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总体部署和重大举措。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规划的提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对于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扩大内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不仅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
2、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既是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为颁布和实施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相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尚为滞后,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失衡、可及性差的矛盾十分突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仍然面临
3、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多方面探索和实践。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要实现“供给有效扩大、发展较为均衡、服务方便可及、群众比较满意”的主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确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布局。着力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完善财政保障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通过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一体化、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等实施路径,使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可衡量、可评价,切实解决好社会发展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
4、盾,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贯彻好落实好规划,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和重大任务。要深刻认识颁布实施规划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明确各地区、各部门责任分工,完善监测督促机制,抓好进度落实。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在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下,紧密结合实际,编制实施省级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加强绩效评价和监督问责,全力确保规划完成。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大民生投入 创新社会管理三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本报评论员2011 年 08 月 29 日 0
5、0: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创新社会管理,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面对影响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物价过快上涨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决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同时继续加大改善民生力度,一项项惠民政策出台,一笔笔真金白银到位,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国家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大幅增加,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
6、保险参保人数增加较多,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增加财政教育投入的各项政策得到较好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就业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当前我国经济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增强经济自主增长动力,巩固发展经济好势头,离不开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过上更好的日子,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扩大国内需求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谋划发展、优化结构,人民群众才能得到更多实惠,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民生事业历史欠账较多。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
7、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不少重要的民生领域,仍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付出更多的努力,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巩固发展经济好势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今中国,阶层分化,利益多元,社会变革加速,新老矛盾交织,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正视矛盾,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公平正义,理顺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人民群众权益才能得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才有稳定环境。加大民生投入,创新社会管理,要继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进一步把政府资源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高度关注群众生活,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适应社会形势新变化,健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注重从源头防范化解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保持社会稳定。“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越是环境复杂、情况多变,越是要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办实事,多帮群众解决困难,就会上下一心,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