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 电 图基本理论,云阳县人民医院 内二科 梅光艳二七年 一月 四日,心电图之父荷兰生理学家Willem Einthoven1924年获得医学诺贝尔奖,心 电 图(Electrocardiogram),由心脏产生的微弱电流,传导到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发生电位的改变,用心电图机从体表不同部位探测这种电位改变并加以记录即为心电图(ECG)。,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 的基本知识,一、心电图产生原理,(一)心 电 图 产 生 原 理,1.极化状态(静息状态): 静止的心肌细胞保持极化状态,细胞膜外侧排列阳离子带正电荷,膜内侧排列同等比例阴离子带负电荷,两侧保持平衡,不产生电位变化,故细胞表面无电
2、位差,此时探测电极描出一水平线,图1-1。,+ + + +,+ + + +,图1-1 极化状态 (膜外为正,膜内为负),2除极化(depolarization):当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剌激(阈刺激)时,生理情况下为窦房结传导而来的电活动,其对钾、钠、氯、钙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膜内外阴、阳离子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处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使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正电荷,即产生动作电位。,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沉,等检查名词解释:【电偶】(dipole):由电源与电穴组成,尚未除极的部分电位较高为正称电源,已除极的部分电位为负称电穴,电流由电源流向电穴。【除极特点】 除极过
3、程中电源在前,电穴在后,这种电偶不断向前推进形成动作电流,直至整个细胞完成除极化;除极过程持续时间短暂,相当于动作电位0相,占时间只有数毫秒(ms),图1-2.,图12A 心肌细胞受刺激(除极过程),图12B 心肌细胞完成刺激(除极状态),除极方向(电源在前,电穴在后),3. 复极(repolarization)过程:除极结束后,由于细胞的代谢作用,使细胞膜又逐渐复原到极化状态的恢复过程称为复极化。【特点】先除极部分先复极,先复极部分为正电荷(电源),未复极部分为负电荷(电穴),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复极过程缓慢,复极结束后,心肌细胞很快又恢复到极化状态。图1-3, 图1-4。,图13 心
4、肌细胞复极过程,复极方向(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 + +,+ + + +,4,4. 除极波与复极波的形成:,心电图生理记录仪把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变化记录出来的曲线,称除极波与复极波。【特点】就单个心肌细胞而言,当检测电极面对正电荷(电源)描记出一向上的波;面对负电荷(电穴)描记出一向下的波;置于细胞中点,描记出一个双向波图1-5.,图1-5A 除极状态 (除极波),图1-5B 复极状态 (除极波与复极波),除极方向,(),复极方向,( ),(二) 心 电 向 量 概 念,1.向量与综合向量()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产生的电偶,既有数量大小,又具有方向性(故电偶就
5、是向量)。用物理学中的术语“向量”表示。其特征用“”表示,长短代表大小,箭头为正,箭尾为负。,(2) 综合向量:每个心肌细胞激动时都可产生一个电偶向量,一定数量的心肌细胞所产生的心电向量总和,称综合心电向量(简称综合向量)。2. 心电向量的综合原则: l 两个心电向量平行同向:相加; l 两个心电向量平行异向:相减; l 两个心电向量方向成角:平行四边形法则,取其对角线,图1-6。,图 1-6 心电向量的综合原则,二、心电图各波段的 组成和命名 *,图1-7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1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2. 心脏激动的传导方式:,* 窦房结(起搏点) 优势传导通路 左房 结右房 间束房室结
6、(兴奋延搁)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 *心脏除极顺序:心房心室;上下;内外。,3.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1)P波:心房除极波,幅度最小。是右房、左房和房间隔在除极中产生的电位变化。 (2)Ta波(Tp波或PT波):心房复极波,紧随P波之后出现。 (3)P-R间期(P-Q间期):P波起点至QRS起点的时间。代表心房开始除极,激动沿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及其分支到达心室肌开始除极的一段时间。 (4)P-R段:P波终点自QRS波群起点的一段时间,图1-8。,图1 -8 心脏除、复极与 心电图的关系,(5) QRS波群(QRS波):心室除极波。代表室间隔、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变化
7、,图1-9。 * 命名:典型的心室除极波由3个紧密相连的波群构成。,图1-9: Q波:1- R波:1- S波:2- R 波:2- S 波:3-0.5mV Q、R、S型 0.5mV q、r、s 型,(6)ST段: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一个线段,代表心室复极的缓慢期。 (7)T波:ST段之后的圆钝波。为心室复极产生的电位变化。代表心室复极的快速期。 (8)QT间期: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一段时间。包括了心室开始除极到心室复极结束的全过程。 (9)U波:紧随T波之后出现,下一次心动周期的P波之前。图1-10。,图1-10 心电图各波段的振幅及时间的测量,正常心室除极顺序,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
8、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心室肌这种规律的除极顺序,对于理解不同的电极部位QRS波形态的形成很有帮助。,三、心 电 图 导 联 体 系,【导联】将电极板安置在人体表面任何两点,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电路连接方式称为心电图导联。,(一) 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心电图导联体系有很多类型,目前多采纳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aVR、aVL、aVF、V1 V2、V3、V4、V5、V6为常规12导联。,【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极之间的假想连线,称为该导联
9、的导联轴。 【 Einthoven三角】 肢体导联轴。,肢体导联轴,(2) 胸导联(chest leads):将探查电极正极放置在胸前一定部位,无干电极作为负极,图1-11A(V1V6、 V3RV5R)。,(二) 选用导联:在特殊情况下加做的导联,图1-11B (V7V9)。,A,B,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一、心电图测量,(一)心电图记录方式,1.心电图机(1)定义:把心脏产生的微弱电流(mV级)接收、放大并记录出心电图的装置称为心电图机。(2)种类:有单导联、3导联、6导联和12导联心电图机,目前国际上提倡应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3) 描 记 方 法,*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10、12导联同步采样,同步记录,可以自动记录、自动诊断分析。 * 单导联描记心电图:要求是先后顺序依次记录到V6共12导联心电图,每个导联记录37个完整的心动周期。,2. 心 电 图 记 录 纸 的 组 成:,图2-1 纵线间距:代表时间,用以计算各波和各间期所占的时间。l 横线间距:代表电压,用以计算各波振幅的高度和深度。,(二)心 率 的 计 算:,* 测量P-P(R-R)间期,以秒(s)或(ms)表示,若心律不齐,则需测量5个以上P-P(R-R)间期,代入下列公式,即得每分钟心房或心室率。 * 心率(次/min)= 60 P-P(或R-R)间期(s)* 临床常用查表法,即测出P-P(或R-R
11、)间期时间平均值后查表求出心率。,(三)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纵坐标(振幅电压测量) 目前多采用P波及QRS波的起始前的水平线作为参考水平(见P、QRS、T及U波)。方法:图2-2。 (四)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横坐标(时间测量) 方法:测量各波的宽度,应从波形起点的内缘起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见P、QRS、T及U波)。图22。,图2-2 心电图各波段的振幅和时间测量 1.各振幅的测量:高:上缘-波顶;深:下缘波底 2.各间期的测量:P、QRS、P-R(选)、Q-T(选V3导联)。 3.S-T段移位: S-T段上移:上缘-上缘; 下移:下缘-下缘。,(五) 平 均 心 电 轴,1. 概念:心电轴是指心
12、室除极过程中,额面各瞬间QRS综合向量的总和,即称为平均QRS电轴(简称心电轴),正常指向左下方,它同额面最大QRS向量的方向基本一致,通常用心电轴与导联正侧端所构成角度表示心电轴偏移的方向。,2. 测 定 方 法,(1)目测法:根据、 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大致估测。 * 、主波向上,电轴不偏; * ,电轴左偏;(口对口,朝左走). * ,电轴右偏。(尖对尖,朝右偏),图2-3、4. (2) 振幅法:分别测算和QRS波群代数和。 (3)查表法测定:测定、 导联QRS波群正负波幅代数和值,从心电轴表查知。,图 2-3 1.电轴不偏 2. 电轴左偏 3.电轴右偏,图2-4,图2-4 心电图偏
13、移的分类,3. 临 床 意 义:,正常心电轴为090O,正常电轴左偏不应超过-30O,右偏不应超过+120O,超过这两个“极限”绝大多数属于病理情况。 (1)轻度左偏:0-30O,见于横位心(肥胖体型,晚期妊娠,大量腹水)及左心室肥大; (2)显著左偏:-30O以上,见于左前分支阻滞; (3)轻度右偏:+90O+110O见于垂位心,右心室肥大; (4)显著右偏:+110O以上,见于左后分支阻滞和重度右心室肥大。,(六)心脏循长轴转位(心尖心底): 心脏绕其长轴(纵轴)转位时,可分顺钟向及逆钟向转位:图2-5。 实线箭头为顺钟向转位,虚线箭头为逆钟向转位,* 正常时V1、V2多呈rS型,V3或V
14、4导联呈RS型,R/S大致相等,V5、V6呈Rs、qRs或qR型。 1.顺钟向转位:右心室向前、向左,左心室在左后,V3呈rS型,V5、V6呈RS型,多见于右心室肥大。2.逆钟向转位:左心室向前、向右,V3呈Rs型,V2(甚至V1)呈RS型,多见于左心室肥大。图2-5。,图2-5 心脏循长轴转位示意图,正常顺钟向逆钟向,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和正常值 *,1. P 波:心房除极波,窦性P波特点: 【形态】多为园钝,有时为轻度切迹。 【方向】、aVF、V3 V6 导联向上(直立);aVR向下(倒置);余导联呈可直立、倒置或双向。 【时间】0.12s。增宽:多见于左心房肥大。 【电压/振幅】 肢
15、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增高:多见于右心房肥大、瘦长体型等。 * 逆行P波:P 、 、aVF倒置,aVR直立.图2-6.,图2-6 常见P波形态,逆行P波:P 波,* Ta波:心房复极波,波形小,多被QRS波掩盖,方向多与P波相反,振幅约为0.050.10mV,时限约0.220.26 s。2.PR间期:心房开始除极心室开始除极时间。 【时间】成人正常范围,0.120.20s,0.22s。PR缩短(0.11s):多见于预激综合征、短PR综合征等。PR延长(0.21s):多见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与年龄及心率快慢有关。,3.QRS波群:心室除极波。 (1)时间:0.060.10s,0
16、.11s。 延长:多见于心室肥大、室内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 (2)波形与振幅:【胸导联】 * V1、V2、V3R呈rS型, R1.0mV, RS1;R V1 + S V5 1.05mV。 * V5、V6可呈qR、qRs、Rs、R型,R2.5mV,RS1; * RV5 +SV1 4.0mV(男), 3.5mV(女); * V3、V4可呈RS型,RS1。,【肢导联】 * aVR呈rS、rSr、Qr或 QS型,R0.5mV; * aVL、aVF可呈qR、Rs、R、rS型,RaVL1.2mV,RaVF2.0mV。 *、导联主波向上,R1.5 mV。 * 各肢导联每个QRS正、负向波振幅相加绝对值应
17、 0.5 mV,如0.5 mV为肢导联低电压; * 各胸导联每个QRS波正、负向波振幅相加绝对值0.8 mV, 如0.8 mV ,为胸导联低电压。如RV52.5 mV,为左室高电压。图2-7、2-8。,图2-7 肢导联低电压,图2-8 左室高电压 男性,18岁。健康体检者 SV11.5mV, R V52.5mV,【R峰时间】(R peak time):又称室壁激动时间,指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代表激动由心内膜经心肌至心外膜经历的时间,图2-9 。,图 2-9 R峰时间测量有R 波测至R 峰。如R波有切迹,测至切迹第二峰。一般测量V1、V2与V5、V6。 正常人: V1、V20.04
18、s, V5、V60.05s。,【Q波】振幅同导联R波14;除、aVR、aVL导联外,Q波时距0.04s;V1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型。超过正常范围过深、过宽的Q波,称为异常Q波。 4.J 点:QRS波终末与ST段起始交接点。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 * J点上移:早期复极 (心室部分心肌过早复极)时; * J点下移:心动过速时( 由于心房复极波重叠于QRS波群的后段)。,5.S-T段: QRS波终末至T波起始点。【下移】任何导联下移不超过0.05 mV,导联偶可达0.1 mV,【形态】有水平型、下斜型、下垂型及上斜型(类水平型)等 ;【上抬】V1、V2不超过0.3 mV ,V3不超过0.5
19、mV,V4V6、肢导联均不超过0.1 mV,【形态】有弓背型、水平型、上斜型等。 【时间】0.050.15s之间。【临床意义】 ST段呈水平型、下斜型及低垂型下移,临床上多见于心肌缺血、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等,弓背抬高,多见于心肌梗死。图2-10。,图2-10 常 见 S-T段 偏 移 类 型,6.T波:心室复极波。 【波形】正常圆钝,占时较长,从基线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两支不对称,正向T波,升支稍长于降支;负向T波,降支稍长于升支。 【方向】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 V4V6直立,aVR倒置。若V1向上,则V2V6不应倒置。 【时间】0.050.25s之间。 【振幅】除、aVF、aV
20、L、V1V3外,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在胸导联有时高度可达1.2mV1.5 mV尚属正常。图2-11。 * 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塞早期与高血钾; * 低平或倒置:可见于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图2-11 常见异常T波形态,T波低平,T波高耸,l 注意:在正常人心电图,复极波方向常与除极波方向一致,与单个心肌细胞不同。这是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其机理尚不清楚。可能因心外膜下心肌的温度较心内膜下高,心室收缩时,心外膜承受的压力又比心内膜小,故心外膜处心肌复极过程发生较早。,7.QT间期:QRS起始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除极与复极全过
21、程所需时间。【时间】 0.320.44s (心率60100次分)。* 校正QT间期,即QTc0.44s。QT缩短:见于洋地黄效应、高血钙;QT延长:见于低血钙、低血钾、心肌缺血、长QT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等。显著延长:易引起室颤。,8.U波:T波0.020.04s后出现,胸导联易见(V3明显),代表后继电位的影响。 【方向】与T波方向一致。 【时间】0.10.3s。 【振幅】0.050.2 mV(平均0.1 mV,V3可高达0.3mV),同导联T波12。 * 增高:多见于低血钾,图2-12。 * 倒置:见于高血钾、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图2-12 正常U波(A)与U波增高(B) 多见于低血钾,
22、也可见于高血压、冠心病。,B(V1-V6): 高血压患者,A(V3):正常者,三、 心 电 图 分 析 方 法 常规测量以下指标: 确定心律:窦性心律或异位心律; PP间期,计算心率(次分); PR、QRS、QT间期; P波及R波振幅; 用查表法测定心电轴。 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年龄、病因、其它辅助检查。,常规心电图的报告格式:,心 电 图 报 告 单 心电图号 ID号 住院号 病室 床号 姓名 年龄 性别 临床诊断 心律 PR(秒) 轴心 心率(次分) QRS (秒) QT(秒) 心电图特征P: QRS: 各导联P-QRS-T波群顺序出现 ST: ST-T正常T: 意见:1.窦性心律 2.正常
23、心电图 报告者 年 月 日,第一节重点、难点小结:重点: 1.心电发生原理: 极化状态: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除极过程:电源在前,电穴在后; 复极过程: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波形特点:面对电源,正向波;面对电穴,负向 波; 细胞中点,双向波。 2.心电图各波的组成和命名:P-QRS-T波。难点: 心电向量概念: 向量:长短表大小,箭头为正,箭尾为负。,第二 节 重 点 、难 点 小 结,重点: 常用心电图导联(12个导联:肢导联与胸导联) 心电轴偏移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电轴右偏:、导联QRS波群尖对尖; 电轴左偏:、导联QRS波群口对口。 心电图各波段时间和振幅的测量 (P-R、QRS、Q-T间期,P波与R波振幅)难点: 心脏循长轴转位:顺钟向及逆钟向转位的图形特点。,第二节重点、难点小结:,重点: *正常窦性心律的P波特点 ; *P:方向:、aVF、V4 V6 导联向上(直立);aVR向下(倒置) ;时间:0.12s。 * 常见QRS及ST-T的波形特点;难点: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