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从黑格尔转向费尔巴哈(18391843),参考文献,马克思: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一般差别(博士论文) 马克思: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 马克思: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 马克思: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 马克思: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本节内容,博士论文:自我意识(18401841) 莱茵报时期:对现实的反思(18421843)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 (1843) 德法年鉴时期:批判的人本主义(1844),博士论文:自我意识,希腊
2、晚期哲学是自我意识的哲学 研究希腊晚期哲学的原因 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特点 哲学的功能: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 马克思的自我意识与青年黑格尔派观点的异同 共同点 不同点,研究希腊晚期哲学的原因,马克思看重希腊晚期哲学中的自我意识 对轻视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希腊晚期哲学进行批判; 希腊晚期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它们都是自我意识的哲学,把精神看作世界的本质。 马克思当时与“博士俱乐部”的主要代表鲍威尔和科本的观点接近。 希腊晚期哲学同当时的德国一样也面临着人如何获得自由的问题 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 希腊晚期哲学是批判宗教的哲学,伊壁鸠鲁哲学、斯多葛主义和怀疑派,对轻视希腊晚期哲学进行批判,引自:博士论文,马
3、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194页,希腊晚期哲学是自我意识的哲学,引自:博士论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195页,马克思写作博士论文时的背景,黑格尔哲学解体:老年黑格尔派与青年黑格尔派(“博士俱乐部”是柏林青年黑格尔派的中心) 斯特劳斯与鲍威尔的争论:耶稣传,福音故事乃是神话创作,是民族的或大教区的无意识的集体创作,而并非有意识的伪造。因此基督教不简单地是一个骗局,历史的批判就是要从中找出历史真实性的内核。,整个福音书就像诗人和小说家的作品一样,没有任何历史的真实性;其故事的内容完全是有意识的伪造。因此,基督教不具有任何属神的内容,它不过是普遍自我意识的一种暂时的形式;而现在的任务就是摆
4、脱基督教的桎梏,达到真正的自我意识。,遵循“客体”原则,体现黑格尔关于民族精神实体之学说。,遵循“主体”原则,体现黑格尔关于自我意识活动之学说。,世界历史的主导原则和基本力量是“精神实体”民族文化,还是“自我意识”批判的、思维的个人?,对宗教的批判,引自:博士论文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189-190页,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特点,伊壁鸠鲁原子论:自由原则 伊壁鸠鲁原子论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区别: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主要是“决定论”,只承认原子的直线下垂运动和原子的冲击。 伊壁鸠鲁既承认原子的直线下垂运动和原子的冲击,同时也承认原子脱离直线的偏斜运动。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是无神论和以自我意
5、识为核心的理想主义。,德谟克利特把原子看成了纯粹的物质,只指出了原子的物质性。因为,原子作直线下垂运动形成一条直线,这时原子只不过表示为一个运动着的点,一个没有独立性的点,消失在直线中。,伊壁鸠鲁提出原子的这两种运动表示原子的两种规定性:物质的规定性和形式的规定性。原子的偏斜运动表明了原子的形式规定性、能动性和个性。,哲学的功能: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哲学与世界、理念与实体之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关系:同一与分裂。 当世界的具体状况是合理的时候,哲学与世界是同一的。这时的哲学是具体的,世界是合理的世界。 当世界与哲学处于分裂状态的时候,哲学是抽象的,世界是不合理的。具体说来,就是现实的世界与
6、合理的事物之间发生了分裂。 当哲学与世界相矛盾的时候,哲学应该走出自身成为一种实践的力量,成为一种批判的哲学或者是行动的哲学,从而通过彻底的革命来恢复世界的和谐。 批判哲学与行动哲学的目标是实现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重建合理的世界与作为具体整体的哲学之间的和谐与统一。,马克思和青年黑格尔派关于自我意识的理解,共同点: 他们都不满意黑格尔把个体消融在抽象的普遍的绝对精神之中的作法,而是赋予自我意识以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不再把自我意识当作绝对理念的一个环节,而是赋予自我意识以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而强调个别主体的能动性,而不是一般精神的能动性。 他们都不满意黑格尔把哲学的目光只限在过去的做法,而是
7、强调哲学预见未来、改造世界的作用。即上述的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马克思和青年黑格尔派关于自我意识的理解,不同点: 其他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哲学与行动哲学只是形式上的,他们回到费希特的立场,把精神与具体的现实割裂开来,赋予精神以绝对的力量和自律。在他们看来,精神作为自我意识是同存在决然对立的,精神是自身完善的,因此自我意识在自己的范围内批判了一切改造世界的任务就完成了。 马克思更接近于黑格尔的思有统一原则。他试图根据精神和世界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有机发展的概念,来引申出世界历史的辩证发展。因引,他批评伊壁鸠鲁说,抽象个别的自我意识是脱离定在的自由,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由于它不能在定在之中发
8、亮,不能作用于周围环境,因而这种精神自由具有抽象的性质。在马克思看来,哲学必须积极地干预生活和现实,思想只有通过它对周围环境的能动活动,才能使意志的力量走出阴影的王国,以反对不合理的现实世界。,莱茵报时期:对现实的反思,主要关注的问题: 书报检查令和出版问题 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摩塞尔河沿岸农民的贫困问题,继续坚持自我意识与自由理性的立场,国家、法律的基础是自由理性; 精神的本质是自由,自由的出版是人民的精神的慧眼; 书报检查制度是对出版自由,即对自由理性的不合理的限制和扼杀,因此必须取消。,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物质利益问题和等级问题决定人对待事物和法的态度; 人的行为是由一些客观的
9、关系与制度所决定的; 哲学要走出自身,成为一种现实的批判的力量,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而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是世界的本质 。,物质利益决定人的态度,“某项法律对他们有利就是好的,某项法律对被告损害较少,就是有害的,不实际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抹杀拣枯树枝、违反森林条例和盗窃林木三者之间的本质差别,要求三者一律当作盗窃林木来惩罚。可是同时又把用斧头还是用锯子砍伐树木区分开来,要求对“用锯子代替斧头者,一律加重治罪”。当他们需要宣判无罪者为罪犯时,就说监狱是好东西;而当他们看到把无罪者从监狱提出来为自己服劳役对自己更有利时,就说监狱是腐化院了。” “利益是没有记忆的,因为它只考虑自己。
10、它所念念不忘的只是一件东西,即它最关心的东西自己。矛盾毫不使它惶惑不安,因为它不会和自身发生矛盾。它是经常随机应变的说唱者,因为它没有现成的一套,而只会应景编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63页),是特殊利益、私人利益领域,是需要的体系。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本身为目的,但这个目的又要通过与他人相联系来实现,他人是实现个人目的的手段,每个人的需要和满足都要借助他人,以他人为中介。实际上市民社会是解物质生活关系的体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黑格尔: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 马克思: 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私有财产决定政治国家; 政治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 马克思还未突破唯心主义,主
11、张私有财产(包括特权)还是应该由人的公民特质和国家所决定。,主张用家庭和市民社会本身的精神去说明它们自身的发展,把它的本质看作是精神性的,是国家的真正的构成部分,是“意志所具有的现实的精神实在性”。,把形成等级差别的原因与个人的生活方式、个人的活动性质联系起来。,“事实却是这样:国家是从作为家庭和市民社会的成员而存在的这种群体中产生出来的,思辨的思维却把这一事实说成理念活动的结果,不说成这一群体的理念,而说成不同于事实本身的主观的理念活动的结果。”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法年鉴时期:批判的人本主义,论述了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关系,提出宗教不是世俗狭隘性的原因而只是它的表现,人们的政治异化决定人们
12、的宗教异化,要把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政治、对国家和法的批判。 分析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深刻地批判了政治解放的局限性,肯定人类解放是人的彻底解放。 探索在德国实现人类解放的可能性与条件,诉诸人本主义,诉诸无产阶级,诉诸武器的批判。,德法年鉴时期思想的新发展,对政治解放的批判表明他已经放弃了革命民主主义立场 ,对人类解放的肯定表明他已经转向共产主义。 马克思诉诸武器的批判和无产阶级,使其思想非常接近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还不是科学的,基本上还是建立在理性主义色彩的人本主义基础上,还是哲学共产主义。马克思当时还是从人本主义出发去说明人的解放,把它看成是人本主义理论的结果,人的本质的实现。,1844年,马克思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思考题,试比较马克思与黑格尔对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关系的理解。 马克思对自我意识的理解与其他青年黑格尔者的立场有何不同。马克思比较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原子论的思想差异何在?概述马克思早期思想转变的几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