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州关帝庙简介.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835702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州关帝庙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州关帝庙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州关帝庙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解州关帝祖庙解州关帝祖庙总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米。是一处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古建群,建筑布局为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及中轴对称 的宫殿式布局,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两侧配有木坊、石坊、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高耸的建筑配以参天松柏,颇 具皇家气派。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亲书“义炳乾坤” 、乾隆钦定“神勇” 、咸丰御笔亲书“万世人极” 、慈禧太后题“威灵震叠”匾额,堪称珍宝。庙中的精华建筑 “春秋楼” ,二楼悬梁吊柱结构,更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珍品。端门为正庙第一道门,建于清代,通体砖构歇山顶,檐下施仿木砖雕斗拱。部辟三门,上部书关帝庙门 匾与精忠贯日 、 大义参大

2、 、 扶汉人物匾额。门匾四周砖浮雕图案尤佳,二龙飞舞,团花紧簇,人物表情温 和,线条流畅,造型优美。端门前东西两侧各置巨型铁狮一尊。铁狮下为长方须弥式底座上局二米,其上铸花纹与首事人、捐铸人及 金火匠人姓名。铁狮高约一.七,东雄西雌,雄狮足踏绣球,雌狮足下抚幼狮。其威猛雄健,气度非凡,规模居 全庙铁狮之冠。两狮皆铸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铸造。连接宫门的围墙高约数米,雉堞高耸,垛口如云,犹如紫禁城。入宫门,是条东西相距约70米宽的 甬道,两边钟鼓二楼遥相对峙,酷似两尊雄赳赳、气昂昂的武士,守卫着禁城的门户。两楼前又分别竖有雕刻精致的木、石牌坊,形成祖庙之前特有的庄重气势。雉门是端门以内的第

3、二道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式,中柱上安板门一道,前后廊柱础石上雕石狮数躯,生动逼真,上部梁架规整,转角处各悬垂莲柱一支。屋顶脊 兽玲珑剔透,是庙内建筑工艺最精细之一。雉门除门的作用外,它还是一座“过路戏台”,平时,大门洞开,可供人上下出入,每逢庙会唱戏时,则关闭大门及站后 的一排格扇 (门) ,背后就形成一座完整的古式戏台。戏台面阔三间,进深2间,卷棚式屋顶,两侧各有八字形琉璃壁一堵;在雉门台阶两侧的石槽上搭上木板,就 可供演员唱戏,左右木栅栏围成乐池,台中的隔扇门又可代替守旧(即帷幕) 。雉门两隅,有文经门和武纬门各一座,是古代文武官吏分别朝拜的通道。门两侧有崇 圣祠、部将祠、胡公祠等,都是

4、为纪念与关羽有关的人物而建造的。午门居雉门以北,为庙内第三重门。午门是帝王宫殿中的正门,普通的庙宇不设午门,因明代神宗皇帝封关羽为“协天大帝 ”后增建此午门,清光绪年间毁于火灾, 民国年()在其旧基上重建,面阔间,进深间,单檐庑殿顶。前檐踏道,铺设有团龙云路,四周石雕勾栏围护,栏板上雕有花卉、盘龙、人物、狮麟 等图案,总体形状尚存明代旧貌。御书楼,在午门前隅,原名八卦楼,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为纪念康熙来庙谒拜而建。清乾隆二十年(1762),因康熙 御书“义炳乾坤”匾额于此,故改称御书楼。楼的外形整洁劲建,秀丽壮观。楼高17.04米,二层三檐歇山式屋顶,底层前檐当中间凸出龟须座一站,上筑牌

5、坊 式屋顶。后部凸出有抱厦三间,卷棚式,这种前抱后厦的风格在清建筑中实属特例。后抱厦面对崇宁殿,台基边沿处凿有石槽,木柱上留有孔洞,遇有佳期庙会,用 木板铺垫,可作为酬神演戏的乐楼。二层楼身四周,围廊环绕,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时凭依。楼当中辟透空八角井口,周沿有木勾栏遮护,制成八角形藻井,又名八 卦攒顶,井底透雕二龙戏珠,盘曲蠕动,生动自然。步入楼内,自底层穿过楼板中央的八角形井口,可以直接望见楼上木结构藻井的入卦形图案,精巧深邃。二层檐 上,四条垂兽各为一条烧制而成的行龙,作法与洪洞广胜寺明嘉靖处间的飞虹塔的垂兽如出一师之手,别致有趣。楼下台基四周,石雕勾栏一围,由30根望柱和块栏板组成。望柱高

6、一米,柱头上镌刻着神态活现的狮、猴、儿童、鹤等 圆雕。栏板浮雕112方,有荷花、牡丹、山水、流云、龙、 、凤、狮、麒等,还有一幅西游记插图,猴王赤脚穿袍,教习两只小猴子射箭,别一只小猴子在玩 铁环,极富情趣。御书楼二层檐下有匾一方,上书“御书楼”三字,是清乾隆更名是原物,楼下横匾“万代瞻仰” ,字体刚健有力,笔锋奔放自如,为书法家龚浩所 题。楼背面横匾上书“绝伦逸群”四个大字,是诸葛亮是对关羽的评语,此乃解州守令言如泗书,运笔灵活委婉,字体方圆转折得法,气运十足,为庙内题牌中的上 乘之作。崇宁殿是关帝庙的主殿,因关羽被宋徽宗封为“崇宁真君”而得此殿名。殿前月台上置一铜质鼎式香炉和一长方形供 案

7、,是清人仿照古代式样铸造的。月台前阶石上,雕有卷草、流云和二龙戏珠图案,犹仿皇宫规制。大殿面宽7间,进深6间,重檐歇山顶。殿一周有26根巨大石 雕龙柱。龙柱上有升龙、降龙、祥云等,雕刻粗狂有力,与柱头额枋上的精雕细刻,互相烘托,各具美的神韵,其数量之多,在国内庙宇宫殿堪称独一无二。正如庙 内碑文所云: “殿阶石柱,雕龙飞腾,庙貌宏丽,甲于天下。 ”殿顶两层重檐,皆以黄绿色琉璃瓦铺盖,正脊上八仙峙立,为别处少见。两支雄健的盘龙鸱吻矗立在 歇山之上更是壮观。殿内木雕神龛刻工精细,勾栏透空,廊柱盘龙,额枋圆雕凸起,是一座很精巧的清式小木作神龛。龛内塑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坐 像,头戴冕旒,

8、身着龙袍,捧笏端立,神色凝重威严,呈现出沉着、勇猛、刚毅、凝练之气,龛上梁枋间,悬有康熙御书“义炳乾隆”横匾一块,雕工纤细,色彩醒 目。廊下门楣上“万世人极”匾,乃咸丰御笔亲书。前檐当中“神勇”横匾,是乾隆皇帝之作。殿前左右碑亭、钟亭对峙,高大的铁质焚表炉、铁狮、铁旗杆以及台基上的铜质青龙偃月刀等,都充分显示了关羽的威武与祖庙的庄严。春秋楼又名麟经阁,因春秋又名麟经 ,关羽喜读春秋 ,故名。该楼为寝宫主体建筑,亦为庙内最高建筑,通高二十三 点四米。据志书载,该楼初建于明万历初,现存结构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之物。该楼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滴水,歇山琉璃楼顶;中部三间辟隔 扇门,梢间

9、砌墙环楼封护;中檐与下檐柱头额枋镂雕飞龙、孔雀、牡丹、寿星、羽神等图案,华丽美观,雕工精湛;三层檐下皆施华丽的层层斗拱,下檐斗拱五踩双 昂形制,龙首含珠耍头,甚为精至华美。楼内两金柱间设神龛,龛内坐关羽头挽头巾、手捋长髯金身坐像,面相丰满,端庄正视,鼓腹大度,呈温和而刚毅之态。关羽两侧恭立侍从各一人。神龛上部悬 “威灵震叠”牌匾,匾框雕刻龙凤呈祥、牡丹及瑞兽麒麟等技法甚为娴熟。该楼上层四周设勾栏供远眺。勾栏垂柱悬空伸出,有惊险欲坠之感。这种托梁吊柱结构手 法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恐属孤例。该楼上层中部设木制暖阁,内塑关羽侧身手拈长髯观春秋坐像:关羽头挽幞头巾,穿蓝色龙袍,足蹬云头靴,右肘扶垫侧面观书

10、,生动显现出关羽研读春秋 的生动形象。阁内壁板刻楷书春秋全文,字迹苍劲有力,与塑像关系密切,结合巧妙。这种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的独特手法,为其他关帝庙中所不备。该楼二层 顶部所悬的三方藻井,形制华丽,层层下昂倒垂如巨花盛开,栩栩如生,它处罕见。楼身悬匾八方,中层外檐下悬清嘉庆二年(1797)胡龙光题写的行楷“麟经阁”匾为楼名标志;上层神龛暖阁上方悬清雍正时期和硕果亲王题书的行书“忠贯天 人”,规格最高、时间最早;暖阁内门所悬道光十五年(1835年)安邑赵占魁、周中规、周中矩题写的“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 分”楹联,为切题工对佳作。春秋楼身台基前部立有石栏杆一排,栏板浮雕

11、雕有民间故事传说、花卉瑞兽等,题材与御书楼、崇宁殿大体相同。刀、印楼位于春秋楼前东西两侧。西刀楼、东印楼,形制相同,面阔进深皆三间,二层三滴水,十字歇山顶。下檐柱头额枋雕刻甚佳;刀楼雕少年弹琴、对棋、幼童 斗鸡、雀跳戏耍等图案。印楼雕少年读书,绘画、打牌、幼童敲鼓、吹喇叭等画面,少年皆着青衣,幼童裸体或穿红兜肚,形象生动,逼真。两楼皆更名于清乾隆二 十七年(1762) 。刀楼内置青龙偃月刀木制模型一口,印楼内陈方形汉寿亭侯印盒一枚。结义园创建于明万历、天启之际,增修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与乾隆二十六年(1762 )。原名 “莲花池”,后改“结义园”结义园坐南向北,与正庙仅一路之隔,由结义

12、坊、君子亭、“三分砥柱”影壁、三义阁、假山、莲池组成。历史上 园内有山有水,树茂花艳,景致宜人,惜沧桑岁月,园景遭到很大破坏。现在,主体建筑已修复完毕,假山、莲池正 在进行整治恢复。结义坊为纯木结构,四柱三门重檐三顶,檐下斗拱华丽壮观坊后连卷棚式抱厦,比例协调,形制优美。坊额 正面书“结义园”,背面书“山雄水阔”,字迹工整俊美。君于亭,增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正身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四周环廊,单檐歇山琉璃顶。檐下装饰简 单,中间辟隔扇门,两侧安隔扇窗。亭前筑有月台,用于奉祀设醮活动。 三义阁,增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面阔三问,进深四椽,四周围廊,单檐歇山顶,山面向前。檐柱间设

13、 矮条板一周,便于游人歇息,阁内置有一方解州州守言如泅于乾隆年问刻立的三结义线刻石,其上刻刘备、关 羽、张飞三结义场景。“三分砥柱”影壁介于君子亭与三义阁之间,砖构,壁前立有二米多高的圆形砥柱石,壁面嵌有“三分砥柱” 篆书石碣,背面嵌有言如泅于乾隆二十六年二(1761)撰写的重修结义园记长方形蝎石。解州结义园是关帝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的解州人习惯把此园称为莲花池,直到解放初期,还有莲花、小桥流水等景致。据碑记知,此园初建于明代万历48年,时解州守张堂遵主持,为关帝庙添了一景。石牌坊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四月,为四柱三门三滴水五顶式建筑。 檐下施五踩重翘斗拱,正面书“万代瞻仰”,背面

14、书 “正气常存” 。牌坊造型优美,比例适度。立柱两侧抱鼓石门墩制作精致,上部雕胡人牵狮、幼狮上爬,中部抱 鼓雕花卉缠绕,刀工与造型皆佳。尤其是正背两面柱头与柱间额枋浮雕堪称艺术精品。中门额枋浮雕四层,侧门额枋浮雕三层,皆为内容丰富的三国故事及相关神仙 征战题材。石牌坊正面上层雕八神将骑马、跨麒麟等瑞兽追击图。中部以三孔桥相隔,众神横枪跃马,前后追击,足下尘土飞扬,神速异常。中上层雕 十仙足踏祥云拱手相向朝拜图。中部置香炉,左右站二将守护。上部坐者似元始天尊。中下层雕天神将征战图,众将跨天马、骑天牛、踩葫芦、踏龟背征战追杀,周 围祥云缭绕,场面宏阔。下层雕人间三国故事图。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坐中

15、,持刀、握矛随从侧立,司马侍从牵马守侯,树木祥云衬伴其间。石牌坊侧门额枋亦雕三国故事题材。上层两侧皆雕关羽骑马横刀过关斩将图,中层两侧雕关羽归城图,下层两侧雕二龙戏珠图。石牌坊背面上层雕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众臣将共商军务图。中上层雕关羽辞曹挑袍图。关羽骑马横刀挑赠袍站于桥上辞曹欲行。中下层似雕“古城会 ”故事,关羽跃马横刀力战蔡阳,形象生动,刀法洗练。下层雕刘、关、张跨马征战追击图,众将策马持枪驰骋战场。石牌坊右上侧似雕“屯土山”故事。曹军诱战关羽,困关羽于屯土山。曹操遣张辽劝降,二人面坐对谈,张辽彬彬施礼,关羽正气凛然,谈判降汉不降曹及归蜀寻兄 等条件。左上侧雕关羽辞行图。关羽跨

16、马后望,一将下马作揖施拱手礼送行,难分难舍之情体现于精雕细刻构图之中。右中侧雕关羽跨马力斩二将图,二将头颅被斩 于马下,故事情节应为“白马坡诛颜良、文丑 ”。左中侧雕“三顾茅庐”图。刘、关、张三人下马徐行赴卧龙岗请诸葛亮辅政,孔明坐于茅庐之中,书童引请三兄弟 面见,身后三马随行,刘备求贤若渴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左右下侧雕麒麟、狮、虎、天马等瑞兽奔走图。石牌坊正、背两面柱身、板心所雕的蟋龙绕柱,侍臣站立、瑞鸟互伴等,亦为上乘佳作。这座明代石坊,以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表现、精湛的雕技,将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与相关神仙勇将传说融为一体,祥云瑞兽仙鸟添花点缀,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堪称我国石雕艺术宝库中的难得珍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