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运街镇中学(小学部)备课教案课题 6、 北京的春节 课型 精读 第4 周 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 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法 启发、指导 教 具 课件学法 讨论、交流 学 具教学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安排意图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让学生
2、说说感受。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提出自由读课文要求2请 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3组织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举手说认真听歌谣,然后畅谈自己的感受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春节中重要日子的活动。交流汇报,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
3、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2组织小组内交流。3组织全班交流汇报相机引导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束结合阅读说反复读一读,在空白中批注品出的味道。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汇报(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作业设计1、抄写词语 :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
4、老少 灯火通宵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2、完成写字书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课后反思评语九运街镇中学(小学部)备课教案课题 6、 北京的春节 课型 精读 第4 周 第2课时教学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法 启发、引导 教 具 课件学法 自主、合作、交流 学 具教学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安排意图一、复习导入,重
5、温过年的热闹气氛播放歌曲恭喜 ,回顾除夕。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 1112 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3指导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三、领悟表达特点听歌曲恭喜 ,回顾除夕认真默读第 1112 自然段,找出能感受到灯特别的多的词句。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快速浏览课文,把能体重温过年的
6、热闹气氛,激发学习兴趣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3对比写法引导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得具体语句找出来,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
7、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全班交流,明确: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同学之间交流交流。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作业设计 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腊月二十
8、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课后反思评语九运街镇中学(小学部)备课教案课题 7*、 藏戏 课型 略读 第4 周 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难点: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教法 指导、启发 教 具 课件学法 自主、合作、交流 学 具教学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安排意图一、导入新课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
9、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2板书课题二、读文,理清思路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边看老师出示的藏戏的有关图片,边听老师的介绍齐读课题,质疑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采用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文本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2指导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3.指导
10、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1引导默读 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2自由读 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3引导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4指导读 17和 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自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个别感情朗读默读 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与同桌交流自由读
11、 816自然段,交流自己进一步了解到的内容。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自由读 17和 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读一读,谈一谈感受,使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收集的欲望。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四、了解藏戏的形成1组织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2.组织交流、生发:五、总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自由畅谈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交流齐读开头部分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作业设计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板书设计戴面具演出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三五天没结束课后反思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