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音乐与诗歌共舞——《啃噬心灵的牙齿》赏析.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785801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与诗歌共舞——《啃噬心灵的牙齿》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音乐与诗歌共舞——《啃噬心灵的牙齿》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音乐与诗歌共舞——《啃噬心灵的牙齿》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音乐与诗歌共舞——《啃噬心灵的牙齿》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音乐与诗歌共舞啃噬心灵的牙齿赏析摘要:啃噬心灵的牙齿是马歇尔布朗的一本论文著作,在该书中,作者深入探究了诗歌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在著作由作者发表的十多篇论文组成,其中作者对音乐作品进行了异常专业和独到的分析与解读,对诗歌和音乐的关系,文学文本和哲学文本之间的关系做出了非常学术性的论断。作者马歇尔布朗关注的是音乐和文学的互动而非相互影响。 啃噬心灵的牙齿令人望而生畏,也为后世读者研究诗歌和音乐关系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下面笔者根据该书,赏析作者的音乐和诗歌之舞。关键词:啃噬心灵的牙齿 ;马歇尔布朗;音乐;诗歌马歇尔布朗是美国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专业的教授, 啃噬心灵的牙齿由其已经发的的十多篇论文组成,

2、大多集中探讨了文学和音乐之间的互动关系。该书之所以叫啃噬心灵的牙齿 ,源自狄金森的诗句,作者将狄金森视为该书的精神领袖,并指出狄金森对音乐和诗歌的关系作为完美的解读。该书中,作者研究了一系列包括音乐、文学、艺术等本质相关的抽象性理论与概念,尤其对音乐史特殊时期和诗歌史的特殊时期进行研究,并结合多夫、汤姆逊和里尔克的小说,对莫扎特、对巴赫、对海顿的音乐进行探究。作者用他自身精辟的观点,鲜明的指出了音乐和诗歌中的思索精神,阐明了音乐与诗歌的哲学和美学属性,对两种艺术形式的的关系做了精辟的探讨。一、音乐与诗歌间的抽象本质在音乐和诗歌的关系探讨上,作者马歇尔布朗立足抽象的意义,表明自身关注的的对象是结

3、果本身,在于启发读者的思想心灵。在对抽象本质和意义的探讨上,作者列举了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比如黑格尔、康德、普鲁斯特、狄金森等等。作者认为音乐乃是抽象的艺术形式,容易挑战思想之权威,其并非要揭示时间,而是要揭示人所逃离的东西。在加伯利弗雷的音乐邂逅上,作者从音乐和诗歌的视野进行了充分解读,解读的结果也令人折服和欣赏,作者精细入微,结合了诗人格兰德慕金的诗歌,分析了诗歌和音乐之间的关系。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关注的流动的时间,是有规律的十六分音符和四分音符间的跳跃,而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关注的压缩的时间或者扩展的时间,这种时间是静止的,是时间的某一个瞬间。因此可以说,音乐的抽象性是诗歌向往追求的状

4、态。在加伯利弗雷的歌曲邂逅中,作者并没有将抒情性质的歌词从音乐本体中解救出来,而是给与其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并将这种不确定性扩散,作为一种情感扩散到其余的诗歌当中。这样的话,不管是歌唱性质还是表演与抒情性质亦或者书面性质的诗歌,在本质上都有音乐化特点。除此之外,诗歌也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也没有“牙齿” ,也同样可以从抽象的外部观点中,抽取或者消解确定性,这是所有语言或者艺术形式的共性。二、诗歌否定论和音乐情感说在该论文集的第二部分,作者深刻讨论了“幻想曲” ,该名词成为了作者怀疑和感知艺术的浪漫公式。在作者看来,抽象并非一种毫无节制的心情或者一种特权,而是一种技巧性的情感,仿佛歌剧唐璜中贯穿始终的

5、“不”字一样,是一种质问的具体体现。这种幻想曲不仅可以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中听到,也可以在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耳闻。在作者马歇尔布朗看来, “幻想曲”是这些交响乐感染力不强,不够完善的表现。其缺乏一种稳定的安逸的律动,作者也表示了将音乐从意识形态领域解救出来的难度,但是这种解放或者解救令人想起音乐的另外一层意义,亦即可以解放社会,推翻暴政。在该书的后面,作者在分析作家狄金森的诗句时,重申了这一观点。作者清晰地表明了其主要研究的中心是音乐作为艺术的力量,而非音乐和文本本身的作用和形式。其认为之所音乐和诗歌中具有抒情的性质和力量,在于两者都包含一种散文般的清醒和怀疑,就像唐璜一样,抒情遮掩了其

6、内心深处的秘密。马歇尔布朗从比较的角度,对音乐特殊时期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说明,其分析的著名抒情诗人史蒂文斯等人的作品对读者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德国的浪漫主义音乐中,作者马歇尔布朗,分析了席勒、施莱格尔、在该论文集的第二部分,作者深刻讨论了“幻想曲” ,该名词成为了作者怀疑和感知艺术的浪漫公式。在作者看来,抽象并非一种毫无节制的心情或者一种特权,而是一种技巧性的情感,仿佛歌剧唐璜中贯穿始终的“不”字一样,是一种质问的具体体现。这种幻想曲不仅可以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中听到,也可以在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耳闻。在作者马歇尔布朗看来,“幻想曲”是这些交响乐感染力不强,不够完善的表现。

7、其缺乏一种稳定的安逸的律动,作者也表示了将音乐从意识形态领域解救出来的难度,但是这种解放或者解救令人想起音乐的另外一层意义,亦即可以解放社会,推翻暴政。在该书的后面,作者在分析作家狄金森的诗句时,重申了这一观点。作者清晰地表明了其主要研究的中心是音乐作为艺术的力量,而非音乐和文本本身的作用和形式。其认为之所音乐和诗歌中具有抒情的性质和力量,在于两者都包含一种散文般的清醒和怀疑,就像唐璜一样,抒情遮掩了其内心深处的秘密。马歇尔布朗从比较的角度,对音乐特殊时期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说明,其分析的著名抒情诗人史蒂文斯等人的作品对读者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叔本华等人的作品,证明了音乐作为一种形

8、式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并提出了音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神秘的渴望” ;第二阶段是“热情的欲望” ;第三阶段是“超验的直觉” 。不仅让人联想到诗人史蒂文斯“类比的作用”中对音乐和音乐史之间的关系的描述,并好奇于诗人如何将音乐中的抒情本性带到诗歌当中。更具启发性的是,在该书的第四章,作者马歇尔布朗谈久了抒情声音的本质,作者对抒情性提出了三点质疑:第一,是谁在讲述一首诗歌?第二,这是谁的声音?第三,引用和再引用之间的关系如何?从这三个问题上,作者提出了质疑并回答了上述问题,音乐是言语的表达,是从本体心中传出,从远处传出的声音。诗歌并非真实一如现实那么简单,其必须要具备某种艺术的张力和距离

9、,不能太满。正是因为这种性质,使得语言成为诗歌,并具备了音乐性。马歇尔布朗对音乐或者抒情音乐的评价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读者对诗人史蒂文斯的看法,但是却开阔了读者的视野,为读者解读史蒂文斯的作品提供了一副良药质疑其诗歌中的内在逻辑。作者接着又根据穆勒诗歌以及舒伯特为其谱写的音乐快乐的磨坊女为个例,结合歌德等人的歌曲探究了如何增强音乐情感性的问题,如何将音乐的情感提升到艺术层面。作者认为舒伯特为穆勒谱曲之帮助在于用音乐的怀疑主义精神将诗人从自我陶醉中拉出来,实现拯救的目的。作者列举了歌德的诗歌沉默的海以及艾兴多夫的傍晚 ,表明诗人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自我陶醉,表达自我,而是要渗入情感,这也是抒情诗的本质

10、属性,用一种形式表达两种情感或者思想。三、音乐和文学史共舞啃噬心灵的牙齿这本马歇尔布朗的著作,其最成功的一点在于,揭示了音乐的本质和音乐结构之外的东西,并深刻探讨了音乐的非物质性,为我们探讨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方式,让读者重新思考文化的尺度。在该书的第五章中,作者意图为文学史提供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因此该章节,作者讨论了一些理论性术语,比如从音乐角度思考文学史,司各特缩写的文学历史,列举了巴赫的复兴,探究了如何从音乐的角度写文学史。马歇尔布朗进一步探讨司各特的文学史,很好地分析与解读了雷德岗列特 ,究其意义来说,这部历史小说的成就是高于一般历史编纂学的,文学历史之创造,并非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并非是

11、经典名著中伟大场景,而是一些起补充作用的边角料,文学存在于历史的罅隙之中。换言之,司各特在其著作中,用一系列过去确实存在的边角料来衬托文学的宏达叙事,仿佛音乐之创作,其通过滤网精巧的技术,将外部环境和历史过滤掉了。也是基于此,作者马歇尔布朗将门德尔松和巴赫放置一起,并用技巧避开了巴赫的重大事件,亦即将 1982 年的马太受难曲和莫扎特和门德尔松的作品中的音乐风格。将其看成是赋格曲特质、形式技巧和伦理价值三维一体的复合,这是一种难以捉摸却容易被读者感知的音乐精神。马歇尔布朗指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心灵上的相遇,而是一种自我定位和面对他者的方式。在该书的后面几个章节中,马歇尔布朗继续关注音乐文学史上的

12、边角料,并引用了著名作家托马斯曼的作品,论证了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了探究巴洛克风格的音乐和古典风格的音乐之间的关系。作者从中世纪令人不满的英国诗歌着手,指出该种形式的诗歌严重影响了拖垮了庄严的宗教剧。在十八世纪中叶,当时的著名文学代表人物有休谟、荣格、菲尔丁等人,作者根据这些人的作品,分析汉德尔从歌剧转向宗教剧,从戏剧转向小说的看法。并深刻地考察了英国的宫廷文化以及宫廷赞歌,分析了宫廷赞歌存在的原因。这些宫廷赞歌一直以来都安静的躺在诗作中,不被翻动,但是其中几乎都蕴含着丰富的关于美酒和女人,爱情与神话的舒缓小调,这几乎是抒情诗歌的禁区。从爱情中抽取人心,留下消极的情感。这是宫

13、廷抒情诗的共性。作者认为这种压抑和约束对后期英国的浪漫抒情诗起到了反制作用。但之后的济慈,在 1820 年写作的宫廷颂诗中就和宫廷抒情诗歌联系在了一起。虽然这并非是对经典的颠覆或者解构,但是却为经典文化传递了一种价值观念注重宫廷诗歌中存在的意义。在马歇尔布朗之后对海顿的论述中,作者特提出了相似的论点,为什么在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鲜有歌剧,因为当时的诗歌理想并不鼓励音乐家创作此类歌剧。此外作者还从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角度思考莫扎特的歌剧,在作品唐璜中,作者从这部喜剧中的正面人物莱波雷洛表现反派人物的政治无意识,通过作者马歇尔布朗的步步论证,作者更进一步了说明了音乐和文化的抽象性和否定性,在文学

14、史写作中,作者认为其就应该像“B 小调” 。除了书中列举的唐璜之外,作者所分析的作品几乎都不是文学史或者音乐史上具有伟大作用的作品,仅仅是众多世界名曲和名作中的一部分,因为作者关注的是音乐和诗歌的共舞,是互动而非影响。结束语总而言之,如果读者从头至尾地将该论文集看上一遍的话,就会被书中的论辩折服。作为研究学术的方法,马歇尔布朗是令人敬畏的。因为其所有的讨论都建立在由浅入深的基础上,而不失主体。并且作者还深入地分析与音乐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莫扎特和巴赫间的关系,对海顿音乐和与其同时代诗歌的品味。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有些音乐确实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有些音乐则不是。但是不管是如何,读者都能抓

15、住其中贯穿始终的主线,将音乐和诗歌看成一种亲密的形式,是互动与共舞,这必将有利于活跃思维,捕捉思想的动向,并为进一步的探究诗歌与文学关系提供另外一种可能。参考文献【1】吴建华;美国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格什温及其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 年 07 期【2】胡羽 ;集银行家和小说家于一身的马歇尔布朗J; 经济工作导刊2005 年 12 期【3】车新春; 19 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上海音乐学院;2010 年 【4】毛慧; 谈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演唱及伴奏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 年 02 期【5】张艺; 浅谈歌剧唐璜的写作风格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年 02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音乐美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