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浮 山 风 景 区 导 游 词.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826604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 山 风 景 区 导 游 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浮 山 风 景 区 导 游 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浮 山 风 景 区 导 游 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浮 山 风 景 区 导 游 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浮 山 风 景 区 导 游 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浮 山 风 景 区 导 游 词作者:陶 根 红导游内容:浮山概况张公岩(海岛雪浪)景区会圣、仙 桥、天池景区金谷、妙高景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浮山旅游观光!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很高兴!愿各位能在浮山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为了让大家对浮山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我现在把有关浮山的情况向你们作一介绍。(在枞阳县城去旅游区的路上,结合沿途导游)女士们、先生们,浮山是安徽省枞阳县境内的一座历史名山。1981年,全部摩崖石刻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将浮山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 年,林业部批准将浮山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1 年,国土资源部批准

2、浮山为国家地质公园。浮山离枞阳县城 30 公里,景区面积 18 平方公里。它由六个景区构成:1、张公岩天池景区。2、会圣仙桥景区。 3、金谷妙高景区。 4、樯山景区。5、湖东水上休闲度假娱乐区。6、北后山生态森林花果景观区。由于后三个景区还处在开发建设之中,所以我们今天的行程主要是前三个景区。浮山是以古火山岩洞和摩崖石刻为特色并与河湖风光相辉映的风景名胜区,有着奇特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火山,浮山是一座什么样的火山呢?第一,它是白垩纪(1.4 亿至 1 亿年前左右)喷发的一座火山,经过亿年的风化和剥蚀,但仍保存了较完整的火山地貌与特点:其一,地质学上称浮山为破火山,即经过火山塌陷而形成的

3、新的火山;其二,浮山地区出露的火山岩,是由一套粗面质火山碎屑岩所组成的,这种粗面质火山岩,是含钾、钠等化学成份的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其三,经历了五次的火山活动而遗留下来一套岩层称浮山组。第二,浮山火山,地 处中国 东部中生代巨型火山岩2带内侧,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活动带与郯庐断裂带之中。因此,浮山破火山的科学价值在于它是白垩纪破火山立体模型,粗面岩天然的“陈列馆”,它是形容长江中下游,郯庐断裂地壳演化 过程中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天然记录,它是研究深部地壳、地幔的“超深 钻”。第三,这座粗面质火山岩的破火山经过大自然的亿万年塑造,形成今天种种的山水风景奇观,例如:其一,火山喷发的火山碎屑流形成了奇峰

4、、岩钟、怪石;其二,经剥蚀、崩塌形成了叠嶂、峭壁、岩廊、异洞、天桥;其三,由与 火 山 活 动 有 关的 环 状 或 放 射 状 断 裂 系 统 形 成 了 天 桥 、幽 谷 、秀 溪 、湖 荡。从整个浮山的自然景观而言,这里有三个最具个性的地方:第一,以张公岩、会圣岩、胡麻溪两侧的岩洞为代表,它是中国火山岩风景区中岩洞最发育地区之一,就原生与次洞组合出现和岩洞成廊带展布格局,是国内唯一的。第二,天生桥,号称 亚洲第一 桥,就其双石梁结构和规模,在国内火山岩中是名列前茅的。第三,浮山火山周围的环山湖荡,山与水这种组合方式形成“ 山浮水面,水浮山”的独特景观,在其它风景区不多见。与美丽奇特的自然

5、景观相伴的是令人回味的人文景观:“佛山” 、“文山”、 “圣山 ”。浮山的佛教历史源于晋梁时期,已有 1500 多年历史,在浮山特别有代表意义的人物有这样几位,作为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 岂 页 有“东方小释迦之誉”,在南陈太建七年(公元 575 年)在浮山创建大华严寺,浮山成为智者大师的道场。宋代著名的僧人远禄大师,借围棋的话题,几句话就让欧阳修改变其鄙视佛学观点,由于其卓越的佛学建树,被封为浮山的第一大禅师,他本人属于临济宗,同时又是佛教曹洞宗第七代祖师义青禅师的提名人与指定人和师傅;义青禅师,是浮山佛教曹洞宗的开山祖师。明代方以智(16111671)既是佛子又是浮山土生土长的名人,号3浮山愚

6、者,博学多才,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浮山 22 年他于岩洞中著书立学, 物理小识(十二卷),为一部自然科学的百科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考证奥博,明代罕与 伦比”。书中光学实验记载比牛顿分光实验早 30 余年,其科学理论水平,比西欧著名科学家毫不逊色。他的通雅在朝鲜、日本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影响深远。他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更是卓有建树:其一,认为事物变化有“ 渐化”与“顿变”之别;其二,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是宇宙的根本法则;其三,以商人出门做生意为例,阐述由“ 行”到“知”,再由 “知”到“行” 的辩证认识过程。他的学术思想代表了中国 17世纪

7、时代精神的一个侧面。他的学术成果日益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在浮山留下史迹的历史名人还有数百位,例如:唐代,游浮山写诗抒怀的诗人白居易,题诗刻石赞美浮山的诗人孟郊;宋代,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黄庭坚、陆 游的父亲陆元钧等诸 多名家;明代,何如宠、雷鲤、黄道周; 清代,父子宰相张英、 张廷玉以及桐城文派的鼻祖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等。近现代的人物:如当代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黄镇早年在此进行革命活动,安徽省第一位省委书记王步文曾在浮山领导桐庐舒三县家民运动,生长在浮山脚下的现代美学家朱光潜等。地以人贵,他们或登山揽胜,或隐卧山林,或居巢苦读,或下棋说法。他们的行踪游迹,丰富了浮山的文化内涵。奇特而

8、令人回味的浮山,更有多得诱人的土特产,它们或美食天成,或巧夺天工,例如:预示高升与富裕的项铺镇松腐;去火消炎的大地牌荞麦糊;消夏佳品中的会圣百合粉、浮山芡实莲籽糊、浮山藕粉;滋补营养的白荡湖野生银鱼、中华大闸蟹、浮山绿头野鸭、浮山驯养的雉鸡等等。4它们无不让你齿颊流芳,念念难忘。女士们、先生们,游客中心到了, 请大家下车参观火山地质博物馆。馆内有三个展区,即展板展区、火山模型展区和演播厅。这里全面展示了:浮山的火山岩、其它地区的典型火山岩、与火山岩有关的矿石、火山奇观、火山学知识、通过火山模型重现浮山火山喷发的有关场景等等。大家可以参照地质公园内的导游咨询栏进行参观。女士们、先生们,博物馆参观

9、完了, 请大家站在博物馆门口,面朝南看,我们 会发现有一座小山峰象草帽顶一样。那就是樯山火山钟,当地人叫它“草帽山 ”。从科学上讲,它是浮山火山喷发结束期岩浆从火山管道中挤出而成的岩钟。再请看东边,山脚旁的小村庄叫岩脚庄,村庄的后部就是我们要上山的第一站:烂柯石。请看,烂柯石是一块巨大的岩石,是浮山火山最后阶段从樯山火山管道中溢出外流岩浆冷却而成的,依其成分,称为粗面岩。怎么,岩石表面 还有 龟裂纹?这是由于岩浆冷却收缩而成的。 烂柯石上有“烂柯亭”三个字,据史料记载,这是唐 代 诗 人孟 郊 所 留 下 的 题 刻 ,也 是 浮 山 遗 留 下 来 的 最 早 的 一 块 摩 崖 石 刻。请

10、大家继续沿着台阶往下走。总岩到了。总岩即浮山岩洞的缩影,这里的石刻“ 浮山会景 ”“石史”,是点晴之笔。请看,总岩形如蜂房,据说内有 108 窍,若每窍燃放爆竹,则发出不同音响,窍之形状、大小、深浅无一类似,恰似全山岩洞的缩影,叫它“总岩 ”实不为过。其实,科学地说,总岩,是组 成岩洞的岩石为火山爆发的火山碎屑流定位冷却而成熔结凝灰岩,因其中含有气体,当冷却后在岩石上留下蜂窝状细小孔洞,属火山原生气孔,而整体平卧状洞穴则由于所含岩块剥落、风化而成的,属次生岩洞。刻“ 石史”二字确实能说明浮山的岩石与岩洞的形成史。观音岩与总岩紧邻,尚在修复之中,洞顶部有巨型石刻“ 观音岩”,请观赏。顾 名思义,

11、 这 个洞过去供奉着观音大士像。观音岩一洞两门,尤5其是靠东南边的小圆门上面刻有清代黄文炳所题的对联:“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字体优美,意境幽远。请大家再往南走,渡仙亭到了。 这是我们浮山唯一的也是最早的石亭,特别是在四根柱子上刻的四幅对联,文意优雅,如“ 钵按春江朝泛水,琴横秋月夜 弹天”等等。在渡仙亭旁用长石条砌成的桥叫渡仙桥,桥下很深,每到桃花盛开的时节,缤纷的落英随溪水激流穿洞而下,形成“花洞响雪”的奇观。张公岩到了。该岩尚在修缮之中,古代叫壁立岩,俗称祖师岩。张公,是宋代的安徽和县人,因为爱慕浮山的灵秀清幽而弃官学道于此,该洞因此而得名。洞高 8.5 米,面积有 120 平方米,

12、在洞内有龙井神泉,井深三尺,容水六担,久旱不干,汲之即满,天将雨水即溢出,是个天然的气象测报站,又是老“ 桐城八景”之一“ 浮山夕照” 的产生地。我们继续往南走,海岛雪浪岩就在我们眼前了。它是由熔结凝灰岩构成的岩嶂,岩壁纹理凹凸小孔密布,经雨水淋蚀而成垂向黑褐相间的条纹,如同特殊色彩的雪浪铺天而下,其下部发育成岩洞,例如:中丞岩、洞宾岩、雪浪岩都发育在岩壁下部的含角砾的部位。这一带有两块摩崖石刻与方氏家族有关:其一,方以智的祖父方大镇世称理学家,出使四川,因卜卦“ 同人于野” 而题的“ 野同岩”,方大 镇从而辞官归隐浮山;其二,方以智代替他的父亲方潜夫题“行窝” ,意即大地 处处是行窝。海岛雪

13、浪岩的出口处,有一条琵琶阶,我们在上面蹬蹬看,这是什么声音?原来,用脚也能弹出铮铮铮的琵琶声!?这依岩而凿的台阶下,难道还有空洞的存在吗?现在我们休息十分钟,之后我们到会圣仙桥景区。晚 翠 岩 到 了 ,这 里 下 有 打 鼓 洞 ,上 面 是 金 鸡 洞 ,元 代 书 法家 赵 孟 兆 页 对金鸡洞赞 道:“ 金鸡天上种,何年降此山 ”。这上下两层岩洞为两次火山碎屑流单元的叠加而成。我们继续向前,天然桥到了。它是我国火山风景区中罕见的双石梁结构巨型天生桥,桥上有两方石刻“游龙桥” 、“天然桥” 。桥高 2.5 米, 桥下面积 1000 多平方米,它是岩洞对穿发6育而成的。现在我们原道返回约

14、50 米再沿西北方向的石阶前往会圣岩。会圣石刻长廊到了,这里相对于“仙桥幽谷”视野开阔一点,是一个罕见的天然岩洞走廊,洞洞相连,长约 500 米,洞壁内还遗存着 200 多块摩岩石刻,交相辉映。石刻上至宋代,下至民国,字体形态大小各异。这里是浮山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我国火山岩洞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请大家沿途欣赏几幅有代表性的石刻:“陆子岩”,距今 1000 年前陆游的父亲来到这里,询问当地最年长的学者该岩为何曾叫“皇甫岩”而未果,因此题铭,名山名人相得益彰;洞上面的那一幅“九带遗踪”讲宋代远禄祖师在此著述九带;再看这一幅“因棋说法”:圆鉴大师通过围棋棋法棋理作比喻,使欧阳改变佛学观点

15、,三言两语之间让欧阳修对大师的观点心服口服,高贵的醉翁也由鄙视佛法的“明星”,从此成为佛学大师的好友和宣扬佛学、护持佛法的重要人物。石刻上面说的“远公”即“法远”,号“远录公”,北宋年间,他接受了临济宗叶县归省禅师的衣钵,既是临济宗传人又是曹洞宗第七代祖师的指定人和师傅,住持浮山的华严寺,因其佛学造诣极深,弘扬佛法的美誉度极高,被宋仁宗赐号圆鉴大师;请看这一幅圆形的石刻:“远观不见寺,入寺不知山,屋在石之里,树在檐之间,个中真境至,即此悟禅关”。它告诉了我们,浮山寺庙的建筑风格是依山就势,因洞而建;我们再看“江南会胜”这四个大字,浮山本在江北,何来“江南”?历史上安徽和江苏合称江南道,而浮山风

16、景名胜历来冠称两省之首,是众景荟萃之地,因而题名,是这样吗?请看,与众多岩洞和石刻相邻,依洞而居的会圣寺,有近 1700 年历史。寺前那株银杏树有 500 岁了,遮天蔽日,“子孙三代”同堂。再看,这无数的青青翠竹,凤尾写天,石壁藏洞,洞洞相连,老藤垂花,幽谷云绕,青鸟啁啾。试想,历史上7曾有多少名流贤达在此留连忘返,才集中出现了这么多的石刻精品。至此,称赞这里胜景荟萃实不为过。会圣寺到了。刚才我们说的是“胜景”荟萃的“会胜” ,现在我们讲的“会圣”二字是“ 圣贤雅会” 的意思了。因为在 这座寺里千百年来曾有诸多名哲在此相聚,又是宋代圆鉴大师在此生活并与欧阳修、范仲淹等等圣贤相会之处,寺名的由来

17、,已然明了。虽然是圣哲多会于此的名寺,但里面的佛像布局很常规。在寺庙的第二进屋檐上方的石壁上刻有“会圣岩”三个大字。清代的宰相张英曾把浮山划为“十座 处” ,会圣岩为“十座” 之首,因而会圣岩又叫主岩,成为诸岩之首。 该 岩洞高 5 米,洞底面积近400 平方米。在会圣寺的后部有一米多高的石台,古称藏经阁,现供奉着宋代远禄祖师的玉雕像。那么远禄祖师的佛塔在哪里呢?请到我们右边的栖真岩去。岩上方书有“ 远公塔院”四个大字,苍劲传神。岩内的石塔上:上刻“远 禄祖师塔”,下 题对联:“ 千里瓢囊归叶省,一屏棋局付欧公” 。该塔为明代重建。当时,该山主持朗目祖师为此事刻诗于该洞的右边石壁上:“灭度浮山

18、五百年,法身常住洞中天。而今面目重开 现,云月溪山展笑颜。 ”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宋代范仲淹为远 禄祖师撰写的原塔塔铭已不见真迹。范公赞颂远公为“释子之雄”“法海真龙” 。所幸的是,在塔后石壁上远公的石雕像依稀可辨,可供佛子参拜。现在,请大家休息十分钟,自由活动,下一站到天池。天池面积约有 100 平方米,以石为岸,池内有莼菜、蝾螈等生物,池水常满,雨后生雾,一水皆香,池畔曾有 “洗心亭”与“望江亭” 相望,旧亭不知毁于何代,今在拟建中。池边刻有“上池 ”二字,意指另有下池,即西天池。西天池的面积不大,呈圆形,直径 约 7 米,两池之至今无考。天池的周边岩石,都是熔结凝灰岩。天池,是火山碎屑流内

19、垂直喷气孔带,在其表面的遗迹经改造而成的。天池的参观到此结束。下站到望江亭。望江亭到了,这里也是金谷妙高景区。该区在浮山风景区东边,有8天台休闲、首楞岩、紫霞关、无字碑、金谷寺、滴珠岩、天珠石等景点。在地质学上该景区处于破火山主体的东南部,由下而上或由早到晚依次出露为粗面岩粗面质熔结凝灰岩集块岩,是考察浮山组地层和由火山爆发形成集块岩的典型地区。不登浮山顶,不知浮山景。因为妙高峰为浮山第一峰,海拨 160.3米,该峰有三个 别称,一是点将台,因 为,元代末年陈友谅扎寨浮山,在此起墩指挥兵马;二是大烟墩,即明末和清末,先后有胡其芬、詹砻匠沿峰筑堡,抗拒张献忠、洪秀全起义军,在此 设 有了望点,遇

20、军情则举火报警,故称;三是锅底峰,因峰形如锅反扣而得名。站在妙高峰上居高远眺,目收千里,山水交错,云天一色,众水滔滔,江湖有岸,群山叠叠,陆地无边。浮山 东依白荡湖,南邻曲湖,西靠 罗昌河,三面环水,湖汊深入,水库天池镶嵌其中,岸线曲折,水碧山青,水景众多,一派山水相浮的景象尽收眼底。所以桐城派作家刘大櫆在浮山记中写到:登山而望,东南西北皆水汇,而山高石危,岩石空虚,几欲乘 风而去,该山因而叫浮山。我们脚下的浮山,从地质学来讲,它是浮山破火山东侧的一部分。请往西远看,不 难发现, 这 座破火山的结构基本完整,形态也很典型,平面上近似圆形,直径 约 45 公里,面积约 20 平方公里,地面形态是

21、边缘高、中间低的盆形凹地,这种凹地由原始锥状火山沿环状断裂塌陷而成,盆边为环形山系。其中, 东为浮山,南 为南山、沙帽山,西 为长山、土地山、茶花山,西北为象腰山等。各山之间的谷地即为放射状断裂所限。这一种在火山构造中所特有的环状、放射状体系,在地球卫星照片和航空照片上均清晰可辨。请沿着山脚往南看,就是现在的浮山中学,这里原来是大华严寺,曾是江左名刹,废于战火,但明代圣旨碑仍存。1924 年,房秩伍先生将古寺改建为浮山公学,为推行新式教育的基地和现代革命活动的中心之一。请把视线收回山上来,在亭子的正南边约 100 米处,是象形石“天鹅 孵蛋” ;再往前是白居易登 临唱 诗的漂渺峰,沿漂渺峰南偏

22、9东下行,即是飞来石;再看我们的东边是如来峰的峰丛;西北方为张公天池和会圣景区,都一一在望。现在休息几分钟,大家自由拍照。下一站我们下山到天台休闲中心去。天台休闲中心尚在建设中,这里是火山集块岩典型的露头地带,这大块集块岩构成了整块的方石台,的确是休闲的好地方。现在我们前往首楞岩,再往下到紫霞关,沿途又陡又窄,右边悬崖万丈,请大家继续小心,并发挥团队 精神,相扶而下。紫霞关到了。它既是关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势,又是一个典型的象形石。从西北看紫霞关,它是一只伏地而拜的玉兔;若出紫霞关回头看,恰似一个大象的鼻子,像要卷住过往行人,又如天宫里掉下的一只玉环,一半插进了山中。选佛岩到了。这

23、上面有许多气孔构造,那是炽热的岩浆在冷却时的气体释放现象所致。再看我们身边这株近 400 年的巨大的常绿乔木罗汉松,树根深扎岩 缝之中,树干斜插在山腰上,如虬龙探海,又像一个巨大的盆景,雄奇伟丰。与这棵树枝头相接的是白玉兰,有 100 多年的树龄,早春先花后叶,鲜花娟洁溢香,清风徐来,片片花瓣随风而下,如天女散花。与这两棵树相对的是金谷岩,岩内建有金谷禅寺。我们从这里往上看,金谷寺像大鹏展翅如欲腾空而起。这鹏鸟的头部,就是有名的无字碑,面积约 20 平方米,相传仓颉所造的第一个汉字就刻在这个石碑上。这到底是什么字呢?请各位竞猜一下。这“金谷岩” 的得名是因为金碧辉煌的寺庙深藏于山谷中而来。请大

24、家进入寺内看,在石壁上,仍然保存着宋明以来的佛雕 29 尊。在 1000 年前,即宋代宣和年间,陆游的父亲携黄安时、曹无忌等相聚该岩,题名为“胜集岩 ”,刻文盛赞“浮山三十六岩环伟卓绝” ,这块石刻和该洞内的其它几幅石刻,至今保存完好。因此,浮山的金谷禅寺又被现代人称为安徽的小“ 敦煌”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10金谷寺中内置了丈六金身铜像,系吴应宾集资铸造。巨佛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清代末年,太平军打破浮山山寨,佛毁寺残。民国初年,再塑了木制的丈六金身,五十年代又被毁。现在的大佛像,是浮山管理处在 1987 年从苏州引进的。佛像重约 1.5 吨,安放于莲花宝座上,宝座为 9 层石雕,高

25、2.3 米,是宋代的制品。宝座的东侧悬挂着明代大钟,大佛的右边是明代主持过该寺的高僧古庭禅师的衣钵塔。现在的金谷禅寺是浮山管理处于 1997 年修缮的。女士们、先生们,天珠石到了。 这是一块巨大的崩塌岩,岩块的上部,有众多的摩崖石刻,以方以智的一幅最为著名。现在我们背对撑腰石,请往上看,依次是“ 天台幻境”、 “一线天” 等著名石刻。 “一线天”相传为朱作鼎于 1761 年一个单飞贴壁挂画而书。他出身于绿林,后又捐资买官做了安庆府的臬台,做官行事以锄强扶弱、劫富济贫为主要标准。 “法轮常转”刻于 1602 年。即奉钦差送藏太监壬大用所书。那 时的浮山,佛教达到极盛期。请大家随着“进一步” 的指

26、引,进入滴水洞。因为洞内常年积水,请大家注意脚下打滑。宋代文学家王安石专门写了水濂洞赞曰:“淙淙万里落石巅,皎皎一派当檐前。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临蛟龙涎。浮云装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悬。朱门欲问幽人价,翡翠鲛绡不值钱。 ”从地质学意义上讲,滴水洞里的一线天是一个巨大的断裂口。由于岩石坍落而形成通天洞穴,流水向源侵蚀,破壁后退因而形成悬瀑。古人石刻赞道“天河队王”,却 应读“ 天河 坠玉”,为什么呢? 请听,这里空谷回音,是一个天然的回音壁。请看,洞底面积约 200 平方米,洞高约 26 米,洞顶的缝隙中夹有一块椭圆形的巨石,恰如“龙口衔 珠” 。从那“龙口” 之中,随季节变换流量的地表潜水,

27、飞坠而下。洞底早就毫土无存。自古及今,已是水滴石穿,形成了那一串串大小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天然小石臼,每个石臼的底部都是圆圆滑滑的,好不神奇。这穿石之水,既然流出于“ 一11线天”的“龙口”之中,并掉在这空谷回音的巨洞之下,赞其为“ 天河”之“玉” ,对于人们来说,虽然是主观感情成份多了一点,但也不算过分。再请大家细看石壁上的刻文, “坠”字本该以“ 土” 为底,却象是刻者大意而丢了,但是“石者,土之母也。 ”而“坠” 的上半部就落笔在石头之上,而且这个洞底的土早被这“天河 ”之水冲光了, “坠”的下半部不见“土”字,真是此时“无土胜有土 ”啊!请 再细看“王”字,那中间的一横最长,实际上是由

28、两笔构成的,即一短横的右边有一点,只是点得不太明显,好象点错了位置。我们有这样的经验,玉珠自高处掉在石上,落得越深弹得越高。那么, “玉” 自“天河 ”而下呢?由此看来,这“天河坠玉”四个字,确实有其独特的意境和审美情趣。再请各位抬头看,半岩之上悬有一石阁,可以栖身叫“隐洞”,该洞石壁上刻有“ 洗心处”,是这里赏景的点晴妙评:造化净人心啊!滴水洞参观完了,请大家小心返回。最后一景点垂虹井到了。井因泉生。这垂虹泉是火山岩中的裂隙水,由岩壁的石缝中渗出。请大家抬头看西南边的一组巨型象形石“百佛朝如来” ,这是由熔结凝灰岩柱状结理发育而成的。各位团友,我们今天的游程就要结束了。随着浮山旅游事业的发展

29、,另三个景区将相继对外开放,浮山人热切的期待着你们的再次光临,我也希望我们能够再次相会。谢谢大家!2003.8.7Tel:0556-2691272Fax:0556-2691201以上,是我在 2003 年 8 月 7 日之前于浮山所编写的主要内容。12时序转到 2009 年 9 月 6 日 21:59:53 的合肥市 ,我对原文作了部分的修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在此,万分感谢当年支持这项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事!特别感谢当时顶着炎天暑热加班加点辛苦打字的原浮山镇办公室的方之望、汪胜春和宋玉厚三位同事!原创:陶根红 电话:139 5510 3310 QQ:309621414祝福浮山:科学开发,良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