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材文章喜欢搬家的美国人 。根据美国政府发表的统计,全美国每年有 17左右的人搬了家。搬家的人中有约 60是就地迁居,其余的是搬往外地。这个比率从 70年代以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请问: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搬家?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答:(1)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变动。有的人因为工作变动,有的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有的想节省开支,有的为了照顾亲人,等等。(2)在美国搬家没有任何限制,没有户口制度。(3)搬家之所以方便,主要因为有住房市场。(4)大部分美国人并不租房子,他们喜欢买房子住。(5)启示:我们从美国人搬家的这件事中,可以看到:市场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就业的灵活性使经济结构易于调
2、整,但这必将引起人口的流动,如果没有住房市场,人口的流动将受阻。还可以看到:谈了租房和买房的区别,强调了市场分配住房与计划分配的重大差别。2协和医院是北京,也是全国有名的医院之一。大家知道,在这类名牌医院看专家门诊有多难。据说政府把专家门诊挂号费定在 14元,是为了保证低收入者也可以看得上专家门诊。但照样有许多人想看专家门诊而挂不上号。 (1)这是因为政府把专家门诊挂号费定在 14元,即政府规定了价格上限。这种价格远远低于均衡价格。在这种情况下,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供给不足),使得有许多人想看专家门诊而挂不上号。(2)政府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使得不得不采取一些办法解决供给不足。如实行配给制、采用
3、排队制、实行实名制等。但不可避免的引起资源浪费、腐败受贿、权钱交易、黑市交易等后果。(3)要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还是应该逐步放开价格,由供求决定。当然,在病人多而专家有限的情况下,放开价格会使挂号费大幅度上升。而这从短期来看,主要会抑制需求,但同时专家的收入增加,供给也会逐渐增加。从长期来看,供求是会平衡的,在这种均衡价格时,有购买力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医生也会提供更好的服务。(4)还要探讨医疗体制的改革,发展社区医院等措施。3.王大明和张小莉结婚 10 年了。张小莉喜欢折腾的习惯依然如旧。每过上一段时间就要指挥王大明把家俱重新布置一番。王大明不堪其“扰” ,抱怨说,刚熟悉了东西的摆放就变了,
4、又要适应很久。张小莉则教育王大明说,适应了,也就厌烦了,会产生审美疲劳,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变,才让人有新鲜感。 问题的关键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一是心理的或生理方面的,二是同一物品有多种用途。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开拓厂商的决策思路。4教材文章囚犯难题和市场规则 。有一个富人在家中被谋杀,他的财产被盗。警方在侦讯中抓到两名嫌疑犯某甲和某乙,在他们家中搜出了被盗的财物。(1)他们各有两种选择:否认杀人或承认合伙杀人。最后的结
5、果必是双方都承认杀人,各被判 10年。囚犯难题具有极深刻的含意,它解释了何以短视地以利益为目标将导致对大家都不利的结局。(2)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理解囚犯难题,它实质上对道德的本质作出了深刻的说明。从社会的整体来看,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是讲不通的。(3)而囚犯难题则确切地说明了在什么情况下个人才需要克制自利的动机。道德就是这样产生的。它要求每个人在公共秩序方面遵守规则,最终他本人也能享受到别人或全社会为他提供的道德服务。一个成熟的市场体制最根本的特征是自利动机和道德约束协同作用。每个人都受周围环境的熏陶,懂得哪些场合下应该自利,哪些场合下应该受道德约束。(4)启示:从表面上看,市场是一群追逐私利的人
6、在为了自己的物质利益而交易。但交易有其特定的规范,其基础是人权和市场规则,遵守规则却不能依靠自利动机。通过囚犯难题说明为什么要建立市场规则,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领导出规范化的市场。囚犯难题揭示的非合作的自利行为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情况是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的,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趋于白热化。我们发现,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双赢”的观念越强烈,竞争越激烈的行业越能意识到双方的共存关系。而且人们越来越重视合作,重视信誉和共同利益,意识到只有开展广泛的合作关系才能在市场中生存,才能求得共赢,才能走出囚徒困境之势。5每年春节铁路运输都紧张,票贩子活动猖獗。有人认为,应该放开火车票价
7、完全按供求关系定价。有人认为,应该严格限制价格并打击票贩子。请问:(1)你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2)如果你认为两种作法都不足取,应该采取什么办法?(1)两种作法都不足取。因为完全放开也不宜,因为铁路是个垄断部门,而且买火车票者以低收入者为主。另外严格限制价格不利于调节供求,也会出现票贩子。(2)应该适当逐步放开价格,发展其他运输方式(公路、水路) 。 还可适当提高票价(抑制需求)同时增开临时车次(增加供给) 。(3)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调节供求,使得资源合理配置,买方卖方各取所需。具体做法有: 政府干预铁路部门自身提高车票实名制破除垄断,引入竞争稳定用工来源,减少劳动力的流动6.
8、请看下面一段关于 18世纪初,一个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英国医生写的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中的一段话,讲的是一个蜜蜂群的兴衰史。(1)这个寓言它认为节约无助于整个经济发展,奢侈地浪费才是致富之道。凯恩斯从中受到了启发,并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理论(总需求决定原理) 。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是成反方向变动的。消费是总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储蓄增加使消费减少,总支出减少,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反之,储蓄减少使消费增加,总支出增加,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这个寓言与当时英国崇尚节约的传统观念有悖,这种矛盾被称“节约的悖论” 。传统观念认为节俭是美德(储蓄增加是好的) ,而消费
9、减少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使经济衰退。挥霍浪费是恶德(储蓄减少是恶的) ,而消费增加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增加,使经济繁荣。这一传统观念就与寓言或上述理论相矛盾。(3)过去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节俭,但近年来也逐渐认识到消费的重要性,政府也在努力寻找新的消费点。这说明,看似荒谬的蜜蜂的寓言对我们刺激经济发展有现实启发意义。当然,刺激总需求(经济)不仅仅消费,还刺激要刺激投资、增加政府支出和出口。从长期来看,我们还要注意制度变革、资源增加和技术进步,这才是长期繁荣之路。7请分别用恩格尔定律、边际分析和旅游收入弹性分析美国旅游业的兴旺和发展。同时适当分析我国旅游业的前景。(1)美国旅游的发展近一二十年内,西
10、方各国经济发展迅速,普通中产阶级都有财力每年出门旅行。收入水平中等偏下的家庭也相继效仿,每隔一两年便进行一次节约式的观光。1987 年美国人花在旅游消费上的钱达3560亿美元,约占该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8。到 2005年此数达 6190亿美元。换句话说,平均起来每个美国人每年中近一个月的辛勤劳动所得是用于出门旅游的。随着百姓收入的提高,用于旅游的支出比率还在增长。过去的 10年中美国人出国旅游的花销整整增加了倍。(2)恩格尔定律食物开支的比例随收入增加而减小的规律在经济学中称为恩格尔定律,它在作富裕程度的纵横比较时十分有用。但它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价格扭曲造成的影响。一般的家庭在根据自己的收入安排
11、其日常生活时,首先要保证食品开支,其次是考虑购买住房和耐用消费品,最后才谈得上旅游。因此家庭收入增加时,食品以外的开支相应增加。这个规律不但适用于某一特定的家庭,也适用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居民,即食品开支占家庭总开支中的比例,富裕的人较低,贫穷的人较高。美国人平均食品开销只占总开销的 16,所以有很大的剩余财力从事其他活动。(3)边际分析食品支出比例的变化只能说明过去家庭消费结构的演变,如果要预测今后消费结构的变化就要用另一个概念,即家庭年收入如果增加 100元,这新增的 100元中分别用于食品、耐用消费品、住房、旅游的各占多少。这种对新增加部分的分析在数学上称为增量分析,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门名
12、词,即边际分析。平均数分析重在总结过去,而边际分析重在预测将来,后者在作决策研究时有更重要的意义。前面提到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约有 8用在旅游上,这是平均数分析。从边际分析看,美国人新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旅游的则远不止 8,而是有 20用在了旅游上。所以今后旅游业还将有很大的发展。边际分析是对现状的分析,现状变了结论也跟着变化。边际分析的结论随当时当地实际情况而变。(4)旅游收入弹性分析弹性是两个百分比的比例。旅游的收入弹性是指人们的收入每增加 1时旅游支出就增加百分之几。美国人出国旅游开销的收入弹性是 2.5,换言之,以百分比表示的出国旅游开支的增加速度是人们收入增加速度的 2.5倍。美国每年出
13、国旅游的人数从 1990年的 4460万人,增加到 2000年的 6130万人,2005 年的 6390万人,此数超过了美国人口总数的 15。其中 23 的人去欧洲和加拿大,剩下的多数去美洲地区,来中国的不到 5。去欧洲及中南美洲的人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距离近,可以节省路费和时间;二是文化背景相近,听得懂话,看得懂路标和广告。由于同样的原因,更多的美国人是在国内旅游。美国人每周工作天,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两天的休息便可以开汽车在半径 500千米(车行 5小时)的范围内活动一番。美国联邦法律规定节日假和周末休假连在一起(这和我国相似,不同的是美国的节日规定在相近的星期一,周末的假日雷打不动;
14、我国则规定节日假不变,将周末假移到节日假) 。这时形成长周末,更是出门旅游的好机会。分析中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结构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改变,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上升,旅游上的花销比例在增加。(5)我国旅游业的分析2007年中国国际旅游开销取代日本,居全球出国旅游开销榜第五位,并且增长态势最为强劲,达到了 23%。2009 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 4766万人次,增长 40。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扩大至 139个,已实施 104个。2009 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 1902 亿人次,增长 111;国内旅游收入 102 万亿元,增长 164;旅游总收入129 万
15、亿元,增长 113。农村居民各单项旅游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大于 1,城镇居民基本旅游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 1。一个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 近年中国人用于旅游的钱额已上升到家庭收入的 10.5% 比去年的统计数据上升了 0.7个百分点 据专家统计 这个数据明年还有可能上升。以上分析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将会获得很大的发展。8什么是比较优势?请论述比较优势在个人就业、企业竞争和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示:(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 (1000 字以内,共 50分)(1)比较优势形成原因在社会分工出现之前是自给自足的社会,由同样的家庭细胞所构成,他们从事大同小异的生产和消费,
16、而且彼此独立,不存在横向往来。一旦分工和交换发生,家庭与家庭问的差异便发生了,产生了“职业”这个名词。每个人可以就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一种能满足别人需要的职业。这时候,市场和交换成为须臾不能离开的活动。同时想要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大家的需要服务,那么我们必须让市场和交换顺利地进行。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基础。(2)个人比较优势与就业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专业技术的社会一员,或是电工、或是水暖工、或是打字员等等。这一专业技术成为他不同于其他社会成员的特点,成为他的比较优势。当他进入市场与社会其他成员交换时,比较优势是他进行交换的资本。每个人凭自己的优势参与市场交换,这一优势来自各人的体力、
17、智力、天赋和兴趣,也可能来自他所处的地理环境、掌握的矿产资源、气候特点等等。(3)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 地处交通要道或旅游胜地的居民,可以利用地理特点以谋生,热带居民可以种植热带作物出卖给市场。由于人们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还可以不断开辟出新的谋生之道。(4)比较优势的确认一个人如何能确定自己在某一方面是否具有优势?这不能由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因为优势是比较的结果。只有将自己从事一项活动的效果和其他人从事同样活动的效果作比较才能察知自己是否具备优势。市场提供了鉴别比较优势的客观标准。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由于成本比较低,收效比较大,从而能赚钱,这就证明他在这方面具备比较优势。(5)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
18、势 许多准备下海的朋友都放弃了自己从事多年的业务,要下海赚钱,以为只要肯下海,赚钱就不成问题。他们不懂得市场的基础是优势的交换。一个人如果没有别的优势但拥有一笔钱,这也可以成为他的优势,譬如他用钱聘请专家开办专业化生产工厂。一般来说,个人很少拥有可以办厂的大笔 资金,资金是靠筹集来的。所以筹集资金的能力是个人的优势所在,而这种能力的基础是信用和企业经营能力。(6)比较优势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各人用自己的优势在市场中交换,会发生供应和需求是否匹配的问题。举例说,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人群中有音乐才能或者有音乐抱负的人超过了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结果将有一些可能成为音乐家的人不能得到机会发挥。所幸
19、人的才能有相当程度的可塑性,而且比较优势有强弱之分。市场的价格信号可以精确地鉴别出一个人的优势有多大。歌星有世界级、国家级、地方级、卡拉 OK 级,这些都不是自封的,而是市场鉴别的结果。仔细想起来,这是一件令人叫绝的平衡,人们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消费爱好,各人有千差万别的天赋秉份,市场通过价格信号使每人都能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整个社会处于最佳地利用它所具备的人力资源的状态。显然,这不是“服从领导安排”的计划经济体制所能实现的。(7)市场培育了各人的相对优势,提供全社会一切成员都能利用的优势机会。优势是通过比较而体现的,并用价格信号准确地传达给社会中各个成员。市场实现了各种专长的精细的供需平衡。9
20、.叶圣陶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中对世纪年代旧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的描写,试用所学相应的经济学理论从经济意义上解释其原因。根据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涨价与降价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化的结论,也就是如果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解释其原因如下:粮食是生活必需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由于丰收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是需求量同比例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这也说明我国古语“谷贱伤农”的意思。叶圣陶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中对世纪年代旧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的描写
21、的经济意义既是如此。10.现在许多企业都要成为“学习型企业” ,这使市场上财经管理类图书走俏,分析这种变化对财经管理类图书市场的影响。(1)这种变化引起对这类图书的需求变化,但并不直接影响供给。因此引起需求曲线变动,而供给曲线不变。(2)这种变化引起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方平行移动。(3)这种变化引起均衡价格(成交价)上升,均衡数量(成交量)增加,这个市场繁荣。11.以下是央行调查统计司 2010年 3月的调查内容:企业家预期产品销售价格和成本继续上升。1季度,5000 户企业产品销售价格预期指数 53.5%,较上季上升 2.0个百分点; (1)概念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
22、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通货紧缩(deflation)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2)解决办法的核心:要保持一个“适当的”货币流通量。(3)美国的利率衡量办法已经不适用:在 80 年代以前,美国用银行利率作为通货流通量的指标,利率上升说明大家对货币的需求殷切,意味着需要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所以货币的发行盯住银行利率,这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有效的。但在市场经济中,利率原应起到平衡储蓄和
23、投资的作用,当储蓄少而投资过多时,资金供不应求。此时由于市场规律的作用利率上升,从而可以抑止过热的投资活动。可是如果用发行钞票来抵消利率的上升趋势,利率就不能抑制经济过热。这一调剂作用的丧失,曾使美国连年货币发行过量,发生两位数的通货膨胀。(3)通常的解决办法:在美国,政府发行债券(相当于我国的国库券) 。如果债券出售给百姓或私营企业,其结果是购买力从百姓或企业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总的购买力并未增加,因此不会引起物价上涨。但如果债券出售给联邦储备银行,银行用新印的钞票付款,或者干脆在政府的活期存款的户头上加上一笔数目来付款,这就形成了政府新产生的购买力。这笔钱不论用于什么用途,结果都是因新增钞
24、票或活期存款(也是货币的一种)而新增了购买力,当它投入市场去采购时即引起物价上升。利用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节货币量;利用再贴现率来调节货币量;利用对政府的贷款量调节货币量;信用卡等消费信贷调节货币量。12.教材里文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这个说法原出于英国哲学家边沁对于道德的解释,现在常常出现于政治家的口号中,因为它非常具有吸引力。如果每一个人都获得幸福是不可能的,那么多数人的幸福显然比少数人的幸福更好,而且更多的幸福也应比较少的幸福更好,所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似乎天经地义地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请问教材观点是怎样的?(1)这种看法有两个根本性毛病。第一,每个人很自然把自己置于“
25、最大多数人”的行列之内,但万一自己沦落为少数人就难免陷入悲惨的境遇。所以我们应当追求的或许是“社会上最不幸的人也有一个较好的生活条件” ,而不是只讲大多数人的幸福而不顾其他人。第二,所谓“最大幸福” ,只有当幸福的大小可以比较时才有意义,否则无从比较何者更为可取。(2)经济学假定人们倾向于更多的物质享受(包括服务) 。换句话说,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人总希望更多的消费。在市场经济中金钱可以购得各式各样的消费,于是金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如果借助于权力也可以得到消费,则权力也成为追求的目标。非但“物质享受可以提供幸福”的论断存在上述许多疑问,还有种种迹象表明,一些人物质享受的增进可能导致另一些人的痛
26、苦。如嫉妒原是人性中最恶劣的成分,但它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如果“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确实是我们的政策目标,那么防止那些可能引起周围人群因妒忌而痛苦的变化便是合理的,或者更彻底地,从法律上断绝一切个人发财致富的机会,从道德上谴责一切追求个人消费的权利。(3)要研究“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虽然存在上述许多困难,但无疑这个题目具有极端的重要性。13.教材文章环境保护的经济学 。绿色商品近年来风靡美国。最初它主要是指那些不用农药、不施化肥的蔬菜和水果,以后它包括了一切对环境无害的产品。绿色商品与普通商品比较,是不是价钱要高一些?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它不会比普通商品的价钱更低。请问这是为什么?教材的观
27、点是什么?(1)因为普通商品的生产一定遵循成本最低的原则来组织,绿色商品的生产则多了一层环境保护的考虑,不得不偏离“成本最低”的原则。(2)环保和经济发展才有了矛盾。(3)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要依靠道德的力量。到过发达国家的人几乎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即生产中的高效率和消费中的巨大浪费并存。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是使生产和生活都保持高效率,杜绝一切可能的浪费。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在探讨借助道德的力量来保护环境。这是一个既困难又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摆在各国社会科学家面前的新课题。(4)总之,市场制度不能将损害环境的影响考虑进去,因此不能最有效地利用环境这种资源。市场制度鼓励消费,造成了消费的低效率。这方面如不能
28、有所改变,当今的市场制度将受资源的约束而失败。改变的前途说到底,在于重整人们的道德观。14. 美国是一个信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金钱就成为“万能” 。所谓万能,是指有钱可以买到一切产品,获得一切享受; (1)金钱万能的确切意义应该是:钱是市场上通用的交换手段,用钱可以在竞争的市场上购到任何一种商品,而不附有其它限制条件。钱的万能性也可理解为金钱面前人人平等,身份和地位在市场交换中不起作用。(2)在理解金钱万能的意义时,强调了在竞争的市场上用钱可以买到一切,市场上卖方用降低价格竞争;买方用抬高价格竞争。此种竞争的规律是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其结果是价格
29、有涨有落,以此来调整商品的过剩或不足,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钱才具有万能性。反过来看,如果商品供不应求时,有了钱也买不到(多半是因为价格管制的缘故) ,那钱还有什么万能性呢!(3)当金钱万能,用钱可以买到一切商品时,说明一切商品的价格均已调整到使商品的供应和需求相等。经济学中有一个专门名词来说明这一状态,即“一般均衡状态” ,或“全局均衡状态” 。此时不但各种商品服务的价格使它们的供求均衡,而且资金的供求有利率的调整,外汇的供求有汇率的调整,劳动的供求有工资的调整,土地的供求有地价或地租的调整,使它们全部达到了供需均衡。(4)在金钱万能的美国,无论是开厂生产,或是经商做买卖,甚至投机倒把(贵卖贱买
30、) ,只要在竞争性的市场上赚了钱,就是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当然这部分财富归你所有) 。原因很简单,赚钱说明产出的价值比投入的价值多,这多出来的财富就是你的经济活动创造的。相反,赔钱则是消耗了社会的财富(当然也由你个人负责) 。是否真正创造财富只有用万能的金钱来度量。(5)市场经济中的金钱万能首先是指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指用钱可以买卖人口,行贿赎罪。当人的特权地位不起作用时,将出现通过价格的竞争,最后会接近“一般均衡状态” 。此时钱可以度量一切商品的真实价值,而且赚钱就是创造了财富。一国应该进口什么,出口什么,只有在均衡状态下能否赚钱才能判定。15.教材文章节约时间创造财富 。刚到美国的人多
31、半被它那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物质条件所吸引。人们常把宫足归因于资源的富有。让我们从一些小地方来看看。(1)美国许多文具商店里都有“电话留言纸”出售,上面印着日期、时刻、受话人姓名、发话人姓名,内容栏里又分:请回电话到 XXX号,等一会再来电话,等等。有了电话留言纸,受话人不在办公室把信息传达给他就简便多了,免得对方再三再四拨电话,既浪费时间,又占用线路。一张电话留言纸所费不足 1美分,而打一次本地电话要 10到 25美分(不同城市价格不同) 。这个办法对中国也许特别有用。(2)观察美国大城市马路上来去的行人,可以看到大多数是行色匆匆与时间赛跑的人,但也有不少优哉游哉观光消遣的人。在地铁出入口
32、也可以看到这两类人,赶时间的人嫌自动扶梯还不够快,在扶梯上从左边超越别人抬腿往上走,其余不着急赶路的则靠右站立。这段时间不长,大概几十秒钟吧,但是注意左右分道,以便各得其所。其实,这种节约时间互相提供方便的习惯不仅美国如此,一切发达国家里都已制度化。相信在我国只要大家逐渐懂得予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道理,也会采用此种方法,不过开头的时候总得有人来提倡。(3)大家都守时,准时开会,准时开车,准时营业等,可以避免在互相等待中浪费时间。美国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要道旁,常设有闪光的电子报时板,轮流显示时间和气温。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戴有手表,汽车里也有钟,电子报时板真正的用途是催促人们守时。守时是合作的前提,它
33、的确切含义是在某一时刻完成某项工作。在一个组织复杂的社会内,一个人的不守时,会影响一大片。(3)鲁迅塑造的阿 Q,他的身上体现了许多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和爱好。其中一条就是喜欢看热闹。看热闹是时间多得没有用场的人的爱好。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里,时间有转化为金钱的潜在可能,因而很少有人肯花宝贵的时间去看热闹。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许多人在吵架。出于好奇心而去关心别人吵架,穷一辈子的时间也看不过来,别的什么事也做不成了。 (4)排队是浪费时间的一大原因。彻底消灭排队现象虽然不是不可能,但是代价太高。因为服务设施要按业务高峰来安排,在其余时间就造成浪费。在美国,银行、邮局、超级市场等在繁忙时也难免排队。但他
34、们有一些尽量减少排队时间的不成文规则。首先是每个人都自觉地有秩序地排队,而不围在服务窗口争先恐后。其实,围住服务窗口丝毫不能缩短排队时间。相反,人多嘴杂,还可能发生差错,反而浪费时间。对顾客来讲,没有了先后顺序,全凭力气朝前挤,不但增加心理上的紧张,有时还为扒手行窃创造了机会。(5)美国人节约时间的方法当然远不止这些,但上面这几条是不必花投资,立刻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也能做到,恐怕每年能多创造出上亿元的财富。总之,节约时间是提高整个社会工作效率的核心。遵守公共秩序又是节约时间的必要条件。案例分析题: 请根据“囚徒难题”分析我国应如何建立市场规则,避免市场道德失范,使改革进程受到严重影响?答:
35、1市场制度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障碍决定其艰难性:人与人的地位社会不平等、市场规则难以确立。 (1)人与人的地位社会不平等:市场以交换活动为其核心,抽去了交换就不再有市场。交换是双方出于自利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它不需要任何一方牺牲自己的利益,因此是极其顺乎自然的。但市场制度的建立历尽了艰难险阻。它主要的障碍来自两方面。首先是人与人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权势的不平等,阻碍了平等自愿的交换。 (2)市场规则难以确立:市场制度建设中的第二个障碍是市场规则难以被确立。交换有交换的规则,在交换深入到包括商品和劳务的经济领域的一切活动中去时,需要建立越来越复杂的商业和信用规则。遵守这些规则却不是浅近的自利目标所能保
36、证的,相反,它需要道德的自我约束,而且这种道德和传统道德不完全相同。在调整传统道德使其适应市场制度时,很容易走偏。一种偏向是完全放弃了传统道德,物欲无限制地膨胀。当这种偏向受批评时,又容易跑到另一极端,即固守旧道德,抵制一切道德观念的调整。这两点障碍的前一点不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关于后一点,可从一个极为有名的模型“囚犯难题”说起。2囚犯难题的含意及经济学意义囚犯难题具有极深刻的含意,它解释了何以短视地以利益为目标将导致对大家都不利的结局。囚犯难题只涉及两个人,如果这种情况重复出现,甲乙两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选择承认杀人改为不承认,处境就可改善。而如果涉及到成千上万个企业和几亿个纳税人或存户,
37、他们之中的任一个改变决策丝毫无助于督促别的企业和个人也跟着改变决策。从更广泛意义来理解囚犯难题,它实质上对道德的本质作出了深刻的说明。一般人对道德的理解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保证别人的利益。这种对道德的理解的根本弱点是没有注意到,自己又是别人的别人,而且别人也是他自己。因此,从社会的整体来看,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是讲不通的。因此只有一部分人存心占别人便宜的条件下,就有可能让一部分人牺牲自己去为别人服务。而囚犯难题则确切地说明了在什么情况下个人才需要克制自利的动机。道德就是这样产生的。它要求每个人在公共秩序方面遵守规则,最终他本人也能享受到别人或全社会为他提供的道德服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商业交换同
38、时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机在起作用:交换本身是受自利动机的驱动,人们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这是完全正当的;同时做生意必须遵守市场规则,这是受道德约束限制的,它是反自利的。一个成熟的市场体制最根本的特征是自利动机和道德约束协同作用。每个人都受周围环境的熏陶,懂得哪些场合下应该自利,哪些场合下应该受道德约束。3综合社会力量,建立市场规则我国经济走向市场化以后,出现了两种规则的误用。我国经济要发育成为成熟的市场经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最困难的是市场规则的建立,或者说,如何从囚犯困境中解脱出来。商业道德是一种公共服务,它能使一切从事交换的人得益。它不能依靠某个人去建立,但在建立过程中需要每一个人的积
39、极参与,建立之后还需要每一个人珍视它维护它。建市商业道德需要政府、学术界、教育界、宗教团体等共同发起声势浩大的运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特别是政府,它要带头不说假话,诚实守信,杜绝贪污,严禁滥用权力,树立新的为百姓服务的宗旨。从来没有一个腐败的政府能够带出一个有牢固商业道德的社会。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 从表面上看,市场是一群追逐私利的人为了自己的物质利益而交易。但交易有其特定的规范,其基础是人权和市场规则,遵守规则却不能依靠自利动机。通过囚犯难题说明为什么要建立市场规则,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领导出规范化的市场。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发展需
40、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在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供选择中最好的一种就是所做选择的机会成本) 效用(是指人们进行物品消费时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人们每增加一单位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乘数理论(是指由于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成倍数的增加) 资源的稀缺性(资
41、源相对于人们的无穷欲望而言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有限性就叫做资源的稀缺性)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人们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成递减趋势) 消费者均衡(即实现消费满足程度最大化) 生产者均衡 (当 某 生 产 者 在 给 定 的 成 本 约 束 下 , 产 出 量 达 到 最 大 时 , 该 生 产 者 就 处 于 均 衡 状 态 。另 一 种 说 法 是 , 给 定 总 成 本 , 当 达 到 最 高 的 等 产 量 曲 线 时 , 生 产 者 就 处 于 均 衡 状 态 , 此 时 等 产量 曲 线 与 等 成 本 线 相 切 。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42、,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经济增长(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量和劳动量的增加) 幸福方程式(是指人的满足程度与人的欲望之比) 欲望(是指没有的感觉和求得满足的愿望)需求 (需 求 是 在 一 定 的 时 期 , 在 一 既 定 的 价 格 水 平 下 , 消 费 者 愿 意 并 且 能 够 购 买 的 商 品 数 量 。)生产要素 (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
43、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 )正常利润 (指 企 业 主 如 果 把 资 源 用 于 其 它 相 同 风 险 的 事 业 所 可 能 得 到 的 收 入 , 它 属 于 机 会 成本 性 质 。 )利息的合理性(人们为了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通常是注重现期消费。如果放弃现期消费就是一种损失,所以,放弃现期消费把资金提供给他人使用就应该得到补偿) 迂回生产(是指人们现生产生产资料,然后再用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资料的过程) 规模经济(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提高的经济效益就是规模经济,反之就是规模不经济)范围经济(指 由 厂 商 的 范 围 而 非 规 模 带 来 的 经 济 , 也 即 是 当 同
44、 时 生 产 两 种 产 品 的 费 用 低 于 分 别生 产 每 种 产 品 时 , 所 存 在 的 状 况 就 被 称 为 范 围 经 济 。 )经济效率(即用较少的成本消耗获得最大经济利润) 技术效率(即用较少的生产要素的使用而获取最大数量的合格产品) 博弈(在 一 定 条 件 下 , 遵 守 一 定 的 规 则 , 一 个 或 几 个 拥 有 绝 对 理 性 思 维 的 人 或 团 队 , 从 各 自 允许 选 择 的 行 为 或 策 略 进 行 选 择 并 加 以 实 施 , 并 从 中 各 自 取 得 相 应 结 果 或 收 益 的 过 程 。 )道德危险(即拥有信息多的一方所采取
45、的对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不利的做法) 逆向选择(拥有信息少的一方在受到道德危险的侵害后所采取的不利于信息多的一方的做法) 经济周期 (也 称 商 业 周 期 、 景 气 循 环 , 它 是 指 经 济 运 行 中 周 期 性 出 现 的 经 济 扩 张 与 经 济 紧缩 交 替 更 迭 、 循 环 往 复 的 一 种 现 象 。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通货膨胀(是指一国一定时期的物价普遍而持续上升)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
46、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财政 (国 家 为 主 体 , 为 了 实 现 国 家 职 能 的 需 要 , 参 与 社 会 产 品 的 分 配 和 再 分 配 以 及 由 此 而 形成 的 国 家 与 各 有 关 方 面 之 间 的 分 配 关 系 )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准备金(就是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在银行存款中所留出的供储户定期或随时取款的备用金) 贴现(是指票据持有者在票据未到期之前将票据卖给商业银行获取短期贷款的一种
47、方式) 国债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相机抉择(是 指 政 府 在 进 行 需 求 管 理 时 ,可 以 根 据 市 场 情 况 和 各 项 调 节 措 施 的 特 点 ,机 动 地 决定 和 选 择 当 前 究 竟 应 采 取 哪 一 种 或 哪 几 种 政 策 措 施 .)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物质产品价值总和) 公共物品(是指满足公共群众共同消费的物品和服务,如国防、公共设施等) 外部性(指 由 于 市 场 活 动 而 给 无 辜 的 第 三 方 造 成 的 成 本 。 )风险(
48、某 一 特 定 危 险 情 况 发 生 的 可 能 性 和 后 果 的 组 合 )单一定价 (即规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实行同一价格) 歧视定价(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给不同的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 产品差别(在经济学种产品差别是指同一种产品在型号、包装、规格、商标等方面的区别) 委托代理关系(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预期购买某种商品的货币额与实际消费该商品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弹性系数(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率) 支持价格(指国家为了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
49、行业产品的最低价) 限制价格(指国家为了限制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高价) 分析题: 1.请结合我国的经济实际,分析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答: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源、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 碳 经 济 是 经 济 发 展 的碳 排 放 量 、 生 态 环 境 代 价 及 社 会 经 济 成 本 最 低 的 经 济 ,是 一 种 能 够 改 善 地 球 生 态 系 统 自 我 调节 能 力 的 可 持 续 性 很 强 的 经 济 。 在 一 定 意 义 上 说 ,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就 能 够 减 少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量 ,延 缓 气 候 变 暖 , 所 以 就 能 够 保 护 我 们 人 类 共 同 的 家 园 。 目 前 我 国 的 主 要 措 施 有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扶持政策。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保建设。三是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试点。四是建立健全科技、统计、信息等支撑体系。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2.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发展经济提高速度的意义、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速度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