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教育姓名:彭承新班级:14 级教育学班学号:1404010102校园内火灾事故发生的成因和预防的措施以及火场逃生原则分析一、校园内火灾事故发生主要原因如下:(一) 、私自乱拉电源线路 (二) 、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 高校的建筑物、供电线路、供电设备,都是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设计的,在宿舍内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电炉、电饭锅、电吹风、电热杯、热得快等,使供电线路过载发热,加速线路老化而引发火灾。 (三) 、使用电器无人看管,人走不断电 (四) 、定时供电或因故障而停电引起火灾 (五) 、用电线路短路引发火灾 (六) 、电器自燃引发火灾 电视机、饮水机、电脑、空调机等电器自燃引发火灾,绝大多数是因
2、为通电时间长,引起电器内部变压器发热、短路起火。如使用交直流两用不带交流开关的录音机,总以为录音机开关已关,而不切断电源,实质上交流还在工作,关的仅是直流而已,长时间电源变压器在工作,使变压器的绝缘下减,变压器聚热引起燃烧(七) 、实验室用电设备引发火灾 实验室使用风干机、烤箱、电炉等大功率电器较多,是导致实验室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损失大,人员伤亡大、难于扑救,历来是高校的防火重点部位。 (八) 、电器照明或取暖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 如 60W 以上的灯泡靠近纸等可燃物,长时间烘烤易起火。 (九) 、使用假、冒、伪、劣及不合格电器引发火灾 。充电器长时间充电,又被衣被覆盖,散
3、热不良,容易引起燃烧。 二、校园火宅事故预防措施:触目惊心的案例告诉我们,安全无小事,生命最宝贵,警钟要长鸣。在我们生活的校园,每一个不安全行为不仅会伤害到自己,而且可能会危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应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从身边点滴的安全小事做起,自觉做到: (一) 、不乱接电源,防止由乱接电源使电流过载导致的火灾。 (二) 、严禁使用破损的插头、插座等接线板,不购买和使用质量低劣的电器产品,一定要选用有国家认证标志的合格电器产品。 (三) 、不使用老化、接头处无绝缘胶布包扎的电线,不使用无插头的接线。(四) 、不私自安装床头灯、台灯,不要将台灯
4、靠近枕头、被褥和蚊帐等易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不用可燃物直接遮挡白炽灯泡。 (五) 、不违章使用电炉、热得快、电热杯、电炒锅、电饭锅等电热器具。 (六) 、做到人走灯灭,关闭电源,节约能源,消除隐患。三、火灾逃生原则(一)确保安全,迅速撤离,顾全大局,救助结合。“确保安全,迅速撤离“是指被火灾围困的人员或灭火人员,要抓住有利时机,就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工具、物品,想方设法迅速撤离火灾危险区。一个人的正确行为,能够带动更多人的跟随,就会避免一大批人的伤亡。不要因抢救个人贵重物品或钱财、存折而贻误逃生良机。这里需强调的是,如果逃生的通道均被封死时,在无任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不要急于采取过急的行为,以免造
5、成不必要的伤亡。(二)“顾全大局,救助结合“自救与互救相结合。当被困人员较多,特别是有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在场时,要主动积极帮助他们首先逃离危险区,有秩序地进行疏散。自救与消除险情相结合。火场是千变万化的,如不扑灭火灾,不及时消除险情,就会造成人员伤亡,给国家财产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在能力和条件可能时,要发扬自我牺牲精神,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千方百计、奋不顾身地消除险情,延缓灾害发生的时间。(三)当逃生的途径被火灾封死后,要注意保护自己,等待救援人员开辟通道,逃离火灾危险区。有两种方式可根据当时情况采用:1、自救2、互救自救(1)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撤离时关闭房间里的门窗,这样可以控制
6、火势发展,延长逃生的时间。逃离时所经过的通道已经有了烟雾时,要用毛巾(最好是湿毛巾)捂住口和鼻子,低身匍匐前进。烟是造成人窒息的重要原因,国外研究机构曾对 393 起建筑火灾中死亡的 1464 人做过统计分析,其中,由于吸入烟雾缺氧窒息死亡的有1062 人,占死亡总数的 70%左右。因此,在逃离火场时,一定要避开浓烟的威肋。(2)利用现有救生器才逃生。一般大型商场或高级宾馆大多安装有救生袋、缓降器等自救器材,在处于火灾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它们进行逃生。(3)利用建筑物本身及附近的自然条件逃生。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口、楼顶、落水管、避雷线以及晾衣竹杆逃生。当然,这些不是所有
7、的人都能够做到的。逃生时,除了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根据个人自身的能力,在本身能力没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冒然行事。(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条件逃生。衣裤是逃生时最方便利用的物品。火场上如果楼梯已开始着火燃烧,但尚未烧断,在火势并不十分猛烈时,可以将衣裳裤用水浸湿,披在身上,从楼上迅速冲下。互救互救是指在火灾事故中表现舍己救人,以帮助他人为行为目的。如一家发生火灾时,周围的邻居跑来帮助灭火,在火场上协助救人等,当一人(家)有难时,旁人伸出援助的手去帮助,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1)自发性互救自发性互救是指在火灾现场,在无组织无领导的情况下,群众所采取的一种
8、自觉自愿的救助行为。如当火灾发生时高喊“着火了!“或敲门向左邻右舍报警。当周围的邻舍听到着火的消息后,年轻力壮和有行为能力的人都会纷纷跑来救火和帮助年老体弱、妇女和儿童逃离火场。(2)有组织的互救有组织的互救是指在火灾初期,消防人员尚未到达火场之前,由起火单位的干部和职工组织起来的互救行为。表现为火灾发生时利用喊话、广播通知、引导被火围困人员逃离险境。当疏散通道被烟火封锁时,协助架设梯子、抛绳子、递竹杆等帮助被困人员逃生。有时候还能在楼下拉起救生网、放置软体物质,救助从楼上往下跳的人员。在配置有一般消防器材的建筑物火灾中,还会出现群众利用建筑物内的水带、水枪为被围人员开避通道,帮助迅速逃离火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