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南京市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江苏省科技厅等六部门联合转发的关于转发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的通知 (苏 科高2007478 号)精神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发挥科技先导作用,集成配置科技力量和资源,在全市组织实施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为实现我市“十一五” 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特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方针,围绕“ 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每天做起,从周边做起” 这一主题,形成“ 科技支撑,社会参与,全民动员开展 节能减排” 的工作局面
2、和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1、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全民节能减排科技教育与普及工作,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入手,从生活点滴做起,提高全民节能减排的科学素质和能力。2、紧密围绕我市石化、建材、钢铁、电力、汽车等行业中节能减排技术需求,以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为目标,集成各类科技资源,针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瓶颈和城镇、农村节2能减排的重点技术问题,开展节能减排高新技术、适用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加快共性技术研究、关键设备开发和示范推广应用;立足南京市节能减排企业和科研院所,探索建立一批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平台;构建节能减
3、排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体系;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及鼓励政策研究。(二)工作目标至 2010 年,我市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和科学素质显著提高;社会公众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更加科学文明;企业生产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成效,能耗和污染排放明显降低,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能力得到增强,为实现我市节能减排奋斗目标提供科技支撑。举办 10 场以上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广场咨询会,建立 10 家以上节能减排全民科技教育基地。重点攻克 20 项以上制约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研发,以及潜力大、应用面广的节能减排先进实用技术。建立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库,开展 10 场以上节能减排科技成果专场对接
4、会。新建 10 家以上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扶持 30 家以上能耗与排放指标属同行先进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扶持 10 家以上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村、示范社区。二、重点任务(一) 开展节能减排科技教育与普及拓展多种途径,向全社会宣传普及节能减排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增强公民节能减排意识。31、以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为基础,在全市发布反映社会公众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 36 项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充分利用形式生动的媒介,多视角、多层次地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印发全民节能减排手册,大力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科技宣传日、宣传周活动,树立崇尚节约
5、环保、反对污染浪费的社会风气,推广国内外生活节能减排小窍门和实用方法。举办 10 场以上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广场咨询会等活动,营造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2、选择节能减排先进企业、研究院所、学校、社区等适合科普教育的场所,作为节能减排科技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通过节能减排科技先进技术介绍和产品实物展示,提高社会公众对节能减排必须依靠科技的引领和支撑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建立 10 家以上节能减排科技教育基地。(二)加快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加强节能降耗、控污减排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开发,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1、加快节能技术开发与利用开发应用钢铁、石化、电力
6、等高能源消耗行业能源系统优化技术和余热余压再利用技术;开发新材料、建筑节能技术;开发新型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液化等技术。2、推进减排技术开发与应用4加大行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及应用力度;制定中尾水回用政策,推动工业废水及工业园区尾水回用技术研发与应用;严格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大汽车尾气净化处理新技术研发;强化城镇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开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发。3、促进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开发扩大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推动生物柴油、乙醇等环保替代能源开发研究;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倡导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在公共设
7、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家居中推广应用 LED、无极灯、稀土三基色荧光灯等高效照明产品。(三)培育节能减排科技示范企业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为原则,以列入“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 11 家企业、列入“全省百家企业节能行动”的 9家企业,以及 130 家年耗能 5000 吨标煤以上用能企业为重点,开展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按照择优原则,着力扶持研发能力强、实现清洁生产、产品生态设计、高耗能工艺及设备改造的科技示范企业,推广其能耗和排放指标属同行先进的成熟做法和运作模式,培育扶持一批南京市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同时申报江苏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至 2010 年培育扶持 3
8、0 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四)建设一批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抓好已建化工环保、电光源、水处理、工业过程装置再制造、生物质气体利用、半导体照明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依托相关高校和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新建一批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转化与工程化开发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至 2010 年,建成 10 家以上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五)实施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工程开展节能型社区、废物最小排放型社区科技示范,集成、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产品,推广和应用节能减排设备,建设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社区。开展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应用示范,生物质能技术应用示
9、范,节能建筑技术示范,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示范,垃圾处理等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建设节能减排科技示范村。全市共扶持 10 家以上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村、示范社区。(六)推动建立节能减排产学研合作联盟加强节能减排专家队伍建设,指导、服务节能减排技术及产业发展。积极组织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共同承担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推动建立一批节能减排产学研合作联盟。促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七)推广应用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遴选一批国内外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特别是一批对本地6有实际借鉴意义的节能减排技术成果,建立节能减排先进
10、适用技术成果库。针对我市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和城镇、农村的节能减排技术要求,推广节能减排适用技术设备和产品,组织开展 10 场以上节能减排科技成果专场对接会。三、保障措施1、提高全民科技行动的组织化程度。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科技行动的协同联动,提高科技行动的整体带动效应。各区县要按照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总体部署与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列入重要工作任务,结合区域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衔接好科技行动的各项重点任务。同时,鼓励各类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节能减排培训、宣传和服务。2、加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市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计划体系中增加节能减排项目的经费投入,主要用
11、于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发、节能减排的适用技术成果的集成、推广和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平台扶持、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等。积极利用科技要素担保融资,将科技风险投资引入节能减排领域。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为节能减排公益活动提供资金支持。3、加强节能减排科技政策、法规的研究工作。加强对全民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的研究;加强政策研究成果的转化,为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提供指导,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技术转化的政策环境。74、建设高层人才队伍。在节能减排项目中把人才培养作为重点,支持高层次科研人才面向地方节能减排需求开展创新研究、参与节能减排的技术攻关,以及领衔创办节能减排科技企业。5、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国际交流合作。利用国际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建立多边、双边的节能减排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成熟的做法和经验,积极组织实施相关国际合作项目,不断拓宽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