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职业道德1. 道德 P2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关系的总和。1)一个社会的道德的性质和内容,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决定的。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道德体系。2)道德是以善与恶、好与坏、偏私与公正等作为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的。3)道德不是由专门的机构来制定和强制执行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思想和教育的力量来调节的。道德一旦成为了一种行为标准,人们对这样的标准就有努力实现的期望。同时,道德又会为限
2、制和阻止不道德行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2. 道德表现形式 P2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3. 职业道德 P3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能够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是职业或行业内的特殊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4.如何理解职业道德 P3内容:职业道德鲜明地表达了职业义务、职业责任、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与作风,表现为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人们所应有的特定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表现形式: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比较具体、灵活、
3、多样。它一般是从本职业的实践活动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条约乃至口号等形式来表达。调节范围:职业道德一方面可以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增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独特形象。效果:职业道德既能促使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职业化 ”,又能促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 “固定化” 。5.职业道德的特点 P4鲜明的行业性 适用的有限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严格的纪律性相对继承性 利益相关性6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P6导向功能:职业道德具有引导职业活动方向的作用。规范功能:职业道德具有促进职业活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的作用。
4、整合功能:职业道德不仅可以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同时,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的整合功能体现在以下 3 方面:一是通过企业目标团结员工,促进企业凝聚力;二是不断调整单位内部利益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增强威慑力,防止投机.越轨心理,消除偏离正常轨道的不良行为。激励功能:职业道德具有激发从业人员产生内在动力的作用。7.职业道德社会功能 P7有利于提高从业者的社会道德水平有利于完善从业者的人格8.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守则 P8尊重服务对象,满足服务需求 保护个人隐私,严守咨询秘密; 坚持诚实守信,禁止滥用信用;
5、语言举止文明,素质能力相宜;遵循公序良俗,遵守法律法规 ;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9.隐私:P9 又称个人生活秘密,一般是指仅于特定人的利益或人身发生联系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人生活和私人信息。10.隐私权:P9 一般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11.每一个婚姻家庭咨询师都必须 P3:加强社会公德修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你,努力具备家庭美德。12.公序良俗 P11:是指社会公认的秩序和良好的习俗。13
6、. 婚姻家庭咨询师开展工作的最终目的:P12 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14. 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职业定义:为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求助者提供咨询服务的人员。第二章 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演变1.婚姻 P15: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理解:1)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婚姻制度的形成,是出于维护两性关系社会秩序的客观需要。2)婚姻是以男女双方具有配偶身份的结合,这种结合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3)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婚姻双方构成了最初的家庭关系,通过生育又产生出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2.家庭 P15: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
7、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1)家庭是一个亲属团体和生活单位。2)家庭须有共同经济,如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组织消费等,具体情况因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而异。3)由于家庭既是亲属团体又是经济单位,所以家庭成员一般均为近亲属;而亲属(包括某些近亲属)并非都是同一家庭的成员,他们是分属于不同家庭的。3.社会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P15婚姻家庭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的产物。婚姻家庭的本质取决于它的社会属性。4. 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P16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功能组织经济生活的功能教育的功能5.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特征 P25封建的包办强迫婚姻剥削阶级的多妻制男尊女卑、夫权统治 家长专制,漠视子女利益以“
8、出妻 ”为主要方式的男子专权离婚6.2001 年问世的是经过修正的第二部婚姻法 (即 1980 年婚姻法 ) ,而不是第三部婚姻法 。P387.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的主流 P40婚姻自由程度越来越高 a、婚姻自主成为主流 b、离婚自由被社会认可择偶观念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正确评价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家庭教育受到普遍重视物质生活的提高与结婚消费的上升丰富多彩的家庭建设活动形成规模8.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主要问题:P44不健康的择偶观依然存在婚前和婚外性行为呈上升趋势婚姻质量有待提高离婚带来某些社会问题非婚生子女相应增加独生子女问题9.1950 年 5 月 1 日颁行的
9、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以下简称婚姻法 ) ,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问世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P34第三章 性别平等理论1.性别 P47:新华字典对“性别”的解释是男女或雌雄的特质。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雌雄两性的区别,通常指男女两性的区别。2.生理性别 P48:又称为自然性别,有时简称性别,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3.社会性别 P49:通常指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社会含意,泛指社会对男女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即由特定的文化环境规定的被认为是适合其性别身份的性别特征及行为举止。4.社会性别角色 P50:是指在某一既定社会、社区或人群中,被人们所认可的女性或男性的行为。社会性别角
10、色受到年龄、阶层、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也受到地理、经济和政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5.社会性别角色定型 P50:社会性别角色在每个社会中往往被固定和强化,变成人们的意志、社会期待、规范和评价。社会期待一种性别的人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就是社会性别角色定型。6.社会性别差距 P51:指社会任何领域内,在参与程度、获得资源机会机会、权利、能力和影响力、工资报酬和福利等方面,存在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事实上,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不应导致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7.社会性别平等 P51:是指所有人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社会性别
11、平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期望和需求均能得到同等认可、评价和照顾。社会性别平等并不意味着女性和男性必须要变得完全一模一样,而是说他们的权利、责任和机遇应当平等,而不应当由他们生来是男性或女性来决定。8. 社会性别公正 P52:指对男性或女性的不同需求给予公平待遇,包括同等待遇或在权利、福利、义务和机遇等方面被视为平等但表面上有所不同的待遇。9. 社会性别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建构和传递 P52家庭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学校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10. 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中的传承和巩固过程为 P53-54社会性别观念影响了社会对男女两性的社会、家庭角色与责任的分
12、配和要求。为了完成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色责任,用于完成社会角色责任的社会资源分配必然不同,亦即男女享受到的社会资源不一样。往往将有限的资源、最好的资源分配给男性,作为其承担社会角色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对男女两性角色期望不同、给予男女两性的社会资源不同,男女两性被培养出了不同的、传统的社会性别所期望的能力和特长,并导致社会对男女两性不同的评价。男女两性这种不同的能力、特长和社会评价,又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拥有的权利不同。这种权利分配模式强化了社会性别中男性和女性的身份不同及支配与服从的关系。社会性别规范化、体制化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性别观念,从而形成一个循环过程。以上循环过程的所有环
13、节都互相联接、互相影响。要改变男女两性不平等的关系,就必须打破和改造这个循环过程,即使改变其中的一个环节,也会对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具有积极作用。11. 社会性别主流化 P55:亦称性别观点主流化、性别平等主流化、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全称是“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 。1997 年 7 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通过了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一致定义:“把性别问题纳入主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对女性或男性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它是一个战略,把女性和男性的关注、经历作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设计、执行、跟踪、评估政策
14、和项目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考虑,以使女性和男性能平等受益,不平等不再延续下去。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 ”12.如何理解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丰富内涵 P55: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评估过程。它要求对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对男女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战略。它要求将女性的关注和经历同男性一样,作为在所有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中设计、执行、监督和评价政策和项目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来考虑,使男女平等受益,使不平等不再延续。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由此可见,社会性别主流化本身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一种手段。1
15、3.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 P56P57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在于,它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人权框架为基础,以消除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为目的,重视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和社会性别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们观念与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注重通过改革制度、法律、政策等,消除性别歧视,把赋权女性作为实现性别平等的中心,强调男女共同参与和受益。具体来说,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对社会性别问题性质的认识上,强调社会性别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在对实现性别平等途径的认识上,强调把性别问题纳入政府工作和社会发展宏观决策的主流。在对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责任主体的认识上,强调实现社会
16、性别主流化的责任主体首先是政府。即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首先是政府的责任,特别是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者的责任。在对平等标准的认识上,强调破除传统性别角色定型后的平等标准。在对平等的权利基础的认识上,强调男性和女性都应享有基本人权框架下的所有平等权利。 在对性别歧视原因的认识上,强调导致男女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及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性别机制。在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上,强调使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强调女性是参与发展的主体。 在对社会性别主流化前提条件的认识上,强调经济发展不能简单替代性别平等。也就是说,性别平等不完全取决于社会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而需要坚定的
17、政治承诺和可持续的政策机制。14.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原因与意义 P57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创造更加美好世界的重要保障a 社会性别主流化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权 b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 c 社会性别主流化有利于真正实现经济效益 d 社会性别主流化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促进两性平等发展的途径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确保两性平等地参与、贡献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国际社会的现实要求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15.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主要内容 P61妇女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妇女被压怕现象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必将随着私有制的消亡
18、而消亡。妇女与男子同是历史的创造者,应与男子具有同等的人格与尊严,以及同等的权利与地位。 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妇女解放是一个历史过程,受每一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制约,具有长期性。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尺度。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用妇女的地位来精确地衡量。16. 目前,我国妇女发展状况 P62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工作体系基本健全保障妇女权益的组织机构体系基本完善国策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妇女的基本权利得到进一步实现17. 我国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P65男女受教育平等权利城乡
19、发展不平衡妇女参政比例依然偏低妇女就业形势严峻,两性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社会丑恶现象损害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媒体缺乏更为有力的监督18. 我国妇女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P66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导致男女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市场化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挤压a、与计划经济时期过度保护下妇女地位的回落有关b、市场化转型导致新的妇女问题不断产生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了男女发展不平衡问题19. 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原则 P67P69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就是将发展的目标定位于满足人的需求,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胀的目标。公平性原则坚持公平性原则是科
20、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社会政策重要的价值导向。和谐性原则科学发展观不仅强调公平性,而且强调和谐型。全面性原则科学发展观不是单方面地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或者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是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及文化等全方位的协调发展。20. 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决策与政策 P69P72把男女平衡状况作为政府科学决策的前提把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国策纳入各项法律政策制定过程把妇女组织作为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中坚力量第四章 婚姻家庭伦理1.婚姻 P74: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2.家庭 P74: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3.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特征
21、:P74P75婚姻家庭的本质和职能取决于它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只是婚姻家庭的前提条件。从婚姻的目的和性质上看,婚姻家庭是男女两性结合为夫妻的社会形式,是一种具有强烈人伦性质的社会关系。从婚姻的本质上看,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性的关系。 从婚姻家庭的发展规律上看,婚姻家庭关系在当前依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上看,家庭利益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利益从根本上代表了广大社会成员的婚姻家庭利益。从婚姻家庭的内部关系上看,夫妻之间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4. 社会主义婚
22、姻家庭的伦理基础:P76 是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换句话说,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道德基础。5.如何理解爱情和义务的统一 P7677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是由社会主义爱情与义务的统一是由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是由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基于平等互助的夫妻关系上的伦理要求。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是和谐幸福的婚姻家庭关系的要求和表现。总之,在婚姻家庭关系的伦理道德中,不仅爱情是主体概念,义务同样也是主题概念。所以,只有切实地做到爱情和义务的统一。6.恋爱伦理的基本要求 P77-79爱情应该是恋人的内在逻辑和道义基础处理好爱情与事业、友谊的关系严肃对待婚前性行为7.婚姻伦理的基本要求
23、 P79-81把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爱情高于一切”应当是社会主义婚姻伦理最基本的要求婚姻自由婚姻自由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基石,也是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根本保证。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亦称单偶制,是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婚姻形式。男女双方权利和义务平等这是指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遵守两性道德遵守两性道德,要正确理解和坚持性爱的基本原则。婚姻性爱原则的主要内涵是:婚姻是两性关系的合法前提;现代性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具有对等性、专一性、排他性和强烈持久性的爱情关系和性关系;现代性爱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双向过程,男女双方既有从对方享受性
24、爱的权利,又有对对方履行性爱的义务。遵守两性道德,还要树立现代贞操观。8.婚姻家庭伦理的基本规范 P81-84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也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伦理的基本规范。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伦理建设中处理夫妻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夫妻和睦夫妻和睦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伦理建设中处理夫妻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勤俭持家勤俭持家是家庭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也是夫妻家庭生活中应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邻里团结这是建设幸福家庭的良好环境要求。邻里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关系的要求。9. 婚
25、姻家庭伦理的基本特征 P85-86家庭伦理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家庭伦理道德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家庭伦理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家庭伦理道德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家庭伦理道德的全球性与普遍性10. 婚姻家庭伦理的主要功能 P87调节家庭关系 影响个人道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1.正确对待恋爱挫折 P89端正恋爱动机,恰当表达爱意正视现实,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志矫正认识,调整心态,做到失恋不失态12.人类性行为的基本属性:P90 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实际上是一种动物性13.人类性行为的本质:P90 社会属性是人类性行为的本质14.社会属性是人类性行为的本质,表现在以
26、下几个方面:P90-91人类性行为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人类性行为的目的取决于人的社会需要人类性行为会改变社会关系,影响社会原有的秩序15. 人类性行为的伦理要求 P91-94性伦理对个体的要求是性忠贞在现代社会,性忠贞则是指性的纯洁性,是指一个人(不论男女)对自己的性活动所享有的纯洁性的权利和要求。开展性教育是巩固性伦理的基本要求性教育是指关于两性关系以及性生活方式的教育。性教育是促进一个社会性伦理观念健康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难度最大的课题之一。传统的性道德标准是自愿、无伤、爱、婚姻缔约的原则。其中,核心是性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性道德与性伦理性伦理与性道德是相通的;性伦理源于性
27、道德,又高于性道德,是性道德的升华,同时又是性道德的高级表现形式。16.产生婚外恋的原因:P95婚姻家庭中的爱情已不存在无爱情的婚姻难以解除17.人们对婚前性行为宽容的原因:P97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年轻人孤独感增强性观念发生变化 避孕和堕胎技术的简化和普及社会有更多的宽容度18. 婚前性行为的危害:P98-99婚前性行为是对双方性权利的侵害或者说是对重新选择对象权利的忽视 婚前性行为会对双方造成思想压力婚前性行为对女方造成的身心伤害更为重要婚前性行为可能引发性功能障碍,也有染上性病和艾滋病的危险婚前性行为可能给婚后生活留下潜在阴影,危害将来的夫妻感情19. 正确对待婚前性行为 P99矫正对婚前
28、性行为的认识对恋人之间的婚前性行为应以引导、教育为主,不宜采取惩罚措施家庭、社会各界应积极开展青年婚恋期性教育转变上一代人的婚姻观20.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的危害 P101影响夫妻感情,降低婚姻质量导致夫妻反目,破坏婚姻家庭对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传播性病和艾滋病 破坏社会风气和社会安定21.正确对待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 P102要注重把婚姻建立在真正的爱情的基础上,确保婚后能互相承担夫妻间的各项义务,并保持和不断发展双方的爱情充分认识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是不道德的正确处理配偶的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22.离婚自由的实质 P103离婚自由是结婚自由的必要补充。离婚自由是婚姻当事人双方或一方认为“感情确
29、已破裂” ,依法律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权利。离婚自由是由婚姻关系的本质所决定的。离婚自由和结婚自由从不同的前提出发,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服务,即建设民主和睦、幸福美满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23.离婚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 P104保障婚姻自由,反对轻率离婚要排除其他一切不良动机,正确理解婚姻的道德基础问题24.良好家风的一般内涵 P105健康向上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较好的智力氛围 良好的道德氛围25. 树立良好家风的意义 P106良好的家风可以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良好的家风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家风能为人们成就事业提供有力支持26. 良好家风的形成条件 P107要有强烈的家庭责任
30、感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27. 树立良好家风的建议与措施 P107-108注重继承传统文化中良好的家风注重家长在家风建设中的作用注重领导干部自身的家风建设第五章 家庭社会学1.家庭 P110:家庭的定义是不尽相同的。本书中采用了比较公认的见解,即: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社会学界试着把家庭定义为:家庭是由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及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或单身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它最明显的标志是经济一体化。2.家庭社会学 P111: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家庭的起源、演变、功能和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家庭形式以及家庭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3. 家庭社
31、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P111-112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变迁的研究家庭关系变迁的研究婚姻问题研究 代际关系问题研究性别问题研究老龄问题研究 家庭制度的比较研究4.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P114-117功能分析论 P114以帕森斯和莫顿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 20 世纪 50 年代曾在西方风行一时,他们将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重点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强调功能的协调一致性、关联性,而很少提及矛盾、冲突和变革。社会冲突论 P115许多学者认为,家庭本来就具有引起冲突的特性,尤其是现代家庭,家庭成员个性的拓展更易使彼此之间发生冲突。这一学派立足于冲突的基础上分析家庭。社会交换论 P115奖励或
32、期望得到奖励是社会交换论的核心。交换论者往往把互惠原则看做是人们行动的平衡力量。霍曼斯是社会交换论的创始人,其理论主要缘于行为心理学和微观经济学。社会交换论特别强调合理性原则,即人们在好几种行动中做出选择时,既要考虑价值,又要考虑其可行性,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时才会产生最大的利润。家庭发展论 P116家庭发展论综合了几种理论,但其最常使用的是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论。家庭发展论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论证了家庭制度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家庭行为互动模式也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家庭生命周期几个阶段正是衡量这类变化的时间表。符号互动论 P116布鲁默 1937 年创造了这个理论,它既指有关社会生活性质的一
33、组本体论假设,又指一组方法论的规定。符号互动论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早期人文主义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性别理论 P117性别理论主要是指性别平等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几乎全世界各国的跨历史、跨文化的社会中,基本上都是男权制。性别理论的宗旨归根结底就是在全世界实现男女平等。5.家庭结构 P117: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情况,即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组合形式。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是由一对夫妇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6.家庭结构的类型 P118单身家庭单身家庭指只有一个人的家庭。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指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 主干家庭指含三代以上成员但每代最多只有一对夫妇的家庭。扩大(
34、联合)家庭指含三代以上成员且至少一代有两对夫妇的家庭。扩大(联合)家庭指含三代以上成员且至少一代有两对夫妇的家庭。夫妻家庭。夫妻家庭指只有夫妻两人的家庭,以及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已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指由夫妻中的一方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一般是指离婚之后又未婚的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隔代家庭 隔代家庭指由祖孙两代组成的家庭,子代缺损或不在一起生活。7.影响家庭规模的因素 P119职业地位。职业地位越高者,其家庭规模越小。教育程度。教育程度越高者,其家庭规模越小。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越高者,其家庭规模越小。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影响家庭规模的因素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从 20
35、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其目标是推迟平均结婚年龄,拉长生育间距和限制子女生育数量。此项政策也导致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8.家庭生命周期 P120:是指除未婚的单身家庭外的家庭生命周期,一般是指夫妻从结婚建立家庭起到夫妻全部死亡为止的这样一个运动过程。9.杜瓦尔的学说家庭生命周期分为 8 个阶段 P120-121婚后尚无子女阶段 生儿育女阶段(最大孩子出生 30 个月)家有学龄前儿童阶段(最大孩子 2.56 岁)家有学龄儿童阶段(最大孩子 613 岁)孩子进入青春期阶段(最大孩子 1320 岁)孩子另立门户阶段(最大孩子离家到最小的孩子成人)中年父母生活阶段(从孩子全部离家到夫妇退
36、休) 老年家庭生活阶段(从退休到夫妻去世)10.瑞本贝尔的学说 P121瑞本贝尔是家庭发展架构的初创者,他以自己的研究为基础,把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 5 个阶段:建立家庭。家庭成员为新婚夫妻,没有子女。初为父母阶段。家庭成员为夫妻及婴儿或学龄前子女。学龄家庭阶段。家庭成员为夫妻及学龄期子女。子女成年家庭阶段。家庭成员为子女离家或子女就职后的夫妻。老人家庭阶段。家庭成员为退休后的夫妻。11.影响择偶的主要社会因素 P122-123社会文化的影响择偶即选择自己的生活伴侣,它是建立家庭很重要的一环,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择偶不仅仅是一个选择机会和选择自由的问题,它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受
37、到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亲友群体的影响在中国人选择配偶的过程中,亲友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一个人的选择如果不能让周围的至亲或密友满意,这个婚姻就有可能遭到反对或难以如愿以偿,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结婚” 。12.社会背景对择偶标准的影响 P123-124政治标准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那个政治气氛浓郁的年代,人们择偶首先遵循的是政治标准,其他一切标准都让位于政治标准。文化标准的推崇1977 年冬天,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文化标准这时以学历的形式出现,逐渐取代了过去择偶时首屈一指的政治标准,成为择偶的首要条件。经济标准的出现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我国社会的经济制度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
38、济收入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3.婚姻类型 P131-132习惯冲突型 这种婚姻以不断出现争吵和分歧为其特征, “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 。但这些夫妻的婚姻却在争吵和冲突的基础上不断成熟。失去活力型 夫妻双方一度有过亲密的和相爱的关系,也包括有过一种完美的性生活。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改变,这类夫妻已经对情感变得麻木,陷入了婚姻泥淖。这是社会中最普遍的婚姻类型。它属于满足不稳定型。消极迎合型 这种婚姻一开始就是一个里边没有实际内容的空壳。因此,也就不存在失去真爱、激情、活力及彼此满足的问题。这是一种利益型的婚姻,许多人进入这种婚姻是一种非情感而精于计算的考虑。充满活力型 这是一种相对
39、完美的充满感情色彩的关系类型。在这种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相濡以沫,并且认真地承担着对婚姻的责任和义务。整体型 这种婚姻类似于充满活力型婚姻,但内涵更丰富。这类夫妻是共同创业型的,可以一起开办公司、经营商店或者一起著书立说,或为一个崇高的理想长期共同奋斗。14.营造幸福婚姻的原则 P134-135降低过高的期望值 建立一定的夫妻“默契”相互满足双方独立人格的需要 共同承担家庭事务,负起家庭责任 协调夫妻性生活呵护感情,保持长久的感情生活。15.离婚率上升的原因 P136-138宏观因素:与法律相关的因素 法律对离婚限制的减少可直接导致离婚的增加,这已为众多国家的实践所验证。经济因素、离婚率一般还
40、随经济周期变化而变化,经济繁荣时离婚率常有所上升,而在经济萧条期则往往下降。微观因素:个体思想观念的改变双方性格无法调和家庭暴力引发离婚 生理障碍婚外恋、一方情感转移其它因素:家庭的聚合力减弱离婚手续简化16.再婚遇到的主要问题 P140经济纠纷引起的矛盾心理距离引起的问题“别人”孩子引发的问题 性不和谐出现的问题17.幸福再婚的必要条件 P140-141再婚之前的自我调适、新的婚姻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千万不要将自己现在的配偶和前配偶进行比较。否则,就有可能重蹈覆辙。扮演好继父、继母角色、再婚家庭涉及继父母与继子女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对如何扮演好继父母的角色,提出的建议:a 不要奢望取代孩子心目
41、中的生父或者生母的地位 b 不要刻意营造全家和谐的假象 c 不要希望立即改变继亲子关系 d 不要急于表现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威18.家庭暴力 P142:1993 年 12 月联合国在消除对妇女暴力行为宣言中指出,家庭暴力是“在家庭内发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包括殴打、家庭中对女童的性虐待、强奸配偶和其他有害于妇女的传统习俗、非配偶的暴力行为和与剥削有关的暴力行为。 ”2001 年 12 月 24 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家庭暴力的定义是:“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19.家庭暴力的基本特征 P142-1
42、43对象的特定性、家庭暴力对象的特定性主要表现为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不仅存在家庭关系,而且表现为被害人身份的相对特定性。行为的隐蔽性、行为的隐蔽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暴力发生在具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地一般在家里,鲜为人知。二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人错误地将其归为“家务私事” “个人隐私” ,认为是“家丑”不能外扬。主观的故意性、与其他暴力行为一样,家庭暴力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所持的心理态度是故意的,而且大多数都有明确的目的。行为的违法性、在民主、法制社会里,任何暴力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家庭暴力也不例外,其违法性主要表现为施暴者的行为违反国家有关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发
43、作的反复性、一般情形下,家庭暴力不是一次性实施的,具有经常性。家庭暴力的周期一般表现为 4 个阶段,即:关系紧张阶段、暴力行为施行阶段、关系修复阶段与和好后亲密阶段。后果的严重性、首先,它摧残了被害人的身体,使其受到肉体伤害,也给被害人的精神带来极大的痛苦;其次,家庭暴力破坏家庭的和睦与安宁,严重地危害社会安定,对社会的进步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第三,严重影响下一代人的身心健康。20.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P145-146历史原因、由于“男尊女卑” “三从四德”等封建父权思想和歧视妇女的旧传统观念,长期将女性置于男性统治之下。由于“养子留根,无子无后,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重男轻女思想作祟,男人将生
44、了女孩的妻子看得低人一等,认为是断了自家的香火,便对妻子进行打骂,甚至逼迫妻子离婚。社会原因、一是受“清官难断家务事”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对家庭暴力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简单地把它归为家庭纠纷,客观上助长了家庭暴力的存在;二是有关部门对家庭暴力问题重视不够。三是法制宣传和教育开展的不够广泛和深入。法律原因、表现在立法尚不完善。经济原因、经济是基础,部分女性在经济上没有独立性,过分依赖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丈夫,这种经济收入的不平衡导致了夫妻家庭地位的不平等观念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迁,婚外情成了诱发家庭暴力的又一个主要因素。错误的榜样作用、有些家长经常打骂孩子,由于家长是孩子的
45、一面镜子,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模仿家长,反过来施暴于父母。21.我国老龄化的特征 P150老龄化速度快 东部比西部先老农村比城市先老 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未富先老现象22.老龄化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压力 P151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为老龄化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23.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 P151-P152家庭养老模式、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家庭养老是一种最主要、最普遍、最根本的养老方式。随着大工业的出现和城市化的发展,家庭养老功能下,逐步为各种社会机构所代替。目前,发达国家的家庭养老方式有 3 种,分别是互动型、独立型和同居型。社会养老模式、随
46、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化养老已成为为一种发展趋势。社区养老模式、为了让老年人能留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在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也能得到由社区提供的家庭不能顾及的服务,社区养老成为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又一种养老模式。24.择偶的社会性 P122-P124影响择偶的主要社会因素 a.社会文化的影响 b.亲友群体的影响社会背景对择偶标准的影响 a.政治标准的变化 b.文化标准的推崇 c.经济标准的出现25、中国人择偶方式的变迁:P124-126由父母包办向婚姻自主转变婚姻媒介种类不断增多按照时间顺序,我国先后产生了如下婚姻媒介:专职媒人;介绍人;婚介所、电视红娘等的产生;8 分钟玫瑰之约;网络媒介;父母相
47、亲会。26、传统型家庭的特点:P128-129传统的家庭是男主女从的权威型的。丈夫是家庭的供养人,妻子是家庭的主妇和孩子的照料者。 遵循传统的男性和女性模式来确定性别角色(男主外,女主内)家庭事务主要由丈夫做出决定 性生活只能由丈夫提出,妻子处于服从地位丈夫刚强粗犷,妻子温柔贤惠丈夫的个人发展很重要,妻子则不然27、平等型家庭的特点:P129夫妻共同承担供养家庭、操持家务和抚养孩子的任务 根据经验和实际需要灵活地安排夫妻的家庭角色家庭事务由夫妻共同协商做决定。夫妻双方都可以提出性生活的要求,并强调彼此都享受性生活的乐趣。 夫妻双方保持心理沟通,相互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夫妻双方的个人发展都很重要2
48、8、婚姻社会学家和性治疗专家认为以下几点是夫妻达到和保持满意性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条件:P130及时交流性信息 对性生活的期望值要合乎实际保持性敏感度 必要的亲昵行为29、性角色转变的社会意义:P130性角色平等是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标志从根本上促进了男女平等,使女性得到真正解放。愉悦的夫妻生活会增长人们工作的积极性30、婚姻社会学家发现,充满活力型婚姻中的夫妻双方具有这样一些人格特征:P132把“ 他人”看得重于“自己”富有意义的性生活有决断力 高度的自我强化和强调宽容31、婚姻幸福的认定:P132对于婚姻幸福的认定应该是主观指标为主,同时加上一些客观的生活指标。而主观指标则应该以“对感情生活的满意
49、度+对性生活的满意度”的测试评估作为基础。32、婚后调适:P133 是指夫妻在婚后共同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夫妻相处原则,双方在各方面加以协调,以求互相适应和习惯的过程。33、离婚 P135,是经法律或社会权威机构认可的男女婚姻关系(在配偶生存期间)的解除。34、离婚带来的后果:P139离婚对当事人的影响、对于绝大多数离婚者而言,离婚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一个使人难以忘怀的巨大创伤。离婚对子女的影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要视原有家庭是否和谐、孩子的年龄及其他亲人是否支持等情况而定。a.孩子心理反应三阶段:初期阶段,震惊和生气;过渡阶段,逐渐适应父母离婚的现实;回忆阶段,适应单亲家庭生活。b.孩子心理反应有性别与年龄方面的差异。离婚对男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离婚在经济方面的影响、离婚使得双方的经济收入都会减少。离婚对社交生活的影响、通常离婚后双方的人际交往范围会减小。35、家庭暴力的分类:P144以是否犯罪划分、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标准,可以把家庭暴力分为一般的家庭暴力和犯罪的家庭暴力。以侵害目标划分、根据暴力行为侵害目标的不同,可把家庭暴力分为针对生理的家庭暴力、针对心理的家庭暴力和针对性的家庭暴力 3 种。此外,以侵犯的对象为标准,还将之分为侵犯人身权利的家庭暴力与侵犯财产权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