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一、 矿井生产现状1、矿井概况宏达煤矿原设计生产能力为 9 万吨/ 年,经技术改造后矿井生产能力增至 15 万吨/年。开采煤 层 全部为复采煤,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 长壁后退式布置,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2、生产系统现状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矿井开采方式为上山双翼开采。矿井分11、12 采区现有生产系统中 11、12 煤层中布置有一条进风上山和一条回风上山,各有一个回采工作面生产。矿井由于开采时间较长,加上原施工巷道布置不合理,煤炭运输环节较多,运输能力偏低。工作面支护方式为木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人工装煤,并且采空区处理不当,使得生产过程中漏风现象严重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二、技术改造
2、主要方案评述2011 年 9 月 7 日,郑煤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安监局局长张明剑一行带领生产、通 风、安监等业务部门到我矿进行“ 通检日” 检查。下井检查后提出:采掘工程布置要集中,建精干高效队伍加强劳动定员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建议我矿优化矿井采区布置采用“ 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的生产布局。根据张局长的指示精神我们与 9 月 7 日当天下午由总经理白建生组织全矿各业务部门召开了专题会议,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对“一个采煤工作面(一采一备),两个掘进工作面”的生 产布局在我矿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形成新的矿井生产布置和运输系统方案。由于我矿处于开采后期,现开采煤层全部为复采煤开采条件复杂
3、,开采煤层大部分为矿井边界的三角煤、边角和断层煤柱矿井运输线路长,设备多管理维护难度大,很大程度制约了矿井的产量,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认真分析论证和比较,得出上述方案在我矿的可行性。三、综合评价本方案实施后,矿井生产系统布置集中,建精干高效队伍,加强劳动定员,确保了矿井安全稳定持续发展,对企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一章 井田开拓与开采第一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矿井工作制度矿井设计按年工作日 330 天计算,每天三班作业,每班 8h。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合理确定矿井能力,对保证矿井生产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本设计方案详细分析煤炭资源条件、煤层赋存条件、
4、开采技术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本矿井以一个走向长壁炮采工作面达到 15 万 t/a 的能力。2010 年动态储量核查报告保有资源储量 249.33 万吨,2010 年可采储量106.56 万吨(依据初步设计减去 2008 年、2009 年动用储量所得);集团公司核定剩余可采储量 83.31 万吨、远景储量(无)、生产能力 15 万吨、服务年限 3.96 年。第二节 井田开拓一、采掘方案优化改造的目的通过对矿井进行生产技术方案改造和机电运输系统的优化。集中采掘施工地点,缩短了运煤路线降低了设备的维护难度,更大程度上是消减了大部分富裕人员,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二、采掘优化方
5、案1、提出方案我煤矿目前,通风系统和运输系统及支护方式和运输设备是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因素。根据矿井井田范围情况:倾斜方向较长(平均 1000 米),走向方向较短( 平均 600 米 )。由于我 矿处于开采后期, 现开采煤层全部为复采煤开采条件复杂,开采煤层大部分为矿井边界的三角煤、边角和断层煤柱矿井运输线路长,设备多管理维护难度大很大程度制约了矿井的产量增加了生产成本的投入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采掘工程的集中布置及机电运输系统的改造,有效解决矿井采掘地点分散、机电运输线路长设备多维护难度大、漏风等缺点。达到安全、高效、增产的目的。第三节 井下开采方案的实施一、工作面布置、采煤方法开采煤层全
6、部为复采煤煤层倾角 1820,平均 为 19,煤层顶板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底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回采后顶板容易冒落,故设计采用走向长壁伪斜布置,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二、工作面采、装、运煤方式及设备选型设计布置一个走向长壁回采工作面,工作面采用打眼放炮落煤,人工装煤,工作面用 SGW-30T 型刮板输送机运煤,下巷铺设也敷设刮板输送机进行运输。三、采面工作面长度及推进进度根据矿井管理水平和职工的开采经验,设计确定工作面长度为 50m。回采工作面采用“边采 边准” ,则工作面每天的推 进度为 2.7m,正规循环率按 95%,月进度 80m,年推 进度 880m。四、工作面回采率回采工作面回采
7、率薄煤层按 97%考虑,中厚煤层按 95%考虑,厚煤层按 93%考虑;开采煤层工作面回采率 为 95%。五、采区巷道布置1、采区数目及工作面能力本矿井年生产能力为 15 万 t,以一个采区一个炮采工作面达到生产能力,以 11011 采面为例,11011 工作面倾斜长 50m,平均采高 2.5m,工作面回采率 95%,年推进 度 880m,年生产能力 为:8802.51.4500.95=14.6 万 t/a掘进煤 0.4 万 t/a14.6+0.4=15 万 t/a 满足矿井设计能力。2、掘进工作面数目由于矿井开采后期复采煤地质条件变化大,开拓、准备巷道少多为回采巷道,配备 2 个掘进工作面东西
8、翼采区间一个回采一个备用进行跳采即可满足回采工作面接替。矿井以一个炮采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满足生产要求,矿井采掘比例为 1:2。六、结论建议根据我矿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论证后,我矿具备“一面两头” 的生产布局。即配备 2 个掘进工作面东西翼采区间一个回采一个备用进行跳采可完成核定的生产计划任务。7、存在问题(1)矿区大部分为采空区,顶板较破碎管理困难,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2)采面为复采煤,局部会有老空积水,必须加强探放水工作,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3)、由于我矿处于开采后期现开采煤层全部为复采煤开采条件复杂,开采煤层大部分为矿井边界的三角煤、边角和断层煤柱(4)、开采后期工作面复采煤地质条件变化快,巷道扒渣过空较多,甚至出现大面积薄煤带使工作面搬家次数增多煤质差影响售价。(5)、矿井处于开采后期矿井运输线路长,设备多管理难度大很大程度制约了矿井的产量。建议集团公司、嵩阳公司解决的问题1、我矿二 1 煤资源即将枯竭,建议集团公司、嵩阳公司加快推进矿井的扩界扩层(一 1 煤)工作,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确保矿井的可持续发展。2、采用“一面两头”后,我矿现有运输设备不能满足运输需求,需投入大型刮板运输机和皮带运输机,望集团公司予以支持。宏达煤矿开采技术方案及开采 现状情况汇报嵩阳宏达(登封)煤业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