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词三首(二)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3.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888880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词三首(二)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词三首(二)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词三首(二)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词三首(二)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词三首(二)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第 5 课 词三首(二)本课话题逆境一、从课本中积累1苏轼是一位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的书生,在遭受“乌台诗案”的坎坷,身贬黄州之后,佛、道思想的清旷达观襟怀成了他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支柱。所以苏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 , “人生如梦”为和平之语,是豪放之中透出的旷达。2无奈的英雄又一次站在经历了几千年世事沧桑的京口北固亭上,面向苍天,面对着这经过无数次战火洗礼的沉重的土地,除了凭吊那些已经逝去的古代英雄以外,还能做些什么?词人似乎看到了上天对于英雄故意的嘲弄!然而,辛弃疾就是辛弃疾,在不能被重用的境遇中,词人却坚定地呼喊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苍劲有力的呼喊,使我们仿佛又看到

2、了辛弃疾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英姿。二、从历史中积累正视逆境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练了东坡的豪放词风,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司马迁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遭遇逆境时以平和的心正视以减轻痛苦,不但不会使人生阴晦,反而更能在践志后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三、从名言中积累1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朗弗罗2患难和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3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尼采4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作者简介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谥号“文忠”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

3、家之一。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进士,曾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 ,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作品:东坡全集 东坡乐府 东坡志林 。名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 2 -丙辰中秋 赤壁赋 后赤壁赋等。湖海平生豪气张孝祥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

4、第一。曾因触犯秦桧,被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为建康(今南京)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作品:诗集于湖集 ,词集于湖词 。挑灯看剑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

5、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作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作品:名作有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二、背景回放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以后常常来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 。六州歌头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宋孝宗赵昚继承皇位后,于隆兴元年(1163)

6、,任用张浚北伐,准备收复失地。但因北伐军内部矛盾重重,将帅不和,结果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被金兵打得大败。于是,主和派的气焰便又嚣张起来,他们不顾张浚等爱国将领的激烈反对,遣使与金国统治者密切来往,准备缔结屈辱的投降和约。次年冬,和议成。这时候,张孝祥正在建康留守任上,他满怀激情,写下了这首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六州歌头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论陈述策略,不被采纳。42 岁被贬乡居,20多年后,韩侂胄把持朝政,企图用北伐中原之事来钓誉固位,起用辛弃疾,让他在抗金前线镇江当知府,辛弃疾一心雪耻复国,初到镇江就积极为北伐作准备,而韩侂胄一伙儿政治腐败,急于事功,辛弃

7、疾对于这种政治局面忧心忡忡,由此作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相关知识- 3 -豪放词派豪放词派,宋词两大派别之一,以其词风飘逸豪放而得名。其词派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大不相同,所以,被正统的婉约派视为“异军”和“别派” 。这个派别由苏轼开创(苏词清放),辛弃疾完成(辛词雄放),还有黄庭坚、晁补之、陆游等。苏辛都认为,词应当从“樽前” “花间”走出来,与诗一样去反映社会生活,要达到“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这些,对中国后来的诗词创作都影响极大。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故垒(li) (2)樯橹(qin l)(3)还酹(li) (4)洙泗(zh s)(5)笳鼓(ji

8、) (6)埃蠹(d)(7)烽燧(su) (8)霓旌(jn)(9)填膺(yn) (10)舞榭歌台(xi)(11)可堪(kn) (12)狼居胥(x)(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劲Error! (2)冠Error!2语境辨析法(3)宝岛一村是一幅宏大的卷(jun)轴,时间跨度近 60 年,从三户人家两代人散射出去,卷(jun)起时代的风云与不测。(4)走在狭长幽深的巷(xing)陌,脚步声声叩响湿漉漉的石板,就如同叩问一个古老的神话,雨中朦胧的凤凰,有谁能够读尽她的神秘与传奇?红砂石铺就的巷(hng)道,干净而整齐,石板上的小凹坑积着浅浅的雨水。二、词语解释1风流人物:杰出的人,英雄。2纶巾:青丝

9、头巾。3樯橹:樯,桅杆;橹,摇船前进的工具。这里指曹操的水军战船。4华发:白发。5莽然:苍莽,广远的样子。6黯销凝:伤感出神。7洙泗:洙水和泗水。8区脱:匈奴语。土堡。后泛指边境哨所。9骑火:骑兵所持的火把。- 4 -10空埃蠹:白白地积满灰尘,生出蛀虫。11纷驰骛:乱纷纷奔走。12中原遗老:中原沦陷区的百姓。1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指英雄的业绩。14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之外的强敌,形容气概非凡。15可堪:不可堪,不能忍受。16凭谁问:烦劳,请求。三、名句默写1 ,浪淘尽、 。2 ,惊涛拍岸, 。江山如画, !3 ,谈笑间, 。4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5看名王宵猎, 。

10、6千古江山,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7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8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9凭谁问: , ?答案:1.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2.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4.多情应笑我 一尊还酹江月 5.骑火一川明 6.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7.人道寄奴曾住 8.金戈铁马9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明 大 意 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描绘了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表现了词人对祖国美丽山川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词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壮志难酬的感叹。六州歌头词人眺望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区满目凄凉,金兵骄纵猖獗,作者为此感到无奈与痛苦,

11、并痛惜中原沦丧,同情中原人民,谴责南宋统治者的投降政策,抒写壮志未酬的悲愤,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 -全篇借古言今,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贬,表现了作者坚持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反映了他对南宋屈膝媚敌、腐败无能的最高统治集团的愤恨不满,对韩侂胄急于对金用兵而不作充分准备、企图侥幸取胜的草率行动深怀忧虑。理 脉 络 Error!念 奴 娇赤 壁 怀 古 仰 慕 英 雄壮 志 难 酬念奴娇 赤壁怀古1苏轼在词中刻画了周瑜怎样的形象?有何目的?答: 参考答案:苏轼在词中刻画了周瑜这个年轻有为、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目的是使读者联想到作者的遭遇,抒

12、发了诗人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2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乱” “惊” “拍” “卷” “雪”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你对全词的理解,分析其好在哪里。答: 参考答案:“乱”写出山石的高低错落, “惊”写出巨浪的声势, “拍”写出波涛的力量,“卷”写出波涛的翻滚, “雪”写出波涛的色彩。寥寥数语,绘形绘声绘色,蔚为壮观。景物的描写也描绘了作者激荡的心情。六州歌头3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写了怎样的景象?答: 参考答案:写淮河对岸敌势的骄纵猖狂。一水之隔,昔日耕稼之地,已变为游牧之乡。帐- 6 -幕遍野,日夕吆喝着成群的牛羊回栏。金兵的哨所

13、纵横,防备严密。这与宋朝边境的死气沉沉、萧条、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作者深深的忧虑、无奈而又痛心疾首的感情。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4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句中的“觅”字换成“见”字好不好?答: 参考答案:不好。 “觅”字是说作者到处寻找孙权,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孙仲谋的崇敬、仰慕和向往,主观色彩十分强烈。 “见”字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5本词用了四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对比 目的 作用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

14、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念奴娇 赤壁怀古1烘托和映衬这首词中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 ,借众多“豪杰”来烘托周瑜。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2写景和抒情相结合如上阕对赤壁的描写

15、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 7 -史英雄的敬仰。最后“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六州歌头全词感愤时事,即席赋词,慷慨悲壮,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成就也很高,是千古名篇。作者多用三言、四言短句,构成激越紧张的繁音促节,声情激壮;其次,词语委婉含蓄,讽刺有力,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悲凉气氛。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1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的内容之外,全属用典。第一个是孙权曾迁都京口的故事。京口一度作为吴国的都城,是在孙权称帝后才发展起来的,作者借此追怀孙权建立的赫赫功业,

16、寓意能抗敌守土的英雄今日没有了。第二个是幼时曾在京口一带放过牛,后来两次率军北伐并一举平定桓玄叛乱,建立南朝的宋武帝刘裕的故事。借以表达人民包括作者对进行北伐、收复中原的热切期望。第三个是刘裕之子刘义隆仓促北伐大败而归的故事。借以表示不赞成韩侂胄的仓促北伐,警告朝廷不要重蹈覆辙。第四个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王玄谟北伐军追至长江边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大肆祭庆的故事。词人借以发泄对南宋统治者抗金不力、不想收复失地的不满情绪。第五个是廉颇的故事。廉颇为赵名将,赵王听信谗言不信任他。后秦攻赵,赵王想起用廉颇,派人去了解他的情况,廉颇一心为国,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饭十斤肉,披挂上马,以表示可以上阵,而使

17、者受人贿赂,却谎报廉颇“一饭三遗屎” 。辛弃疾借以暗示朝臣流言中伤自己,难以尽展其才的苦闷心情。2对比(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考点对接 如何把握诗歌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学习念奴娇 赤壁怀古 六州歌头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词时我们重点赏析了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言志,歌传情” ,任何一首诗歌,都会传达作者

18、的思想感情。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且每年必考。- 8 -诗歌一般表现出来的情感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情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等。考 题 印 证 (湖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钓 船 归贺 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题目: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答: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词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 “柴扉” “鳜鱼”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

19、好,抒发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白鸥”“钓船”等意象与隐士生活有关,结合“忘机”一词,可感受到词人甘于淡泊,以隐居为乐的情怀。参考答案:词人通过“钓船” “柴扉” “白鸥” “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技 法 汇 总 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1从内容和意境来体味诗歌情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的情感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营造某种意境来表达出来的。因此,在阅读古诗时,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画面的色调,根据这些来体味其情感。诗歌以景传情,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但有时也用反衬的手

20、法,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2从题材上来抓住诗歌情感掌握诗歌一般种类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整体理解诗歌,体味诗歌的情感。比如咏怀诗多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咏史诗多感叹昔盛今衰,感叹物是人非;边塞诗多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人民的同情;咏物诗多咏物言志,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山水田园诗多借清新如画的山水风光,表达作者的志趣、追求等等。3 “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情感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9 -4从时代特点来把握作者的情

21、感一个时代的特征也通过这个时代的文学来体现。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尤其南宋)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5固定的意象包含着固定的情感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有些特定的意象包含的情感有一定的固定性。比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22、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微的哀叹” ,等等。6典故包含着固定情感典故是诗歌中运用的典型故事,这些故事包含着人们固定的情感。例如“楼兰” ,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常用典故还有“化碧” “鸿雁” “长亭”等等。7抓“诗眼” 、关键词,抓住诗歌情感“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诗眼是洞察诗词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不仅看

23、出技巧,也可看出思想,如“惊涛拍岸”的“拍”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觅” ,都很关键。前者既有拟人之巧,又显气势之壮;后者既有“难觅”之意,更见伤己之怀。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你还在俯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佳作赏析文章开篇先写作者对郁孤台的认识、对诗人辛弃疾的认识,然后写到了在郁孤台见到的情景,最后写辛弃疾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其中“鹧鸪”的意象,表现的是对辛弃疾悲凉一生的哀叹,郁孤台当年的破败景象和如今的壮美是对辛弃疾一生的概括,因为蓝天衬托下的郁孤台依然挺拔、风- 10 -八百年前,金

24、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对岸的鹧鸪曾经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的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民居。鹧鸪的子孙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 。那时住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及至知道了城内叫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魂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没想到红漆剥落的院门被一把铁锁紧扣。抬眼望去,郁孤台一

25、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衣服才见出一丝亮色。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上相会了!今天的郁孤台披红点翠,焕然一新,好一副古装的雍容贵态。我相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合,扫空万里”的词人,你不会为一座郁孤台的兴衰慨叹。你的身影本不是因台的兴衰而兴衰的。三层的郁孤台高不过 15 米,但因建在高处,赣州尽收眼底。赣州不居交通要冲,除了当地的文人墨客偶尔雅集,郁孤台游人不多。这更好,我可以静心同钟爱的词人一起面对这无限关山无限江天,让无限思绪扑面而来。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接受过

26、那样多的咏唱,苏东坡、戴复古、李梦阳都是文坛巨子,为什么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成为千古绝唱?辛弃疾不语。我久久凝望着他极目天外的侧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次幻化为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我猛然明白了!骨凛然。- 11 -“可怜无数山”的襟怀, “江晚正愁余”的情愫,不就是中华文化脉搏上激越的音符?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辛弃疾依然徘徊在郁孤台上。我走下台来,久久地回望郁孤台。也许,历代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时间:40 分钟 分值:58 分)一、基础知识专练(

27、15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淘:淘汰B一时多少豪杰 时:时间C殆天数,非人力 殆:大概D气吞万里如虎 吞:吞灭解析:选 A A 项, “淘”应解释为“冲洗” 。2下列各诗句,没有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A殆天数,非人力。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解析:选 A A 项是一般否定句,B 项中“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C 项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无觅英雄、孙仲谋处”的倒装,D 项中“烽火扬州路”是“扬州路烽火”的倒装。3下列词句理解错误的一

28、项是( )A “小乔初嫁了”:美女衬英雄,表现出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B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正面描写周瑜的气概风度,表现了周瑜风度翩翩,志气昂扬。C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直接抒情,表达时机易失、时光易逝、空有报国之心的感慨。- 12 -D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写当年霍去病大败匈奴,封山庆贺之事。解析:选 D D 项,应是写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因草率出兵而大败的事。4名句默写。(6 分)(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诗句是“ , ”。(2)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当年的繁盛景象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句子是“ , ” 。(3)辛弃疾

29、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 ”两句运用了典故,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答案:(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二、阅读理解专练(33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56 题。(11 分)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 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5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句中的“白头翁”指的是谁?为什么

30、要用“一叶”修饰?(6 分)答: 解析:结合词的背景可知“白头翁”是词人自己的代称。 “一叶”既显示舟之小,又显示词人轻松愉悦的心境。参考答案:词中的“白头翁”暗指词人自己。 “一叶”形容词中老人驾船之小,侧面表现了老人不惧风雨的勇敢精神和愉快心情,也暗指作者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的心境。6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含意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5 分)答: 解析:这两句可以从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等角度理解,具有了“浩然气” ,就会感受到“快哉风” 。是一种坦荡、旷达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参考答案:这句话的含意是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无论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到人

31、生的快乐。这首词是苏轼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的表露。- 13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78 题。(11 分)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 注 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 沉累:指屈原沉湘,也说“湘累” 。7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一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慨?有何作用?(5 分)答: 参考答案:两句词从自身落笔,抒发词人湖海漂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词

32、,为全文定下了沉郁的感情基调。8这首词是如何由登楼过渡到凭吊的?请简要分析。(6 分)答: 参考答案:词的上片写登楼所见,从“日落君山”的景物描写,联想到屈原正直和洁身自好的品质,勾起凭吊之情,抒发满腹的忧愤和凄凉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910 题。(11 分)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9本篇的写景有什么特色?试加以分析说明。(5 分

33、)答: 参考答案:词的上片写景,高远寥廓,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景中寓情,沉郁顿挫,悲凉慷慨,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幅完整的秋意图,渲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气氛,给人一种怨愤、失落、压抑的感觉。并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为展开题旨,不但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由,而且隐隐道出作者的情怀。10本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请就作者的词风和情感对本词进行简要赏析。(6 分)答: - 14 -参考答案:全词慷慨沉郁,唱出了作者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沸腾的激情,表达了作者请缨无路的愤懑怨恨和无限痛苦。上片即景抒情,通过天高水长、浩渺辽阔的无边秋色和日暮渲染的苍茫悲凉气氛,表达他激情满怀又孤寂悲苦的心境;下片通过

34、典故,借古人古事抒写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用世的决心。三、语言表达专练(10 分)11请以下面这句话为观点句,续写一段话,要求阐述具体充分。(4 分)品读古典诗词,从中汲取生命的营养。答: 解析:能围绕“古典诗词”点出具体的诗词作品,能扣住古典诗词的特点对“生命的营养”准确阐释即可。参考答案:迷茫的时候,去品读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你会从中汲取自信和勇气;消沉的时候,去品读苏轼,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你会从中汲取超然与力量。12(2016全国乙卷)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6 分)答: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从构图的分支关系来看, “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总体分“活动”和“讲座”两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几项具体内容。要按顺序介绍清楚“活动”和“讲座”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做到内容全面,表达连贯,语言简洁,不要超过字数要求。参考答案: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