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0307.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7859772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030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030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030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030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030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 程 标 准适用专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建议学时: 60 80 建议学分: 3 4 编 制: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团队批 准: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修订时间: 2008 年 10 月 20 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本课程也适用于其它机械类专业。2相关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工程图

2、绘制 、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及热成型 ,与其同步开设的课程有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普通机械加工 。本课程为后续常用机构制作与零部件装拆 、 数控编程与加工 、 机械产品加工与装配综合实训 、 顶岗实习等相关课程奠定技能和知识基础。二、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知识目标:1. 系统掌握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检测项目的不同检测方法;2. 掌握内径、外径、斜面、孔系、螺纹、曲面、齿形等不同结构特征的检测方法和工具;3. 掌握常规检测工具和三坐标测量机、圆度仪等高精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4. 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质量

3、统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基本应用。能力目标:1. 具备正确分析图纸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力;2. 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预防产品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能力;23. 具备针对具体加工质量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措施的初步能力。素质目标:1. 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2. 认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3. 自觉维护工具和工作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能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文明生产规程;4. 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5. 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三、课程标准设计依据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企业调研为基础,围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

4、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 、中观(课程体系) 、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

5、障课程的有效实施。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四、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要求教学单元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训练项目 教学载体建议学时项目 1: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企业体验1.了解操作工、检验员等相关 岗位的质量职责、工作内容;2.了解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检测工具;3.了解质量管理基本概念;4.了解质量控制所用到的各种1.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职责等;2.企业现场质量管理手段;3.现场使用的检测工具;4.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5.质量数据的统计计算。生产现场的产品和工具83教学单元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训练项 目 教学 载 体建议学时图表、工艺文件和基本方法;5.掌握数据的

6、统计计算方法。项目 2:传动轴检测与主要缺陷分析1.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机械比较仪、百分表、偏摆仪、粗糙度检测仪等测量工具使用和保养方法;2.理解外径、长度、同轴度、跳动、粗糙度等概念,掌握其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3.掌握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等质量控制图表的作用与分析方法;4.能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实施检测;5.能运用统计工具进行不合格项统计,并找出主要质量问题 。1. 游标卡尺、千分尺、杠杆式机械比较仪、百分表、偏摆仪、粗糙度检测仪等测量工具的结构、原理、使用及保养方法;2.测量工具的选用与检测;3.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等质量控制图表的作用与制作方法;4.运用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等质

7、量控制图表分析主要质量问题。传动轴 16项目 3:法兰盘检测与质量影响因素分析1.掌握深度游标卡尺、内径百分表、内径千分尺等常规测量工具使用和保养方法;2.理解孔径、垂直度、平面度、位置度、平行度等公差带概念,掌握其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3.掌握因果图、散布图等质量控制图表的作用和分析方法;4.能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实施检测;5.能运用因果图、散布图进行 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分析。1. 深度游标卡尺、内径百分表、内径千分尺等量具的结构、原理、使用及保养方法;2.量具的选用与检测;3.因果图、散布图等质量分析图表的作用与分析方法;4.运用因果图、散布图等质量分析图表分析质量影响因素。法兰盘 8项目

8、4:传动齿轮检测与工序质量分析1.掌握公法线千分尺、齿厚游 标卡尺、基节检查仪、偏摆检查仪等常规测量工具使用和保养方法; 2.理解齿厚偏差、公法线长度、基节偏差、跳动等概念,掌握其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3.掌握直方图的作用以及制作与分析,掌握工序能力的计算与分析方法;4.能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实施检测;5.能运用直方图测算工序能力,1. 公法线千分尺、齿厚游标卡尺、基节检查仪、偏摆仪等量具的结构、原理、使用及保养方法;2.量具的选用与检测;3.直方图的作用与绘制方法;4.运用直方图测算工序能力,分析工序质量。传动齿轮 124教学单元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训练项 目 教学 载 体建议学时分析工序质

9、量。项目 5:驱动器座的检测与工序质量动态监控1.掌握三坐标测量仪、万能角度尺等的结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2.理解零件孔径、孔距及形位 误差等概念,掌握其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3.掌握控制图的作用、绘制及分析方法;4.能运用常规测量工具或三坐标测量仪实施检测;5. 运用控制图对孔径尺寸的加工质量进行动态监控。1.三坐标测量仪、万能角度尺的结构、原理、使用及保养方法;2.三坐标仪、万能角度尺的使用与检测;3.控制图的作用、绘制及分析方法;4.运用控制图对孔径尺寸的加工质量进行动态监控。驱动器座 16项目 6:变速箱检测与PDCA质量改进1.对检测项目能合理选择量具;2.能正确使用量具进行检

10、测;3.掌握质量改进的 PDCA 循环工作步骤和工作方法;4. 能针对质量问题制定质量改进计划。1.制定检验计划;2.使用量具进行检测;3.质量改进的 PDCA 循环工作步骤;4.对质量问题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变速箱 12五、教学方法建议各项目通过“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四步教学法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有效地掌握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必备的技能和策略方法,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具体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集中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引导文、现场教学、操作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六、教学条件基本要求5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1)团队结构与规模教学团队共配备教师 10

11、 名左右;兼职教师比例要求达 30%以上,团队中 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60%以上;其中硕士生比例要大于 40%;高级职称比例大于 35%。(2)课程负责人要求课程负责人至少要求为本科学历,有 3 年以上的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经验,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同时具有制造企业 4 年以上实际技术工作经历,并具备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熟悉常用检测工具结构、原理与使用,熟悉企业检测或质量控制技术发展动态,能解决产品检测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能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活动。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具备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经验,了解高职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12、能力。(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主讲教师:要求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累计具备 2 年以上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任实训指导教师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从事过 3 年以上企业相关工作经验。兼职教师要求有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和较坚实的理论基础。至少要有 5 年以上的企业检测或质量管理工作经历,年龄不得超过 55 岁,并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实施本课程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训硬件环境具体要求如下:(1)校内实训条件:要求建有专用的检测实训室或理实一体化教室一间以上,配备测量工作台 10张,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常规测量工具 10 套以上,并根据企业情

13、况适时更换。配备高精度测量仪器,满足学生分组学习的需要,具有质量控制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2)校外实训条件:要求有稳定的合作企业 8 家以上,具有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具有三坐标测量6机等先进检测设备和常规测量工具,提供兼职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检测设备,配合完成教学实施。3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1)机械工程图识读和绘制能力。(2)简单零件的测绘和简单量具使用能力。七、教学资料要求(1)教材:根据所选载体和学校、合作企业的设备情况,与企业合作编写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校本教材。编制任务书、学习指导书、案例、习题等学习资料。适当选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质量控制或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划教材作为教学参考教材。

14、(2)参考资料: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六项基础互换性标准汇编 (上、中、下) ;相关专业图书与期刊等图书资源。(3)来自企业的生产与质量管理规范、工艺文件、质量管理案例等。(4)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八、学生的考核评价1考核形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过程考核。2各单元考核内容、形式和权重单元考核内容、形式和权重教学单元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权重%项目 1: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企业体验质量管理相关概念;企业质量职责理解;调研、体验过程记录和调研报 告;调研能力与资料收集能力;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考核 107项目 2:

15、传动轴检测与主要缺陷分析排列图的用法;检测计划合理性;工具操作正确性和规范性;数据记录及结果正确性;学习态度;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自评 、互评、教师评 价相结合,重视过程考核20项目 3:法兰盘检测与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因果图、散布图等质量分析图 表的作用与分析方法;检测计划合理性;孔径、孔深测量工具操作正确性和 规范性;数据记录及结果正确性;学习态度;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自评 、互评、教师评 价相结合,重视过程考核15项目 4:传动齿轮检测与工序质量分析直方图的作用与绘制方法;工序能力测算;齿轮测量方法;检测计划合理性;操作规范性;数据记录及结果正确性;学习态度;交流

16、沟通与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自评 、互评、教师评 价相结合,重视过程考核15项目 5:驱动器座的检测与工序质量动态监控三坐标测量仪的结构、原理、使用及保养方法;控制图的作用、绘制及分析方法;检测计划合理性;操作规范性数据记录及结果正确性;学习态度;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自评 、互评、教师评 价相结合,重视过程考核20项目 6:变速箱检测与 PDCA 质量改进三坐标检测箱体的方法;PDCA 循 环工作步骤;检测计划合理性;操作规范性质量改进计划合理性;数据记录及结果正确性;学习态度;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自评 、互评、教师评 价相结合,重视过程考核203学分的获得通过该课程各项目过程考核得到各教学项目的成绩,最后综合成为课程总评成绩。总评达到及格以上方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8九、其它说明在依据本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类型和学生的实际条件,结合本课程的课程整体设计要求,具体制订本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载体、工作任务、资源条件、教学做合一的形式与成果等内容,以规范和指导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