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教案太平小学六年级组 谢雅芝教学目标:1、 品读课文,品味课文如何进行环境描写,体会这样写得好处。2、 读写结合,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环境描写,使文章增色。教学过程:一、 回顾课文,切入重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英雄雨来 ,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讲述了雨来的哪些事情 ?雨来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生交流、师板书) 小英雄雨来文中的精彩情节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文中雨来机智勇敢,有志不在年高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田。文中除了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之外,还有什么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环境)这篇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尤为出色,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深入研究课文中的
2、自然环境描写,想想它在课文中究竟有怎样的作用呢? 二、 师生共构,探究重点(一) 、设计学习步骤我们找到了这节课的研究重点,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平时积累的学习文章的方法和步骤,设计一下我们怎么来研究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呢?(师生共同谈论设计出学习步骤)a、先自读,勾画出文中关于环境描写的语句。 (归纳:画 语句)b、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 (归纳:想 画面)c、在研究重点语句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并批注:(1 )这写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2)是否运用了哪些修法手法?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是什么? (3)可否去掉?为什么?(归纳:批 作用)d、最后带着自己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勾画的句子。 (归纳:读 感情
3、)(二)根据学习步骤,自己学习。 (三)思考后,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批注。 (四)全班交流,老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整体订正文中三处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2、语段一: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一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点拨重点:1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句子中得两处比喻,即把“芦花”比作“白雪” ,把“苇絮”比作“鹅毛”体会还乡河的美景。2 引导学生通过文章语句展开想象,体会雨来家乡的美丽。3 引导学生联系后文体会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之间的联系,因
4、为芦花村紧靠还乡河,雨来才有那么高超的游泳本领;因为还乡河边长着那么多得芦苇,雨来后来能有可能在敌人眼皮底下潜水逃跑4 通过体会引导学生总结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为后文埋伏笔。语段二: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河水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点拨重点:(1)抓住句子中的比喻“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像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结合图画体会这段环境描写着力渲染出一幅美丽、壮丽的创面。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加深体会雨来牺牲的悲壮气氛。结合体会引导学生体会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悲壮的氛围。语段三: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涡哗哗
5、地向下流。虫子在窝里叫着。点拨重点:(1) 体会句子描写的画面,寂静。(2)对比朗读,联系前后文情节想象,体会这段环境描写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寂静反衬出乡亲们心情的不平静,失去雨来,人们内心的悲愤,久久不能平静。 )(3)结合体会,引导学生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五)引读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总结出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三、 从读到写,修改习作为自己写过的习作补充环境描写,使文章增色。师小结:同学们,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要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刻画。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论情况如何,总是“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小树对我招手,小鸟为我唱歌”,纯粹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愿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够更合理地进行环境描写。板书设计:小英雄雨来游泳本领高 还乡河、芦苇(为后文埋伏笔)爱国 雨来上夜校 机智 夜归见闻 勇敢 掩护李大叔 与鬼子作斗争 浮云、苇花 (渲染悲壮氛围) (红绸、鸡冠花)雨来没有死 还乡河静静的 (衬托人物心情)右边学法板书:1、画语句2、想画面3、批作用4、读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