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麦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教案容城职教中心 张建刚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小麦吸浆虫的生活史和习性2.掌握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因素(二)能力目标1.掌握小麦吸浆虫的调查方法2.掌握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任何一种病害或虫害的发生都是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的,只要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监测,运用有效的技术综合的预防,就可以让病害或虫害不大面积发生。二、教学重点: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综合因素及防治方法三、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小麦吸浆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采取综合有效地防治技术。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准备教案七、
2、授课类型:新授课八、课时安排:1 课时九、授课过程:导入新课:在河北省,2002 年前后几年小麦吸浆虫曾大面积发生,给农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的农户所种的小麦几乎绝产,五六亩小麦只收了百来斤麦子,当时的情况非常惨。连续防治了 2-3年,到了 04、05 年基本上控制住了小麦吸浆虫的危害。但随着这两年人们对小麦吸浆虫的重视程度的下降,又呈现上升的趋势。通过下乡走访了解到很多农民只是听说过小麦吸浆虫,知道他对小麦的危害,但小麦吸浆虫长什么样?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它的发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采取综合有效的方法防治?这些问题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一味的打药,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要想防住小麦吸浆虫就必须清
3、楚相关的知识。环节一:结合课件介绍小麦吸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小麦吸浆虫(包括红、黄两种),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危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越冬幼虫于小麦拔节期,破茧后上升至 3-10cm 土层内准备化蛹,小麦孕穗期,幼虫陆续在约 3cm 的土层中作土室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盛发,扬花灌浆期往往又与幼虫孵化期相吻合。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于傍晚 6-9 时选择抽穗而未扬花的麦穗产卵,已扬花的麦穗由于颖壳已闭合,很少产卵。这种对小麦生育阶段有严格选择的产卵习性,常是构成同一地区不同田块和品种间危害有轻重之别的主要原因。幼虫
4、孵化后从内外颖缝间侵入,贴附于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吸食浆液。15-20 天发育成熟后,坠入土中,在 6-l0 厘米深处经 3-10 天结圆茧(休眠体)越夏、越冬。环节二:教师详细讲解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因素1、气候条件。温度主要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期的迟早,而雨量或土壤湿度是影响发生数量的主导因素。4 月中、下旬的雨量充沛,雨日多,常猖獗发生;降雨少,土壤干旱对土壤中幼虫活动不利,幼虫可重新结茧休眠,增加来年虫源数量。2、小麦品种和生育期。小麦芒长、多刺、挺直,小穗排列整齐,颖壳厚,内外颖结合紧密或子粒表皮组织较厚的品种,具有明显的抗性。吸浆虫成虫产卵对小麦生育阶段也有严格的选择性。凡抽穗整齐,
5、灌浆迅速、抽穗盛期与成虫盛发期不相遇的品种受害轻;反之,则受害重。3、轮作与栽培措施。旱作田、小麦连作和小麦与大豆轮作的麦田受害重;水旱轮作的地区受害轻;麦收后翻耕暴晒的麦田,则幼虫死亡率高;撒播田发生数量比条播田多,受害严重。4、土壤与地势。小麦吸浆虫在壤土麦田比粘土和砂土麦田危害重;通常低地发生比坡地多,阴坡发生又比阳坡多;麦红吸浆虫适宜于酸性土壤。而麦黄吸浆虫适宜于碱性土壤。5、天敌。小麦吸浆虫卵期寄生蜂有宽腹姬小蜂(Tetrastichus sp)、尖腹黑蜂(Platygaster error Fitch),寄生率可达 75;幼虫期天敌有真菌寄生,致其死亡;捕食成虫的天敌有蚂蚁、蜘蛛、
6、蓟马等。环节三:教师讲解田间调查方法,确定药剂防治期。1、幼虫及蛹期调查。从 3 月中、下旬小麦拔节后开始,选当地有代表性麦田,采用(10 cm 10 cm 20 cm)样方每块田对角线五点取样,取样时每 1 样点土样装入 50 目尼龙纱袋中封口,冲洗至无泥后倒出检查、计数。当每个土样(10 cm 10 cm 20 cm)有虫 5头以上时,应及时药剂防治。2、成虫期调查。一般采用目测,成虫期用手轻轻将麦株拨向两侧分开,目测检查起飞虫量,当扒麦查看一眼可见成虫 3-5 头时,即为药剂防治期。3、剥穗查幼虫。小麦灌浆期,每块田 5 点取样,每点随机取10 穗,剥穗查,计数穗粒数及每个籽粒上虫数,估
7、算为害损失及防治效果。环节四:教师详细讲解小麦吸浆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小麦吸浆虫的防治,除采用调整作物布局,实行轮作倒茬,避免小麦连作,麦茬耕翻爆晒等农业措施外,化学防治仍是重要的手段。1、播前土壤处理 在播前用毒土处理土壤,可兼治地下害虫和麦蜘蛛等。每亩用 40甲基异柳磷或 50辛硫磷乳油 200 毫升,对水 5 公斤,喷在 20 公斤干土或炉灰渣上,拌匀制成毒土,边 撒 边 耕 ,翻 入 土 中 。2、幼虫期防治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小麦拔节期,每亩用 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 1.5-2 千克;50辛硫磷乳油 150ml 分别拌细土20 千克,均匀撒于麦垄间土表,结合小麦拔节水的浇灌,将农药渗
8、入表层,此期正值小麦吸浆虫开始上升活动,可大量杀灭幼虫,并抑制成虫羽化。3、蛹期防治 此期用药,小麦植株已高,施药后要设法将麦叶上的药土弹落至地面。亩用 5%毒死蜱粉剂 600-900 克,拌细土20-25 kg,均匀撒在麦垄内,施药后要立即浇水,可提高防效。亩用 2.5%甲基异硫磷颗粒剂(地达)1.5 kg,拌细土 25 kg,均匀撒于地表,随即浇水也能收到良好效果。4、成虫期防治 此期是控制小麦吸浆虫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难掌握的防治时期。因为一家一户种植,小麦品种不同,播期不一,抽穗扬花有早有晚,因此,搞好田间成虫期调查,是搞好成虫防治的关键。应掌握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即成虫出土初期
9、施药。具体防治方法有:喷雾:每亩用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 000-1 500 倍液;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或 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2 000-3 000 倍液。均匀加水 15-20kg(千克) ,进行低量喷雾。如施药后 24 小时内遇雨,要考虑进行补治。熏蒸:每亩用 80%敌敌畏乳油 100-200 ml,兑水 1-2 kg 搅匀后,喷拌在 25 kg细土(麦糠)上,于傍晚前后把毒土(糠)撒于麦垄熏杀成虫,此法要现配现用。环节五:归纳总结,知识盘点师生一起结合本节所学内容,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强调重点和难点。十、课后作业: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选麦田进行小麦吸浆虫幼虫及蛹期的田间调查。2.根据调查结果写一份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