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时 浓度、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学习目标定位,新知导学,达标检测,内容索引,新知导学,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概念与实质 (1)概念: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 、 、温度等反应条件改变,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化学平衡会移动,在一段时间后会达到_。 (2)实质:改变条件后,v正 v逆,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发生 。,浓度,压强,新的化学平衡状态,改变,3.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条件改变,若v正v逆,平衡 移动; 若v正v逆,平衡向 方向移动; 若v正v逆,平衡向 方向移动。,不,正反应,逆反应,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分析,例1 下列说
2、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百分含量发生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 B.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v正v逆,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C.平衡移动,反应物的浓度一定减小 D.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移动,解析 外界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时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化学平衡移动时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答案,解析,易错警示,(1)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2)化学平衡常数改变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时,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1.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按表中实验 操作步骤完成 实验,观察实 验现象,将有 关实验现象及 其
3、结论填入表 中:,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橙黄色变为橙色,橙黄色变为黄色,c(H)增大,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NaOH溶液使c(H)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有关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填入表中:,溶液颜色变深,溶液颜色变深,溶液颜色变浅,溶液颜色变浅,正反应,逆反应,3OHFe3=Fe(OH)3,减小了Fe3的浓度,2.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图像分析 已知反应mA(g)nB(g)pC(g) H0,mnp,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有关物质的浓度发生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正反应,正反应,逆反应,逆反应,当其他条
4、件不变时: (1)c(反应物)增大或c(生成物)减小,平衡向 方向移动。 (2)c(反应物)减小或c(生成物)增大,平衡向 方向移动。,正反应,逆反应,例2 往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发生如下反应: FeCl33KSCN3KClFe(SCN)3(棕黄色) (无色) (无色) (血红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往上述溶液中滴入Fe2(SO4)3溶液,溶液血红色变浅 B.往上述溶液中滴入NH4SCN溶液,溶液血红色不变 C.往上述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血红色加深 D.往上述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血红色变浅,答案,解析,解析 滴入Fe2(SO4)3溶液,Fe3浓度增大
5、,平衡正向移动,Fe(SCN)3浓度增大,溶液血红色变深;滴入NH4SCN溶液,SCN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Fe(SCN)3浓度增大,溶液血红色变深;加入铁粉,发生反应2Fe3Fe=3Fe2,Fe3浓度减小,平衡左移,Fe(SCN)3浓度减小,血红色变浅;滴入NaOH溶液形成氢氧化铁沉淀,平衡左移,Fe(SCN)3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变浅。,特别提醒,(1)对于离子平衡体系,注意离子浓度的改变方式,排除不参与反应的离子干扰。 (2)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常数,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并不影响v正、v逆的大小,故平衡不移动。,解析 减小反应物浓度的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正反应速率迅速降低,且达到新平衡
6、时的反应速率比原平衡时的速率小,这与图像不符,C错。,例3 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答案,解析,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和平衡态时浓度不相等,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根据教材中表211的数据分析改变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改变压强通过扩大和缩小容器体积实现)。填写下表:,正向移动,逆向移动,逆向移动,正向移动,不移动,不移动,结论:相同温度下,对于左右两
7、边气体分子数不等的反应来说,增大压强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对于左右两边气体分子数目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改变的幅度 ,即v正和v逆改变的幅度 ,则化学平衡 。,气体分子数减少,气体分子数增大,一样大,一样大,不移动,(1)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t1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平衡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下同)。,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图像 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在t1时刻改变某一个条件,建立新的平衡,其vt图像如下:,D,向正反应方向,(2)对于反应2N
8、H3(g)N2(g)3H2(g),t1时刻增大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平衡 移动。 (3)对于反应H2(g)I2(g)2HI(g),t1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平衡 移动。,C,向正反应方向,A,不,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压强改变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间的关系,(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例4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z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xyz,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则平衡向 方向移动。 (2)若保持体积不
9、变,通入“He”气,则平衡 移动。 (3)若保持压强不变,通入“He”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x、y、z的关系为 。 (4)若xyz,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则平衡 移动。,答案,正反应,不,xyz,不,规律方法,平衡体系中通入“惰性”气体的分析方法 (1)恒容时,通入稀有气体,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恒压时,通入稀有气体,体积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2)在恒容容器中,改变其中一种物质的浓度时,必然同时引起压强的改变,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应以浓度的影响进行分析。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如H2(g)I2(g)2HI(g),当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时,则无论任
10、何情况下平衡都不发生移动。,例5 已知反应mA(g)nB(g)pC(g)qD(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图所示。,答案,解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改变压强的方式是 压强,化学平衡 移动,mn pq。,增大,逆向,解析 图像改变压强后,v正、v逆都增大,故改变压强的方式是增大压强;v正小于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逆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mnpq。,(2)表示改变压强的方式是 压强,化学平衡 移动,mn pq。,解析 图像改变压强后,v正、v逆都减小,故改变压强的方式是减小压强;v正大于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11、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增加的方向,即mnpq。,答案,解析,减小,正向,(3)表示改变压强的方式是 压强,化学平衡 移动,mn pq。,解析 图像改变压强后,v正、v逆都减小,故改变压强的方式是减小压强;v正、v逆同等倍数的减小,化学平衡不移动,气体体积反应前后相等,即mnpq。,答案,解析,减小,不,学习小结,达标检测,1,2,3,4,5,1.可以作为判断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是 A.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发生改变 B.正、逆反应速率发生改变 C.反应物的转化率发生改变 D.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发生改变,解析 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志是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发生
12、改变和反应物的转化率发生改变。,答案,解析,现进行如下实验: 向试管中加入4 mL 0.1 molL1 K2Cr2O7溶液,再滴加1 molL1 NaOH溶液至稍过量; 向所得溶液中滴加1 molL1 HNO3溶液至稍过量。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B.实验现象: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实验现象: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C.实验和的目的是探究H浓度对上述平衡的影响 D.预测稀释K2Cr2O7溶液时,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黄色,1,2,3,4,5,2.(2018金华十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已知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答案,1,2,3,4,5,3.一定温度下,反应C(s
13、)H2O(g)CO(g)H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措施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增加C的物质的量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 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容积变大 A. B. C. D.,解析 C是固体,其浓度为常数,改变它的量平衡不移动; 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He,由于c(H2O)、c(CO)、c(H2)都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缩小容器容积,压强增大,平衡左移;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容器容积扩大,平衡右移。,答案,解析,1,2,3,4,5,4.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
14、g)cZ(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和Z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abc B.压缩容器的容积时,v正增大,v逆减小 C.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的转化率减小 D.达到新平衡时,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增大,答案,解析,1,2,3,4,5,解析 体积缩小,假设平衡不移动,则Y和Z的浓度应该为原来的2倍,而现为1.8倍,则表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增大,v正、v逆均增大,且v逆v正,向Y、Z消耗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则bca;X的转化率减小;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减小。,解析 温度、
15、体积不变,通入N2,反应物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CO2)不变。,1,2,3,4,5,5.(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C(s) 2CO(g) H0,达到平衡后,若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 增加C,平衡 ,c(CO2) 。,解析 C为固体,增加C,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c(CO2)不变;,答案,解析,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 ,c(CO2) 。,解析 温度不变,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CO2)增大;,保持反应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通入N2,则平衡 ,c(CO2) 。,不移动,不变,向左移动,增大,不移动,不变,1,2,3,4,5,(2)现有三个体积相等的定容密闭容器,都进行下列反应:CO2(g)H2(g)H2O(g)CO(g)。反应所处的温度相同,但起始浓度不同,其中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答案,解析,达到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1,2,3,4,5,解析 将乙、丙都和甲对比,即将甲作为参照物。乙和甲对比,增加了H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乙中生成的CO的物质的量大于甲中生成的CO的物质的量;丙和甲对比,增加了生成物H2O(g)的浓度,促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这样丙中CO的物质的量将小于甲中CO的物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