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咬文嚼字每年的十大语文错误.doc

上传人:mcady 文档编号:7866271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咬文嚼字每年的十大语文错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咬文嚼字每年的十大语文错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咬文嚼字每年的十大语文错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咬文嚼字每年的十大语文错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咬文嚼字每年十大语文错误附中 2012,9 班2006 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1.将“像”错为“象” ,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2.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3.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字,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4.“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 ,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5.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如:美容美發中心 。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 美髮 也不能写作美發 。 發音 f,是出發的發;髮音 f,是头髮的 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 ,但音、义并不相同;6.在常用文体中,将“启事”写

2、成“启示”;7.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8.在标点符号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而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用在信封上则是错的;9.圆明园是在 1860 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但在众多的地方将其错称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而八国联军是在 1900 年入侵北京的;10.“食色,性也”一语出自孟子告子上 ,常被人引为孔子的名言。2007 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1、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 。 “家父”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属于谦辞。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一些电视访谈节目

3、中曾出现此类错误。2、 “无间道”是常用错的佛教词语。随着电影无间道的问世,原本冷僻的“无间道”频频见诸报纸标题,用来表示失败、痛苦或者灾难。不过,佛教当中“无间道”只是信徒修炼的第二个阶段,并无磨难的含义。 “无间地狱”或者“阿鼻地狱” ,才对应着“永受痛苦、无有间断”的处境。3、 “戴上紧箍咒” ,这是报纸上常见的搭配错误。紧箍咒只能念,不能戴。4、将代表中国的“九州” ,错写成了“九洲” 。 “州”是行政区划名称,而“洲”的意思是水中陆地。5、近来新闻中常常用“娈童”一词表示“性侵犯、猥亵”等意思,例如“杰克逊娈童案落下帷幕” 。但“娈”字是形容词,表示美好的样子,不能当动词用。6、最容

4、易混淆的词语是“权力”和“权利” 。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7、常用错的成语是“唇枪舌战” 。正确的使用是“唇枪舌剑” ,形容激烈争辩。8、将“炭烧咖啡”写成“碳烧咖啡” , “炭烤牛排”误写作“碳烤牛排” ,全国各地许多餐厅、咖啡馆的招牌、菜单上普遍出错。9、计量单位中的常见错字是“吋” ,例如“52 吋液晶彩电” 。但该字已经在 1977 年被列入淘汰字,应该改用“英寸”表示。10、每逢中秋节,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被海内外广泛引用,但一半以上的情况会被错写为“海上升明月” 。一个“生”字气象万千,出神入化,而写作“升”字就平淡无味。这堪称是中国人引用古诗名句的最常

5、见错误。2008 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一、电视中引用名言时常读错的字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 。应该读l,往往被误读成 yu。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欢迎全球来宾。然而,电视节目主持人却将 l 误读成了 yu。二、社会热词容易读错的是“三聚氰胺”中“氰胺” 。今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让生僻词汇“三聚氰胺”迅速家喻户晓。 “氰胺”应读 qngn,但国人普遍将其误读为 qngn。三、高考作文中的高频别字是:“震撼”误为“震憾” 。今年高考,许多中学生使用“震憾”一词形容汶川大地震,正确用词应该是“震撼” 。 “撼”为手旁,意思是以手

6、摇物。“憾”为心旁,意思是心有缺失。两者形近而义殊。四、旅游景点说明牌的常见别字是:“故里”误为“故裏” 。旅游景点爱用繁体字书写名人故居的说明牌,却往往将“故里”误写为“故裏” 。 “里”字本有其字,和“裏外”的“裏”不相干。五、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阻击。如:“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 , “狙击”应为“阻击” 。2008 年末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等标题频频出现于报纸、网络上,其实这里的“狙击”应写为“阻击” 。 “狙击”是进攻性的偷袭,“阻击”才是防御性的阵地战。六、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营利/盈利。 “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 “盈利”是

7、指客观上获得利润。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七、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如“期间,我参加了一次考试” 。 “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指明具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个词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的,以上的例句中的”期间”应该写成“其间” 。八、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成语: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 ,意为能看见别人颈项和背脊,这说明距离不大;要强调距离悬殊,应采用否定式,如“难以望其项背” ,或反问式,如“怎能望其项背” 。九、财经新闻中容易出错的术语:“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 。金融机构为了保证客户提现和资金清算,按照规定必须将吸收到的存款的一部分,作为“存款准备金”缴存到

8、中央银行。前者是指提取准备金的比率,后者是指央行对准备金支付的利率。十、 红楼梦研究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索隐派。近年来红楼梦被影视剧屡屡翻拍,“红学”登上“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但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派”,一再被讲坛学者们误称为“索引派” 。 “索隐”是指钩沉索隐,探究故事背后的事实。而“索引”专指图书检索。两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2009 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1、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 。2009 年是新中国建立 60 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 “祖国 60 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 60 岁生日” 。 “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2、日

9、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 。2009 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 ,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 。3、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所谓“首当其冲” ,意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 。4、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位”不是一个普通的量词,它含有敬重意味。但有些媒体却用其表达“一位罪犯”或“一位贪官” 。 “位”也不应用于自称。5、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常被写成“貂婵” 。汉代,人们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6、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

10、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普遍被误认为是唐代名臣魏征的名言。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7、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 ,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其实, “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 ,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 ,都与“故里”无关。8、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 ,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9、网络中最容易混淆的字依旧是:“帖”和“贴” 。帖,音 ti,是写有文字的纸片,名词

11、。贴,音 ti,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动词。10、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这个词经常被误写为“兴亡周期率” 。 “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2010 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2010 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 “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语,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美伦美奂” 。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 含义为“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二、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因为“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往往错成了“黄埔

12、江”。三、统计数量时经常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截止”的意思是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如“活动已于昨日截止”;而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 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四、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这位小将在广州亚运会上的成绩离世界纪录只有秒,令人侧目。 ”这里的“侧目” 应改为“瞩目”。五、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中国军团在 2010 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 199 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六、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 “晝”是“ 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 書”(书)或“畫”

13、(画) 。2010 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 ,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七、书名或栏目名称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 精萃 ”。 “精”本指经拣选的好米, “粹”则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 “萃”常用义为集聚,如“荟萃”“集萃”等。八、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 “无时无刻”与“每时每刻”不同, “每时每刻”常与“都” 搭配,而“无时无刻”则须与“不” 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九、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代替汉字数字“”。 比如将“二一年” 误写为“ 二一年

14、 ”。十、引用古诗时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有人用这两句诗描写梨花盛开的景色,也有人认为写的是冬天的景色,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是千古咏雪名句,并非实写梨花,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亦非冬景2011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 撼”。年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 撼祖国强盛” ,舆论哗然。语文专家指出, “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 是动、摇动的意思。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15、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年是辛亥革命百年, “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 光複 ”。其实, “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 有里子的衣服 ”,引申指重复。 三、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四、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但媒体在报道这

16、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错写成“ 泄露”。语文专家指出, “泄露”的对象一般是机密信息。而“泄漏 ”则使用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使用“泄漏”。五、最容易误用的称谓是:村长。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相声小品中也常说 “别把村长不当干部”。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后现象。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其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六、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 合拢 ”。年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工中“过

17、分强行合拢”。事实上, “合拢” 应作“ 合龙 ”。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七、最容易读错的金属元素名称是:“铊”。年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 铊中毒 ”读成了“ 中毒”。语言专家指出, “铊” 是一个冷僻字,也是多音字。读 时,同秤砣的“砣”;读时,则表示一种元素名称。八、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把“摄氏度”分开来说成“摄氏”多少“ 度”,如“摄氏度”“摄氏度”。准确的说法应是:“摄氏度”“摄氏度”。摄氏度是法定计量单位,不能随意拆开。九、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引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之计”容易误为“ 一年之季”或“一年之际” 。十、街头商店用字中常见的差错是:“家具”误为“ 家俱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