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语言学语言与思维、人类学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历史上,“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称为“ 沃尔夫假说 ”)已经成为了一条人们耳熟能详的命题,这一假说的著名,不仅仅来自它对语言,思维及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富有创造力的概括,也来自由其而引来的广泛争议。在理论上的争议与批评一方面本来就是经验世界复杂性的投射,然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不同学科间方法论差异造成的。本文将以语言学为主线,在回顾“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形成历史及对学术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试图的有关这一假设的诸多争论开辟更具结构性的视角,在社会理论的启发下,我们有可能在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理解上获得新的启迪。事实上,对语言与思维研究这一课题,语言学界早
2、有人有所关注,例如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他依据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试图对一些由不同民族语言多样性或相似性所引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但是,他的语言与思维关系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却引出了一个有趣的哲学命题,那就是来自不同语言的群体,使用不同语言结构的说话人,是否会以同一种眼光看待客观世界?” 【1】在后来以萨丕尔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成果中,这一问题才得到清晰的阐述。萨丕尔师从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同时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描写语言学代表人物,博厄斯重识在研究民族或部落文化时对其语言研习的意义,他认为:“ 经验上可观察的语言是人类心灵的产物,由于它的无意识,可以使我们从某一语言的辞条和语法范畴方
3、面,发现民族经验范畴的特点。” 【2】萨丕尔追随博厄斯的思路,在进行大量田野工作之后,亦承认语言对思维强有力的影响。“语言不仅谈论那些在没有语言的帮助下所获得的经验,而且实际上它为我们规定了经验的性质,因为它的形式完整,又因为我们不自觉地就把语言的隐含要求投射到经验领域之中 不是在经验中发现,而是强加于经验的。因为语言形式对我们在世界中的倾向性,有种残酷的控制。” 【3】最后,对这种观念的论证由萨丕尔的学生,本杰明 李 沃尔夫,一位在保险公司做工程师的业余语言学家进一步丰富。请注意,我在这里所强调的沃尔夫的工作意义在于对论点的丰富,而不是完成,这与沃尔夫的英年早逝不无关系,同时,也会为我们理解
4、假说的适用范畴及相关争议有所启发。沃尔夫的“ 结论” 被概括为一个命题,所谓“ 沃尔夫假说” 在一般理解上其实包括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 “一方面,语言可以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是相对的,结构差异越大,所反映的对世界的认识越不同。” 【4】我相信沃尔夫在著作中隐含了类似的观点。仅管我们常常强调沃尔夫的其一两篇最著名的文章,例如科学与语学、语言、心理与现实,然而,毕竟沃尔夫是在诸多文章中分散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如果单从一两篇文章为其观点作总结,不免会失之偏颇,加之沃尔夫没有著书,这些资料就更加弥足珍贵。沃尔夫本有写书的计划,但因其病逝而搁浅,约翰B卡罗尔将其生前十余篇
5、重要论文整理成为沃尔夫文集,名为 论语言、思维和现实,而这恰恰是沃尔夫为生前计划的那本书所设想的名字。我们应当感谢卡罗尔,因为他的辛苦工作使后人可以读到更为完整的沃尔夫文章,并且,他还高度概括性地“把他们的观点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5】 。卡罗尔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沃尔夫的思想,然而令人不安的是,问题可能也由此产生。柯日布斯基在他的普通语义学中强调了语言的抽象性;在后面的探讨中,我们也会发现沃尔夫在语言对经验世界如何进行抽象方面的关注。但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像“语言决定论”或“沃尔夫假说” 这样高度概括性的抽象名词亦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某些争论。这些争议矛指“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的绝对化色彩,然而我
6、们要探讨的是:分散在沃尔夫十余篇文章中的思想真是绝对化的吗?还是由于,包括卡罗尔工作在内的诸多因素带来的导致误解的负作用?“西方的社会和人文学科中,不少教师乐于在讲课时谈论沃尔夫,有些还津津乐道于空汽油桶引起火灾的趣闻(见习惯性思维、行为与语言的关系),这一趣闻广为流传,乃至造成一种假象,好像沃尔夫的思想不过是偶然地发生于一只空汽油桶,且仅仅存放于这只汽油桶内沃尔夫的思想难免被极端化、简单化、刻板印象化,它像是一颗口香糖,被许多人惬意地玩于舌尖,随之唾于身后。” 【6】正是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上,下文将通过沃尔夫的 10 篇文章来展现 “沃尔夫假说”中被忽视的非绝对化观念。这 10 篇文章是:原始社群思维的语言学考察 (1936 )、习惯性思维、行为与语言的关系(1935 )、 语言与逻辑(1941)、语言、心理与现实(1942)、语法范畴(1937)、科学与语言学(1940 )、 作为精确科学的语言学(1941)、霍皮语动词的瞬止体与链续体(1936)美洲印第安人的宇宙模式(1936)以及霍皮建筑术语中的语言学因素(1940)。以上文章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