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甘肃省武威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 分钟 总分:150 分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但是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大约一个世纪前,梁启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判断:“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
2、殆阙如。”在国人的伦理行为和生活中,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就是在血缘亲情生活圈子当中,非常注重自己如何做人,注重自己成为人际关系很好的人。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待人接物和进退出处当中,都很精心。但这种对自己亲人的孝顺、甚至是舍身的道德品质,一旦脱离血亲的家庭结构、家族结构,进入一个陌生人的天地,也就是他人的环境中,它往往会产生不易察觉的另一方面:对他人的冷漠和自保。今天与陌生人交往的国人,当发生和自己没关系的事件时,往往表现出冷漠、旁观的倾向。另一方面,像挤车、抢位子时,则是以为不挤、不抢会吃亏,表现出自保的心理。实际是缺乏公共道德,也就是梁漱溟所指出的缺乏公共交往生活习惯。所以,中国传统社
3、会的公共伦理,就是以血亲为辐射中心放大扩展开来的亲族关系伦理。血亲伦理,因人而异,是“对人不对事”的具体权变伦理,而不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性伦理。归结起来,就是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中国的传统伦理实际上是把中国的关系学、私人关系学混为一体。而超出私人关系的公共关系,一方面作为私人关系的延伸放大,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涵摄,也要把它放在其次的地位。关于公德有必要强调三点:现代公德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无私。公德的前提是现代个体人格。他有他的自由的信仰,自主的选择。因而不是从集体方面对个人单方面的规定,而是个人自由的选择,因而这样一个主体和自觉选择的道德,实际上不是传统集体主义文化语境中意指的公
4、德。一个现代个人,他遵守公德,体现了一种情操,一种职业的操守,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律,恰恰体现了个体的人格的尊严。他不把自己看作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人,表现- 2 -出高尚的职业的操守。这里的公德是以单数第一人称做出选择的。因此这也成为现代私德的起源,是以现代人格的自我意识即民主、自由、自主为内涵的。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国人说的公德往往是遵纪守法、不随地吐痰、不乱闯红绿灯、上车要买票等等。这些消极的具有底线意义的公德,当然属于公德的一种。但是公德的本意,实际上是一种公共关怀,是一种公共精神,是超出个人的界限,关怀超出个人利益以外的公共领域的事情。这是公德最初的意义。这个意义集中的体现是政治。如果把公德
5、仅仅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文明礼貌之类的个人修养,实际是贬低了公德的意义。公德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能健康地保持它现代文明的体制。比如说对于腐败,对于社会的进步,包括对于国家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理,你是否有足够的关怀,这种关怀不是被迫的、不是别人给你灌输的,而是自己自由地做出决定的。有这种公共精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德。公德与私德在现代条件下还有一个特点,它们之间是分化的:在公共领域建立一种规则、制度,然后你要遵守,但是要保持公民权。相应地也要求在社会生活空间中给私人留有私人领域。一个人,在私人的领域,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都是受到保护的,同时社会生活有真正民主和法制的公共空间。(尤西林:漫谈社会转
6、型中的公德与私德,有删改)1.下列关于公德与私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公德和私德不仅包括道德主体的道德操守和信念,还包括公共舆论、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B.中国传统伦理非常注重私人关系,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C.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其实就是血亲伦理的放大,讲权变,不讲原则,这是一种放大了的亲族关系伦理。D.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公共关系其实就是私人关系的放大。当私人关系不能涵盖公共关系时,才会优先考虑公德。2.下列不属于梁启超“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的表现的一项是( )A.国人在自己的亲人圈中往往非常注重做人,与人往来接触时常很精心,给人留下良好的印
7、象,让人看到孝顺甚至是舍己为人的道德品质。B.离开亲人,与陌生人交往,当发生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件时,国人往往表现得很冷漠。- 3 -C.国人在挤车、抢位子时,会觉得别人在挤、在抢,自己不挤不抢就吃亏了,表现出一种自保的心理。D.国人对待亲人和陌生人的不同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对事不对人”的具体权变伦理的表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公德不是传统集体主义文化语境中对个人要求的无私,而是以民主、自由、自主这些现代人格的自我意识为内涵的。B.公德的本意是一种公共关怀,国人所说的遵纪守法、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等消极的具有底线意义的行为品质贬低了公德的意义,不属于公德
8、。C.本意上的公德应该是自主地关怀超出个人利益之外的国家重大事件的处理。它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健康地保持它现代文明的体制。D.在现代社会中,个人要遵守公共领域的规则,同时,不侵犯他人利益的个人利益也是受到保护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一) 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
9、,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4 -宗质负其母以归,季
10、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
11、,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选自杨万里集笺校)4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庇荫指封建
12、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如荫恤、荫籍、荫生。B“揖”是拱手礼,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一些。若行礼时,头碰地即起,接触地面时间短暂则称稽首。C涕,古代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涕泗纵横”意为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D孝,指还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友爱。出自论语学而,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人生八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5 -B.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
13、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C.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D.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7分别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5 分)答: (2)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5 分)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郊 行王安石柔桑采尽绿阴稀, 芦箔 注 蚕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 如何勤苦尚凶饥?注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
14、可在上面吐丝织茧。8请对“柔桑采尽绿阴稀”中的“稀”字作赏析。(5 分)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共 8 分)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8 分)(1) 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诗中体现这种鲜明对比的语句是 , 。(2) 氓中表现女子决绝而不留恋的心态和刚烈性格特点的语是 ,。 - 6 -(3) 采薇中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是 , 。 (4)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诗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15、完成 1114 题。盲 者刘学林她喜欢这条路,尤其是在春天。现在就是春天,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她驾一辆奥迪徐徐东行,直到无路可行时才拐上田园路。刚进档加速,一个背着一把坠胡的盲老人迎面走来。也就一闪而过了。然而就在这一闪而过的瞬间,她觉得这个盲老人有点面熟。她开始回忆。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那是四年前录在她记忆中的坠胡声。难道会是他吗?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调转了车头,超过了盲老人之后靠路边停住,钻出汽车,迎着盲老人站在车旁,看着盲老人用手中探路的竹竿一路敲过来。老人虽老,腰杆却直,满脸皱纹中有一种大喜大悲之后的淡定,一种饱经沧桑之后的淡定。她认定这一个瞎眼老人就是那一个盲老人
16、。“老人家,您是在隆兴街自由市场”她顿了一下,斟酌该怎样表达, “拉琴的吗?”盲老人站定,无语。“你还记得,四年前,您让一个姑娘多拿几块钱的事情吗?”“姑娘,您认错人了。 ”盲老人手中的竹竿又向前探出,以盲人特有的轻稳起步走。她有点惘然,一动不动地看着老人的身影渐渐远去,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清晰起来。她重新上路,车开得很慢,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四年前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时候她刚到这个大城市谋生,钱包被偷,她身无分文,饥肠辘辘。她在隆兴街自由市场逛悠,油条的气味,卤面的气味,粉浆面条的气味,残忍无情地折磨着她的肠胃。向大妈讨一碗粉浆面条喝喝吗?她鼓了几次勇气没有张开口。这时候她听到
17、了盲老人的坠胡声,那琴声淡若流云,清如溪水,也看到了坐在一条小巷的巷口操琴的盲老人。老人不是那种睁眼瞎,该长眼睛的部位陷进去两个深坑。老人面如荒漠,坐在闹市就像坐在渺无人迹的荒原上。老人面前放着一个铁盒子,圆形的破旧的铁皮盒- 7 -子,盒子里有不少零票子,一角的,两角的,一元的,两元的,她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两张五元的,一张十元的。她的眼睛一亮,心也随之慌慌跳起来。我只拿一张五元的,只拿一张五元的。可是怎么拿呢?人熙来攘往,看到我拿一个瞎眼老人的钱,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她从盲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盲老人面前走过来。这样走了两趟,她终于想出了一个遮人耳目的办法。当她再一次从老人面前走过的时候,她装作一
18、不小心把老人盛钱的盒子踩翻了。她说声“对不起” ,连忙蹲下去给老人捡钱,借机把一张五元的票子握在了手心。正在她准备起身走开的时候,老人开口说话了。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无喜无怒。老人说:“姑娘,多拿几元吧。 ”她把汽车锁进车库,上四楼回到自己的家。所谓家,其实只是一套四室一厅的豪华住宅而已,她还没有成家。经历了那一段穷苦磨难之后,她脚下的路忽然柳暗花明了。由于经商的天赋,她成立了一家公司,成了一名经理。两年之后,她已经是这个城市中的富人之一了。她吃了两块“消闲派” ,喝了一杯咖啡,点上一支烟。那辽远的坠胡声又在她的耳边悠悠响起。如果说她在路上拦住那位老人只是出于一个偶发的念头,那么,这
19、时候她要报答盲老人的愿望竟是如此的强烈和急切。第二天,她到公司安排了一下事务,就直接去了隆兴街自由市场,可是她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第三天,她仍然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一连四天她都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她问旁边卖粉浆面条的一位大娘,大娘只说她也好几天没有听到盲老人的胡琴声了,对盲老人的其它情况也是一无所知。她决定每天傍晚到田园路上去等待,终于如愿以偿等到了那位盲老人。她拦住他。盲老人漠然无语。“这是一万元钱,您先用着。请您告诉我您的地址,我会定期给您送去生活费的。 ”“这是从何说起?”老人在傍晚的夕阳下径直走去。她跟上老人:“四年前您对我有恩,虽然只是几块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希望您能成全我。 ”
20、“我一个瞎子能对谁有恩?请姑娘不要污人清白。 ”盲老人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回头。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暗示女主人公历经磨难后的喜悦心情,也使作品充满了诗意。- 8 -B.盲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 , “面如荒漠” , “腰杆却直” ,这些细节描写,反映他与世无争、淡漠从容的人生智慧。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 “她从盲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盲老人面前走过来”写出了姑娘犹豫、矛盾的复杂心理。D.发生在姑娘和盲老人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人性和当下
21、社会道德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E.姑娘因为拿了盲老人五元钱而耿耿于怀,几年来她一直寻找盲老人,并拿出一万元报答老人,这反映了她知错就改的品质。12、小说以“盲者”为题, “盲者”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5 分)答: 13、小说在刻画盲老人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分)答: 14、小说四次写坠胡声响起来,每次作用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的效果。 (7 分)答: 第卷(表达题 共 80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台球神童”丁俊晖恐怕已经家喻户晓了,他从初一就辍学开始专“
22、修”台球,曾公开宣称“打球有钱挣,读书有啥用” ,因此他的成功不足为训。B2012 年春晚,睡觉姐因在观众席上全然不顾精彩的节目酣然入睡而爆红网络,她酣然入睡的视频截图在网络上疯传,很多网友认为睡觉姐的“淡定”不可理喻。C莫言获奖答谢时说,得了茅盾文学奖就忘乎所以是可耻的,必须清楚地知道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好小说还没被发明出来。- 9 -D在民俗村中,摩梭人早早燃起炊烟,向苍天祈福,游客情不自禁地加入加入到欢快的舞蹈队伍中,与他们一起载歌载舞,共迎新春。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杨丽萍用优美娴熟的舞姿、顾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使之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
23、形象。B博大精深的红楼梦 ,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也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C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关注民生,笑侃时事,幽默语句和夸张动作出神入化,常常引得观众鼓掌、欢呼。D网络的虚拟之所以有无尽的吸引力,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你能隐藏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 。 。 。 。 。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24、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无论论语还是圣经 ,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来读A B C D1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_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欲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时_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孩子过度消费_产生某种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家长只可救“急” ,不必救“穷” ,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_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时,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_一
25、定要跟他说清楚:预支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 10 - A 因此 假使 却 而 所以B 因为 假使 却 而 但是C 因为 如果 而 却 但是D 因此 如果 而 却 所以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5 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_,如徐干情诗 “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 “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_,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 ,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_,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
26、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3 分)思念是一束阳光,让阴郁的天空明朗起来;思念是一阵清风,让平静的心湖荡漾起来;思念是一部诗集,让枯燥的时光浪漫起来。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共 60 分)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一个洞,各种动物由此通过。狼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们来送死。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去,羊拼命地逃,最终从一个小偏洞仓皇逃窜。狼气急败坏地堵上那个小洞。第二
27、天,来了一只兔子,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一个更小一点的洞逃生了。于是,狼把类似大小的洞全堵上了。第三天,来了一只小松鼠,狼飞奔过去,追得小松鼠上蹿下跳,最终,小松鼠从洞顶的一个通道跑掉了。狼非常气愤,于是,它堵塞了山洞里的所有窟窿,把整个山洞堵得水泄不通,狼对自己的措施非常得意。第四天,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老虎穷追不舍,狼在山洞里跑来跑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被老虎吃掉了。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 11 -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2 -武威五中 2017-20
28、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时间:120 分钟 总分:150 分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1、D (表述有误。应为“私人关系不能涵摄公共关系时,公共关系被放在其次的地位”。答题区间在原文第 4 段末句。)2、D (表述有误。应是“对人不对事”。见第 4 段。)3、B (上述行为品质也属于公德的范畴。)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4、B(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
29、断开。注意“失母”“求母”和“母存”的三个层次,“未尝”的宾语是“失母”,同时注意“而”“或”的并列结构。原句可加标点为: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5.B(B 项中行礼时,头碰地即起的拜礼叫顿首。稽 (q) 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6、C 选项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 对应信息在第四段。可见作者是在
30、后来才知道李台州“至孝”的故事,而非“素来仰慕”。原文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7、(1)采分点:“秩满”,官吏任期届满;“东”,名作状,向东,往东;“所经”,经过的地方,(所+动词的结构相当于名词性短语);“然”,这样;“竟”,始终,最终,终于。(各 1 分共 5 分)翻译: 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 13 -(2)采分点:“若”,像;“岂”,难道;“兹”,这;“谓”,所说;“于神明”,和神明,
31、状语后置。(各 1 分,共 5 分)翻译: 像李台州,他的事迹和朱寿昌难道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8、 (共 5 分) “稀”是“稀疏”之意,写出了桑叶被采摘后树阴稀疏的特点, (1 分)它与“尽” 、 “密” 、 “肥”扣照应, (2 分)暗示了蚕农的丰收。 (2 分)9、 (共 6 分)运用对比手法, (2 分)农民大获丰收,却仍然饥荒, (2 分)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愤慨。 (2 分)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8 分)答案: (1)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2)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32、(3)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4)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 11、 (5 分)答 D 给 3 分,答 C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B、E 不给分。12、 (5 分)“盲老人”眼睛虽盲,心却不盲,他能听出姑娘的犹豫和无奈;女主人公眼睛明亮,心却“盲”了,拿盲老人的钱为自己解困;引发社会对不同“盲者”的关注与思考。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13、 (6 分)坚持自立,街头卖艺维持生计,挺直腰杆做人;朴实善良,帮助别人脱离困境,不求回报;洞明世事,敏锐发现姑娘窘境,予以帮助,拒绝承认施恩于人。 (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14、 (7 分)具体分析:第一
33、次是“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 ,唤起回忆,引发询问;第二次是“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清晰起来” “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 ,引出对四年前情景的描述;第三次是“那琴声淡若流云,清如溪水” ,突出盲老人的淡远明净的心灵;第四次是“那辽远的坠胡声又在她的耳边悠悠响起” ,表明姑娘报答老人的愿望强烈而迫切。 (任选三次,每次 2 分) 效果:四次描写,回忆与现实交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人物形象。 (2 分,意思对即可)15、B 解析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她这样让人无法理解,可以改为“不可思议” 。A 项,不足为训:指不能当做典范
34、- 14 -或法则。C 项,忘乎所以:指因过度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D 项,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16、A 解析B语序不当, “堪称明珠”与“达到顶峰”互换。C搭配不当,“幽默语句”和“出神入化”不搭配。D句式杂糅, “就在于”和“主要原因是”杂糅。17、C解析观察选项可知,首句非即,作为观点,接在“我的经验是”之后显然不妥,由此可排除 A、B 两项;由语段最后一句“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可知,与它的联系更紧密,故排除 D 项,由此可得出答案 C。18、C19、(示例)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 其中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 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3 分) 示例关爱是一阵细雨,让干涸的原野滋润起来;关爱是一支彩笔,让苍白的画布缤纷起来;关爱是一轮皎月,让黯淡的夜幕明朗起来。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共 60 分)【写作提示】 本题可从下列角度立意拟题:(1)留有余地是一种智慧。如:小不忍则乱大谋,吃亏也智慧,开前门勿忘启后门。 (2)堵塞别人生路意味着自断退路。如:别把自己逼到悬崖,帮助他人等于帮助自己。 (3)破坏原生态及平衡者必将自食其果。如:别砍了,不要重演狼的悲剧。 (4)除非你是百兽之王,否则,休想占有整个森林。如:留一点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