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夜针灸入门“针灸取穴可以从五个方面考虑。 ”何黄淼老师伸出左手的五指,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示意, “第一,八总穴;第二,八会穴;第三,局部取穴;第四,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第五,病位交叉对应取穴。 ”“第一,八总穴取穴法,这是一个整体取穴法, ”何老师竖起了左手的大拇指,笑着说, “根据八总穴所针对的人体部位取穴,针灸医师就能把所有疾病纳入你的诊治范围。 ”“你首先要记住一首歌诀:头面合谷,颈项列缺,胸脘内关,脘腹(足)三里,腰背委中,胸胁阳陵,少腹(三)阴交,颅脑太冲。 ”譬如,他说眼睛红肿。我想了想,眼睛所在的部位和头面与颅脑有关,于是就在太冲与合谷穴位上扎针;他说胸闷心烦失眠,我想了想,胸
2、闷心烦所在的部位和胸部有关,与颅脑有关。于是就在内关与太冲穴位上扎针;他说呕吐胃痛,我想了想,呕吐胃痛所在的部位和胃脘有关,于是就在内关与足三里穴位上扎针;他说颈项强痛,我想颈项强痛所在的部位和颈项与肩背有关,于是就在列缺与委中穴位上扎针等。经过半个钟头的反复现场考查与具体操作,我就已经能把一些病证在八总穴范围内的取穴规矩灵活机动地用上了。 “在针灸学这一门学科中,经络与穴位是最重要的。 ”他说, “在这些经络与穴位之中,八总穴又是最最重要的。八总穴是老祖宗几千年的经验结晶,是取得临床速效高效的必备穴位。一个针灸的初学者学会了它,就能对疾病建立起基本的诊治观念。同时这种观念还是整体的、全局的,
3、适用于所有疾病的诊治。有了它,医者的心中就有了理念的依靠。当然,经络的分布也很重要,但你可以在以后临床的应用中慢慢地学习。学了经络学说以后,你对这八个穴位的作用就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了。 ”“针灸取穴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学会八会穴, ”何老师把左手的大拇指与食指撑开摆成八字,微笑着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它们分别是一、腑会中脘 ;二、脏会章门;三、筋会阳陵泉;四、髓会绝骨;五、骨会大杼;六、血会膈俞;七、脉会太渊;八、气会膻中。 “腑会中脘, ”何黄淼老师解释道,“就是规定所有消化道的疾病首先要考虑使用中脘穴, “脏会章门是指由于脾气虚引起精、气、血、津
4、液化生不足,针灸要考虑取章门穴。 ”“脾气虚是气虚中的一种。 ”“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是:神疲乏力、语声低微、气短自汗、舌淡脉弱,四个方面的症状。如果再加上面黄、肌瘦、纳呆、便溏等症状就是脾气虚的诊断依据了“章门穴在哪里。 “在这里,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右边也是同样的位置, ”八会穴的使用一般规定男左女右 ,初学者用 0.5 寸的毫针,切记勿忘。 ”“以下六个穴位,其中临床上我使用得最多的是筋会阳陵泉,特别是有关神经与关节的痉挛性疾病,针刺阳陵泉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隔壁一个老先生患带状疱疹,温州人称之为火丹蛇。发病已经半个月了,皮肤表面的水疱已经干涸,结痂脱落
5、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但是皮肤十分敏感,不能抚摸,左胸更甚。全身时发痉挛性抽痛,特别是在夜间十二点至凌晨三点,痉挛性抽痛加剧。他的家人请我出诊,我看见他平躺在床上,精神异常紧张。我给他针刺的第一个穴位就是阳陵泉,入针不久,病人说自己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随后我就再针刺两侧的内关与公孙,留针十分钟。 ” “第二天,听他家人来说,一夜无话, ”何黄淼老师放低声音,以欣喜的声音告诉我, “夜里睡得好,早晨的食欲也比平时好。按上法连续针刺了五天,病人基本恢复。 ”针灸真是神奇得不得了,我的心为之狂跳。 “区区三个穴位,其取穴的方法来自于两大类型, ”何老师一边思考,一边述说, “一个是八会穴,另一个是八脉
6、交会穴。它们都是我们祖先千锤百炼所得来的珍宝,所以针下汹涌着难以估计的力量。 ” “针灸取穴的第三个方面, ”何老师声音有点嘶哑,他清了清嗓门接着说, “就是在发病的部位的体表取穴或者发病部位的邻近取穴。也就是说,哪里不舒服就在哪里针灸。这种取穴的方法是最原始的方法,也可能是先人最早发现的一种取穴的方法。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你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邻近取穴的方法,它的临床疗效是不容怀疑的。有一些用药物久治不愈的病痛,在患病部位的体表针刺以后就有了效果。如果针刺后加以拔火罐,特别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再拔火罐,就可能收到更满意的疗效。 ”例:一个中年男教师,两年前骑自行车时不慎跌倒,右脚的脚后
7、跟擦破了皮。后来周围皮肤感染了,久治不愈。两年来,不能穿袜子,不能穿鞋子,只能穿着拖鞋。后来求诊于何黄淼老师,何老师在常规消毒后,用一寸的小毫针在患者的右脚跟溃破处的外面,离开溃破处大约二三毫米处的边缘一路点刺,稍有一点点出血。隔天一次,点刺三次以后,脚跟溃破处渐渐地愈合了。 “针刺的时候,首先要知道什么部位不能针刺,不然的话会出医疗事故的。 ”“有三个部位你先不要针刺, ”何老师一字一句严肃地说:“一是枕骨下面的区域,如风府、痖门、风池等穴位,它们与延髓靠得很近,一不小心就会出大事故。把:刺胸腹者,必避五脏,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牢记心中,并能如实照章去做,错误就绝对不会重演了。 ”另外两
8、个不要针刺的部位:“一个就是眼睛以及它的周围的区域;一个就是肚脐眼。对,还有一个地方你目前暂时先不要针刺,就是天突穴。 ” 神阙穴“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艾条熏灸时最好在神阙 上面加一点盐巴。 ”“得气这种经络现象很奇怪,你持针的三个手指会感到针下有一个东西,不,应该是一种气,一种活动着的气场和你在不停捻转着提插着的手指的合力之间对抗着,较量着,吸引着。这时病人会感到针下有一种酸麻重痛的反应,甚至出现上下传导贯通的针感。 ”注意事项还有以下二项,一项就是在胸背部与腹部初学阶段针刺深度不超过 0.5 寸;还有一项就是对于体弱者、因劳累而体能消耗过多者,一定都要平卧在床上针刺,以免“晕针。 ”
9、 他还对 “晕针” 现象作了详细的解释。“许多疾病都可能在背部脊椎上,寻找到压痛点等异常的感觉与赘状物。“取穴方法中,少不了在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 阿是穴就是出现在人体体表的敏感的压痛点,在这些压痛点上针灸能够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所以我把在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列为第四种取穴方法。 ”, “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对头部、颈部、肩部的疾病与发热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第七胸椎棘突下的至阳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对胃部、胸部、胁部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命门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对腰部、下腹部与妇女的胞宫部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任何疾病,只要发现脊椎骨上有压痛,就要在这里取穴。
10、 ”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三个穴位都跟“七” 有关,大椎穴是颈七,至阳穴是胸七,命门穴是胸二七,就是十二节胸椎加二节腰椎是二七十四椎了。 “通过指压发现压痛点是一种很好的取穴方法,但关键是指压的用力一定要到位,一定要均匀。 ”苏沈良方中的王安石偏头痛方,说是禁中秘方。用生萝菔汁一蚬壳,仰卧注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数十年的患者都一注而愈。王安石曾经对他家的仆人说过,这种治疗方法已经治愈好几个人。我的理解与别人不同,这是一种特殊的针灸疗法,可称之为药针法,治疗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鼻子内的经络与穴位,药物反而是第二位。不然的话,为什么强调左痛注右,右痛注左的方法呢,发现这个方法的宋代人固不知病位交叉
11、对应取穴为何物,而经验的可贵在这里可以看得明明白白。 ” “针灸取穴第五个方面的内容就是病位交叉对应取穴。 ”何老师兴致勃勃地说, “这种取穴法在内经中叫做缪刺,日本针灸家称之为天平疗法,对肢体与关节疼痛的疗效比较显著。它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左右对称取穴,一种是左右、上下、前后大交叉取穴。 ”“譬如,你的左手腕疼痛,如果使用左右取穴法,可以在右手腕与左手腕相对应的部位用一寸的毫针针刺。针刺后,快速地左右捻转与上下提插三十秒左右。 ”“假设你的右手腕疼痛,使用左右、上下、前后大交叉取穴法,可以在左踝与右手腕相对应的部位,用一寸的毫针针刺,针刺后,快速地捻转与提插半分钟左右就可。 ”“当你遇见一个原
12、因不明的昏迷的病人,从针刺取穴的角度,你应该如何选穴?我想昏迷的病人主要是头脑的问题,取穴少不了合谷与太冲,但是中医认为“心主神明” ,心位于胸部,所以应该加内关穴。 “你取的合谷 与 太冲两个穴,它们左右各一个,它们配伍使用的时候,针灸学上称之为开四关。这个命名,顾名思义就是说明它们具有醒脑开窍的功效。 内关 一穴在这里发挥了强心通神的作用,加上这个穴位,不,左右应该也是两个穴位,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个穴位就是人中 穴。 ”“面对一个痛经发作的病人,她的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有强烈的压痛,你怎么处理?”:“ 根据第一种方法取足三里与三阴交;根据第二种方法取血会膈俞;根据第三种方法
13、给小腹部的压痛点刺血后拔罐;根据第四种方法给腰脊部的命名穴刺血后拔罐。根据第五种交叉取穴位的方法,小腹疼痛可以给腰骶部前后对应的穴位刺血后拔罐。 ”但是他认为临床取穴还可以更为精简,不必如此面面俱到。“对于痛经的诊治, ”他说:“急性发作时腰骶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阳关 穴出现压痛的机会最大,日本针灸家称之为上仙穴,它是治疗痛经的首选穴。当然这里取穴的最高原则还是以痛为穴。 ” “三阴交强刺激,可以用 2 寸毫针两侧取穴。 ”何老师说:“委中穴区如果有皮静脉显露,也要刺血拔罐。小腹部的压痛点我的经验不是刺血后拔罐,而是以艾条熏灸为好。 ”针灸学入门容易深造难,要用一辈子的努力去学好它,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而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