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期刊论文发表格式与期刊论文字数要求.docx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7824949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刊论文发表格式与期刊论文字数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期刊论文发表格式与期刊论文字数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期刊论文发表格式与期刊论文字数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期刊论文发表格式与期刊论文字数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期刊论文发表格式与期刊论文字数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期刊论文发表格式与期刊论文字数要求 期刊论文发表对格式要求往往比较严格, 对于常常只注重论文内容不注意形式的作者们来说, 期刊论文发表的格式要求直接影响编辑的审稿印象和成功通过与否,显得格外的重要。 期刊论文发表的格式要求会根据不同的期刊会有所不同, 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一样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论文发表的基本格式,就算期刊编辑有再复杂严格的格式要求,也能轻松搞定,让论文投递更加有把握。1、期刊论文发表的标准格式为: 文章标题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 摘 要(以摘录或缩编方式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50 300 字 关键词(选用可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3 8

2、个关键词正 文 参考文献:1 2 3 (有的期刊还要求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作者简介与作者联系方式 2、针对以上格式组成还须注意的是: 一、标题 期刊论文发表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quot 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quot。 (1 ) 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 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 quo

3、t 硬性 quot 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 20 个字.参加医学论文发表相关栏目文章。 (3) 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quot 外延 quot 和 quot 内涵 quot 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例如:如何快速发表论文。 二、正文 期刊论文发表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 2000-8000 字不等,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 6 幅。图

4、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 quot 三线表 quot。 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可对该单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 quotquotquotquot 等) ,避免用中文表示。 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 1,2 ,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 1.1,1.2,1.3 ,排序;三级标题形如 1.1.1,1.1.2,1.1.3,排序;引言不排序。 三、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发表格式要求有专著(M)

5、 ,论文集( C) ,报纸文集(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 S) ,专利(P ) ,其他未说明文章( Z) 参考文献如为专著,项目包括:作者姓名.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期刊,项目包括:作者姓名. 版本. 年. 月. 卷期年. 月. 卷期.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电子文献, 项目包括:作者姓名. 电子文献题名. 文献出处或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四、作者信息 包括作者简介(100 字以内) 出生年月 性别 毕业院校 学历 主要研究方向。作者联系方式,包括: 地址, 邮编,电话, (含手机)E-mail 等。3

6、、期刊论文发表发表渠道 将论文直投杂志社是作者的首选途径。但由于发表档期安排、论文需要修改和编辑部稿件堆积如山的现状, 作者要想成功及时发表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发表平台。国内比较可靠的发表渠道有: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ang 网): 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合作期刊有 300 多家; 中国学术论文网(59168 网) :资深论文发表和论文写作服务网站。尤其擅长高端期刊发表。 中国论文辅导网( lunwenfudao 网): 提供论文选题、写作、发表一条龙服务。博硕论文和期刊论文发表写作经验丰富。4、期刊论文发表格式范例(发表后作品) 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作者 梅

7、蕾 内容提要:自 2000 年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至今已 10 年西部地区在地区经济发展、农村小康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政策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发展依然滞后突出体现在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差距大、地区差距大两方面。本文在阐明农村公共服务的概念与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就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现状与东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部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目前西部地区农民在享受基础性公共服务上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存在的现实不平等性提出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

8、1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4161201004-0013-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我国农村社会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正向小康社会过渡。但与此同时农村公共服务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适应农村社会矛盾变化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西部农村人口比重大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而且集中了我国大部分的贫困人口。自 2000 年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至今已 10 年西部地区在地区经济发展、农村小康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历史

9、文化、政策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发展依然相对滞后特别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大大落后于城市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之间及农村之间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比较突出。 一、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概念提出与界定研究 公共服务理论是从提供公共物品提出的公共物品的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休谟在 1773 年提出的后由萨谬尔森 1954 年在他的 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中归纳出公共物品在消费中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本质特征。1965 年布坎南在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中又提出了只有竞争性而无排他性的公用资源型和只有排他性而无竞争性的

10、俱乐部型两类准公共物品的概念 1。 国内学者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大多数学者根据萨缪尔森对公共产品的特征描述对农村公共产品作了定义认为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相对于农村私人产品而言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财政部农业司 2004 的公共财政政覆盖农村问题研究研究报告也认同这个界定。我国学者、国家行政学院马庆钰教授 2004 年在关于“公共服务”的边界一文中进一步提出了具有生产弱竞争性和消费弱选择性的私人产品属于公共服务规制和监管的物品2。这些研究为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和界定各种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责任奠定了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在我国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

11、服务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3。 农村公共服务是农村地区为满足农业、 农村发展或农民生产生活共同所需而提供的具有一定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社会服务。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包括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农村保障性公共服务、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农村生产性公共服务等。 二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不仅要求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挑战而且要求

12、加快建立惠及全国 13 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以应对全社会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挑战。 作为惠及我国最广大人口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对于农村公共产品现状的研究已经很多对于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学术界已达到共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质量低下、地区差异大、城乡差异大。 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可以缓解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矛盾:第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过大形成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化更加严重。第二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过大形成区域发展不协调

13、。第三市民与农民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过大增加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三研究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改革在各省、自治区的进程有所不同改革的方式也有所差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制度环境有着明显差异因此从整个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难以准确地认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变迁的路径以及制度缺陷提出与地区实际制度环境相适应的对策。 而针对某一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才能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为地方的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由于大多地处边疆经济落后从地形地貌而言许多地区农、牧旗县相毗邻地区居民人口相对较稀少物质文化生活较贫乏基础设施落后。 西部地区

14、经济发展落后以及农村现有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公平而这种不公平又制约了欠发达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研究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就是掌握社会发展过程的不平衡规律推动我国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的平衡发展实现农村整体进步。加快西部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关系着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实现现代化的大局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西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 第一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可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有力的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会降

15、低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成本、风险成本和决策成本在内的农村私人活动的总成本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第二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可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如发达的设施可以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系数市场信息系统会降低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增加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减轻受纯粹市场力量作用而引起的波动性 第三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会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二、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 当

16、前我国公共服务存在的城乡发展差距、 地区发展差距集中体现在享受基础性公共服务的不平等上。以下将针对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现状与东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进行对比分析以体现西部地区农民在享受基础性公共服务上与其他地区存在的现实不平等性。 一交通基础设施状况 交通是连接村与村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纽带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条件与保障。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主要表现在道路交通上。通过表 1 可见西部地区村镇交通便利性与全国其他地区仍然存在着明显差距尤其是二级以上公路通过乡镇的比率与全国平均指标相差 16.2 与东部地区相差 36 村内有路灯的比率与全国相差 17.8 与东部地区相差 40.5。

17、 同时农村公路的规划设计滞后没有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缺乏建前、建中、建后各环节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所以部分农村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路基松软、路面狭窄、行车难、通达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后期养护资金不足道路质量越来越差。 二电力、通讯基础设施状况 目前西部地区农村电网相对简陋已经实现电网改造的乡镇比率与全国平均指标相差 14.7 与中东部地区相差甚远如表 2 所示。同时还存在着供电不正常经常停电现象电压不稳定照明时亮时暗甚至个别山区农村还没有实现通电仍然使用传统的煤油灯照明而有些乡镇虽然通电但农户用不起电电灯成为装饰品却仍然使用煤油灯照明。 在表 2 中可以看到西部地区的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与全国差距较小。

18、但就我国农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而言农村电脑、有线电视安装率普遍偏低绝大多数的农村没有开通互联网信息通信条件不健全。农业生产信息获取困难 获取渠道不畅仍然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状况 截至 2006 年末我国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构成为:文盲占 11 小学文化程度占 40 初中文化程度占 40 高中文化程度占 8 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仅占 1。 文盲分为基础性文盲和功能性文盲两类。 基础性文盲是指那些不能读写和理解有关日常生活事实的简单文章的人。目前在西部农村尤其是贫困乡村仍然存在大量的基础性文盲。而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村存在着更大量的是功能性

19、文盲。功能性文盲是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缺乏与从事相关职业所必须的读、写、算等能力强调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能力的欠缺包括文化程度低下的非基础性文盲。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构成造成的两种后果是:一方面基础性文盲比例较高学习新型农业科技困难另一方面农民文化程度整体偏低造成功能性文盲大量出现。同时西部地区从托幼、小学、中学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内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指标相比差距仍然存在如表 3 所示。 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带来的严重后果体现在:一方面使得基础性扫盲与功能性扫盲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另一方面导致农村传统封建迷信活动盛行地下六合彩、赌博、吸毒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都是文化建设水平低下

20、的表现。 通过表 3 还可以看出在西部的农村社区体育健身场所建设为 4.8 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 44.9 而发达的东部地区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几乎是西部农村的 4 倍与此类似东部与西部农村有公园的乡镇比率为 23.36.6。这组数据表明西部地区农村健身、娱乐场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文体娱乐设施建设水平不足将直接导致农民生活质量整体水平低下。 四 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状况 对于广大的西部农村而言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沼气池建设、垃圾集中处理和厕所改建问题是困扰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在饮水方面到 2007 年底全国累计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人口

21、3 亿以上。但据国家环保总局 2006 年统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尚不到 40 仅有 14 的村庄有供水设施而且用水器具质量和效率低处理设施简陋约有 3.2 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 1.9 亿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农村现有的浅水井和水窖的环境卫生问题也较为突出 4。而且在农村无论是农田灌溉用水还是人畜饮用水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较高 2010 年云贵干旱少雨给农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就是最好的例证。 西部地区在实施集中供水、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沼气池建设等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小而在垃圾集中处理、饮用水集中净化、厕所改造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东部地区差距非常明显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是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

22、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图 1 所示。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数据整理。五卫生医疗、社会福利机构基础设施状况 就全国农村医疗卫生而言农民有病缺钱不敢医治的现象大量存在。目前占全国总人口近 60 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 20 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九成左右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在中西部边远地区孕妇和产妇的死亡率是沿海地区的 3.6 倍婴儿的死亡率是沿海发达地区的 4 倍有 40 的死者是因为看不起病而死亡的大批农民缺乏最基本的医疗条件 5。 通过表 4 可见西部农村有敬老院乡镇的比例在村附近 5 公里以内有医院或卫生院的比例与其他地区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农

23、村有敬老院乡镇的比例西部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 17.1 与东部地区相差 32.3。这说明西部地区的农民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基础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三、构建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在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现代社会中以非营利为目的的行政组织是以强制性方式实现公共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目的在于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6。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目的是提供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社会产品和服务。 它一经生产出来就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农村公共服务首先要由政府来提供。西部地区各级政府须进一步明确农村公共服务的职

24、责和重点把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快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化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二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转移的力度 想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缩小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加快建立公共财政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当前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切实增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增加农村公共基础性财政支出在整个财政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财政杠杆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 三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公共产

25、品供给主体多元化 政府并不是农村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财政也不是公共产品供给的唯一渠道。为了吸引民间资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资需要通过发挥财政支持的导向功能建立投资的激励机制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引进市场机制拓宽社会资源多元化参与的途径充分利用非政府资金为农村生产提供更多的混合型公共服务。 西部地区要改革农村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方式破除行政性安排和垄断经营改变公共服务体系的设置方式必须按照“谁引进、谁收费” “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复合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必须做到:一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农村基础性投入为民间投资主体增加对农村公共投资提供示范作用二要政府在税

26、收、补贴、贴息等方面对民间投资给予优惠和鼓励以吸引民间资金投向农村。三要改变财政投入方式减少政府直接办项目加大民间办项目的补助。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内资和外资政府资金和民间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新机制。 四发挥农民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样需要发挥农民个人的主体作用。 如果只关注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而不注意培养和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就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社会事业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投工投劳。这样既可以保证财政投入落到实处又可以解决农村筹资筹劳规模小的瓶颈问题。同时要重视对农民的社会培

27、训教育进行基础性与功能性扫盲培养一批有文化、 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的建设主体意识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进行小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城市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公共产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优于农村公共产品。而农村很大程度上实行的是以农民为主的“自给自足”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公共产品数量短缺、质量不高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基本特点。联合国2005 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城市的人类发展指数为 0.51 而农村仅为 0.67 因此必须从体制方面探究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缺的成因并采取措施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向城市和农村提供均衡的公共产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基础性公共服务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