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现代教育理论第八章 教 学 理 论1.ppt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7884186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理论第八章   教 学 理 论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现代教育理论第八章   教 学 理 论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现代教育理论第八章   教 学 理 论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现代教育理论第八章   教 学 理 论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现代教育理论第八章   教 学 理 论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教研室 周云祥,第八章 教 学 理 论,第一节 教 学 概 述P261 一、教学概念 (一)广义的概念教学是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主要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的学习活动。 (二)狭义的概念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二、相关概念分析,(一)教育与教学 P262 教育是培养人的整体活动。教育与教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教学是教育中的一项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一种基本途径,是教育的一个部分; (二)智育与教学 P262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而教学既是实现智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其它各育的,以及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对其它各育

2、?,三、教学的特点P261,王策三、李秉德的观点突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1)活动主体的双边性:教-学 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2)活动内容的特殊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等素质全面发展 (3)活动过程的有序性: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四、教学的地位与任务,(一)教学的地位P262 1、对国家而言教学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和国家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对学生而言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3、对学校而言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来安排各项工作。,(二)教学的基本任务参考P263,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1、传授各科基础知识,形成各科的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

3、德,树立科学世界观 3、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形成创新素质 4、促进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第二节 教 学 过 程,一、教学过程概述(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P273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时间流程。(二)教学过程的结构 我国古代的一些说法P276: 孔子:学思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中庸继承了孔子的观点,进一步将其完善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国外的两种结构划分观点P277,(1)强调知识传授的教学过程阶段凯洛夫继承了赫尔巴特的观点,提出: 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2)注重探索研究的教学过程阶段杜威等提出:疑难情景提出问题假设方案验证假设得出

4、结论 Q.我国当前侧重于倾向哪一种观点?,我国一般提倡以下七环节P278,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技能运用知识经验测评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新探索: 魏书生“六步教学”: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育才中学“八字教学”: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二、教学过程的规律(内在联系),主要是五种必然联系: 掌握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必然联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的必然联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必然联系,第三节 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参考教材中的第四节),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是应用系

5、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应用现代技术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框架结构(教学模式),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1、分析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2、确定现代技术的教学策略 3、应用先进技术进行教学评价,(三)教学设计的资源开发P289,1、“物-物”互动 校园物质环境要从教书育人的目标要求上布置与配合;媒体技术的声音、文字、符号、动画的动感。 2、“物-人”互动 校园物质环境对教书育人起到促进作用,“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看到倒伏的树苗怎么办?”。 3、“人-人”互动(如“首次铃声节”的设计) 师-师,师-生,生-生,领导-被领导,集体

6、-个人 4、“个体-自身”互动 教师、学生对教和学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内部矛盾转化),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分析,多媒体教学逐步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1、多媒体课堂教学互动设计的主要问题 1单纯输出输入。师生互动不够,学生的智能活动仅限于知识信息的输入(以记忆为主)。 2形式呆板,和传统板书一样。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图、文、声、像,以及网络资源方面的先进手段。,(四)当前教学设计的两种技术手段,3过于华丽,干扰教学目的。,华丽的媒体设计并没有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导致教学目的不明确,干扰学生掌握理论。 4被动接受,静态学习。媒体设计的学

7、生的活动只是单纯地看和听。师生间缺少积极的交流与探讨,学生的思维和主动性活动比师生面对面的板书式教学还要消极被动。 5教师自我中心,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的教学信息设计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自以为是,自我中心。或难度大,或速度快。 6内容陈旧。教师未能发挥多媒体教学对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的技术优势,及时补充和综合加工学科知识发展的新信息、新成果。,2、多媒体教学设计要促进学生发展,1利用图形联想,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利用缺失线段、错误图形、类比图形或悬念图形联想激发学生发现学习和发现探索的积极性。2通过多种信号发展认识能力。通过媒体技术在声音、文字、符号、动画等丰富多彩的信号系统设计的类比效应,

8、增大学生的感知空间,丰富学生的认识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记忆等能力。 3巧妙设计质疑发问,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勇于质疑发问的科学精神与真理情结,是科学家和创造性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创造性人格之本。媒体设计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鼓励学生质疑发问。,4利用多种信息源更新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有: 网络(专题网站、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等), 光盘(辞典,数据工具资料等) 广播电视教学等。 参考教学设计网页: http:/ 1、掌握学习模式(参考P319)布鲁姆首创,他构建的学习模型是: 学习达成度= f(实际的学习量/需要学习量)即实际学习量越多,学习的达成度就越高。主要观点:让每个学生都

9、能通过一定的时间学会、学懂。,模式程序,3、理论评述(利弊分析),(1)利: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解释,为人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普高和普及大专),为解决落后生学会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模式。 (2)弊:在学会的问题方面,单纯考虑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是不够的,因为“学会”还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主观因素(如非智力因素等);二是课程自身的特点。,2、发现学习模式,1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应该说,卢梭是发现学习模式的最早倡导者,布鲁纳的贡献是将这种理论更加具体的应用于实践创始人。 主要观点:通过有兴趣的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模式,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模式程序 (1)面临问题的观察 (2)提出假设的推理

10、(3)上升到概念的概括(4)转化为应用的能力,3理论评述(利弊分析),(1)利: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科技革命时代对培养探究型、创造型人才要求,对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创造型人才,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弊:这种教学模式在设计上和整个过程的把握上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并且,有的课程和教材也很难套用这种模式,教学所需的时间也较长。,3、范例教学模式,1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德国的瓦根舍因首创,其理论曾被誉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三大教学论流派(与布鲁纳、赞科夫齐名)主要观点:通过教师精选的典型范例,使学生在掌握该典型范例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学习的迁移机制。 2模式程

11、序 教师精选范例 形成学生从(范例的)个向(相关的)类的辐射掌握个和类的规律 掌握范例的举一反三的规律。,3理论评述(利弊分析),(1)利:这是现代教学理念的新探索,是知识爆炸时代的需要,针对现代社会,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深,难度越来越大,这种教学模式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弊:对教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把握不好就会流于形式,反而影响教学效果。,(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我国历来主要是以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为主的,近年来,在学习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中,也在不断探讨着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这里主要介绍三种:,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1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这是一种

12、传统的教学模式,赫尔巴特及其弟子奠定了其理论基础,凯洛夫则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进行了加工改造,五十年代学苏时传入中国,成为今天在我国影响最大,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观点:强调教师的教,突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活动,注重双基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素质。 2模式程序:激发学习动机 复习旧课 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新知识 检查评价,3理论评述(利弊分析),(1)利:能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比较迅速的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是当今世界最多、最广泛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弊:主要是学生学得比较被动,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13、、主动性和创造性。,2、自学指导教学模式,1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它是针对“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弊病的一种改革模式,有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辽宁魏书生的“六步教学(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等 。 主要观点: (1)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教学观 (2)突出“独创与指导”相统一的学生发展观 (3)体现“学会学习” 的学生学习观。 2模式程序 提出自学要求 指导学生自学 讨论、启发 练习运用评价、小结,3理论评述(利弊分析),(1)利:突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了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答”到“学问”的改革要求。这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才。 (2)弊:操作难

14、度较大,对实施该模式的教师要求高。甚至有的学校和教师实施了一段新模式之后,觉得麻烦,费力又回到了原先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3、情景陶冶教学模式,1主要实验及观点近年来,这种模式在我国的很多学校的教改实验中都有所体现,如“情境教学”、“愉快教育”、“情知教学”“快乐教学”等。 主要观点: (1)倡导情知教学论。通过动之以情、寓情于景、以景促情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为学生创造乐学,爱学,会形成一种轻松,愉快,放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习效率。 (2)模式程序:创设情景 情景体验 总结转化,3理论评述(利弊分析),(1)利:能充分开发学生学习潜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轻松愉

15、快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只是现代教学的理念。 (2)弊: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握不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或者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网页:,第四节 教 学 原 则,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含义P291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原则的依据和作用P292 1、教学原则人类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主要是五种必然联系: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3、教学原则是既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16、又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P294 1、含义P294 2、依据: (1)这项原则是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规律的反映 (2)这项原则是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要求,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需要。,3、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要求:,(1)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2)要充分发掘教材内在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要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294,1、含义P294 2、依据: (1)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教学规律的反映 (2)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和教育家们的一贯主张(学习“比较完全

17、的知识”) (3)这是我国教学目标培养“学以致用”人才的要求,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要在贯彻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最新科技成果的实际 ) (2)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好教学和积极创造条件) (3)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经济地理状况)(4) 联系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从现实出发,面向未来,着眼于让学成学到实际有用的知识,学以致用),(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P295,1、含义P295 2、依据: (1)这是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教学规律

18、的反映 (2)这是培养现代人才和现代化竞争的迫切要求,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的要求:,(1)教学中既要注重“双基”,又要注重能力培养(改变过去只重视“双基”的片面性,培养创造性人才,防止极端化) (2)明确各门学科发展能力的具体任务(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全面规划,具体落实) (3)要提倡启发式教学(这是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要贯穿在备课、上课、作业、考试,以及各种教学方法之中)(4)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案例讨论:,中美学生教育考察团之比较读者文摘2004.4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

19、部分,有四段文字:1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3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采晃去。 我方结论:美国初等教育病入膏肓,再用20年中国就会在科技和文化方面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

20、、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才举起右边的一只,一般不可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3中国学生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美方结论: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再用20年中国会在科技和文化方面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Q.结合这个案例,

21、试用上述三个原则分析中美两国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四)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P295,1、含义P295 2、依据: (1)这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规律的反映 (2)这是长期以来人类教学实践活动的科学概括(教学相长),3、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的要求,(1)教师既要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要多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一是引导他们主动,二是引导他们会动,三是要尽可能多动) (3)在情趣和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要通过“学而有趣”,“学而想问”,“学而敢问质疑”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子曰:

2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论语.雍也,(五)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原则,1、含义P296 2、依据: (1)这是人类认识规律规律的反映(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2)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特殊要求,3、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原则的要求,(1)要重视直观教学(教学必须遵循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掌握理论必须从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多方面,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又必须防止违背教学目标的滥用直观)(2)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在遵循人类一般认识规律的同时,又必须考虑学生认识规律的特殊性,即学生认识活动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学科要求),(六)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结合的统一原则,1、含义P

23、296 2、依据: (1)这是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性规律的反映 (2)这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认识发展的顺序性的要求,3、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教师一是要研究课程计划,了解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知识体系上把握系统性;二是要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把握好自身学科的逻辑联系) (2)突出重点和关键(即围绕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展开教学,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学生学会、学懂的关键) (3)要遵循学生的认识顺序(掌握好教学的快慢速度,难以程度,以中等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为基本标准,抓中间,带两头,跳一跳,摘桃子),(七)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1、含义P

24、297 2、依据: (1)这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记忆规律的反映 (2)这是教学过程理解巩固应用辩证关系的反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3、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根据记忆规律:理解记忆优于机械记忆,对教材的内在联系掌握得越系统、越全面,对教材的理解就越深刻,由此,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2)重视组织各种练习和复习(练习的多样化,有利于在大脑的不同皮层建立兴奋点,形成记忆网络;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安排好各种复习是巩固的重要手段) (3)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根据记忆的科学规律,结合学科的记忆任务,探索科学的记忆方式,教会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同时,要防止两种片面性,即

25、忽视理解 / 忽视记诵),(八)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1、含义P297 2、依据: (1)这是教学要适应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2)这是我国教育目的在人才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需要,3、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要求P297,(1)教学要有统一的要求(教学要按教育方针、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就中学而言,要打好基础,防止偏科;要有严格的纪律和规章,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 (2)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改变我国统得太死,忽视和压抑个性的弊端,注意发掘每

26、个学生的潜力和心理、生理优势,因势利导,促其成才),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评价: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以上八个原则是互相联系的,在教学中往往某一个具体的教学问题,涉及到几个教学原则。,案例 “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学校时,是一个好问的学生,对于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常常去问老师。但老师不喜欢他的提问,往往大加训斥,甚至举起教鞭就向他打来。一天,在上数学课时,他在课堂上大声问道:“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回答不上来,还以为这是他在课堂上故意捣乱,为难教师。对于小爱迪生这样饶有兴趣的提问,不仅不给予耐心的回答,反而暴跳如雷,竟然勒令他退学。然而,退学后他的妈妈却把爱迪生培养成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Q:试分析爱迪生的老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原则上有哪些问题?爱迪生的成长经历对我们今天培养创造性人才有哪些启发?,(思考题和参考文献见P298),(思考题和参考文献见P2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