加到7点。 其次,如果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就要考虑成本,产品价格等因素。,三、规模经济 1、规模

31、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所有生产要素按同等比例变动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动的情况。 理解: 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也是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两种生产要素都在同比例地增加。 随着各种生产要素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变动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规模收益递增阶级,收益(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规模扩大的幅度。 第二阶段:规模收益不变阶段,收益(产量)增加的幅度与规模扩大的幅度相等。 第三阶段:规模收益递减阶段,收益增加的幅度小于规模扩大的幅度,或产量绝对减少。,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规模经济为什么这样变化的呢?变动的原因是什么呢?规模经济的产生可用内在

32、经济来解释。 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出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主要有:(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1)劳动分工的专业化。 (2)机器设备专业化。 (3)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4)生产要素不可分性(产生规模经济) (5)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6)在生严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内在不经济 那么导致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是什么呢? 内在不经济: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 引起内在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是: 第,管理效率的降低, 第二,技术的局限性, 第三,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1)外在经济:

33、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称为外在经济。 引起外在经济的原因是:个别厂商可以从整个行业的扩大中得到更加方便的交通辅助设施、更多的信息与更好的人才,从而使产量与收益增加。 (2)外在不经济: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也会使个别厂商的产量与收益减少。,引起外在不经济的原因是: 一个行业过大会使各个厂间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各个厂商为了争夺生产要素与产品销售市场,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此外,整个行业的扩大,也会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交通紧张,个别厂商要为此承担更高的代价。,4、适度规模 适度规模是指生产规模扩大到正好使收益递增到最大时的规模。 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34、 第一、行业的技术特点; 第二、市场条件,四、两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可以变动的情况下,这两种生产要素按什么比例配合最好呢?这就是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所研究的问题。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既定的成本(即生产资源)分配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与生产上,以达到利润最大化。因此,研究这个问题所用的方式与消费者均衡基本相同,即等产量分析法。,1、等产量曲线 (1)等产量曲线的含义 是用来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可以用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生产出来的等量产品。 (2)等产量曲线的特点 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在有效的生产范围内,其斜率为负值。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

35、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越高。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决不能相交,否则在交点上两条等产量线代表了相同的产量,与第二特征相矛盾。 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一点要用边际技术替代率来说明。,2、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维持相同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与上章讲的边际替代率相似。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3、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表示相等的成本可以购买最大数量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4、最佳要素组合 最佳的要素组合点是与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所对应的要素组合量。我们

36、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无数条等产量线的一条必定与等成本线相切于一点,如图:两种变动要素最优组合条件是: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也就是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或边际产量的比率与两种要素价格比率相等。 两种变动要素最优组合条件是: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也就是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或边际产量的比率与两种要素价格比率相等。,第三节 成本论,成本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支出;可分为外显成本和隐含成本: 外显成本包括支付给雇员的工资薪金、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为借入资金支付的利息。总之,外显成本是所有出厂商支付并记录在帐日上

37、的支出。 隐含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应该支付的费用。这种费用应该支付,但并没有实际支出,因此也就不反映在帐目上。包括:以及企业的所有者自己投入的资金的利息和所有者为该企业所提供劳务而应得到的薪金等等。研究成本一般通过成本函数研究,与生产函数对应,成本函数也分短期和长期。,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1、短期总成本 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固定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这种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固定不变的。 其中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 可变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这种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

38、动是可变的。 其中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的支出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2、短期平均成本 短期内生产每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是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3短期边际成本 在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二、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二、长期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是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长期总成平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没有产量时没有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增加。 二、长期平均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构成 在长期中,生产者要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生产规模以使平均成本达到最低。如果每个短期中平均成

39、本都达到了最低那么,长期中平均成本也就达到了最低。 三、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是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第四节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一、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总收益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平均收益指厂商在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获得的收入。 边际收益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入增量。 第一,在价格不变条件下,不管产量增加还是减少,单位产品的市场售价那是相同不变的。可用表说明其相互关系、即价格不变条件下的收益,第二,在价格递减条件下,厂商增加生产,就会使单位产品的售价下降,此时单位产品的售价只等于平均收益,而不等于边际收益。 二、利润最大化的

40、条件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MR=MC 为什么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有潜在的利润。 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会造成亏损。 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巳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荫最大化。,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市场结构分类,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完全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相干扰的市场结构。 第一,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无法通过自己的买卖行为来影响市场价格。每个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只能是市场既定价格的接受者。 第二,市场上的产品是

41、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差别。这里所说的产品差别不是指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别,而是指同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或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第三,资源完全自由流动。这也就是说每个厂商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 第四,市场信息是畅通的。生产考与消费吝都可以获得完整而迅速的市场供求信息,不存在供求以外的因素对价格决定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在形成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中,前两个条件是最基本的。,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价格与需求曲线 2、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三、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 厂商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短期

42、均衡是指厂商在没有足够的时间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条件下,有可能出现的均衡情况。 1、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2、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厂商收支相抵,3、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且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亏损,但厂商收益可以弥补全部可变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厂商继续生产。 4、市场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停止营业点。 5、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连可变成本都无法弥补,停止生产。 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 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且高于平均可变成本 市场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四、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各个厂商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和生产,也可以自

43、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 整个行业供给的变动就会影响市场价格, 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高时,各厂商会扩大生产,其他厂商也会涌入试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低时,各厂商会减少生产,有些厂商会退出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厂 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 在理解长期均衡时要注意两点: 第,长期均衡点就是收支相抵点。厂商所能获得的只能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正常利润。 第二,实现了长期均衡时,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此时,平均成本一定处于最低点

44、。这就说明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r,可以实现成本最小化,从而也就是经济效率最高。,五、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论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可以充分发挥调节整个经济的作用。通过这种调节实现了: 第一,社会的供给与需求相等,从而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生产者的生产不会有不足或过剩,消费者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第二,在长期均衡时所达到的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这说明通过完全竞争与资源的自由流动、使生产要素的效率得到厂最有效的发挥,第三,平均成本最低决定了产品的价格也是最低的,这对消费者是有利的。 完全竞争市场也有其缺点第,各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并不一定是社会成本最低。第二,产品无差别,这样,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45、第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这样,他们就没有能力去实现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从而不利广技术发展。第四在实际中完全竞争的情况是很少的,而且,般来说,竞争也必然引起垄断,,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完全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完全垄断,又称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所控制的状态,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 注意:完全垄断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没有第二家。因为只有一家厂商时才能有完全垄断。因此,完全垄断市场一家厂商构成了一个行业。个别厂商的均衡也就是全行业的均衡。,垄断来源和分类 第一,规模经济派生的垄断。 第二,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 第三,某种产品市场需求很小。 第四,行

46、政权力确立的垄断。,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需求曲线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一家厂商就是整个行业。因此,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也就是一家厂商的需求曲线。 2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每一单位产品的卖价也就是它的平均收益,因此价格仍等于平均收益。 完全垄断市场上、平均收益就不会等于边际收益。,价格随销售量增加随下降,价格与平均收益相等,但平均收益并不等于边际收益。平均收益是在下降的,因此,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由上表还可以看出,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仍然是重合的,,三、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可以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控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

47、不能为所欲为:受市场需求状况的限制短期内,产量的调整要受到固定生产要素(厂房、设备等)无法调整的限制。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仍然根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来决定产量。但,还要看市场需求情况。,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 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且高于平均可变成本 市场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 垄断竞争行业的特征: (1)产品既存在差异性又存在替代性 (2)存在大量厂商(如至少有50-100家) (3)进入障碍不显著,四、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基本相同,即 LMR=LMC=SMC 关于垄断问题的讨论 近年,我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就是否应当以及怎

48、样改革我国传统的电信垄断体制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在美国,围绕微软(Microsoft) 捆绑销售(Bundling Sale) 浏览器是否属于利用垄断地位进行不公平竞争问题发生的一场被媒体称为“世纪诉讼”的官司,也引起美国国内外广泛关注。 为什么不同制度和发展背景下公共政策需要特别针对垄断采取应对措施? 上述两方面问题是否具有不同的实质性内涵? 如有,是什么,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含义: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市场与完全竞争较近的一种市场结构 二、条件:市场上有较多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产品(差别导致垄断,各自垄断一部分消费者;因为是同种产品所以又有竞争。)厂商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每个厂

49、商的规模都不太大,都不能操纵市场。 三、需求曲线:垄断竞争厂商面临下行的需求曲线。 四、 短期均衡:基本与完全竞争市场相同,存在三种情况 五、 长期均衡:一般收支平衡。均衡条件为:MR=MC AR=AC厂商要实现超额利润,就要突出差别:高价广告(是一种品牌表示高质量)。,第四节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寡头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寡头垄断又称寡头,其原意是指为数不多的销售者。寡头垄断就是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这些厂商的单个规模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 差别垄断:在某些寡头垄断市场上,产品是有差别的:例如国内外汽车行业典型属于这类情况。 纯粹寡头:一些寡头垄断市场上,产品几乎是同质的:例如,美国初级铜全部产量是由七家厂商开采冶炼的;国内的铜生产也有类似集中特点。,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寡头垄断市场具有其他市场结构所没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几家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三、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的决定 各寡头之间有可能存在相互之间的勾结也有可能不存在勾结,在这两种情况下,产量的决定是有差别的。当各寡头之间存在勾结时,产量是由各寡头之间协商确定的。在不存在勾结的情况下,各寡头是根据其他寡头的产量决策来调整自己的产量,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