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经典文化”园本化课程编制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一、 关于课题研究的背景二期课改就课程结构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从课程类型看,有基础性课程,也有选择性课程;从课程设置看,打破了以往的分科教学,将幼儿的一日活动列为生活、游戏、运动、学习,这意味着对课程的内涵界定更为宽泛。同时,二期课改的指导用书走近新教材中提出:“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必须对课程进行合理编制和安排,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编码和重组,使之本土化、乡土化、园本化,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使幼儿园获得自主创建适合本园实际情况的课程与教材的空间。 ”而课程的园本化是课程改革最具鲜明的特点,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程度与水平是衡量幼儿园
2、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且, “幼儿园只有将国家或地方层面的课程实施与幼儿园层面的课程开发结合与互动才能建构起理想的、完善的幼儿园课程体系。 ”(见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 。可见,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鼓励幼儿园对课程进行园本化,以形成园本化的课程方案。中华经典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她蕴涵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严谨的道德规范。中华经典文化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近年来中华经典文化教育与中华经典文化教育活动受到了从国家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幼儿期是人一生的关键期
3、,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说的就是良好品性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通过幼儿园开展中华经典文化教育活动,能让幼儿感知仁爱、懂得礼貌,学会恭俭、培养诚信,体验奉献、确立志向等中华美德。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利用中华经典文化教育资源,创设一个系统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乐学好思的探究精神、和谐相处的共处能力的教育平台,既有利孩子的终身发展,更有利幼儿园的发展,是我园近年来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园从 2003 年起就开始作为园本教育特色的“中华经典文化教育”探索。我们的原则是:传承传统的、体现现代的、创造自己的。从最初的“小朋友,
4、跟我念”式的照本宣读,到去芜存精地构建主题式的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网络,逐步形成了特色德育活动。我园创立的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的主题方式因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在全市、乃至全国同行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篇论文在“长三角杯”17 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征文活动和区科研评比中获奖。自新课程实施后,我们发现以原有的方式开展“中华经典文化教育”与新课程的实施,在实践中存在一些矛盾:如特色课程被无限量地放大从而较少了新课程内容的实施,导致了课程的不平衡性;由于幼儿园课程的自主性,导致了教师对课程内容选择上的随意和放羊。这些问题的产生直接导致了幼儿园课程的质量,也影响了幼儿园的发展。而只有将已形成的特色课
5、程与新课程的融合,编制出一套系统化的、个性化的、集约化的课程方案体系,才能规范幼儿园的课程,才能保证幼儿园课程的质量。就此我们开始了对“中华经典文化教育”与新课程融合的园本化课程编制的研究。通过对前期课程内容的归纳和提炼、方法的梳理、实践的总结与提升,理顺了幼儿园“中华经典文化教育”与新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途径和评价形成了初步的融合模式。二、关于课题研究的目标1、提炼、归纳“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的特色课程资源。2、编制“中华经典文化教育”与新课程融合的园本化课程方案,并在实践中验证、修改。三、关于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1、研究时间:2003.92009.9. 2、研究方法:进行研
6、究、实践、反思、再实践的研究流程,提炼两者融合的方法和策略运用现场教研、现场观察、问卷法等验证有效性和可行性辅以文献资料研究和经验总结法3、研究过程:第一阶段 2003.92006.6开始对“中华经典文化教育”进行特色研究,探讨了主题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了体验式德育模式,梳理出儿童经典文化德育网络中的德育目标和内容。第二阶段:2006.92007.6将梳理出的儿童经典文化德育网络中的德育目标和内容与新课程的学习进行融合,形成融合后的各年龄班学习目标与内容。第三阶段:2007.92009.9将中华经典文化与新课程的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四大版块进行融合,通过整理资料进行反思,撰写研究报告,形成园本
7、化的课程方案。四、目前研究的成果(一) 、提炼、归纳了“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的特色课程资源,具体如下:1、根据“中华经典文化”特色课程提炼课程培养目标我们意识到:借助经典文化学习的平台来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性、乐学好思的探究精神以及能与同伴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和意识,这是我们学习经典文化的内涵。为此,我们先提炼出了一级目标的三个关键点:即道德品质、乐学好思、和谐相处。然后逐步向新课程靠拢,在原来每个一级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二级目标。如在道德品质的一级目标下,提出了孝、诚信、爱劳动;在乐学好思的一级目标下提出了乐于探究、善于观察、勇于表达;在和谐相处的一级目标下提出了交往能力、爱惜物品。2、从“
8、中华经典文化”中梳理了主题式的学习内容2003 年开始的经典文化教育活动,我们从传统的经典文化中选取第子规、 三字经 、古诗等进行了长篇背诵;2004 年发展为“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2005 年开展了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形成了孝顺篇、尊长篇、诚信篇、勤学篇、习惯篇等主题学习内容,以后又增加了成语、寓言、民乐欣赏、国画欣赏、国画创作、书法创作、传统节日、民间游戏等内容,逐步丰富了“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的特色资源。3.总结了“中华经典文化”实施的途径和方法通过道德叙事、角色游戏、德育游戏、背景音乐、节日活动、主题活动、创作室活动、联想剧场、家园互动、环境创设等来实施。4、形成了“中华文化学习”
9、特色课程的评价体系:我们通过评选中华好宝宝系列如:爱心宝宝、和谐宝宝、聪慧宝宝,和两年一次的经典杯小品评比来掌握孩子对学习经典文化后在道德品行和乐学好思、和谐相处的表现并给以评定;给家长的“每月历行表”来了解孩子在家与在幼儿园的表现是否一致,从而不断进行调整课程实施。5、 “中华经典文化”特色课程的成效 我们从最初的“小朋友,跟我念”式的只求熟读、不求理解,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并逐步形成了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去芜存精思想指导下,构建了以“中华经典文化”为基础的主题式德育教育网络,同时还形成了操作性强的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及指导策略。相关的论文儿童经典文化背景下的体验式德育模式研究获得
10、了宝山区第九届科研成果二等奖和“长三角杯”17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征文三等奖。 大班“学习”活动和新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多次在市、区、学区级层面交流发言。2006 年,由我园独创的主题式学习方式在全市、乃至全国学经典文化的学校范围内被推广。(二) 、初步形成了“中华经典文化”园本化课程方案的目的、理念随着园本化课程方案编制工作要求的深入,我们强烈地感觉到:在整体课程设置中,幼儿园一日活动都是课程, 学习 、 生活 、 运动 、 游戏等都是实现课程内容的活动类型,应注重“中华经典文化”与一日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幼儿主题学习、生活、运动、游戏等相整合,有效利用家、园、社区、
11、环境,相互渗透开展各种活动。最终编制具有系统化、个性化、文本化的课程方案体系。1、确定了幼儿园中华经典文化园本化课程的编制目的及其理念编制目的:幼儿园中华经典文化园本化课程是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纲要精神和幼儿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把幼儿园中华经典文化学习与新课程学习结合起来,达到有利幼儿道德品质水平、乐学好思行为、和谐相处能力发展的目的,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系统化的、文本化的、集约化的课程,促进幼儿园课程建设效益最大化。通过编制“中华经典文化”园本化课程方案,在研究理论层面上提供可操作性的课程目标、措施、经验、方法等实践参考依据;在实践层面上提出规律性的认识和做法、措施和经验及可验证推广的方案,
12、供基层幼儿园可操作的案例。为幼儿园课程管理组织、各级人员呈现课程的整体再分配中形成平衡、和谐、适宜的课程体系,建立稳定有序的又相对弹性的开放的课程运行管理机制,提供教师、园长课程质量管理的方式。“中华经典文化”园本化课程理念:1)核心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幼儿人生的启蒙阶段,通过幼儿园“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园本化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优化。2)基本理念:品行为先-新课程提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初步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有初步的责任感。和中华经典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启蒙和道德感召,讲求“立身立业,必先养德”,将品行作为立身之本、做人之基,具有异曲
13、同工之处,园本化课程就是要培养幼儿懂得什么是孝道、爱心、诚信、谦让,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善学为本-学习是生存之本,好学是成功之基。园本化课程就是要培养幼儿勤思好学、勤奋苦学之法、懂得做人最要紧的是修养、学问、才干、本领。和谐为重-中华经典文化崇尚和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本化课程就是要培养幼儿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方法。五、下一步研究目标:随着园本化课程方案编制工作要求的深入,我们强烈地感觉到:在整体课程设置中,幼儿园一日活动都是课程, 学习 、 生活 、 运动 、 游戏等都是实现课程内容的活动类型,应注重“中华经典文化”与一日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幼儿主题学习、生活、运动、游戏等相整合,有效利用家、园、社区、环境,相互渗透开展各种活动。最终编制具有系统化、个性化、文本化的课程方案体系。1、建构“中华经典文化”园本化课程的三级目标2、实施融合的课程方案1) 、配置课程的设置、2) 、园本化课程(四大版块)内容及实施的途径与方法3)各年龄段具体课程内容的设置3、总结“中华经典文化”园本化课程实施的原则与策略4、全面的课程评价5、做好结题报告的准备。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