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 时 养 生,四时养生法就是按照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国古代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其思想基础,来源于老庄哲学。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人要顺应自然。,庄子继承老子的自然观,主张象天学地、顺应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规律。庄子天运中说:“自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主张顺天应时,在掌握四时规津的情况下,调理养生。,在这种符合自然环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古代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顺应四
2、时的阴阳消长、转化的客观规律,从而提出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总原则的四季养生原则。 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四季更替、日夜轮回必然会影响到人体生理和病理,因此养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须顺应生、长、收、藏的特点。,因时养生,就是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借以提高人体对气候环境的适应力,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 , 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的一大特色。祖国医学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日月相参,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时六气的变化随时影响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必须“人体与天调”才能求得“天地之美
3、生”这就是四时养生的基本指导思想。,四时变化的一般规律,春、夏、秋、冬,四时更迭,随着季节的交替,气候也在不断变化。有代表的正常气候,有风、寒、暑、湿、燥、火,常分别于一定的季节出现,称为六气。在不同的时令气候,生物出现生、长、化、收、藏的相应变迁,形成天地间有规律的周期性循行。,许多疾病具有在一定季节易于发生的特点,某些宿病更易于在一定的气候等外界条件下发作。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春善病胸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泻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各个季节有不同的好发病证,因而也就有不同的防病重点。,因时养生的原则,一、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二、春捂秋冻三、慎避虚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4、”,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四时养生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养生原则。春夏阳气盛,应顺其生长之气养阳,秋冬阴气盛,应顺其收藏之气养阴。而春夏所保养的阳气,又对秋冬的收藏作准备;秋里所保养的阴气,又为翌年春夏的生长作准备。如此则阴阳平衡,保持了自然界和人体的自然状态。,春季养生,春三月,是一年的首季,是在阴历正月至三月,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微风和煦,吹拂大地,气候逐渐转暖。阳光明媚,细雨霏微,芳草嫩绿,桃花吐艳,蛰虫活动,万物复苏,自然界生气勃勃,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从立春到立夏前,包括立春、雨水、惊垫、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季养生-精神,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春季
5、养生,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 乐观愉快,对于自然万物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不罚”四气调神大论,才能使情志生机盎然,而恬愉和平,与春生之气相应,以符合保养“生”机的要求。,遇事戒怒。“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为怒不仅伤肝脏,还伤心、伤胃、伤脑等,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在老老恒言戒怒篇中这样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古人的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一定要把戒怒放在首位,指出了气怒伤身的严重的危害性。,春季养生-起居,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
6、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故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应当控制睡眠时间,夜卧早起,免冠披发, 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在庭院或场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以助生阳之气升发。,春季养生-饮食调养,1、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且足以影响脾胃的适化功能。而生冷粘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以预防调理脑血管疾病为主,适当地服用平补肝阴、潜阳、化痰、和脾通便的药物进行调理。,2、要遵守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也就是说,在饮
7、食方面,宜适当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李时珍本草纲目引风土记里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葱、蒜、韭可谓是养阳的佳蔬良药。,3、春天饮食调养要多吃些菜。因为人们经过冬季之后,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严重不足的情况,如春季常见人们发生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现象,这些都是因为新鲜蔬菜吃的少所造成营养失调有关。因此,春季到来,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春季养生运动调养,一、是春季应该多旅游。 二、是春季宜多散步。 三、是晨起提倡宜伸懒 四、是多做户外活动。,春季养生防病保健,初春,由寒转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
8、等,随之生长繁殖。因而风温、春温、温毒、温疫等, 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多有发生、流行。预防措施:一、是讲卫生 , 除害虫 , 消灭传染源。二、是多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三、是加强保健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第一,要吃点能增强身体抵抗力的补药,以防止外感热病的发生。玉屏风散:第二,“药补不如食补”,春天尤当重食补,可选择下列药膳常用的药物有:首乌、白芍、枸杞、川芎、人参、黄芪等。配用的食物有:鸡肉(蛋)、鹌鹑(蛋)、羊肉、猪肉、动物肝、笋、木耳、黄花菜,香菇、鲫鱼等”。,(1)肝病预防。 (2)红眼病预防。 (3)腮腺炎的防治。 (4)春天“困倦”的防治
9、。 (5)当心“春寒伤人”。 (6)春季感冒的防治。 (7)体内积热的清除。,夏季养生,夏三月,指阴历四月至六月。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 ,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阳极阴生,万物成实。初夏黄梅雨季,细雨纷纷,湿气较重;盛夏阳光艳丽,天气酷热,万物生长繁茂,地面一片葱绿。夏季是天暑下迫,地湿蒸腾的暑湿主令季节。人在气交之中,故亦应之。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于“长”字。,夏季精神调养,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
10、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稽康养生论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不减 , 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里指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法,很有参考价值。,夏季养生起居调养,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暑易伤气”,炎热可使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2、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3、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
11、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更不宜夜晚露宿。有空调的房间,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纳凉时不要在房檐下、过道里,且应远门窗之缝隙。可在树荫下、水亭中、凉台上纳凉,但不要时间过长,以防贼风入中得阴暑症。 4、 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使人得病,夏季养生饮食调养,1、五行学说认为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金医要略有“夏不食心”之说。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2、夏季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亦多。宜多食酸味。以固表 , 多食咸味以补心。3、阴阳学说则认为,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 如颐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 蜜水、凉粉、冷粥。西
12、瓜、绿豆汤 , 乌梅小豆汤 , 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4、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夏天的饮食调养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方法是:第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第二,要补充维生素。第三,要补充水和无机盐。,自制一些消暑饮料 三鲜饮:用鲜竹叶、鲜荷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取汁,再加入适量蜂蜜代茶饮用,可起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功效;香薷饮:洁净的香薷10克、厚朴5克,用剪刀剪碎,白扁豆5克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一小时,代茶频饮,每日二次,对于夏季感冒,以发热、头沉、倦怠、吐泻为主症者,效果较好。,三仙饮:用金银花10克,土茯苓20克
13、,生蚕豆30克,加水煎煮,以蚕豆煮熟为度,饮汁食豆,有消暑健身,清热解毒的作用,尤宜用于伏天好生痱子、疮疖者;五豆汤饮料:取绿豆、赤白小豆、黑豆、白扁豆各适量,生甘草10克,煮沸凉后代茶饮。本汤营养丰富,味道甜美,既可补充盐分,又能清暑解渴;,把好“病从口入 一是要注意生吃爪果的消毒 二是要注意食品的保鲜, 三是不要忽略了家庭案板的消毒 四是要适当多吃些大蒜,夏季养生运动调养,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仅伤阴,也伤损阳气。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沐浴。否则
14、, 会引起寒湿痹证等多种疾病。一、提倡旅游,目的地应是海滨和山区。二、最好游泳。游泳能提高人的呼吸系统的功能,游泳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游泳能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高,指挥功能增强,,三、玩健身球。健身球因主要产地在河北保定,故又叫保定铁球。此运动能调和气血、舒筋健骨、强壮内脏、健脑益智,且运动量小,不受场地、气候的限制,故适宜夏天练习。若能经常坚持练习健身球,对偏瘫后遗症、颈椎病、肩周炎、冠心病、手指功能障碍等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四、钓鱼。钓鱼不仅在于获鱼,更在于怡养性情,增益身心,过去许多文人名士把“烟波垂钓”视为文雅活动。,垂钓湖畔心悠然,嫩柳丝丝挂我肩;鸟语声声悦我耳,春风微微拂我脸;湖光
15、水影收眼底,愁情杂念抛天边;鱼杆拉成弯弓形,上钓鲫鱼活鲜鲜;村人笑笑问我言:“为啥一钓就半天?”“钓来锦绣不老春,钓来幸福益寿年!”,夏季养生防病保健,1、防腹泻 在夏令之前,可服补肺健脾益气之品,并少吃油腻厚味, 减轻脾胃负担,进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霍香叶、佩兰叶、滑石、炒麦芽、甘草等,水煎代茶饮。 2、防中暑,夏季药补虽不如冬季那么重要,但亦不可缺少,主要应贯彻以下三条原则:一是要益气生津。既要吃一点能够补益阳气和津液的药物,但性质要平和、微凉,切忌滋腻、温热之品。这是因为夏天气候炎热,汗出过多,而耗气伤津,对于老人、体质虚弱之人尤应如此。,二是应健脾和胃。这是因为脾和
16、胃在夏季,尤其是长夏时最易受到损害,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暑湿之气盛,而湿邪困脾,易阻碍脾胃之阳气;二是夏季人们吃寒凉食品多,而寒凉伤胃;三是夏天喝水多,冲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杀菌力,致使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三是可“冬病夏治”。中医养生学家发现,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疾患,往往可以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情得以好转。其中,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显著。从小暑至立秋,人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此时予以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此是依据中医“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除了在冬天发作时治疗之外,就常常采用“冬病夏治”
17、的方法治疗。在夏天未发病时,就“培本”以扶助正气。人体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秋季养生,秋季,指阴历七月至九月。从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秋季气候变化较大,以秋分节气为分野,初入秋令,天气仍然很热,所以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说,但是,“立秋早晚凉”,一日中温差较大,人们晚间能够安寐。秋分以后的深秋,才是典型的秋凉时节,秋风送爽,云淡天高,气候干燥。晚秋则初霜降临,气候转冷。,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
18、,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秋季如何保养体内的阴气呢?关键是要防燥护阴。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每值久晴未雨、气候干燥之际,常易发生燥邪为患。由于肺可呼吸,肺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当空气中湿度下降时,肺、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这是燥邪致病的病理特征。,秋令燥气又有温凉之分,一般认为早秋气温尚高,故为温燥;晚秋气温下降,故为
19、凉燥,无论温凉,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但二者在临床上还是有区别的,温燥伤人,常表现为不恶寒或微恶寒,发热较明显,脉呈细数;而凉燥伤人,则常不发热或微发热,反之,恶寒较明显,脉多不数。,秋季养生-精神调养,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剌激耐受性下降,易生烦燥悲忧情绪。秋高气爽,遍地金黄,人们即有收获的喜悦,也难免触景生情,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失落感。秋天是宜人的季节,但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垂慕之感,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怎样克服这种情况呢?其一是要让阳光围绕着你,在工作场所,要争取
20、照明充分;第二,当情绪不好时,最好的方法是转移一下注意力,去参加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等,或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用肌肉的紧张去消除精神的紧张,这是因为运动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有条件的最好去旅游,去游山玩水,因为临水使人开朗,游山使人幽静,泛舟水中,怡然自得,年轻的攀山登岩,砺炼意志。 我国古代民间有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登高赏景的习俗,也是养收之一法,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重阳节时登高。 长期以来,我国有着重阳节登高的传统。为什么重阳节要登高呢?过去的传说一般都源于续齐谐记一书里所记载的一个神话,说东汉时代有一个叫费长房的
21、道士。他预测到桓景家里九月九日有灾难,就劝他于该日离家到山上饮菊花酒。那一天桓景家里的鸡犬牛羊全部暴死。至于怎样死的,原因不详。但后来在幼学琼林一书里,就有“重阳登高,效桓景之避灾”的说法。,秋季养生-起居,一是衣服保健。夏去秋来,凉风习习,虽凉还不至于寒,人们还能耐受,不妨进行一点锻炼。这和让小孩常常三分饥与寒是一个道理。如果观一叶落而知秋,早着裘棉,那时穿上去就脱不下。随着寒冷的加剧,就会越穿越多,御寒的能力越来越差。“秋冻”乃是含有积极意义的健身办法,是古今养生都十分强调的秋天养生方法。所谓“秋冻”,通俗地说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这样,就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
22、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二是护肤保健。每天秋季,随着天气的变冷,人的肌肤一下子适应不了这种变化,血液循环变慢,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细碎的皱纹,尤其是在眼睛周围。所以,秋季更要注意对皮肤的护理。药物美容法:按给药途径,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类。按作用部位,可分为颜面肌肤美容剂,五官美容剂,毛发美容剂,形体美容剂,美化气味剂等。,秋季养生饮食调养,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 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燥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饮
23、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瞿仙神隐书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总之, 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如梨、苹果、芝麻、糯米、梗米、蜂蜜、批把、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于健康。,秋季,在饮食调养方面,首先要按照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具体他说,下列饮食可供选择。 银耳:又称白木耳,是一种有补益作用的名贵补品。 燕窝:属珍贵补品,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其蛋白质含量特别高。鳖肉:是一种肉味鲜美的珍贵补品,易于消化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可滋阴凉血益气 豆浆,饴糖,鸭蛋,猪
24、肺,龟肉,蜂蜜。,秋季养生运动调养,秋季,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登山、跑步、打球、等。,重阳时节不仅登高山可健身,即使是登高台,或有意识地登楼梯亦可健身。前苏联一位专家指出:“为了增强体质和防止衰弱,现代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设备来进行身体锻炼,以便消耗多余的体重,然而对那些体力活动较少的人来说,完全可以用一般的楼梯来做锻炼的工具,在相对适中的速度下登楼梯,一般来说每分钟要消耗约15千卡的热量,就等于一个人在平地上肩背100公斤的重物,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走一分钟所消耗的热量。”,秋天宜练减肥功,尽管一年四季皆可减肥,但还是以秋天减肥效果最
25、好。因为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肥胖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出汗多,能量的消耗较大,脂肪细胞代谢也较快,因而肥胖程度有所减轻。到了秋天,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脂肪细胞开始逐渐积聚,以防止热量扩散,加之脂肪细胞的组织结构较好,并具有极强的化学活性,在夏季虽然可以萎缩,但一般不会死亡,到了秋天便又会重新活跃起来,如果这时不加以抑制,人体就开始趋于肥胖,但这时也正是我们减肥的最好时节。在运动方面,有以下功法可供选择。,腰部减肥功 自然站立,双手叉腰,两拇指按于两侧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约5厘米)处,意守命门。吸气、腰向后弯,两拇指用力下按肾俞穴;呼气、腰向前弯,两拇指放松,反复做10次
26、。 自然站立时自然呼吸,意守肚脐。将毛刷放于腰腹需减肥处,左右大幅度扭腰,使毛刷摩擦需减肥部位,左右各20次、再意守命门,把毛刷由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用力刷向长强穴(尾骨端与肛门之间)。下刷时吸气,还原时呼气。,坐床垫上,两膝并拢弯曲,小腿伸长。以两手和两脚支撑,使臀部上抬5厘米。意守肚脐、自然呼吸,腰部向右扭,使右膝触床垫;然后向左扭,使左膝触床垫。左右各做10次。 仰卧,两手放于体侧,掌心向下,双腿并拢伸直,意守肚脐。吸气,两腿缓缓上抬45度;呼气;两腿缓缓放下。做10次。 若能照上法练习三个月,一般可减少腰围5厘米。训练时间越长,减肥效果越好。尤其是女性水桶腰者练此功最好。,腹部减肥
27、功 双手掌从剑突下直推至耻骨联合上缘,连推12次,然后分别将两手置于腹部两侧,从左右肋缘下推至骨盆处,连推12次;再用右手掌置于脐周,按顺时针在腹部揉压50次;用左手按同样方法以逆时针揉压50次,直至腹部有热感为度。 坐床垫上,两腿并拢伸直,使下肢与上体成120度夹角,两手按于肚脐上,劳宫对肚脐,男子左手在内,女子右手在内,意守肚脐。吸气后闭气片刻,然后大吼一声:“晦!”反复做10次。,秋季养生防病保健,秋季是肠炎、痢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适当服用中药 , 如板蓝根、马齿苋等煎剂,对肠炎、
28、痢疾的流行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为防治“乙脑”则应按时接种乙脑疫苗。,秋季总的气候特点是干燥,故常称之为“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 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于、舌上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皱裂,预防秋燥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外,还应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冬季养生,冬三月,指阴历十月至十二月,从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严寒凝野,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垫虫伏藏,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好准备,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
29、的水平,成形胜于化气。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着眼于一个“藏”字。,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火力”旺,反映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弱。,怎样才能保证肾气旺,即火力旺呢?关键性的一点是,是要防止冬季严寒气候的侵袭。祖国医学把能使人致病的寒冷气候,称之为寒邪,寒邪是以空气温度较低或气温骤降为特点的。寒为阴邪,常伤人阳气。体内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常见的情况有:
30、 恶寒:即怕冷,脘腹冷痛,脉象异常,疼痛。,冬季养生精神调养,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为此,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说。意思是欲求精神安静,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做到如同对待他人隐私那样秘而不宣,如同获得了珍宝那样感到满足。如是,则“无扰乎阳”,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要使“神藏于内”,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少私寡欲。 “神藏于内”的第二点是:要能调摄不良情绪。,冬季养生-起居调养,冬季起居作息,中医养生学的主张,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圻,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
31、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也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在寒冷的冬季里,不应当扰动阳气,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重视“衣服气候”所谓“衣服气候”,是指穿的衣服表面温度大约在零摄氏度左右,而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233摄氏度,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在人体皮肤周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使人体维持恒定的温度。,具中措施是: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皮肤老化,血管收缩较差,加上代谢水平低,衣着以质轻又暖和为宜。青年人代谢能力强,自身调节
32、能力比较健全,对寒冷的刺激,皮肤血管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收缩来减少体热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则不同,其身体较稚嫩,体温调节能力低,应注意保暖。但婴幼儿代谢旺盛,也不可捂得过厚,以免出汗过多影响健康。,冬季戴帽有讲究 寒冬,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据医学科研人员测试,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的人,从其头部散失的热量是很多的。在环境气温为15摄氏度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4摄氏度时占60,一15摄氏度时占75。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如俗话所说:“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寒冬脚的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起”,脚离
33、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再加上脚的表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较差,引致胃脘痛、腹泻、行经腹痛、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尤其是脚还与上呼吸道粘膜之间的神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脚部受凉,会引起粘膜的毛细血管收缩,造成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致上呼吸道感染。,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说明,冬季节制房事,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重要意义。,冬季养生饮食调养,冬季饮食对
34、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 , 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 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为避免维生素缺乏,应摄取新鲜蔬菜。这是因为冬季阳气衰微,膝理闭塞, 很少出汗。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可以坚肾养心。具体地说,在冬季为了保阴潜阳,宜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由于冬季重于养“藏 ”,故在此时进补是最好的时机。适当服用平补肾气,温养血脉的药物。,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增加热量,保证充足的与其曝寒和劳动强度相适应的热能。产热营养素的适宜比例,蛋白质供应量限制在常温下的需要量水平,热量增加部分,应以提高碳水化合物和
35、脂肪的供应量来保证。无机盐类供应量,应保持常温下需要量略高一些。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需要量。摄入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大豆,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适当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达到一半以上,保证蔬菜、水果和奶类供给充足。,冬季养生-运动调养,“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句民谚,是以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还须指出,在冬天早晨,由于冷高压的影响,往往会发生逆温现象,即上层气温高,而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上下对流活动,工厂、家庭炉灶等排出的废气, 不能向大气层扩散,使得户外空气相当污浊,能见度大大降低
36、。有逆温现象的早晨, 在室外进行锻炼不如室内为佳 。,冬季养生-防病保健,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发季节,除了注意精神、饮食运动锻炼外,还可用中药预防,如大青叶、板蓝根对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预防作用,黄苓可以预防猩红热,兰花草、鱼腥草可预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预防白喉。这些方法简便有效,可以酌情采用。,现代气象医学研究认为,寒冷的气候会使许多疾病比平常更容易侵袭人体,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国外许多研究认为,冬季有80以上的死亡率高峰与寒冷气候有关;我国的有关统计也表明,冬季有85以上的死亡率高峰的前五天内
37、有冷空气降温。对于心血管病来说,往往在冷空气过境后两天内死亡率达到高峰;呼吸系统疾病则在冷空气过境后三天死亡率达到高峰;脑血管病多在冷空气过境后的一天和五天各出现一个高峰。,重视冬至这个日子、农历从冬至开始“数九”,它标志着寒冬来临了。据我国近30年来的气象资料反映,在每年的冬至前后都有强大的冷空气和寒潮南下,造成骤然降温,这时往往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气候。对那些年老体弱者以及患有上述疾病的人来说,这时会感到浑身难受,并引起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民间有“冬至老人关”的说法。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冬至前后一定要加强防病保健,尽量把不利的气候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冬寒也常诱发痼疾,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以及痹证等,也多因触冒寒凉而诱发加重。因此防寒护阳,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颜面、四肢的保健 , 防止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