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像 一 场 场 春 雨 , 正 焕 发 着 它 特 有 的 生 机 和 活 力 , 它 为 正 在 参 与 课 改 的 教 师们 提 供 了 再 次 学 习 、 改 革 和 发 展 的 机 会 。 当 我 们 翻 开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 数 学 时 , 相 信老 师 们 一 定 会 被 那 图 文 并 茂 、 形 象 直 观 、 生 动 有 趣 、 贴 近 学 生 生 活 、 充 满 时 代 气 息 的 教 材 所 吸 引 。站 在 同 一 起 跑 线 上 的 教 师 们 , 面 对 这 一 册 册 崭 新 的 教 材 , 却 感
2、 到 无 所 适 从 , 不 适 应 , 茫 然 , 困惑 凭 着 自 己 的 老 经 验 怎 么 就 找 不 到 课 的 感 觉 呢 ? 是 不 是 不 会 教 了 呢 ? 当 我 们 用 心 去 翻 阅 教 材时 , 不 难 发 现 , 很 多 教 材 的 内 容 精 而 少 , 只 见 相 应 的 主 题 图 、 同 学 间 的 几 句 对 话 或 教 材 提 出 的 问题 。 就 这 点 儿 内 容 能 上 一 节 数 学 课 吗 ? 这 样 的 数 学 课 该 怎 么 上 ? 一 个 个 硕 大 的 问 号 摆 在 了 每 一 个教 师 的 面 前 。随 着 课 改 实 验 的 不
3、断 深 入 , 教 师 们 在 教 学 中 , 几 乎 每 天 都 难 免 会 遇 到 一 些 新 的 问 题 , 会 产 生新 的 困 惑 。 新 的 理 念 、 新 的 教 材 , 我 们 将 如 何 把 握 它 ? 熟 悉 它 ? 领 悟 它 ? 这 无 疑 成 为 教 师 们 首 要解 决 的 最 基 本 的 问 题 了 。 在 梳 理 、 思 考 这 些 问 题 与 困 惑 的 同 时 , 我 想 : “研 读 教 材 ”的 提出 对 推 动 课 程 改 革 向 纵 深 发 展 , 对 深 化 数 学 教 学 的 改 革 ,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 对 培 养 年
4、 轻 教师 在 课 改 中 能 否 脱 颖 而 出 、 迅 速 成 长 等 方 面 都 具 有 很 强 的 现 实 意 义 。 带 着 这 些 问 题 , 本 次 业 务 学习 就 数 学 新 课 程 “研 读 教 材 ”谈 一 些 自 己 的 思 考 , 敬 请 指 正 。 一 、 对 “研 读 教 材 ”的 认 识 明 确 “教 材 ”是 什 么 ? 研 读 教 材 是 备 好 课 的 基 础 和 核 心 环 节 , 同 时 也 是 教 师 上 好 课 的 必 要 前 提 。 在 大 力 提 倡 广 大 教师 研 读 教 材 的 同 时 , 作 为 教 师 首 先 必 须 要 对 数 学
5、教 材 是 什 么 的 问 题 有 一 个 明 确 的 认 识 , 有 了 这 个认 识 后 , 研 读 教 材 才 能 达 到 一 定 的 深 度 和 效 度 。 关 于 数 学 教 材 , 教 师 们 都 熟 悉 这 样 一 种 说 法 : 数 学 教 材 是 学 生 从 事 数 学 学 习 、 教 师 从 事 数 学教 学 的 一 个 “范 本 ”。 它 具 有 “至 高 无 上 ”的 权 威 , 一 种 在 绝 对 意 义 上 的 正 确 性 和 精 确 性 。 对学 生 而 言 , 教 材 是 学 习 过 程 中 模 仿 的 对 象 ; 对 教 师 而 言 , 它 是 一 种 预 期
6、 的 、 最 为 理 想 化 的 学 习 结果 。 这 样 的 教 材 反 映 了 一 种 数 学 的 教 育 理 念 , 数 学 知 识 和 方 法 相 对 每 一 个 学 生 来 说 都 是 同 样 的 ,数 学 教 学 的 最 终 目 的 就 是 向 学 生 传 授 这 些 客 观 的 数 学 知 识 和 方 法 。 然 而 , 在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的 指 导 下 , 教 材 已 改 变 了 原 有 的 内 涵 和 形 式 不 再 是 从 事 数 学 学 习 活 动 的 模 仿 对 象 , 或 者 说 ,它 向 学 生 提 供 的 不 再 是 一 种 “不 容 改 变 ”的 、
7、定 论 式 的 客 观 数 学 知 识 结 构 , 而 应 当 赋 予 新 的 时代 内 涵 。 确 切 地 说 , 教 材 应 当 是 学 生 从 事 数 学 学 习 的 基 本 素 材 , 它 为 学 生 的 数 学 学 习 活 动 提 供 了基 本 线 索 、 基 本 内 容 和 主 要 的 数 学 活 动 机 会 。 对 学 生 而 言 , 教 材 是 他 们 从 事 数 学 学 习 活 动 的 “出发 点 ”, 而 不 是 “终 结 目 标 ”。 如 果 用 一 句 简 短 的 句 子 进 行 概 括 , 即 : 它 是 教 师 进 行 教 学 活 动的 主 要 依 据 , 也 是
8、学 生 进 行 学 习 活 动 的 主 要 基 础 , 它 是 师 生 完 成 教 与 学 双 边 活 动 必 不 可 少 的 媒 体 。笔 者 认 为 : 教 材 即 “结 果 ”。 如 : 教 材 关 于 “数 与 计 数 ”的 内 容 , 在 数 学 一 年 级 上 册 第 85页 例 1、 例 2、 例 3 中 , 只 有 这 样 几 句 话 。 “先 数 出 十 根 小 棒 , 捆 成 一 捆 。 接 着 怎 么 数 ?”“一 个 十 和 一 个 一 合 起 来 是 十 一 。 ”“读 直 尺 上 的 数 。 ”在 数 学 二 年 级 下 册 第 68 页 例 1 中 , 也 只 有
9、 “怎 样 数 更 大 的 数 ? ”和 “关 于 数 数 , 你 们 有 什 么 新 发 现 ? ”两 个 问 题 。 当 我 们 站 在 教 与 学 的 层 面 , 对 这 些 内 容 进 行 分 析 和 审 视 时 , 这 些 “三 言 两 语 ”如 果 去“教 ”学 生 , 要 不 了 三 、 五 分 钟 就 可 以 教 完 。 如 果 我 们 细 细 地 去 体 会 教 材 , 绝 非 这 么 简 单 了 事 。教 材 是 静 态 的 , 是 不 能 开 口 说 话 的 , 是 只 能 呈 现 “结 果 ”的 材 料 , 作 为 教 师 就 是 要 将 这 一“结 果 ”, 变 化
10、为 可 以 使 学 生 参 与 的 数 学 活 动 的 这 样 一 个 “过 程 ”, 而 这 一 “过 程 ”的 实 现就 需 要 我 们 去 “研 读 教 材 ”。 研 读 教 材 的 直 接 目 的 是 为 了 提 高 教 师 驾 驭 教 材 、 驾 驭 课 堂 的 能 力 , 最 终 目 的 是 为 了 推 进 素 质教 育 的 实 施 , 进 行 教 与 学 方 式 的 变 革 ,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和 教 育 教 学 的 质 量 。 为 此 , 我 们 应把 研 读 教 材 与 教 育 教 学 的 实 践 活 动 结 合 起 来 , 真 正 做 到 研 有 所
11、 得 。 二 、 对 “研 读 教 材 ”的 思 考 如 何 研 读 教 材 ? 任 何 科 学 都 有 一 个 方 法 的 问 题 , 伴 随 着 科 学 的 发 展 , 方 法 的 问 题 越 来 越 显 示 出 它 的 重 要 性 。“研 读 教 材 ”也 是 如 此 , 在 近 几 年 的 实 践 中 , 我 认 为 : 研 读 教 材 需 做 到 “四 要 ”, 即 : 要 对研 读 的 教 材 内 容 进 行 相 应 的 分 类 ; 要 对 学 生 已 有 的 生 活 经 验 和 知 识 经 验 进 行 相 应 的 分 析 和 审 视 ;要 结 合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在 该
12、学 段 的 总 体 目 标 来 确 定 每 节 课 的 教 学 目 标 ; 要 学 会 用 儿 童 的 眼 光去 加 工 和 处 理 教 材 。 如 何 研 读 教 材 呢 ? 实 践 中 , 我 悟 出 这 样 一 句 话 , 那 就 是 “仔 细 揣 摩 , 透 彻 理 解 , 反 复 琢磨 , 问 个 究 竟 。 ”即 : 要 注 意 把 握 教 材 内 容 实 质 , 提 炼 教 材 的 重 点 和 难 点 , 仔 细 揣 摩 教 材 中 提 出的 问 题 等 ; 要 善 于 思 考 , 多 问 自 己 几 个 为 什 么 ? 如 教 材 都 呈 现 了 哪 些 内 容 ? 为 什 么
13、 要 这 样 呈 现 呢 ?根 据 教 材 内 容 准 备 设 计 哪 些 相 关 的 数 学 活 动 呢 ? 通 过 这 些 数 学 活 动 要 解 决 哪 些 问 题 , 达 到 什 么 目的 ; 要 学 会 走 出 自 我 , 学 会 换 位 思 考 。 如 要 从 编 者 的 角 度 , 从 自 我 解 读 的 角 度 , 从 学 生 学 习 的 角度 , 从 他 人 评 价 的 角 度 等 方 面 予 以 思 考 。 研 读 教 材 的 全 过 程 主 要 有 “读 、 议 、 思 、 写 ”四 个 环 节 。 读 : 即 包 括 初 读 和 细 读 两 个 部 分 。 初 读 主
14、要 围 绕 教 材 所 呈 现 的 内 容 进 行 浏 览 , 在 浏 览 的 基 础上 弄 清 教 学 目 标 和 教 学 知 识 点 。 细 读 则 是 结 合 课 程 标 准 , 结 合 教 学 目 标 , 结 合 教 学 知 识 点 来 确 定其 教 学 内 容 和 教 学 策 略 。 议 : 即 包 括 交 流 和 讨 论 两 个 部 分 。 交 流 和 讨 论 是 研 读 教 材 过 程 中 必 不 可 少 的 环 节 。 研 读 者 可以 和 教 研 组 的 老 师 们 共 议 , 也 可 以 和 教 研 组 长 或 教 研 员 个 议 。 在 “议 ”中 使 得 教 师 思 维
15、 碰 撞 ,相 互 启 发 , 取 长 补 短 , 共 同 提 高 。 思 : 即 包 括 分 析 和 反 思 两 个 部 分 。 主 要 把 从 研 读 教 材 中 所 获 得 的 相 关 材 料 与 原 有 的 认 识 进 行比 较 , 判 断 其 正 误 优 劣 , 找 出 成 败 的 原 因 , 在 此 基 础 上 予 以 分 析 和 反 思 , 从 而 确 定 改 进 教 学 的 措施 。 写 : 即 包 括 写 教 学 随 笔 和 课 后 反 思 两 个 部 分 。 “写 ”不 仅 能 把 读 、 议 、 思 过 程 中 所 产 生 的点 滴 认 识 条 理 化 、 层 次 化 和
16、 系 统 化 , 而 且 还 能 总 结 出 成 功 的 案 例 和 小 论 文 。 另 外 , 研 读 教 材 还 应 当 遵 循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 间 接 经 验 与 直 接 经 验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继 承 与 创 新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等 。 现 结 合 具 体 的 教 材 内 容 , 谈 谈 如 何 研 读 教 材 ? 11 20 各 数 的 认 识 和 万 以 内 数 的 认 识 是 属 于 “数 与 代 数 ”领 域 的 学 习 内 容 ,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指 出 : “在 本 学 段 教 学 中 , 要 引 导 学 生 联 系
17、 自 己 身 边 具 体 、 有 趣 的 事 物 , 通过 观 察 、 操 作 、 解 决 问 题 等 丰 富 的 活 动 , 感 受 数 的 意 义 , 体 会 数 用 来 表 示 和 交 流 的 作 用 , 初 步 建立 数 感 。 ”这 两 节 课 的 内 容 是 在 学 生 已 经 学 习 了 “10 以 内 数 的 认 识 ”“100 以 内 数 的 认 识 ”的 知 识 基 础 上 进 行 教 学 的 。 为 让 学 生 经 历 数 数 的 过 程 , 体 验 数 的 产 生 和 作 用 , 很 好 地 掌 握 数 的 概念 , 在 学 习 教 材 的 同 时 , 我 注 意 对
18、学 生 已 有 的 生 活 经 验 和 已 有 的 知 识 经 验 进 行 相 应 的 分 析 和 审 视 。决 定 为 学 生 提 供 他 们 熟 悉 的 “小 棒 ”“花 生 米 ”“计 数 器 ”材 料 , 通 过 “数 一 数 ”“拨 一 拨 ”等 数 学 活 动 , 让 学 生 在 观 察 与 操 作 的 过 程 中 去 体 验 数 学 知 识 与 生 活 的 密 切 联 系 , 去 经 历 知 识 的 形成 过 程 , 去 思 考 和 探 索 未 知 的 数 学 问 题 , 通 过 研 读 从 而 确 定 教 学 目 标 。 如 : 万 以 内 数 的 认识 一 课 的 教 学 目
19、 标 : 让 学 生 在 数 一 数 活 动 中 , 经 历 数 数 的 过 程 , 认 识 计 数 单 位 “千 ”,体 会 数 的 意 义 , 体 验 计 数 的 作 用 。 认 识 1000 以 内 的 数 , 能 用 具 体 的 数 描 述 生 活 中 的 事 物 ;知 道 十 个 一 百 是 一 千 ; 感 知 1000 以 内 数 的 组 成 ; 会 读 写 1000 以 内 各 数 。 在 合 作 交 流 活 动中 , 进 一 步 发 展 学 生 的 数 感 , 体 验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密 切 联 系 。 在 研 读 11 20 各 数 的 认 识 “先 数 出 十 根
20、小 棒 , 捆 成 一 捆 。 接 着 怎 么 数 ? ”这 一问 题 时 , 我 设 想 让 学 生 从 20 根 小 棒 里 分 别 数 出 11 根 、 12 根 、 13 根 、 14 根 数 着 , 数着 , 问 题 就 出 来 了 , “这 些 数 , 都 有 一 个 十 , 这 个 十 反 反 复 复 地 数 , 太 麻 烦 了 ”。 “怎 么办 ? 你 们 能 想 出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的 好 办 法 吗 ? ”“可 以 把 它 们 都 有 的 这 个 十 放 在 旁 边 ( 或 捆 起 来 )不 数 , 只 数 出 其 中 的 1、 2、 3、 4 就 行 了 。 ”这
21、 样 就 自 然 而 然 地 突 出 了 以 “十 ”为 单 位 的 计数 方 法 , 最 可 贵 的 是 这 种 以 “十 ”为 单 位 的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有时只能呈现“结果”。教师不是要简单地将这些静态的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将这一“结果”变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的过程,而这一变化过程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去“研读数学教材”。研读数学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
22、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驾驭自由。如何研读数学教材呢?实践中,我悟出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仔细揣摩,透彻理解,反复琢磨,问个究竟”。即: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教材呈现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呈现,根据教材内容准备设计哪些相关的数学活动,通过这些数学活动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要学会走出自我,学会换位思考。如要从编者的角度,从自我解读的角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从他人评价的角度等方面予以思考。研读数学教材的全过程主要有“读、议、思、写”四个环节。读。包括初读和
23、细读两个部分。初读主要围绕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浏览,在浏览的基础上弄清教学目标和教学知识点。细读则是结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议。包括交流和讨论两个部分。交流和讨论是研读教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研读者可以和教研组的教师们共议,也可以和教研组长或教研员个议。在“议”中使教师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思。包括分析和反思两个部分。主要把从研读教材中所获得的相关材料与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判断其正误优劣,找出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和反思,从而确定改进教学的措施。写。包括写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两个部分。“写”不仅能把读、议、思过程中所产生的点滴认识
24、条理化、层次化和系统化,而且还能总结出成功的案例和小论文。另外,研读数学教材还应当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等。计 数 方 法 是 学 生 自 主 探 究 得 出 来 的 。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新教材给广大教师所呈现的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内容所吸引。然而,当我们用心去翻阅教材时,不难发现,教材的很多内容精而少,只见相应的主题图、几句对话、几个问题等。从而可以,全新的教材蕴涵了全新的理念。过去那种教材是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力图把每一道题都演绎得淋漓尽致的现象显然不合时宜了。新的理念告诉我们,教材不再是教
25、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那么怎样使用好这个工具呢?这就需要每个教师认真去研读、去揣摸。一、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1、明确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课改实验教师,只有首先从客观上整体把握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所提出的要求才能达到高屋建瓴的境界。2、明确每册教材应该达成的目标。对每册教材的整体架构和主要知识板块,课改实验教师必须做到全面掌握,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时间分配和重点处理上有的放矢,科学合理。3、明确每个单元应达成的教学目标。对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必须清楚明白,并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采取合理的学习方式。4、明确每节课应达成的教学目标。把每一课、每一幅图中
26、蕴涵的教学因素都发掘出来,要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组织教材,在此基础上再备课。二、研读教材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驾驭自由。如:每个知识点的主题图是什么意思,例题反映了什么内容,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充分发挥教科书的资源作用。当然,这也不是说教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应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尊重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并注意教材体现的几个特点。1、挖掘教材内涵,为学生提供现实背景实验教材的
27、编者费了很多心思在现实生活中寻觅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了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中提供的信息资源,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比一比”中的“小兔盖房”,教材就提供了较完整的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背景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情境,让他们进行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注意教材体现的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新教材的内容编排非常注意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对教材的延伸与拓展。如
28、“分类”教学,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去观察商店物品的摆放。“认识时间”教学,可以让学生为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这些都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数学知识,又如“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生活的情景资源。课一开始,我们可以问:“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星期天有许多小朋友来到这儿,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学生开始观察整幅图,回答出有的气球、风车,有的猜谜、套圈。再引导学生观察单一的情境图如习气球。在学生感受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问提出“还有多少个”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学生的注意力又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来。这样的数学题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
29、实,学生不仅感兴趣,学习热情高,而且可以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需要掌握它。3、重视教材提供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在“位置”这一知识教学中,可以把书上的电影院的画面放回到实际中来,先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排数以及座位号的排列规律,为下面找位置的实践活动做准备。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后,活动开始,学生每人一张电影票自行进场找座位,允许有困难的学生与同伴交流,这时候,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再如教学“平均分”时,我设计了一个元宵节里自己给家
30、里人分汤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把盆子里的 15 个汤圆平均分在 5 个小碗里,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十分高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学习体验,同时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4、注重拓展其他学科资源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提升学生的素质。一位教师在教“百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根据“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这三个成语说出百分数,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一位教师在教“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从字母中、汉字中、国旗中、交通标志中找轴对称图形。这样,加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了学科视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得了很好的落实。新教材真正体现了标准的理念,在编排设计上体现了教材只是教学的基本资源,为教师留下了较大的改进空间,并提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经验体验,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学生的条件,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